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xf四个字母怎么组合一起美观,最适合做logo的字体?

推荐服务商
红朝设计100.00%
皇上设计100.00%
369品牌设计100.00%
视界视觉设计100.00%
墨散视觉品牌设计100.00%
云视觉100.00%
推荐服务商
tiantian2100.00%
问题不大100.00%
沙师弟100.00%
推荐服务商
zjj4131100.00%
PHP网站建设工作室100%
jinliyan198514100%
推荐服务商
专业文案策划100.00%
艺文案工作室100.00%
楚楚100.00%
鄢陵文案工作室100%
小李白品牌策划100%
推荐服务商
艺品装饰100.00%
management30100%
推荐服务商
最i下雨天100%
推荐服务商
金创意工作室100%
新时代威客100%
小唐信通100%
力盈商务咨询100%
推荐服务商
1、上传附件支持常见的办公软件文档格式(office文档格式),常见的压缩文件格式(rar,zip),常见的图片格式(jpg,png,gif)等,其他不常见的格式建议压缩成RAR文档再上传。
2、 最多可上传附件5个附件,每个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M。
3、 图形文件不支持CMYK模式(将无法正常显示)。
4、 文件名称须符合正常规范(勿在文件名中包含其他符号,如点号等)
当前位置:&& & & &和祥 ,基本元素用字母H,X与和祥二字组合,偏向圆形图。
和祥 ,基本元素用字母H,X与和祥二字组合,偏向圆形图。
单人悬赏¥500.00元已托管
单人中标,中标者获得¥400.00元
中标者获得赏金的80% , 20%做为推广员专项资金
验收付款,评价
具体要求: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公司为:和祥 ,基本元素用字母H,X与和祥二字组合,偏向圆形图。2、LOGO突体现中国文化气息、符合文化应用,有视觉冲击力、稳重大气有内涵。3、LOGO要求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易懂、易记、易识别,线条明快。4、设计稿件应该附带100-2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说明设计意图、创作理念。5、中标设计师需提供AI,CDR,PSD等格式原文件,应为矢量图。6、LOGO可用于国家商标局注册使用。知识产权说明:1、所设计的作品为原创,为第一次发布,未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如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由设计者承担所有法律责任;2、中标的设计作品,我方支付设计制作费,即拥有该作品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使用权和发布权等,有权对设计作品进行修改,组合和应用;设计者不得再向其他任何地方使用该设计作品。&
任务编号:48157&&&&
发布时间: 09:40
温馨提示: 为了尊重威客们的权益,雇主请到投标结束后选稿
HX字母和古典元素的精彩演绎,传达品牌名称,彰显品牌专属性性,为打造品牌铺垫基础.
整体简洁大气,国际化,易于应用,便于记忆,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企业新形象的推广和宣传过程中,将担负重任.
联系方式:QQ
提交时间: 18:31:25
参与编号:3508833
提交时间: 20:49:33
参与编号:3509085
提交时间: 21:17:49
参与编号:3508934
提交时间: 16:18:26
参与编号:3508916
提交时间: 11:29:17
参与编号:3508887
提交时间: 21:52:12
参与编号:3508846
提交时间: 11:29:19
参与编号:3508787
提交时间: 10:10:57
参与编号:3508778
提交时间: 18:40:49
参与编号:3508757
提交时间: 15:37:48
参与编号:3508743
提交时间: 11:53:36
参与编号:3508725
提交时间: 08:49:31
参与编号:3508707
提交时间: 01:04:36
参与编号:3508699
提交时间: 00:25:10
参与编号:3508692
提交时间: 21:34:11
参与编号:3508683
提交时间: 18:14:30
参与编号:3508667
提交时间: 10:58:21
参与编号:3508606
提交时间: 10:42:57
参与编号:3508598
提交时间: 10:33:45
参与编号:3508594
提交时间: 10:24:18
参与编号:3508592
猜您感兴趣的任务
精品高手攻略
LOGO设计人才推荐
找设计,上孙悟空网
&&&新浪微博
服务热线:400-888-2952
电话:020-
地址:广州白云区机场路1630号方圆白云时光大厦5层
广告投放QQ: 如何评价 Google 的新 Logo 及 VI ?
图片编辑自
(该网址可能无法正常在中国大陆地区访问。)(Google 为 Google Inc.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商标。 )注:VI的意思是Visual Identity ()
按投票排序
204 个回答
谢邀。利益相关,第一次看到这个logo是几个月前,第一反应是“卧槽谁这么脑抽筋千万千万别launch这货”,但是几个月来看多了就越来越喜欢。单独的大写G辨识度很高,比起以前那个16x16根本看不出是什么的小写g好太多。新的动画设计也是赞到爆,logo不再是一个静止的贴图而是一个能和用户沟通的系统。至于logotype略显幼稚也是我感到比较遗憾的地方,尤其因为我是做企业产品的,就算是现在看到新logo的 “Google AdWords” lockup还是会想揍人… 嘛,但是放在Gmail、Maps等consumer product里看着还是很干净漂亮的。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亲切。现在觉得别扭接受不能的人,用几个礼拜下来相信你们也会觉得很自然的。另外推荐大家看一下Google design blog介绍他们的设计过程的这篇blog:----------好多人在评论里说“你说的就是习惯了就好了呗”,我不是这个意思啊喂( -?_-? )(好吧是我表达不好),我是想说 习惯了之后才可以开始客观地看一个logo而不是只能看到它不熟悉很别扭的地方。实际上这个logo的确蛮适合Google consumer products的形象的所以习惯了就不会有违和感。
Google 希望 红黄绿蓝 这四个颜色成为Google的代表,以后你们看到这四个颜色就会想起Google呢。比如这张图,在你们不看文字时就知道他是Google旗下的一个服务。
邀请你回答此问题感谢邀请。在 Google Design 上关于此次换标的文章 [1] 上其实已经对整个设计有较为详细的展示。按照我的理解,这次 Google 换标其实不仅是更换 Logotype, 而算是一次 VI 重设计——虽然可能程度并不相当「颠覆」。如官方文章所介绍,这次的新标志实际上有三个主要元素——Google 的文字标识 (Logotype)、四色动态圆点以及 Google G [1, The Elements 一节]。新 Logotype 上使用了新设计的专属字体 Google Product Sans. 这款字体是较为典型的几何无衬线体,结合 Google 惯用的四色,还是较有亲和力的——这或许是另外有答主提到「感觉很幼齿」的原因之一吧。几何无衬线体相对原来使用的衬线体 Catull 自然更有「简洁、现代」之感,而对于一家已成立十多年的科技公司而言,从以往使用的衬线体换为无衬线体,或者也有种更新形象的意味。虽然「无衬线体=新」、「衬线体=旧」这样的认知未免有些刻板印象,但亦无可厚非。而新 Logotype 在小字号下的可辨认性相对较好(Catull 作为保持一定书法痕迹的衬线字体,横向笔画会偏细),这使得其在功能性上面更有优势,而这点亦是 Google Design 那篇文章提到过的。Google Product Sans 这款字体目前并未有太多样张,仅能从 Google Design 文中 Typography 一节的演示动画中窥见一些特征。如上文所提到,这是一款几何无衬线体,不过从使用双层小写 a 这一点来看(动画中还特地演示了这一特征),可能也会在一些长文本场合中出现——毕竟双层 a 的易认性相对单层 a 较好。从演示页面中不多的文字样本来看,这款字体算是不过不失,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征。根据官方描述,该字体有若干 OpenType 功能,除了拉丁字母,亦覆盖有希腊字母和西里尔字母——这对于一款「现代」的字体来说,也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了。有了这款定制字体,也意味着先前在 Google 各子服务中 Roboto 和 Open Sans 混用的情况应该会得以改变。至于 Google G 这个图标,感觉也是中规中矩、没有太过突出的地方。相当几何化的平面构成、视觉修正、并针对小尺寸的显示而比 logotype 中的 G 具有更大的字重。这些都是一个经过严谨设计的标志会有的因素了。不过,生成动画中关于将颜色构成用以引导视线的那部分还是挺有趣的。将四种颜色用到这个 G 上也是对应了 “A compact version of the Google logo” 这个设计目的,不过,我对于小尺寸下四种颜色的区别还是略有疑虑,蓝色和绿色在小尺寸下感觉已混在一起了。四种标志色的动态圆点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虽说用圆点动画表示状态这个做法谈不上太有独创性,微软在 Windows 8 中也是使用了圆点链来表示载入。不过,对一个作为标志的东西赋予功能性还是比较有趣的做法,而且根据 Google Design 上的演示,还有多种状态的区分。除了上面这些,此次更新 VI(嗯,我觉得比起「换标」还是用这个说法比较好)较为着重的应该就是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尺寸秩序了(原文中使用了 system 这个词)。譬如,产品图标的尺寸被确定为 logotype 的 x-height 的三倍(估计 x-height 和 em box 的高度也有一个比较「整」的数量关系,以便于换算字号与图标尺寸之间的关系)。当然,这对于一个严谨的 VI 系统也是正常不过的要求了。另外,文中亦提到新 Logo 有助于处于低带宽环境的用户更快速地载入页面,因为新 Logo 的图像体积大大减少——得益于一个基于 SVG 来生成不同尺寸场合下使用图像的新系统。大概,比 Catull 更简单的形状亦有些许帮助吧。要总结的话——虽然在形体上我个人还是更喜欢使用 Catull 的原 logo, 不过这次 VI 更新对于统一 Google 旗下子服务还是有益处的,而且 Motion Dots 的加入亦有别于传统的 logo. 若仅从 Logo 本身好不好看来评价这次换标,未免也略简单粗暴了些。Google Design 上的文章推荐读一读,这样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整个设计的脉络。而且演示动画都挺好看的。------[1]
这个问题我也可以算是利益相关了,因为这整个 rebranding 的主脑就是我在 Creative Lab 时候的上司。这个项目其实在 Creative Lab 发酵了很久,大概两年前就已经有雏形了,内部做过的各种 mock、视频、交互原型无数,我也做过好几个以这些点为主要元素的交互原型。当然最终放出来的版本这个 logotype 也是有点吓了我一跳,之前都是围绕着原版的 flat serif 的 logotype 在做文章。个人其实并不太喜欢新的 logotype,所以着重说说这几个点。看过介绍视频的同学应该发现了,这几个点里面其实可以做很多文章。Android 5 的启动动画也可以看到这四个点的身影。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个版本就是在 logotype 之外有一个独立的 logo,完全由四个不同大小的彩点构成。这四个点通过不同的大小、排列以及动画效果,可以表达很多东西,比如在语音识别中、搜索中、加载中、登录中、播放声音中、确认等等,都可以以微妙的方式表达,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且非常有一种拟人化的亲切感。用 Material Design 的话来说,就是 "delightful animations"。其实当时这个项目主推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这四个简单的点可以在表达丰富的交互体验的同时,保持一个强烈的 identity,让你觉得它们就代表了 Google,Google 可以是任何东西。现在既然这个企划正式上位了,我相信在未来 Google 的设计语言里面这四个点的出场频率会越来越高。
关于 logotype 基本同意
的回答。我只说很小的一点。就在网页上的实际使用来看,在这个字重下使用四色组合,尺寸设定上大了些,高度大约有30Pixel。而 Miscosoft 和 apple 都要小的多,我更喜欢尽量不要占据视线焦点的做法。比如 facebook 与 twitter 那种小巧的方式。下图可以明显察觉到,Google 都在获取两倍于另外两个 Logo 的视觉注意力。顺便发现了,Apple 的 Logo 和其顶部的一些单色 icons 都是SVG格式的。
无衬线一定推动了很久才下定决心改的。这么大公司改Logo一定是面对层出不穷的质疑。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新版本是Google产品线视觉形象统一风格的一大步,意义重大
:)从图形角度简单拟合了一下,肯定不够标准,几何关系大致是这样:很多弧形的微调然后下图是原版下图是原版秩序在这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秩序在这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规则与秩序的强化带来的是相对看起来更严谨的字体(图形)设计
话说,“简体中文”这四个字真是别扭话说,“简体中文”这四个字真是别扭
小g又来给Google洗(diu)地(ren)啦!刚刚看到这个新logo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我看了看大多数人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幼齿,不如原来成熟,更扁,好像comic sans。这就是作为工程师的我的直观反应,这也是大多数谷歌工程师的反应。所以这个logo还没有公开的时候就已经收到了潮水般的吐槽。这次新logo的设计师们表示亚历山大,于是就简单的在内部解释了一下新logo背后的故事。这次公开之后也发了不少blog解释,小g觉得这个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这次改动最明显的部分就是这个标志性的Google logo的变化,受到槽点最多的也是这个新logo。但如果你花时间去看一下官方的发布原文,你会发现这次的新介绍了三个代表谷歌品牌的标志:Google,G,和变来变去的四个点。这三者是一体的,他们会在不同的场景下互相转化: (知乎怎么还不支持gif T T)如果你把这三者放在一起看,新的Google就没那么违和了,有木有!好吧如果还是难以接受,我们就多讲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三位一体的设计呢?这就要从宇宙,啊不,谷歌的起源开始讲起了。官方的发布里也提到了,最早谷歌是一个网址:,提供一种服务:搜索,只有一个目的地:搜索结果页。所以谷歌并不存在品牌的问题,所有用谷歌的人都知道他们在用谷歌搜索,因为你自己输入了网址google,你上去能看到白底彩字,大家用的舒心,谷歌也很满意。但是现在时代变了,谷歌提供的服务五花八门,核心业务就有gmail,drive,maps,ads等等等等。用谷歌的设备也从手机到平板到电脑显示器甚至到电视。不光是Google,现在提供各式各样互联网服务的产品五花八门,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我怎么知道哪些是Google?这个问题听上去很蠢,但却很实际。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区分Google的产品和别人家的产品。大家不妨做一个实验,掏出手机打开一个Google的app在打开一个同类型的别的公司的app,看看如果不看logo的话怎么做区分。当时设计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她女儿的故事,说开车的时候他让她女儿导个航,说用Google Map,结果女儿不假思索的打开了苹果自带的Map。然而另一方面,同样作为Google的服务,每个产品都长得不那么一样。不说别的,就一个安卓自带的搜索栏,在不同的设备上都已经变出多少花样来了。所以这次的变动,不仅仅是logo的变动,而是一次rebranding。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明确的知道,这是谷歌,“The Google magic is working”。所以让我们再回来看这变来变去的四个颜色的小点儿,这个花花绿绿的大写G。这些就是在用一种更简的方式,在大的小的宽的窄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屏幕上,更加明显的体现Google品牌价值。所以其实这次Google logo的变化是一个副产物。我们首先有了核心的问题:怎么在多平台上统一而友好的呈现Google的品牌,然后有了解决方案:这次酷炫的动画和识别度超高的大写G。最后为了配合,把原来Google的字体改了。之后设计具体的细节小g就不懂了,但知道关于品牌的故事之后,看这个logo真的觉得舒服了很多。另外很多人都推荐了这篇文章:看了之后小g觉得自己有点班门弄斧了,就这样吧……
谢邀因为在别的问题里先回答了,在此就直接复制了.昨晚听到这个消息没觉得怎样,但看到这个新logo确实有点惊讶。从1998年创立至今,google一共更换过多少次logo确实没记住。但所有logo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字体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衬线体。而这次的非衬线体字体的使用可以说是对之前Google logo风格的颠覆。---------------------早饭的分割线----------------------早饭下肚,那我们来说说新logo的优缺点吧。优点:1.非衬线体英文当代的互联网或者科技公司少有衬线体logo。因为大家所追求的都是现代、先进、前卫。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洋气”的。这样大家才会觉得与这个公司的性质所符合。说白了,其实我觉得google的之前 logo的风格其实有点不符合行业属性(个人见解)。但这也正是Google的特点。(但现在它摒弃了这一点。)2.四色大“G”交互动画如果完整的看了Google的最新logo交互动画的大家,应该会记得那个由四个颜色组合成的“G”。之前Google对于它的标准四色一直是以六个字母来分配的,而这一次四色集合在一个首字母上。不知怎么的,让我觉得这个“G”的提炼更加精髓,更象一个真正的logo了。就如同facebook的f,twitter的t一样。交互动画依然是Google的风格,不求多精致,但你总会明白它想表达的意思。3.实际使用前面说了一堆,都是个人的理xia解shuo。人家官方都说了,要应用在N多实际产品上。拥有前卫工业设计的电视放上一个复古的衬线体logo,想想都觉得别扭。再来缺点:继承。我觉得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继承的了之前的Google风格。采用了非衬线体的字体,可能会让忠实粉丝抱怨。但这一全新的颠覆,也许未必不是好事。谢谢
问题的链接是谷歌官方博客对这次logo变动的解释说明,重点的部分我已经高亮处理了:曾几何时,人们只能通过台式电脑这一种设备来访问Google。如今,人们一天之内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平台、应用程序和设备来使用Google的产品。你期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Google都能给予帮助,无论是通过手机、电视、手表还是车里的仪表盘,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台式机!今天,我们要介绍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它可以反映上述现实并能向你展示Google如何通过一个小小的显示屏来施展魔法。你会发现我们已经更换了Google Logo和商标,它们最初的设计被用于单一台式电脑的浏览器页面,之后不断更新,以期能在无以计数的设备和不同种类的输入方式(如触屏、打字和对话)中适应无缝连接的世界。这不仅仅说明你正在使用Google,也展现了Google是怎样为你服务的。例如,一些像彩色Google话筒图标的新元素可以帮助你识别并与Google进行互动,不论你正在交谈、轻击鼠标还是打字。同时,我们告别了蓝色的小“g”图标,替换为与整体标志相统一的符号。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更换Logo,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是,我们认为今天的更新很好的体现出了Google正在通过Search,Maps,Gmail,Chrome等产品以不同方式为你服务。我们认为这次的Google Logo非常棒(简单、整洁、多彩、友好),当然,做出这些改动不单单是为了Google的今天,更是为了迎接Google美好的明天。不久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新设计遍布于我们不同的产品。希望你能喜欢这种改变!发表者:副总裁、产品经理Tamar Yehoshua和用户体验总监Bobby Nath(logo gif
(logo gif
)logo introduction video: google evolved:一句话总结:随着科技变迁,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并逐渐习惯Google推出的各种跨平台、多维度的服务和产品,而原来基于网页和桌面的logo及配套的视觉设计已经无法满足Google的产品服务的视觉表达(统一性、跨平台、可延展、友好的),so here it is,you have
a new visual language based on this new logo.新logo视觉上明显比老logo友好、积极,配色一如既往,搭配几何味道强烈的无衬线体甚至传达了一丝童趣与“好奇心”,正符合这家科技公司的风格。功能上,新logo的延展性比老logo强上不少。不再是在原本logo下加不同产品的名字,而是在动态上展现了各种可能性。而这个logo的推出与去年Google推出的Material design几乎可以进行无缝对接。不如说这个logo就是基于material design而重新设计的。期待Google在整体公司视觉设计上走得更远,提供更棒的服务。P.S.:
这篇官方设计博客说明有更多解释和拓展说明。非常带劲。大家不妨看看。谷歌终于在设计上要雄起了啊……
无论你怎么变,也还是上不了你。来自@杰士邦官方微博:
你们发的什么我没看懂,我看到的是这样的。
终极目标是: 等到哪天你看到方块就想到MS,看到圆就想到Google
没人在意标签上的 icon 吗?彩色的 G 倒是挺好看的,至少可以说和从前蓝色的 g 风格不同,然而 G 下面那个白色的底真是山寨感十足啊。
喜欢新的字体。虽然新的字体和别的公司的logo有点像(比如Google的G和Groupon的G),所以感觉识别度有点低。非常,非常喜欢那四个点!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欢那个有四个颜色的字母G logo。我绝对不希望这个logo出现在我的手机上。 :'( 这个logo我觉得abc.xyz上的那个蓝底白字的G要好很多。
只评论小logo给我的第一印象:
刚刚忍不住了,写了一篇文章:突然又回想起了以前的 Chrome,看看 2011 年 03 月 22 日的文章,Google 在扁平化之路的第一次尝试就是把 Chrome 的 Logo 拍扁:。再看看评论:好好的立体感的logo被做脑残了老的好看,GOOGLE美工还是不如苹果直接截图吧。来自 iteye:Chrome 的扁平化各种喷,结果 iOS 直接扁平化了,却又各种捧:苹果太棒了,苹果太伟大了,苹果太会设计了,苹果太好吃了……你们够了!!!!
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很幼齿,字体画风一变,突然有种 Comic Sans 的遗风。而且他们换 Logo 的宣传片,很突出那个稍稍旋转的 e,风格也很俏皮。总的来说,Google 的 Logo 进一步走向简洁、现代和活泼,之前的 serif 字形即便是拍扁了也显得略学院风,现在是彻底大众化了。此举标志着 Google 正式进军幼儿园搜索市场(大雾)。
不请自来,怒答一记。其实昨天晚上你叫我喜欢它,我是拒绝的。到了今天早上看了 Google Design,看了 Google Blogspot 上发的那篇公关文,我也还是拒绝的。设计一个系统而不仅仅是设计一个 logotype 这种完善我就不拿出来说了,毕竟现在做 branding 这个是基本要求,不仅仅是 logo 而是要让视觉元素贯穿始终。关键这个 logotype 实在是吐槽无力。这次换 logotype 我看到了两个方面:惯常的大公司病——求保险不求创新,求视觉能接受不求出彩,把硅谷幼稚癌打着童趣和人文主义回归的名义推到极致。如果先来看 Product Sans 本身,你很容易发现它紧跟今年的字体设计潮流,也就是小清新学院派 Neo-Grotesk。说起 Neo-Grotesk 肯定大家会想到 Helvetica 和它一帮亲戚,比如 Peignot 出来跟 Haas 同台撕逼的 Univers,又或者近年 Christian Schwartz 新出的重画版 Neue Haas Grotesk;它们都以理性的、干净到无菌的、低调的、没味道的姿态出现。但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思潮过去几十年,人们看理性、看透明已经看厌了。于是人文无衬线应运而生,从 Hans Eduard Meier 开天辟地创出 Syntax,又到 Adrian Frutiger
为路牌设计而现在被苹果发扬光大的 Frutiger 派,后现代这个历史时间段是人文系的天下。可是人们也看了几十年 Frutiger(比如,最近索尼的 SST 依然是 Frutiger 翻版)也看厌了。于是字体业界就想着,下一波风格是什么?什么能卖钱?于是大家在进步到了人文之后回头一看,不如我们把 Grotesk、Grotesque 和 Neo-Grotesk 再挖出来玩点新花样吧!果不其然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万人空巷,2014年可谓是 “每家 Type Foundry 都出 Neo-Grotesk” 之年。一开始大家还是比较正常的,比如 Commercial Type 出的 Atlas 系列:对比适中,不像典型美国派 Grotesque 那样对比强烈如 MFB 的几套作品(News / Franklin Gothic),也不像欧洲派 Grotesk 那样一点对比都不留(比如 AG 和后来的 Haas Grotesk)取了比较舒服的折衷。这一套的风格跟 Klim 出的 National (对比适中,不像典型美国派 Grotesque 那样对比强烈如 MFB 的几套作品(News / Franklin Gothic),也不像欧洲派 Grotesk 那样一点对比都不留(比如 AG 和后来的 Haas Grotesk)取了比较舒服的折衷。这一套的风格跟 Klim 出的 National () 还有 TypeTogether 出的
有相像之处。同家出的 Graphik,由 Christian Schwartz 设计:虽然更求变化、少求统一,但是字的形依然控制在和谐的、合理的范围内。虽然更求变化、少求统一,但是字的形依然控制在和谐的、合理的范围内。再比如 Lineto 出的 LL Akkurat:这个时候还没到神经病的时候。顺便 Lineto 貌似在发 Unica 的时候不怎么厚道,当然这是题外话了;这个时候还没到神经病的时候。顺便 Lineto 貌似在发 Unica 的时候不怎么厚道,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再比如 Process 出的 Colfax:虽然小写 /a 是怪了点,但是好歹纵横比例、笔画对比都比较正常。顺带一提肾表刚出来的时候大家猜SF是不是 Colfax 的魔改。这一套跟 Klim 出的 Calibre 有相似之处:虽然小写 /a 是怪了点,但是好歹纵横比例、笔画对比都比较正常。顺带一提肾表刚出来的时候大家猜SF是不是 Colfax 的魔改。这一套跟 Klim 出的 Calibre 有相似之处:于是大家发现,好像画得这么乖,并不能跳出 AG 和 Helvetica 的圈子啊。于是大家就开始狂欢了,故意把一些地方画不对,就是气死你。比如 LL Brown大写 /G 的收笔明显比例不对了。大写 /G 的收笔明显比例不对了。再比如 LL Circular,简直可以称得上带领一波节奏:大写 /G 比例不平衡整个是向右手边倾倒的,大写 /R 的脚没伸出来够,ampersand 突兀地有着尖锐的收笔。整款字体充斥着这种莫名其妙的、差那么一点点就画对了的粗糙感,在挑战着读者和观众对于美丑的接受度。大写 /G 比例不平衡整个是向右手边倾倒的,大写 /R 的脚没伸出来够,ampersand 突兀地有着尖锐的收笔。整款字体充斥着这种莫名其妙的、差那么一点点就画对了的粗糙感,在挑战着读者和观众对于美丑的接受度。于是大家好像就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尤其是需要标榜个性的独立小 Foundry。(这里我并没有批判的意思,独立小 Foundry 我认为需要大力扶持。他们在美学表达上有更多的自由度,而且客户服务的态度比大公司如蒙纳要积极很多。)比如 Colophon 出的 Aper?u:最有特点的就是那个莫名其妙的双宫 /g。不可否认,这种挑战美丑的作品受到了大批独立、先锋派、小众文青杂志的欢迎。甚至于设计博客如 It’s Nice That 也用它。最有特点的就是那个莫名其妙的双宫 /g。不可否认,这种挑战美丑的作品受到了大批独立、先锋派、小众文青杂志的欢迎。甚至于设计博客如 It’s Nice That 也用它。同家还有其他几款气死你,比如 Raissoné:Kerning 没做对(renovations、installing 这两个词),小写 /s 的上下比例令人费解,小写 /w 的两笔分开来写而又相互重叠,在奇怪的地方复古。小写 /t 的 crossbar 往右手边延伸,但是竖笔却不往右弯去平衡它,导致整个字形向右手边倾倒(小写 /f 倒是很好地回应了这一特性)小写 /g 我都不想说了……Kerning 没做对(renovations、installing 这两个词),小写 /s 的上下比例令人费解,小写 /w 的两笔分开来写而又相互重叠,在奇怪的地方复古。小写 /t 的 crossbar 往右手边延伸,但是竖笔却不往右弯去平衡它,导致整个字形向右手边倾倒(小写 /f 倒是很好地回应了这一特性)小写 /g 我都不想说了……他们的 Basis Grot、Reader、Visuelt 也属此类。玩这手玩得最开心的,在我看过的这么多之中当属 Swiss Typefaces(没错,就叫这个名字)。他们家专出这类实验性质浓厚、很多地方似乎还没画好就出的字,最厉害的是 Euclid Flex:还有一开始就是由设计系学生创建的 Grilli。他们的 Cinetype 创建的潮流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一向很正常的 Process 也跟着发了 Scandia Line 来掺了一脚。他们的 Walsheim:有的地方连 kerning 都没做好就拿出来出 specimen,太拼了。有的地方连 kerning 都没做好就拿出来出 specimen,太拼了。还有他们的 Haptik:注意大写 /G 有没有跟谷歌这次的新 logotype 很像,都属于本来可以画好故意不画好的类型。其实他们还有一个 Alternate /G:注意大写 /G 有没有跟谷歌这次的新 logotype 很像,都属于本来可以画好故意不画好的类型。其实他们还有一个 Alternate /G:我看了好想打人。我看了好想打人。那大家看了这么多画不对的字,应该对 Google 这次的 Product Sans 的背景有大致的了解。从 LL Circular 开始,近年来的字体设计在 sans-serif 这一块便开始呈现 “复活 Neo-Grotesk“ 的热潮。从一开始欧美混血的 National、Maple 和 Atlas,到中期大量出现 AG 和 Haas Grotesk 的青涩模仿,到现在学院派实验气味浓厚的故意画不对,事实上是应了读者观众对于“乖”、对于现代主义这一 hegemonic ideological-aesthetic institution 的厌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它们在先锋文学艺术杂志上出现的概率和接受度,比在大公司上出现的概率和接受度高。那 Google 为什么也要掺一脚?究其原因,除了设计团队内部有人非常喜欢这一类微风格(micro-trend)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谷歌可能将 “看起来年轻有活力” 与 “实验性审丑” 这一后现代思潮粗暴地画上等号。但是作为一间影响力和规模都巨大的公司,谷歌没有可能采用更激进的 Haptik(他们的品控估计也不会信任小 Foundry)。但是前阵子 Spotify 重设计的时候大面积采用 LL Circular,估计让谷歌有了信心不会出现大幅公众反对。于是,在经过审慎观察之后,这次颇为安全的跟风换 logotype 也就产生了。其实一开始我看到这个 logotype 的时候我想的是,没必要为了继承前代而强行把 Neo-Grotesk 的小写 /e 推歪。没想到某位在谷歌工作的朋友直言:之前的确是没有推歪的,但是设计团队为了 “不乖”、为了更 “Quirky” 一点,就让它变成了现在这样。诚然,字形的实用与艺术中,是有着趣味一条。比如早期的美式 Egyptienne,又或 ATF Garamont。前者的趣味同样出自于字形本身,但它偏离常规模型是有节制,正如 Garalde 大制作(比如 Garamond Premier 和 Sabon Next)中繁复精巧的 swash 一样。这样的 Quirk 是能令人会心一笑的,在排字的时候可以偶然混进一两个——试想,一位19世纪的排字工在排一本小说,当他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Caslon 和 Franklin Gothic 之间混得实在无聊时,偷偷混进一两个 swash,也算是某种工匠与艺术小小的交融。后者的趣味则来自于历史背景:Garamont 作为 ATF 反击欧洲派 Garalde (Stempel, Berthold) 的仿品,很多地方失却了原版的精细,但放在当下的角度看来,是别有一番风味,这亦应当算是瓦特本雅明所谓之 aura 的一种。但是,当代的设计和艺术作品,去哪里获得传承活字印刷时代的美学趣味?铸字用字作为一种稀缺的、微薄的、工匠的技艺已经被桌面排版稀释殆尽。想开一个 swash,在软件的 OpenType 特性选单里按一下就可以。活字印刷作为一种工艺,其存活只在乎于士绅化(gentrification)之后的文艺小清新中,走进艺术的象牙塔里、婚礼请柬的商业世界中。照相排版的年代,对历史传统的扬弃便已经通过伪斜体(Oblique 或者日文的 Shatai)表露得分明。这一波回复 Neo-Grotesk,本质上并不是对历史尊重的文化回溯,而更像是字体设计,像是时尚一样,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地制造作为消费者的读者观众的美学需求。那么,谷歌设计人所谓“不乖”,为了 Quirky,也只能沦为公关的漂亮话,又或者是自我陶醉和满足。他们所谓“在大小屏幕上都能表现优异”,也是一通废话。且不论目前移动设备的屏幕质量都很高,如果是为了易读性,为什么选择美学实验意味浓厚的 Neo-Grotesk,而不是专门为了恶劣阅读环境优化的内文字,比如 Proforma 和 Mendoza?又或者是专门为快速辨识而经过认知心理学和生物学工程过的字,比如 Wayfinding Sans?如果是为了展现如同 Material Design 一样、break-through 的、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为什么要随大流用一个画不对气死你的 Neo-Grotesk?--分割线--Google 为设计说公关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刚放出来的 Roboto 丑得惊天动地,他们是这么公关的(见 ):“UIs [user interfaces] are crafted from images and type,” Matias Duarte, Android’s head of design tells WIRED. “But the idea of having a typeface that’s thought out as a UI typeface—that’s not been done before.”苹果的 Lucida 定制版、微软的 Segoe 系列,甚至 Dalton Maag 设计的 Ubuntu 一起表示极度不满。同一篇公关里还提到他们是如何用各种奇怪的方法去测试 Roboto 的易读性,可是这些不是每一个受过正规字体设计训练的人在设计的时候都应该做的事吗。有这时间避重就轻,还不如不要跟风,好好设计一款字,然后像苹果那样用SF让人满意。后来他们改正了大多数缺点,却在新版 Google Design 里的 Typography 视频里避而不谈,改而让 Christian Robertson 大谈特谈如何把大写 /R 的脚从弯的改成直的,可以让这个字形看起来更硬朗,诸如此类。Google 不愧是公关大师。--再分割线--对于 Product Sans 的 specimen 里面那句 “Our logo is built on the mathematical purity of geometric circles. Product Sans reflects this but makes optical corrections for legibility“,我觉得最好用
的一句话回应:To the designers that scoff at such audacious curves, and prefer the sterile rigidity of geometric sans serifs: go suck an egg.——理性你麻痹,起来嗨!(更新:Univers 原来是 Peignot 发布的,并非 Linotype。是我错了,文中已纠正。Helvetica 的金属活字版才是 Linotype 于1957 年发布,目标就是要与 Univers 撕逼……)
差评,还是原来的好。我喜欢蓝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做logo的中文字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