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汉米粑粑真柜

“老公喜欢吃米粑,在老家时婆婆做过几次,回上海后老公去上班,剩下自己在家闲着没事,就搞了点粉试着做,没想到还真做起来了,那天蒸好出锅老公刚好下班回家,一下干掉4个,突然之间好有成就感哦……”
由于下雨没出去买菜,家里刚好剩一颗包心菜,洗了
切好,备用
用开水和米粉,原米粉忘记拍了……
和好的米粉拿个盖子或保鲜膜盖起来晾一下
菜馅炒熟,在老家婆婆用瘦肉炒豇豆更好吃
晾着的米粉要再揉几下,捏一小块出来做成碗状
装馅,封口
第一次做……好丑……
做好了上锅蒸
水开后蒸个十来分钟,熟了就可以吃了
看,这是用油煎过的,我感觉要比没煎之前好吃,我喜欢这样的
我不喜欢吃这样蒸出来的米粑,所以等米粑冷一些我用油煎一下,感觉真不错,外焦里嫩的。没事时可以多做一点放冰箱,饿的时候煎一下就能吃了,特饱腹
热门食材:
微信公众号
Android客户端
iPhone客户端欢迎进入安徽怀宁新闻网
新闻热线: 4611279    广告热线: 461124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搜索:
您的位置:
【李智海】小市米粑滋味长
  时间:
日10时00分
  编辑: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对于那些富有地方色彩的美食佳肴、风味小吃,无不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去北京会想到吃烤鸭,到符离集会想到吃烧鸡,在金华岂能不去啃火腿?人们来到《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自然会想到要尝尝小吏港米粑了。
  小吏港米粑白嫩细腻,拿在手上微微地颤动着,未入口就已经使人口角流涎;放入口中,酥酥的、软软的、甜甜的,没等细嚼,就想吞了。
  街上出售的米粑是用蒸笼蒸的。直径一尺多的竹篾蒸笼,一层层一叠叠,每节蒸笼蒸出圆圆的一笼粑,每笼粑大约两斤多重,然后用刀分切成菱形方块,整齐划一,每块粑几乎一样大小。米粑师傅用四根筷子绑在一起,沾上红色食用色素,在粑上稀稀散散地点上几点。红白分明,赏心悦目。卖粑人刀法很准,有时你买多少,他就会给你切多少,用秤一称,斤两竟然大致不差。也有人将粑做成一个一个的出售,巴掌大小,圆圆的,中间高,四面低,酥软迷人,一块粑两口就吃光了。
  小吏港地区的居民住户,大都有自己发粑的习惯。米粑又叫“丰糕”、“发糕”,“糕”者,“高”也,它象征着丰盛富足、喜庆吉祥。人们过年过节要发粑、红白喜事要发粑、做屋筑基打脚要发粑。就连送老人归山、葬坟,也要到坟地散粑,送葬和请来帮忙的人都会抢着吃上几口,以获取吉祥。小孩生日、小外孙上门,一挂大鞭响过,邻居来看热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往往用米粑招待来客。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许多人家这一天吃粽子;有时,人们不做粽子,而是用米粑或麦粑代替。农历三月三和四月八是小吏港地区传统的粑节令,这是传说焦仲卿生于三月三,刘兰芝生于四月八。这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恩爱夫妻,终因焦母逼走兰芝、刘氏家兄迫令兰芝改嫁,导致双双殉情而逝。小吏港一带广大群众哀其不幸,村村户户用发粑的方式来吊唁他们,说发粑是为了“巴魂”,说是这两天吃粑能够“巴”住焦、刘的灵魂,灵魂被“巴”住了,他们便能世世代代做夫妻。小吏港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焦仲卿和刘兰芝爱吃米粑的故事,而且刘兰芝的母亲据说便是制做米粑的能手。每年逢上这两天,家家户户都要发米粑,粑蒸好了,你家送到我家,我家送到你家,一边吃着粑,一边评着粑,小吏港地区村村户户,简直成了粑的世界。一些人家没有条件发米粑,便带上几斤米到小吏港米粑店换来米粑应节令。那两天你去小吏港换米粑,一定要起得很早才行,如果去迟了,粑卖光了,你就有可能满怀遗憾地空手而回。如今,小吏港米粑已经成为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据说,有些外地姑娘乐意嫁到小吏港,竟然是为了能够经常吃到小吏港米粑;一些小伙子乐意来小吏港招亲,也竟然是为着能经常吃到小吏港米粑。
  小吏港米粑远近闻名,当地有数户人家就是因为常年卖米粑而成为首富。一些米粑师傅为了赚钱,便挂上“怀宁小吏港米粑”的牌子,去外省市开米粑店。这些小吏港米粑高手,在外地做出的米粑与小吏港本地的米粑相比,吃起来味道差远了,怎么也比不上小吏港米粑,真有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味道,这是很奇怪的。难道小吏港米粑真的是因为沾了《孔雀东南飞》的灵气才美味无比吗?
怀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技术支持:中安在线
皖ICP备号-1 皖网宣备100009
新闻热线: 461127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主办:中共怀宁县委宣传部
地址: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政和路128号01-14?12-28?11-23?08-03?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表明东楚网立场。
Copyright ◎ 黄石市东楚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 管: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黄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 办:黄石日报传媒集团 电 话:
鄂新网备1101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1004 网站建议浏览分辨率当前位置: &
怀宁小市米粑
作者: 佚名
米粑作为一种传统早点,那圆圆的形状、甘甜的口味,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怀宁&小市米粑&以其柔软细腻、甘甜清香备受亲睐,成为米粑家族中的&新宠&。
汪明生在安庆市怀宁县城皖河路上经营小市米粑已经有10年时间了。为制作第二天的早点米粑,从头一天上午起,他就要浸泡上百斤籼米。
要从上午10点浸到下午5点,目的是要把米浸开,达到这个要求。手一捏就碎,就基本上达到了这个浸米的要求。稍微沥分把钟,一分钟左右,没有水份就可以了,就放在上面沥干。
这些浸泡沥干后的大米,再次与一定的水配合在一起,加入下一道磨浆工序。磨浆时掺入水分的多少,汪明生都要亲自把关,因为这影响到米粑的口感。
(小市米粑店老板汪明生同期声)这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水放大了过后,浆磨得细一点,做出来的米粑就太软了,粘手,粘手就影响口感。如果水太少了,粑又会做得太硬,表皮就会裂开,影响美观,吃起来肯定也差多了。
就在一桶桶洁白的米浆磨制后,汪明生使用自制的老面让它发酵,根据气温他还会出去增减米浆温度来调控发酵时间。
(小市米粑店老板汪明生同期声)经过这么几年的摸索经验,稍微不注意,就会发酸,发酸过后口感就不好吃了,冬天温度低,这个发酵的时间跟温度是有直接的联系。夏天温度高,如果时间发的长,因为纯老面不像酵母,发的非常慢,我们也经过好多种方法促使它发酵。
经历漫长的等待后,凌晨4点多钟,米浆完成了发酵,汪明生开始一勺勺装笼,蒸煮。
(记者同期声)像我们这个蒸一笼大概要多长时间呢?
(小市米粑店老板汪明生同期声)旺火大概5分钟的样子,一天要蒸几百笼,它是供不应求的。
(小市米粑店老板汪明生同期声)火太大也是不行的,大火蒸的发裂,小火蒸的是外面是熟的,里面是生的,所以火候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当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米粑&出炉&时,洁白光滑,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想立即吃上一口。然而汪明生告诉我们,米粑&出炉&后要等上10分钟后,才会端给客人品尝,因为这样味道才会更好。天刚亮,很多慕名而来的食客,都会走进小店点上一盘慢慢品尝。
(顾客同期声)口味非常好,绵甜、爽口,比较细腻,非常好。我每天早上开工都要在这吃饭,所以买的比较多,我也很喜欢,我就讲这是怀宁的特色。
(小市米粑店老板汪明生同期声)只要到高河来,我每次都要开车到这个地方来吃这个小市米粑,颜色很白,吃起来口感比较嫩,有这种真正的大米的稻花香的味道在里面。
在小市镇,每年三月三、四月八都有做米粑的习俗,据说这两天就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日,为了纪念这对有情人,当地人做出了这种又圆又白的米粑,渐渐地,米粑成了人们喜爱的早点之一。
(小市米粑店老板汪明生同期声)当地的人都知道,米粑也叫发粑,也叫发糕,红白喜事,周岁、老人过生日,现在大的酒店上点心都是用这个小市米粑,寓意好,就是发,孩子们高考吃着就是步步高升。
责任编辑:艮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粑粑的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