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国家党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在线翻译》法汉

外语学习相关
更多相关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网友发布,本站无法保证其部分内容的正确性,请用户一定仔细辨别。
[] &&[联系QQ:] &
滇ICP备号&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
添加笔记:
<div id="correct" title="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有奖纠错
联邦工党首任党首,1904年总理克里斯·沃森
19世纪末,随着澳大利亚劳工运动的发展,劳工运动组织开始酝酿组党参政。根据工党的传统说法,1891年的剪羊毛工人罢工时,在一棵桉树下开会成立了工党,这棵树后来被称为“”。此后,工党在澳洲的各殖民地创建了党部,并开始参加议会选举。1891年,工党在和分别成立了最早的殖民地级议会党团,1893年在也组成议会党团。工党参加的第一次选举是1891年的新南威尔士立法院选举,工党(新南威尔士工党时称“新南威尔士劳工选举同盟”)夺得141席中的35席。同年在南澳州,南澳工党(时称“联合工党”)夺得立法局3席,1892年再夺得立法院一席。1899年工党首次组阁,在昆士兰组建少数政府,但仅维持一周就由于保守党派的联合反对总辞。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联邦工党开始政治活动并参与联邦大选。日,入选第一届联邦议会的工党议员在(当时的联邦议会驻地)召开第一次议会党团会议,联邦工党正式成立(不过联邦党组织要在此后数年内才逐渐创建),工党成为澳大利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政党。
联邦初建时工党是国会内的第三大党,大致支持执政的,反对主要在野党。1904年,工党在领导下,组建了一届少数派政府,虽然这届政府只维持了4个月,但成为了澳大利亚乃至世界第一个执政的工党政府。随后在1908-09年,新任工党领袖安德鲁·费希尔也组建了一届少数政府。在1910年大选中,工党成为了澳大利亚史上第一个在联邦议会取得一个议院中的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党,成功组阁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届多数政府。此后的几年内工党也在除维多利亚州以外的其他各州赢得大选组成多数政府。这样的选战成绩在当时是各国的社会**党所望尘莫及的。其后工党在联邦持续执政直到1916年,工党在征兵问题上发生分裂,时任总理的党魁被开除党籍,而使工党丧失执政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1917年的俄国影响,工会和工党的政治理念更加倾向。1921年全澳总工会决议呼吁“将工业、生产、经销和交易社会主义化”,次年工党联邦大会也将“社会主义目标”写入党章,但立刻又通过了修正条款解释社会主义化只有在须要用以“消除剥削和其他反社会特征时”才可取。实际上使“社会主义目标”形同虚设。
二战中的宣传海报:工党籍总理柯廷告诫全国人民“战斗,工作——否则灭亡”
时任工党党魁(中)和后来的党魁(左)与英国首相(1946年)
此后工党曾于1929-32年短暂执政。二战爆发后,工党终于迎来了一个机会。1941年,通过两名独立议员的倒戈支持下,工党领袖约翰·柯廷在不信任案中击溃的政府,成为新总理。柯廷领导澳大利亚成功度过了多年的太平洋战争,并对促成对战后澳洲产生深远影响的澳美联盟做出很大的贡献。而工党因此在1943年的大选中取得历史性胜利,一举控制众议院三分之二多数,柯廷也成为了澳大利亚历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总理之一。1945年7月,在二战欧洲战场盟军胜利后、战胜日本指日可待的时候,积劳成疾的柯廷在总理任上逝世。当选为新任工党领袖,并接任总理。在1946年的大选中,奇夫利带领工党顺利保位。1947年,奇夫利政府第一次尝试将工党的社会主义目标付诸实现,政府宣布将通过强制收购把银行业国有化,但相关法律在实行前就被宣判违宪。在这次尝试之后,工党虽然继续支持国家创建和经营国有产业(例如国有银行、航空、电讯公司等),但未再尝试社会主义化(行业国有化),并在70年代惠特拉姆领导政府起工党就放弃了社会主义化政策。在1949年大选中,工党被击败,开始长达23年的在野时期。
下野后工党党内发生了分裂。随着开始,澳大利亚社会和工党内部都在对**的态度上发生分裂。1951年,总理为了炒作***议题,推出取缔***的宪法修正案,工党在时任领袖、前联合国大会主席领导下对如此妨碍公民权的修正案予以坚决反对,最后修正案在全民公决中被否决。但不久工党内部的容共、反共势力的矛盾也愈发激烈。1955年党魁伊瓦特与背景的极端反派系决裂,后者从工党分裂创建“**”。此后**工党在选举中拨票给自由党-乡村党联盟,造成被此削弱的工党被迫长期在野。直到1967年,新任党领袖积极对工党进行改革,1972年惠特拉姆终于领导工党获胜成为总理,而工党经历23年在野后重新执政。惠特拉姆推行多项新政策,并在其任内促成中澳建交。但由于工党在参议院未过半,最终引发了1975年的,惠特拉姆被总督罢职,在接下来的大选中,工党未能取得胜利,重新成为反对党。
直到1983年临近到大选时,成为党首,并在随后进行的大选中获胜,从此开始了至今持续最长的一段工党执政时期。而霍克本人也成为任期最长的工党籍总理,也是澳大利亚史上任期第三长的总理。霍克任内工党主导了作为社会主义政党在当时几乎不可想像的自由化改革,包括汇率浮动改革、金融改革、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些改革奠定了此后澳大利亚经济从1992年开始的24年无的奇迹。但是短期内澳大利亚经济并没有逃过9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倒退的影响。1990年,由于霍克政府民调下滑,而且经济问题也不断困扰着政府,基廷两度挑战霍克后,终于成为新任工党领袖。基廷政府继续霍克政府的改革政策,从根本上转变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并使工党继续执政。但1996年在时任总理基廷领导下工党在大选中大败,丧失31席,终被领导的右翼联盟击败,结束13年执政。
前工党领袖,年、2013年起总理陆克文
1996年下野后,工党相继换过3位领袖,但在大选中都不敌霍华德。
终于在日,时任工党议员,影子外交及贸易部长宣布挑战领袖地位,并以49:39票成为新一任工党领袖,则接任工党副领袖。随后凭借新人上位、民调上升,陆克文成功领导工党赢得,一举增加了23席,甚至使总理霍华德以及其他五名内阁部长都落选议员,成功结束了霍华德长达十二年的执政。工党重夺执政权,陆克文在同年12月3日接任联邦总理。陆克文上台后,开始推动多项新政策,包括代表政府签署“京都议定书”,并向“”的土着人道歉,在金融危机中通过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澳大利亚成为极少数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达国家。
前党首吉拉德,年总理
日,在民调一直高企的陆克文出现支持率下滑后,吉拉德挑战陆克文领袖地位,陆克文由于失去议会党团支持宣布下野,吉拉德自动当选党首,随后出任新总理,她也因此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随后在吉拉德带领下,工党在新一届的中选票大幅下降,席次大减,出现悬峙国会,最后在3名独立议员及1位绿党议员的支持下,才勉强组成少数派政府,保住工党的执政党地位。吉拉德连任后,提出推行碳税,及通过推行备受争议的来替代在陆克文政府时的资源超额利润税,由于要平衡陆克文派系的不满情绪,故任命陆克文为外交部长。但民调中吉拉德的成绩长期低迷,且在工党党魁的民调上长期落后于陆克文,2012年2月陆克文在党内部分派系的支持下,挑战吉拉德的领导地位,不过吉拉德在党内议员党团投票中以71对31票成功保住党领袖及总理一职。此后2013年3月原属吉拉德派的前党魁西蒙·克林意图推举陆克文再度挑战党魁地位,但陆克文拒绝应战,吉拉德在无挑战情况下自动获胜。但由于工党民调低迷,党内继续不稳定,日吉拉德再次召集议会党团进行领导权表决,陆克文应战并胜出,第二度成为党领袖。
重新上任后的陆克文开始整顿党内的派系问题:由大工会把持的派系政治交易影响了党内**并造成了近年的一系列贪污丑闻,因而引起党内基层和党外选民的不满。陆克文首先拿名声最差的党部开刀:日,陆克文宣布工党联邦执委会接管新南威尔士党部30天,协助新州***和助理书记对州党部进行全面调查和改革。此外,陆克文还宣布禁止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工党候选人参选公职。作为党内改革的另一部分,陆克文又在7月8日提出改变党领袖的选举方法,由联邦议会党团选举改为议会党团表决和个人党员投票各占50%比重的方法选举,并且提高撤换领袖的门槛。
在日举行的中,陆克文领导的工党败选,结束工党6年执政地位。当晚陆克文在宣布接受大选失败的同时宣布辞去党魁职位。虽然工党败选,但根据事后公布的工党内部民调,陆克文的临危受命为工党拯救了至少15个国会席位:根据吉拉德在位时的民调,这些选区都会倒向联盟党,但陆克文出山后这些选区的选局立即改善,最终工党保住这些席位,使得工党能够保存实力,他日再战。
陆克文辞职后领袖职位由代理,同时经过一个月的党内推选过程后击败当选党魁。
日,工党总理惠特拉姆被总督撤职当天,民众举着红旗、红标语(包括镰刀斧头等标志)走上悉尼街头声援惠特拉姆。
工党通常被称为**政党,而其党章将其定义为**政党。和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类似,工党参加的国际组织是(2014年以前是社会党国际),其代表色是红色,党员之间经常互称“同志”。但近年工党的实际政策更偏向于中间偏左路线和社会**主义理念。现在的工党自定义为“包括改革分子、激进分子、进步分子、社会**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联盟,团结在对社会不公平的批判、对更公正和公平的社会以及用**手段达到此目的的承诺。”
工党是由劳工运动创建的,因此其政治立场根本上是代表劳工运动的立场和利益的。因此劳工运动内的政治诉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党的实际政策。历史上,工党在不同时期支持过高关税和低关税、强制兵役和和平主义、和、产业和、和国际主义。不变的是劳工运动中基本的倾向保护劳工阶级、提高大众生活水平的信条。1949年时任党魁、总理奇夫利这样解释劳工运动的涵义:
(一个)伟大目标——山上的明灯——是我们为了人类的进步力求达到的...(工党要)为人民带来更好的东西、更高的生活水平,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幸福。
— 班· 奇夫利
工党的政策指引是党的纲领,每三年由党的全国大会审订。现行纲领表示“工党的传统价值会始终是澳大利亚人可以信赖的不变量”。虽然工党完全承诺,但“工党相信,中央政府作为所有澳大利亚人真正拥有并通过选举权控制的唯一机构,应扮演更大的角色”。工党“不会让变革的得利在越来越少的手中积累,或只在拥有特权的社区里存在。得利必须由所有澳大利亚人和所有地区分享”。此外,纲领还表示工党“信仰所有人应得的尊严和尊重都是平等的,并应当得到平等机会来实现他们的潜能。”工党认为“政府在确保公平上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平等机会、消除无理的歧视、将财富、收入和地位更公平的分配。”纲领的其他部分还指出工党支持平等、**、劳工权利和**。
纲领是指导性文档,工党政府施政时在纲领下有相当的政策自由度,但政府不能推行和纲领直接矛盾的政策。例如霍克政府推行私有化改革时,当时的纲领是支持国有化、反对私有化的,所以必须先召开全国大会特别会议审议修改纲领,然后政府才得以推行私有化政策。
在澳大利亚国体和上,工党的传统政见是支持澳大利亚从英国完全独立、支持共和的,这在现行纲领中也得到反映。工党还有拒绝王家封赏的传统。历年的工党总理都拒绝王室按照惯例给予总理的英国或王室勋位,1996年卸任的总理基廷甚至拒绝了女王提出的下的勋位。
澳大利亚工党自称为“**联盟”制政党,指的是其成员由个人党员和作为集体党员的关联工会组织组成。个人党员和集体党员一起决定党的总纲领、选举党的领导并决定代表党竞逐选举的候选人。澳大利亚多数的工会都是工党的关联工会组织,他们按照自身的会员数缴纳党费。工会缴纳的党费是工党收入的一大部分。任何澳大利亚居民都可以成为个人党员。个人党员的党费则按照收入比例缴纳。工党现有约35,000个人党员,但党员人数会依工党在选举中的表现浮动。
地域组织上,工党有六个州党部和两个领地党部,分别对应澳大利亚的州和大陆领地,各州级党部下辖地方支部。个人党员参加地方支部。一般个人党员须要一年参加至少一次地方支部会议,不过各党部的规定有所不同。实际定期参加地方支部会议的只有一小部分特别活跃的党员,多数党员只有选举期间才会参加党务活动。
工党的党组织由全国运行委员会领导,各州级党部有州级运行委员会。全国执委会的首脑是工党主席(英语:President),2003年以来的制度是由全国个人党员直接选举由三人组成的主席和副主席团队,任期三年(2003年以前主席由全国大会选举产生)。此外各州级党部有州级主席和州级縂书记。2015年当选的现任全国主席是马克·巴特勒(英语:Mark Butler),,副主席是提姆·韩孟德(英语:Tim Hammond)和简·盖勒特(英语:Jane Garrett)。现任工党全国书记是乔治·莱特(英语:George Wright)。全国执委会和党主席、副主席的实际职责主要在党组织方面,并负责调停内部纠纷。选举主席、书记,纲领政策决策和候选人提名都不由党领导组织负责。全国书记和各州级***是各级党部的实际负责人,负责党内纪律,竞选时担任竞选主任。党主席、书记等也一般不会兼任议员、部长等政治职务,更不会兼任政府文官制内的公务员。
工党全国大会大约每三年召开一次,最近一次是2015年7月,出席党员是代表各州党部的个人党员和工会代表。大会决定了党在接下去三年内的纲领和政策,并选举产生全国执委会及书记和其他领导。
1901年第一届联邦议会的工党党团,其中后来任党魁或总理的有:(前排中)、费希尔(中排右三)、(蹲坐右)、都铎(蹲坐左)。
工党的领导组织只负责党务,在纲领和长期政策框架下的政治决策则由当选相应级别政府议员的党员组成的决定。各级议会党团选举政治领袖,也称“党魁”或“党首”。党魁是工党在相应层级的实际政治领袖,一般是下议院议员。工党执政时,党魁出任总理或州长,在野时则担任反对党领袖。由于党魁是工党的实际政治领袖,因此一般所称“工党领袖”指的是联邦工党党魁,不是全国主席或书记。目前的工党党魁是。现任副党魁是坦尼雅·普里伯谢(英语:Tanya Plibersek)。此外各级议会党团在参议院和众议院各有一名党团领袖,负责组织调度党团在该议院的活动。工党当前作为联邦反对党在众议院的领袖职务由党魁担任,在参议院的领袖是。萧藤、普里伯谢和黄英贤因此是联邦工党的三大政治领袖。
党的各级政治领袖往常都是由各级议会的议会党团表决产生,并可通过议会党团表决罢免。如果被罢免的领袖时任总理(州长),按照惯例被罢免后该领袖应立即辞去政府首脑职位。由于2010年及2013年工党相继更换了两任时任总理的领袖,这造成了党内的分裂和部分基层党员及大众的不满,因此2013年党魁陆克文提出新的联邦党魁任免规则。根据新规则,联邦党魁由议会党团和基层党员各占50%比重的表决产生,候选人必须是联邦议会党团成员并获得议会党团20%议员支持方可获提名。工党执政时,除非党魁辞职,必须有议会党团75%的议员请愿,以党魁败坏党的声誉的理由要求撤换,方可进行党魁选举。工党若失去执政权,则在大选失败后立即进行党魁选举。工党在野时,如有议会党团60%的议员请愿,即进行党魁选举。这项改革旨在增强联邦工党领导层的稳定性,更加尊重选民在大选中做出的选择(选出的总理不会轻易被撤换),及增强基层党员参与决定党的领袖。同时,除总理之外的内阁部长的任免权也由总理独断改为议会党团表决,作为对议会党团失去的权利的部分补偿。月的党魁选举已照新规则进行。
工党参加澳大利亚联邦和州及领地的选举,和部分州的地方政府选举(在工党不参加选举的地方,会允许党员作为非政党提名候选人参选)。推举提名候选人称为“预选”。各州和领地党部对预选候选人的制度有不同的规定,有些由党员投票决定,有些由州党代会推举的委员会或顾问团推举,有些则两种方法兼用。被提名的候选人必须签署宣誓:若当选,在议会内投票必须遵守党的纲领和议会党团的决定。此外当选的党员有时会被要求将工资的一部分捐作党费,但近年由于公币资助政党制度的施行一般不会有这样的要求。
工党内部一直有激进的左翼和温和的右翼之分,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党内开始组成有名称、有组织的正式派系,党员可以选择加入,有些还须缴纳党费之外的派系费。现在规模最大的两个派系是“工党右派”(右翼),和“社会主义左派”(左翼)。工党右派(在各州党部也有称作“工党团结派”、“中间团结派”)一般支持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和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部分社会议题上趋于保守,意识形态总体趋向于“”。社会主义左派虽然不常公然鼓吹社会主义,但一般较赞同国家介入经济,对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持保留态度,在社会议题上较激进,意识形态总体趋向于传统**和**。两大派系都是由在各州党部内活跃的分派系组成,在某些州党部还会有同属一个大派系的多个分派系,这些分派系的政治立场各自稍有不同。因此在全国层面上,两大派系也会依照州籍或其他不同分作分派系。
工党的关联工会组织也按照派系站队。两大派系各有大工会支持,最大的几个工会一般支持右派,而党内自20世纪后半页以来右派也总体趋于上锋。各大工会不时会改变所支持的派系,而工会的州级机构有时会支持同全国组织不同的派系。在有些议题上,特别是劳资关系法规问题上,所有的工会都会合作,在党内成为统一的派别。
推举提名候选人的预选投票中党员一般会依照派系投票,但有时无派系候选人会得到特殊照顾。各派系通常会内定把分摊,但部分选区仍会有激烈的预选竞争,且经常会有一个派系指控另一派系作弊。有纠纷时,全国执委会负责进行仲裁。
工党青年团
工党的青少年组织是澳大利亚工党青年团(英语:Australian Young Labor)。所有26岁以下的工党党员都自动成为工党青年团团员。青年团的组织比照党组织,设团全国执委会、团主席、团书记,在各州和领地设团部,设团部主席和书记。青年团最重要的职责是在大选时期组织团员协助竞选活动。此外青年团团部的学生部负责联系各大学的工党俱乐部。
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列表
04年总理)
安德鲁·费希尔 08-09、14-15年总理)
15-23年总理,1916年开除党籍)
弗兰克·都铎 1916-22
马修·查尔顿 1922-28
29-32年总理)
约翰·柯廷 41-45年总理)
45-49年总理)
72-75年总理)
83-91年总理)
91-96年总理)
(2007-10年总理)
(2010-13年总理)
2013 (二次)(2013年总理)
历史上的分裂列表
1894年,工党创始人之一约瑟夫·库克**,后来出任联邦自由党籍总理。
1916年,工党因中的强制征兵问题分裂。总理及其他支持征兵的议员被开除出党,组建国家工党(英语:National Labor Party),后并入。同时**的新州党员威廉·侯曼(英语:William Holman)加入澳洲国民党并任国民党籍州长。
1931年,工党在对应的经济政策问题上发生分裂。部分党员**后加入国民党,成为澳洲联合党。
1955年,工党就***议题分裂,背景的极端反共派被开除出党,组建**。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手机客户端
赞助商链接
在法语课堂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法语学习课程/course
欧洲最具活力的中文社区.最大的关于法国的中文网络平台
法语爱好者的家园 留学与考试的助手 提供各种法语相关的信息与服务
提供大量法语阅读听力资源的免费法语学习站点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
添加笔记:
<div id="correct" title="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有奖纠错
工党(英语:Labour Party),是一个中间偏左,**和**的。
工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在当时,成员不断增加的、刚刚得到选举权的城市无产阶级需要一个新的政党,来代表他们的利益和需求。一些工会成员有意进入政治领域,加上,在1867年和1885年,选民范围被扩大,开始同意一些有着工会配景的人入党,并且参加竞选。另外,在同一时间,英国出现了几个小型的社会主义者群体,也有意影响政策。当中有独立工党(Independent Labour Party),由知识分子和广大中产阶级组成的,社会**联盟(Social Democratic Federation)和苏格兰工党。
在这个时期,英国社会主义者开始进入地方政府。在1889年,一个由费边主义者和者组成的“进步党”(Progressive)控制了第一次举行选举的伦敦议会。这是英国第一个受社会主义者影响的议会,地方政府购买了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私人企业,兴建了英国第一批,并且在公共服务(如消防队)上投入更多资源。另外,政府兴建了更多的公园和公共浴场,改善了伦敦市内的污水排放系统,平整拓宽了道路,更开凿了一条连接Dogs岛(DogsIsland)和的隧道。
女性劳工联盟(Women’s Labour League),活跃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团体,在爆发前,在肯辛顿开办了一所儿童福利诊所。
1892年,独立工党党员弗雷德·乔伊特(Fred Jowett)成为了第一个入选布拉德福德议会的社会主义者。在当选议员几个月后,他在市内创办了独立工党支部。作为议员,他与几个重要改革有重大联系,这些改革最终得到其他地方政府效仿。比如说,在1904年,布拉德福德政府成为了第一个为学生提供免费午膳的地方政府,同时又铲除了城内的贫民区,并兴建新房屋安置贫民。同样地,乔伊特是1834年贫民法令(1834 Poor Law)的支持者,并在入选济贫局后,努力改善儿童膳食质量。
1895年大选,独立工党派出了28个候选人,但是只赢得了44,325张选票。党魁基卡·哈迪(Keir Hardie),相信要在大选中获得成功,加入到其他左翼团体中就是必须的。后来的党员也听从哈迪的话,1950年代,秘书长摩根·菲利普斯(Morgan Phillips)就说过:“不列颠社会主义的成分多过的成分。”
1898年,西汉姆议会(West Ham)成为第一个被工党把持过半数席位的议会。新的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的公有化,以改善工作安全与环境、提高工资。政府引入了最低工资和,而且每年有两个星期假期。但是在两年后,工党失去了强势地位。
劳工代表委员会
Keir Hardie,工党创党人之一及其第一位党魁。
1899年,混合铁路职员协会(Amalgamated Society of Railway Servants)会员Thomas R. Steels建议工会联盟议会(Trade Union Congress)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以集成所有左翼团体,好派出候选人争取国会议席。议案在议会的各阶段投票中均获得通过,而会议则在Farringdon St.纪念堂召开,由日开始,到第二日结束。会议有工人阶级和左翼团体出席,而协会则代表工会议会三个成员工会。
1900年,工党正式成立,同年大选有2名议员成功晋身下议院。
工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大选中取代了的地位。在1924年第一次执政,1929年到1931年间第二次执政,两次执政都是,由领导的工党政府处处受制于保守党及自由党,保守党是国会第一大党。1929年的引发出,惟麦克唐纳政府却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作出应对,内阁在经济问题分裂,也招来的群起反对。一些资深阁员如亨德森则透过辞职相要胁,反对削减开支。由于内阁持续在此一议题陷入严重分裂,麦克唐纳在日提出辞呈,并在同日立即获英皇乔治五世责成筹组国民政府,实行与保守党及自由党合组联合内阁。其后在麦克唐纳被工党开除,同年大选保守党取得压倒性胜利,主导联合政府的控制权。时,战时内阁中,工党更是备受保守党打压。
领导工党在二战后成功组建首个多数派政府,任内最重要的政绩是成立国民保健署(NHS),其对不少公共事业的国有化政策,使英国逐渐成为。
二战后,在的领导下,工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再次执政,成功组建首个多数派政府至1951年倒台为止。19**年至1979年间,工党长期执政,四度赢得大选,首先由两次担任首相,然后由于1976年接任首相职位,直至1979年被保守党击败下台,开始长达18年的在野时期。
后,迅速崛起,在历次大选均取得佳绩,于年,19**-1970年及年长期执政。期间工党政府推动大力为公用事业和主要工业进行了国有化,并设立了(NHS),推动免费医疗及教育,使英国逐渐走上的道路。保守党最初反对这种方针,但不久以后却又受到所有政党支持,并为历届政府所沿袭,因此产生了所谓的「」。「战后共识」的时代一直至在1970年代成为保守党党魁才走上终结。
,执政多年的工党下台,戴卓尔夫人成为第一位女首相。保守党上台后,开始推动部分企业,为了使英国经济恢复活力,摆脱“英国病”的困扰,她抛弃了二战之后的所谓“”与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大多数国营事业实行了,劳动力市场也变得更具,在财政上采用政策,英国经济最终走出了长期“”的局面。自1981年以后,其年实际增长率达3%以上,在当时是仅次于日本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文化领域,保守党鼓吹通过努力工作以创造财富,而非追求财富的再分配,这段期间,由于工党仍然鼓吹推动,加上长期依赖庞大的势力支持,工党之后接连三次大选皆惨败告终,使工党不得不探索改革,如摆脱主要工会的影响。
1994年,成为新任工党领袖,他以“第三条道路”作出竞选口号,工党放弃过往激进的左翼路线,重新定位,,工党取得压倒性成为执政党,结束保守党18年的执政,取得执政权。其领袖布莱尔成为新任首相,他是英国185年来最**的首相。工党在1997年至2010年间再次执政,前十年由领导,后来由接手领导。起初工党在下议院以179席的差距领先其他党派及独立议员的总和,2001年英国大选之后,领先优势降为167席,之后,领先优势更骤降为66席。在中,工党取得了258个席位,成为官方反对党。
在地方政府方面,工党在组建了一个少数派政府,而在,工党是最大反对党连任三届后,日,执政十年的布莱尔在其选区宣布辞任首相,并推荐接任,6月27日,布朗正式就任首相。
,选举结果,出现自1974年2月以来首个悬峙国会,最后保守党与达成协议,组建65年首个和平时期的联合政府。保守党党魁大卫·卡梅伦出任首相,党魁尼克·克莱格出任副首相。卡梅伦成为英国200年来最**的首相,比布莱尔当选时更**5个月。工党再度在野。
日工党举行党魁选举,结果41岁的击败其兄长,成为新任工党党魁、兼。
日,英国议会举行投票以压倒优势通过合法化法案。在下院举行的首次投票中,这项法案以400票支持,175票反对获得通过。绝大多数支持票来自左翼的工党和自民党议员,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中,有约一半议员投了反对票或者弃权票。
日,以366票支持,161票反对三读通过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承认。有关法案使保守党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和在野工党领袖均表示支持法案。法案下一步将移交上议院辩论。
日工党举行党魁选举,结果66岁的科尔宾击败3名对手,成为新任工党党魁、兼反对党领袖。
出生和死亡日期
基卡·哈迪
1年11个月又5天
2年3周又2天
乔治·尼诰·巴恩斯
11个月3周又2天
3年5个月又4周2天
3年2个月又2周5天
威廉·亚当森
3年3个月又3周
约翰·罗伯特·西里斯
1年9个月又1周
8年9个月又1周4天
1年1个月又3周3天
乔治·兰斯伯里
2年11个月又1周6天
20年2个月又6天
晓治·盖茨克
7年1个月又4天
乔治·布朗
13年1个月又3周1天
4年6个月又4周1天
2年10个月又4周1天
尼尔·基诺克
8年9个月又2周2天
约翰·史密斯
1年9个月又3周3天
2个月又1周2天
12年11个月又3天
2年10个月又17天
4个月又2周1天
4年8个月又1周6天
4个月又4天
自1922年以来的工党副领袖
出生和死亡日期
约翰·罗伯特·克莱恩斯
1922年 - 1932年
威廉·格雷厄
1931年 - 1932年
1932年 - 1935年
阿瑟·格林伍德
1935年 - 1945年
赫伯特·莫里森
1945年 - 1955年
吉姆·格里菲思
1955年 - 1959年
1959年 - 日
(于任内过世)
乔治·布朗
1960年 - 日 (于1970年大选中失去议席。)
爱德华·肖特
1972年4月 - 1976年
1976年 - 日
(于1980年党魁选举中当选党魁)
罗伊·哈特斯利
(约翰·史密斯去世后代理党魁职务)
约翰·普雷斯科特
自1924年以来的上议院领袖
理乍得·霍尔丹,第一代霍尔丹子爵,1924 - 1928
查尔斯·克里普斯,第一代帕穆尔男爵,1928 - 1931
阿瑟·庞森比,第一代Shulbrede的庞森比男爵,1931 - 1935
哈里·斯涅尔,第一代斯涅尔男爵,1935 - 1940年
克里斯托弗·艾迪,第一代艾迪子爵,1940 - 1952
威廉·乔伊特,第一代Jowitt伯爵,1952 - 1955
艾伯特·维克多·亚历山大,第一代希尔斯伯勒的亚历山大伯爵,1955 - 19**
法兰克·帕金顿,第一代帕金顿男爵,19** - 1968
爱德华·沙克尔顿,沙克尔顿男爵,1968 - 1974
马尔科姆·谢泼德,第二代谢泼德男爵,1974 - 1976
弗雷德·皮尔特,皮尔特男爵,1976 - 1982
克莱德温·休斯,Penrhos的克莱德温男爵,1982 - 1992
艾弗·理乍得,理乍得男爵,1992 - 1998年
玛格丽特·杰伊,帕丁顿的杰伊男爵,1998 - 2001
加雷斯·威廉斯,莫斯廷的威廉斯男爵,2001 - 2003
瓦莱丽·阿莫斯,阿莫斯男爵夫人,2003 - 2007
艾嘉莲,艾霍兰的艾嘉莲女男爵,2007 - 2008
珍妮特·罗亚尔,布来斯顿的罗亚尔女男爵,2008 -
保守党胜选
自由党胜选
联合政府(自由党少数派政府)
联合政府(自由党少数派政府)
自由党/保守党联盟胜选
保守党胜选
联合政府(工党少数派政府)
保守党胜选
联合政府(工党少数派政府)
国家联盟胜选(保守党主导)
国家联盟胜选(保守党主导)
11,967,746
13,266,176
13,948,883
保守党胜选
12,405,254
保守党胜选
12,216,172
保守党胜选
12,205,808
13,096,629
12,208,758
保守党胜选
11,**5,616
联合政府(工党少数派政府)
11,457,079
11,532,218
保守党胜选
保守党胜选
10,029,807
保守党胜选
11,560,484
保守党胜选
13,518,167
10,724,953
保守党胜选(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
保守党胜选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手机客户端
赞助商链接
在法语课堂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法语学习课程/course
欧洲最具活力的中文社区.最大的关于法国的中文网络平台
法语爱好者的家园 留学与考试的助手 提供各种法语相关的信息与服务
提供大量法语阅读听力资源的免费法语学习站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语助手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