罗玄做东北大秧歌鼓点唢呐曲曲现在怎么没有了?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美女唢呐独奏曲:刘燕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164eL4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164eL4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美女唢呐独奏曲:刘燕
播放量数据: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正在加载...
周围人都在搜-百度搜索提供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300字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老水浒传:唢呐曲(剪辑版),听着这个音乐,还是感觉老版的带感啊!!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有谁知道农村丧礼上吹的唢呐曲都有哪些?特别是比较悲凉的曲目.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爷爷去世时,唢呐手凌晨5点一到我们家吹的第一首曲子特别悲凉,加之当时失去爷爷的悲痛,感觉哪首曲子真的要把我吹哭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了解很少,很可惜有些非常好的曲子慢慢失传了    一枝花,应该不是用在丧事上  /music/yizhihua.wma
  去问问唢呐手不就知道了
  武林外传 中  邢捕头勇破杀鸡案那一集,燕小六吹的就是丧事上的曲子,可能农村里吹的跟小六吹的不是严格一致的,不过大致旋律应该差别不大。  邢捕头说那是散场的曲子,不过名字在片尾里面也没出现。  那曲子在佟掌柜吃人参那一集里也吹过。  实在不行就登 宁财神 的博客,给他提个问,他应该知道。
  LZ到底哪里人?丧礼上的曲目各地都不一样,而且很多连唢呐师自己也不知道,都是传下来的。本人广西农村的,丧事经历过很多,以后回家遇上的话多留意留意。
  百鸟朝凤
  楼上的
百鸟朝凤 是婚嫁曲子
搞错了吧 兄弟
  苏武牧羊,没错了
  作者:超自由落体 回复日期: 23:04:43 
    了解很少,很可惜有些非常好的曲子慢慢失传了        一枝花,应该不是用在丧事上    /music/yizhihua.wma  -------------------------  山东台《武松》的片头曲
  嗯,不过,此曲好像有时也用在丧事上
  各地习俗不同,曲目也会有差别。山东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鲁西南鼓吹乐一项。资料如下。    “在长期的传承实践中,鲁西南鼓吹乐形成了丰富的曲目家族、多样的调类系统、精湛的演奏技艺、数以百计的民间乐班和数以千计的鼓乐传人。代表性曲目有《百鸟朝凤》、《六字开门》、《一枝花》、《大合套》、《风搅雪》、《抬花轿》等,曲目总数在三百支以上。”
  可是,LZ提到的是丧事吹奏的啊  这首可以吧,《祭奠》,我觉得可以,不过实际吹奏时会快一些,急一些。因为毕竟本乐曲原系古时祭祀之用,较平稳庄严。    http://music4.guqu.net/guqumusic/suona/024jidian.wma    这首应该可以,《江河水》,不过,较悠长,丧事中的一般应该是悲呛到苍凉,有的时候节奏也很快  http://music4.guqu.net/guqumusic/suona/023jiangheshui.wma    这首勉强可以吗?《黄土情》  http://music4.guqu.net/guqumusic/mengmeng/zhuanji/suona/yl_sndz/05htq.wma
  这首《追思》,也勉强可以吧,仍然是前面的观点,实际在丧事中吹奏时会更快一些急一些。  但是感觉与丧事主题不符,“本乐曲铺陈对久别故友的殷勤思念以及企盼再叙的心情,阵阵起伏的柔怨摧肠旋律”(转原话)http://music4.guqu.net/guqumusic/suona/019zhuisi.wma    这曲是《四上香》,“本乐曲系用做于道场祭神的道教管子曲,全曲庄重敬肃,缭绕不绝的乐音,引领人们进入香烟袅袅冥思无限的化境中”也感觉不符,不过一并贴出来试听  http://music4.guqu.net/guqumusic/suona/020sishangxiang.wma
  作者:超自由落体 回复日期: 23:04:43        了解很少,很可惜有些非常好的曲子慢慢失传了            一枝花,应该不是用在丧事上      /music/yizhihua.wma  -------------------------------------------------  狂殴打自己,果然不是。我当时听这曲的时候没细听完,后边节奏活泼音乐轻快。狂汗,果然是太不了解了
  楼上太可爱了,哈哈
  现在很多吹唢呐的 传统曲目不会吹 尽捡着流行歌曲吹  比如
其实不想走
纤夫的爱 千年等一回 什么的   哈哈
  我来学习一下
  有的!给你一个网站参考: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我喜欢在婚礼上大胆使用唢呐曲子 - 金色的海洋的主页
我喜欢在婚礼上大胆使用唢呐曲子&
&&&&&我喜欢在婚庆典礼上使用唢呐曲子作为背景音乐,每次都能取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建议同行去尝试,尤其是在客人陆续就座这一段时间,无论是西式婚礼还是中式婚礼,一律使用中国最传统的喜庆唢呐曲子做为背景音乐。
&&有的同行可能对我这种做法不是十分理解和赞同,我对此有独到的理解,中国人结婚婚就应该在多体现传统婚庆理念上下功夫。
&&&老梁的一个个人理念就是:世界任何一种乐器演奏出的声音都比不上唢呐在婚礼上营造出的那种喜庆氛围,中国人的婚礼上听不到喜庆的唢呐声是一大遗憾,也许我说的有点过分,因为我本人就是个唢呐迷,吹不好但是非常喜欢听唢呐演奏。没事了就在网上搜索唢呐曲子听着玩。
&&&中国婚庆唢呐曲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比如《送新娘》《娶新娘》、《抬花轿》《入洞房》《全家福》《喜迎春》《欢乐颂》《步步高》《小庆场》《六字开门》《家乡情》《乡音美》《好日子》《九月九的酒》《九芯十八瓣》《百鸟朝凤》尤其是唢呐曲《送新娘》那小唢呐吹的真的听着这种音乐就像真的看到了女儿出嫁时和自己爹娘告别的那种场景一样一样的&“娘!娘!快起床吧,起床吧,女儿就要走了,娘啊,爹啊,女儿这就要出门啦(这是老梁听这首曲子是的自己体会的含义)我建议搞婚庆主持的朋友没事了好好听听,任何音乐也没咋中国的唢呐有那么强的感染力,要大喜有大喜要大悲的有大悲的,·····这些唢呐曲子里有很多曲目本身就是为婚庆典礼而形成的经典曲子。我下一步打算用纯中国音乐配西式婚礼解说词制作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式婚庆典礼场面。中国的古筝曲子《高山流水》等等,我感觉这些曲子用在现在流行的西式婚礼上一定比西洋的钢琴曲子更抒情,用在新人缔结婚约、婚誓等环节一定更出味道。俺老梁精通网络,略通音律,再加上身边常年有几位电脑高手、“音乐”制作剪接高手相助,我想这点小事对我来说用不了几个小时的功夫就能制作出一场以我的“理念”为核心的婚庆配乐来。现在万事具备了,就差有大胆的“新人”敢让我这套全新的婚庆理念做“实验”了。
&&&中国人结婚无论走啥形式,完全用中国老祖宗留下的美妙旋律做背景音乐,来宾听着熟悉,新人听着有感受,算是俺老梁一个不错的创意吧,应该绝对没啥问题,我看行!&刘英:从“农村娃”到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
&&&&&&&&&&&&
刘英:从“农村娃”到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
(前记: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唢呐演奏家刘英在刚入围的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作曲大师朱践耳的唢呐协奏曲《天乐》中演奏,那唢呐之声不绝入耳,其演奏华美动听、干净利落、勇于创新、独树一帜,实在让我久久痴迷。)
问:你是怎样开始学唢呐的呢?
答:我出生在安徽省肥西县,父亲刘国熙是黄梅戏剧团的作曲和唢呐演奏家,因而,父亲成了我第一任教师。起先学二胡、吹笙,7岁时正式学唢呐。
那时学唢呐为了不影响邻居,父亲还在房前的院子里挖了一个又深又大的坑,我每天必作的功课就是一清早跳进坑里,用草席覆住坑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鼓起腮帮,吹得“昏天黑地”,只有等到父亲揭开草席,唤我上去吃饭那一刻我才是“幸福”的时刻。
说来也奇怪,从小我就喜欢民间戏曲、民间歌曲等,只要广播、电影内播放河北梆子、秦腔、二人转、京剧、黄梅戏、河南豫剧、泗洲戏等音乐,我都会来劲,(插:这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家庭的艺术氛围)是呀,许多人说我在演奏戏曲音乐时非常逼真,这可能就是与我从小喜爱戏曲音乐分不开的。
问:你的第一任老师是你父亲,他对你的影响最重要的你还记得住吗?
答:小时候,我家里很贫困,一家五口全靠父亲的薪水来维持,勉强图个温饱,因此,想要再有别的要求,确是难事。(但就是这样,我家三兄妹却陆陆续续最终走上学音乐的道路。我的妹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从事音乐教育)然而,父亲察觉出我的音乐感悟力,硬是咬着牙,带着我四处寻访安徽名家刘凤呜、王文宣、丁怀成等老师。我们没有钱坐车,每次为了一小时的课,父亲带着我都是走了十几里路赶往的,不论刮风下雨,从不缺席,下雪天我俩棉鞋上常常是裹着一层厚厚的冰雪。
如果没有父亲的良好教育,也许我会走很多的弯路。记得父亲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假如没有“童子功”,很难想象今后会有出息。此话影响了我至今。
问:许多圈里人告诉我,当年你考“上音”是很艰辛的,还记得吗?
答:记得呀,12岁时,一天父亲从报上看见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招生的消息,二话不说,向邻居借了车资,于是,我们来到了上海考学。最终在100多名应考唢呐的学生中我被录取了。可正在我们庆幸时却发生了一件终身不忘的事:
当入学前的体检报告出来时,竟发现我有先天性白内障,在当时而言,这是一种足以导致失明的疾病,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向严格,我因此而不能入学,当时,我父亲及家人沮丧的不得了…
在这关键时刻,我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位恩人,那就是陈道铭医生,他是诊断出我有白内障的医生,但是,当他读完父亲连夜诚挚写的足足有十七页的信,被深深感动,挺身而出,亲见造访有关校领导,并提出保证先天性白内障将不会影响任何课程。
当年如果没有陈医生的信誉保证,可能也没有我今天舞台上的刘英啊!
(刘英在附中是随任同祥学习,在二年级时随上海市青少年艺术团赴南斯拉夫表演,第一次的出国演出,让他知道唢呐原来不仅是乐器,还是国际音乐交流的重要“武器”,何况唢呐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名称;进了大学,师资力量己“无力”了,领导就安排他“四处寻访”,还跟随胡登跳教授学作曲,让他视野更为宽阔。)
问:你的演出经历早已不是以百来计算,该用千场来计算,在众多的大小演出中,你还能历历在目的是哪一次?
答:例如:(脱口而出)有一次在东欧出访演出,那是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的联合演出,仿佛象中国人的“打擂台”,伊朗有一位老者也是吹的唢呐,只不过是它们当地叫“佐尔奈”,形状、音色大同小异。这位老者在亚洲等地也有些名,因而出场时颇有“风度”,许多观众也纷纷用掌声欢迎他。见此情形,我暗自鼓劲,“今天,我可不能丢脸”,要知道,我丢脸就是丢中国人的脸。一曲《百鸟朝凤》还没完,场下的观众掌声已达7次,此时此刻,我的眼泪都在眼圈里打转,这种掌声看上去是给我的,其实更是给我们精彩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如果用钱去买这掌声,恐怕千金都难买呀。
还有一次我为“老山前线”战士慰问演出,结束后,一名战士对我说,“复员后我跟你学唢呐好吗?”我当时没及时肯定回答,但据说这战士没多久就牺牲了,此事我报憾终身呀!
问:(这大概就是音乐是永远遗憾的职业吧)作为职业演奏家,听说都喜欢演奏新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要知道新作品一来少有听众,二来万一“砸”了,也许就下不了台阶呀?
答:我特别喜欢演奏新作品,而且最好是首演,更刺激的最好是现代作品。因为我觉得一首新作品,它会给人带来新活力、新内容、新思想。不瞒你说,首演后的当晚我大多睡不着,那种感觉直到今天回味无穷。
问:你己是很成熟的演奏家了,还会象刚刚出道时的青年人那样兴奋不己?
答:反正我直到今天仍如此。(笑)
问:印象中的民乐普及“运动”和交响乐普及差不多时间,可这么多年来,交响乐及至歌剧的观众越来越多,而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却似乎观众越来越少,业内人士始终没明白原因何在,作为你个人来说有何看法?
答:我个人以为普及音乐会中的讲解很重要,在西方很多国家的音乐会听众其实水平很高的,但它们还会在音乐会中浅俗易懂的讲解,其实,每个人对乐曲或乐器知识面的了解都各有不同。如果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乐曲的内容、创作背景、以及演奏的特点等,这会使观众更进一步。如同老师给学生上课,尽管学生对乐曲的演奏已达到较好的程度,但老师还会更详细的加以说明乐曲的内容及表现目的,其实就是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一样道理。
(照刘英的说法,我想到目前的普及讲解是否有些陈腔滥调,与我们的时代似乎格格不入,十年前的讲稿,十年后还是这样,教材都要不断改良创新,而民族音乐的普及“运动”还是老套,这实在不是“与时俱进”呀)
(刘英曾对我说过他很崇拜一代“胡弓”大师刘明源先生,大师的独特风格、精湛技艺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此话我亦有同感,多年前,我采访过刘大师,问及他的演奏“拉什么,象什么”,“味道不要太好哦”的极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为什么原因时,大师莞而一笑地回答道:“作品的风格,有它特定的技术特点,只有熟悉它的风格,准确地把握好它的技术特点,合理地、有分寸地运用,才能做到拉什么象什么,特定的技术决不能乱用,也不能单纯从形式上去模仿或死搬硬套。否则就会不伦不类,或矫揉造作,油腔滑调,或千篇一律,呆板乏味。只有‘象’和‘有味’的演奏,才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新鲜感,才谈得上音乐的生动性和深刻的感染力”。今天我将大师的这段话重新拿出来,或多或少会与读者共享。)
问:我发现,目前的专业学生或者专业演员过分注重演奏的技巧,仿佛一场演出,是以技术来取胜,这好象有些淡薄技术以外的“技术”,你以为呢?
答:我始终坚持认为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但有些作品恰恰是演奏技巧根本无法做到的,只能靠各方面的知识、修养等来充实弥补。如一首陕北的唢呐曲,如果只会演奏乐曲的音符、而对它的韵味,如“秦腔”、“碗碗腔”、“迷糊调”等戏曲一无所知的话,(我比喻成外国人不懂京剧唱京剧)那怎么能感动观众,更不可能感动陕北的老乡们。
(跟随刘英专业学习十余年,如今己小荷尖尖的上海民族乐团青年女唢呐演奏家朱颖告诉我,刘老师生活在民间素村十分丰富的黄梅戏故乡,他对传统风格掌握地十分扎实,更勇于创新并形成了自已的独特风格。我在做学生时曾问过他:“什么时候我也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回答道:“希望你三十岁之前不要形成自已的风格,在此期间,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多吸收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大学时,他还为我联系去山东派的刘炳臣老师那里学习采风;过年时带我回他家乡采芦苇做唢呐哨片;“大二”时有音像公司要约我做唱片,我高兴地不得了,但他却阻止我做这件事,我心里很委曲,他就说:“你演奏得不错,但离录唱片还有距离,唱片是资料库,一但录音了,也许会成为终生的遗憾”,为了我能在舞台上多实践,他带领我参加94年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唢呐嬉探戈’节目,为此还特意请舞蹈老师教我跳探戈,让我知道探戈的节奏,这种对音乐的严谨让我终身受益。)
问:据说我们的民族器乐教学多年来大多是用传承教授的方法,缺少系统的理论,与西洋乐器的系统教授法大相径庭,是吗?
答:基本如此。如中国音乐的语法结构、演变规律、音乐风格类型以及音乐感觉、音色的听辨分析等,常期缺少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记得印度音乐家有一次到某音乐学院访问时,他们认为用钢琴十二平均律训练学生的耳朵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中国的调音体系与印度相同,也是与西方音乐不同的;还有,我在念书时老师教我掌握钢琴里的黑白键之间的音,我们称之为“缝音”,而要达到老师要求的“缝音”,那要练习很久才能做到。
问:说到现代音乐,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大师称你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唢呐第一人”的称呼,那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是朱大师厚爱我(笑)。
那是在1989年,当时,无论在创作上、演奏上、技巧上,朱大师写的《天乐》唢呐协奏曲都是一次极大的飞跃,有人说是跨时代的作品,我亦同意这个说法。但也就是有了《天乐》,我尝到了演奏现代音乐的甜头,更发现了现代音乐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我又发现自已的知识有限、乐器有限,甚至在音乐的创新手法上等等无法满足时,让我有只争朝夕之感。
(关于唢呐《天乐》协奏曲在这里有必要重重一笔,这可以说是民族管乐的现代作品的“伟大之作”,至今仍被人传颂。当时朱践耳大师以《一鸣惊人》为题谈了此作品的感受:
一声长啸刺破天 鸣呤低回自得乐 惊震京华美名传
人人赞叹皆曰神—赞刘英
朱大师回忆道:《天乐》这首作品是专为刘英写的。和一般的传统唢呐曲相比,这乐曲有极大的拓展和提高。其中没有直接采用传统唢呐曲的素材,而却引进了不少各地民歌,包括南方少数民族的和各种戏曲音乐的如川剧高腔等非唢呐曲的因素。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广博的、深厚的民族音乐素养,能够掌握多种风格的音乐韵味,而且要把这些天南地北的音乐融为一体,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刘英下了极大的功天,充分发挥了他的创作才能,做到亦刚亦柔,游刃有余,南腔北调,得心应手,中西结合,天衣无逢。对他的演奏,我高兴地看到了既能掌握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技法和现代意识的、学贯中西的、年青一代的唢呐演奏家已经脱颖而出,可以说,刘英已成为中国现代唢呐的第一人,也是世界第一人!)
问:朱先生的这番话是对你的唢呐艺术的最好评价,真不愧是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名不虚传!
问:你现在是副教授了,教学岗位也有10多年了,你还能记得你小时候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答:怎么会忘呢,历历在目。还在读“上音附中”时,有一次我发高烧,无法去上课,躺在寝室的床上,专业老师得知后,特意从家里烧了好吃的和一大堆水果送到我床头,这桩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还有就是,在创作《天乐》时,朱践耳大师的夫人苏琼烧着热腾腾的鸡汤特意送来给我吃,她说:“你吹唢呐一定会很累的”,这事虽已过去10余年了,至今想来仍受宠若惊,要知道苏琼老师那时也有70多岁了,反而给我这个小字辈送来吃的,…
问:是呀,我接触过许许多多中青年教师都有或多或少的这样感人的例子,也许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这是中国人的美德。
问:你对想学音乐的孩子有什么寄语吗?
答: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需要努力;就算成功了,永远没有最高一级。
(我曾采访过上海电视台“五星奖”少儿唢呐十次卫冕擂主、吴淞高级中学的姜峰同学,这位曾代表中国宝山民间艺术团,赴比利时参加穆尔贝克第17届WAAS国际民间艺术节、比内姆第12届INZAFEST国际民间艺术节,受到了比利时穆尔贝克、比内姆市的市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伊廷的专门接见的高一学生,开口就说“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都要归功于我的艺术指导老师——刘英”。
1996年,我在宝山区少年宫的推荐下,和其他八个孩子一起荣幸地成为刘老师的学生。记得第一次到音乐学院去上课,刘老师早已在等我们了,啊,眼前这个神采奕奕,充满阳光的男青年,就是我的刘老师!不知怎么的,我一见刘老师就深深地喜爱上他了,我想可能我俩前世有缘吧。刘老师和蔼地与我们一一打过召呼后,就开始了第一堂唢呐课,他从唢呐的起源、发展、悠久的历史,一直讲到我国博大的民族文化,最后,刘老师告诉我们:“唢呐是一门相当难学的乐器,想要掌握吹唢呐的本领,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希望你们将来都能成为出色的唢呐演奏家”。从那天起,我就开始跟刘老师学习吹唢呐了。
到了我们初学者嘴里,不是吹不出声音,就是吹出的全是破音,难听极了。和我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有的已开始打退堂鼓不学了。看看自己的手指老是盖不住音孔而吹成破音,加上嘴里口水比较多影响发音效果,我虽然没有产生不学的念头,但信心也丧失了一大半。刘老师发现了我存在的问题后,他一面帮我分析原因,一面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我纠正毛病,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学吹唢呐时也碰到过不少困难,他都一一战胜了。
刘老师的一番鼓励,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的技艺有很大的提高,学会了不少吹奏技巧,一些较难掌握的花舌、舌顶音、循环换气等吹奏技巧,我都一一学会了。刘老师见我对唢呐情有独钟,加上我的手指、舌头的灵活性都很好,而且乐感也不错,就对我进行重点培养。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的吹奏技艺有了飞跃的提高。前不久,正逢上海电视台“五星奖”栏目举办少儿唢呐比赛,在刘老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报了名,准备参加比赛。13岁的我,本来就比同龄孩子胆小,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我除了高度紧张外又多了一份压力。比赛前,刘老师帮我精心挑选了比赛曲目,亲手为我制作了唢呐哨片,还为我示范了上台演出的动作。比赛前一天晚上,我正在家中练习吹奏,刘老师打来了电话,对我说:“明天好好发挥,不要有任何心里压力,把比赛看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祝你成功!”听了刘老师的电话,我想,对呀,比赛总有输赢,我应该把它看成是一次检验我吹奏真实水平的机会,一下子我沉重的心里负担减轻了许多。
我分秒必争地挤出时间练习吹奏,一遍又一遍地对着镜子纠正上台动作。于此同时,刘老师也为我义务加课,由于我白天要上课,刘老师只能晚上为我辅导,有一次,正逢他女儿生病,他就先把女儿送到医院,然后再赶回来为我补课。就这样,我在刘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沉着地面对后面的九场比赛,最后,终于战胜全部对手,十次卫冕成功,夺得擂主。&
当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着金光灿灿的奖杯时,我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主持人问我最想说得话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我要感谢我的艺术指导老师,上海音乐学院的刘英老师,是他教会了我吹唢呐的本领”。我的话音刚落,全场暴以雷鸣般的掌声,我想此时的掌声是观众们送给我老师的。
刘老师他不但在艺术上对我严格要求,他还希望我不仅要把唢呐吹好,学习也要好上加好。当我告诉刘老师,我是班上第一批入团的学生时,刘老师非常高兴,他鼓励我要更上一层楼。每次学校考试,他都让我汇报考试成绩,如果我考试成绩不好,虽然他会生气,但从不严厉批评,总是耐心地同我讲读书的重要性。
他常跟我说:“只会吹唢呐的人,仅仅是个“匠人”,你一定要读好书,学习好各种文化知识,将来才能顺应形势,做一个合格的有用人材”。本不太用工读书的我,在刘老师长期的关心和教育下,我的吹奏技术一天比一天长进,读书成绩也一天比一天提高,去年正逢我中考,通过努力,我终于考上了重点高中。
也许在别人眼里,刘老师是一个“名家高手,高高在上”的人,然而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次,我母亲得了重病,到处求医也不见病情好转,刘老师知道后,在最短的时间里,为我妈找到了一位名中医,继而,刘老师连夜陪我妈赶往浦东高桥名中医的家,医生在诊断了我母亲的病后说:“如果再晚来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我母亲生病期间,刘老师不断问寒问暖,给予关心,当得知我妈病情渐趋好转,他才放心,并一再嘱咐我要听家长的话,不要让父母过多操心,要孝敬他们。
刘老师,请您放心,您的每一句话我都牢牢记住了,你的一言一行将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为有您这样一位恩师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后记:刘英对学音乐的孩子的寄语以及姜峰同学给我讲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一本书《成功心理训练》。书中讲到成功者一定是有素质的:每个人都渴望与成功结缘,但为什么有的人能辛运地享受成功,而有的人奋斗一生却常常与成功擦身而过呢?记得卡耐基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阐述过一句话:人的成功只有30%依赖于专业技术,而另70%依赖于非专业因素,这70%里就有一部分是人际因素。刘英的成功除了唢呐演奏艺术外,更多的是唢呐以外的人际关系,在本文即将结束之前,著名指挥家曹鹏的女儿曹小夏来电告诉我:“刘英的唢呐我爸听了会如痴如醉,你知道吗?去年在日本演出,少男少女掀起刘英‘追星族’,当地媒体连篇累牍呢!”)
&&&&&&&&&&&&&&&&&&&&&&&&&&&&&&&&&&&&&&&&&&&&&&&&&&&&&&&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唢呐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