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兆"的讨

前言:本文全文引自中国日报网2010姩3月23日(原载《瞭望》)是能够在官媒找到的难得的反思汶川大地震预报工作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李有才还有一大批老科学家抱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对汶川地震发出了警示。这一个群体客观存在和震前对地震预报或预计意见的存在是不容质疑嘚发出本文,希望在九寨沟地震之际让更多人可以看到这些宝贵的不同声音,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行长鸣警钟

汶川震前,第一代Φ国地震工作者历经40余年紧密追踪大地震的足迹,虽最终与大地震擦肩而过但他们甘做大地哨兵的精神与经年积累的经验方法,为人類未来应对地震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向导与路标。

但地震的极端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仍然是中国地震工作者以至公众需要规避的思想迷途,只有理性看待地震预报的可能与现实地震科学家、政府与公众协力共同,才能在现实中找寻到中国地震预报的理路

“5·12”地震发苼前夜,已退休的中国地震局研究员钱复业、赵玉林夫妇吵了一夜HRT波出现了异常

2008年5月11日晚,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7号院地震局家属楼

原Φ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钱复业、赵玉林夫妇一夜未眠。安放于他们陋室中的电脑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准实时监控到千里之外的四川红格地震台HRT波仪出现了临震异常

5月12日凌晨2时,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震级7到8级时间在12日至13日。但震中地点不能确定

钱复业說,可以确定的是地震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她以红格台为中心在地图上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600~800公里,“汶川大概离红格台400~500公里丠川是640公里”,但这个圆划到南边“就出国境了”“要到国外,那就是虚报”

2004年,为监控川滇地区近期可能发生的强震中国地震局茬四川、云南建立4个PS-100(HRT波仪)台站。但因维修经费不济汶川震前只有一个台勉强维持,而多台仪器交汇才能确定震中

“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題。现在我只有一个台站我怎么能把地震事先报出来?”事后钱复业直视着本刊记者,“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5月12日晨5时钱复业要给地震局打电话。打不打这个电话她与丈夫赵玉林争吵了一夜,甚至惊醒了邻居大地震就要发生,但没有地点的预报可能是虚报打电话没囿设防意义,预报地震要填地震预报卡要经过专家评审,采取防范措施的时间来不及了打还是不打?

“打电话没有设防意义。只能知道峩是一个英雄(震前有预测)打电话(我只能说)可能要来一个地震了,离我的台站多远多远”在本刊记者面前,

9个小时后因一夜未眠而困倦睡去的钱复业被儿子打来的电话叫醒。大地震已经发生震中汶川,震级7.8级(速报震级)

42年前参加地震预报工作,32年前因历史的吊诡背负唐山地震“漏报”罪名13年前退休后仍以退休工资投入事业的这位“地震预报志愿者”,再次与大地震临震预报擦肩而过

在汶川震后一周年之际出版的《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第6期)上,赵玉林、钱复业在《HRT波方法准确预测强震时空强的可行性及其汶川8级等强震的震例》论文中寫道:“分析汶川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从中期预测经建立红格(HG)等4个(抓短临前兆的)‘PS-100’HRT波网站,到汶川地震临震前发现HG台记录到HRT波临震湔兆所经历的实际过程笔者认为,强震是有前兆的是能被预测预报的。只要选对观测方法技术及所用设备具有记录HRT波高精度、远程监控、实时传输能力并布设适宜的台网,HRT波方法一定能为我国率先实现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有所贡献”

钱复业、赵玉林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从事地震预测已有40多年在地电预测方法研究上拥有一批业界公认的科研成果。1990年他们率先提出潮汐力谐振的地震孕发机制。

2004年钱复业、赵玉林总结出“潮汐力谐振共振地震短临预测法”(简称HRT波法)。2004年他们发明了PS-100地震地电仪。首次将通讯领域的CDMA(码汾多址)技术应用于HRT波仪器上这一技术将带有编码的信号发送出去并回收,从而排除干扰这使其观测精度比现有仪器高出2个数量级。

“HRT波的技术原理简单地说是‘老太太敲碗’。”钱复业说短时间没法搞明白地震的机理,但可以把它看成黑箱系统

具体说来,就像老呔太敲碗知道碗有没有裂那样给地壳一个力,回射过来就知道地层的状况哪里有这么大的力?赵玉林想到了潮汐力。潮汐力“敲打”地浗就像铁路工人敲打铁轨检查有无缝隙。

他们发现这一方法不但可以监测地震的中短期发展趋势,还有助于预测地震临震三要素:发震时间、震级和震中地点

2003年末,钱复业、赵玉林作为退休科学家向时任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报告,要求用他们新研制的、高精度的PS-100電测仪监测川滇地区近期可能发生的强震。

宋瑞祥当天批示表示支持然而,据知情人披露在党组会议上,宋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浨力排众议,当天予以批准特批经费150万元,半年后在四川、云南两省建成了前述4个PS-100台站

“取得了前所未见的短临前兆信息”

2004年12月26日,茚度洋发生9级大地震4个PS-100台站记录到来自震源区(距离2600公里)的特征波形。钱复业、赵玉林发现了地震孕发的、潮汐力谐振共振短临前兆的波形规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法”。

其后三年4台站陆续在国内外十几次地震震前有记录。如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7.8级汶川地震湔一天的前兆2天11月26日九江5.7级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1天,2006年班达海7.6级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2天都记录到HRT波。2005年5月1日钱复业、赵玉林提絀对5月19日印尼7.1级地震的书面预测,实践证明发震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全部正确

2006年7月1号,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梅世蓉在《申请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的建议》一文中推荐HRT波法:“PS-100地电仪器系统取得了前所未见的短临前兆信息”,“有可能为短临预报打开一條新的途径”

2006年10月9号,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主任郭增建在写给地震局主要领导的信中,建议大力支持这种观测研究在西丠、首都圈和闽粤地区再建立三个台网,认为“这些台网投入观测后再加上理论解释方面的研究,使地震短临预报上一个新台阶是非常鈳能的”

有关专家通过实践认定:应用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法,一个PS-100台站有望大体确定发震时间、震级和震中距而三个台站以上,可交汇絀震中地点;可在几天至几个月前提出短期预测1小时至几天前提出定量的地震三要素临震预测。

“不是三个台就可以包打天下要有一定嘚台网数量与密度,有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前提供定量的而不是概略的时、空、强的临震预测。”钱复业再三说明

2004年12月,随着宋瑞祥局长离职HRT波仪研究和应用面临体制与政策性障碍。4个台站缺乏经费和管理人员的监测时间没有保障,仪器维修渠道不通等问题暴露出來

从2006年6月开始,严谷良为HRT波法尽快应用于地震预报的实践奔走呼号

这位前国家计委副司长,人称“严科学”曾支持过袁隆平的杂交沝稻研究和王选的激光汉字照排研究。

国家发改委调研后认为HRT项目很重要但根据部门分工,建议应由中国地震局审定是否向科技部申报竝项

“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难以逾越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严谷良告诉本刊记者

“一是按现有的规定,退休研究员不能主持科研课题不能申报国家科研项目与经费,使有重大创新能力和成果的科技人员的潜力无从发挥;二是科技经费和探索性成果不能用于囼站建设体制和管理的分割造成了台站建设与地震科研、预测工作三脱节;最大的困难还在于认识上的不一致。由于当前地震界主流思想認为在几年、几十年内难以解决地震短临预报问题因而导致办事机构在认识上、行动上互相推诿扯皮。”

2006年12月26日严谷良致信吁请国务院领导亲自过问推进此事。信中说:“项目无法推进遇到了一系列难以逾越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主要是:按现有的规定退休研究员鈈能主持科研课题,不能申报国家科研项目和经费使确有重大创新能力和成果的科技人员的潜力无从发挥。”

12月28日国务院有关领导批礻:“此意见应认真研酌。在攻克地震短临预报这个世界性科学难题上我们应该也有基础和条件有所作为,对有关课题的研究和应用要給予支持”

半年之后,2007年7月中国地震局组织了一次“专家咨询论证会”,没有请被论证人钱复业、赵玉林出席、答辩此后,钱复业、赵玉林仍然不能主持课题研究和申请科研经费川滇地区4个台站不列入维修计划。到汶川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只有攀枝花附近的红格台,在遭雷击后还有一半测道在工作

“5·12”地震发生后,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有关领导在一份材料上对HRT项目作出批示:“我国是地震多发國家,加强地震预测预报十分重要我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些方面位于世界前列建议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说不定这个世界性难题首先由中国人突破”

2009年10月16日,中国地震局在北京召开专家咨询会对“HRT波地震短临预测观测系统项目建议书”进行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地震预测特别是短临预测是当今世界尚未解决的一个科学难题应皷励探索和研究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兆观测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地震监测思路和方法本项目应予以鼓励支持。”

2010年3月3日严谷良向本刊记者透露HRT项目的最新情况:“中国地震局报告迟迟拿不上来,发改委明确支持这个项目但台站建设还是无法启动。”

“現在连原有的四个台站也因缺乏经费和管理,不能保证正常工作致使这项重大创新面临夭折和拖垮的危险,两位老科学家对此心情十汾焦急和无奈”他说。

2008年5月11日的那一整夜钱复业、赵玉林夫妇的争吵,与他们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心结有关

1976年,唐山汶川地震前一天嘚前兆身为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副组长的钱复业,发现唐山滦县周边200公里地电出现大量异常在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半个月,她前往唐山地区落实异常情况

也因为这一次行程中对马家沟地电台的访问,使钱复业被认为对唐山地震漏报负有一定责任当时,马镓沟地电台马希融向国家地震局专家汇报了地电异常和预报意见但是没有取得包括钱复业在内的两位专家的支持。事后有人认为钱复業应为此承担责任。2008年6月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郭安宁在《中国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力图推翻这一观点,如认为马希融只有異常并没有预报意见等。

唐山震后30多年来钱复业决心突破地震预报难关。退休后的15年钱、赵用退休金投入科研,在简陋的旧公房中嘚柜子里堆满了相关资料

“我们这一代人能看到曙光,这辈子就没有白干”钱复业对本刊记者说,“这么一个方法是一个有前程的方法,这就是我退休之后还要充当地震预报业余爱好者的原因。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国家需要地震预测。”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们要偅视老专家的意见,因为地震预报现在还不过关凭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就可以感觉到,就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就可以看到地震的发展趋勢”

2005年5月8日,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台网中心)分析预报中心例行会商会上中国地震局研究员耿庆国提出要注意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为中心的150公里范围内,存在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

据耿庆国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一位工作人員打断了他的话“耿教授,你报红原有大地震那是九寨沟(附近)啊,外国人不来旅游怎么办”

耿庆国接着说:“这个地方是藏胞、羌胞的聚居地,是国宝熊猫的家乡要注意转移保护好国宝熊猫。”

2008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耿庆国

这位工作人员笑了又一次打断他:“你報地震,谈国宝熊猫干什么”

64岁的耿庆国一时无言,他站起身来把自己撰写的报告拍在会议主持人、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张晓东桌上,愤然离场

原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仕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熊猫事件’后耿再未参加会议。原来每月举行的会商会怹多数是参加的。”

今年2月26日“熊猫事件”的当事人耿庆国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我是从2005年5月开始用了整整3年紧盯四川阿坝州的,那里有可能发生7.5级以上地震我依据的是我本人提出的旱震方法。”

1972年夏耿庆国在研究孕震过程中的气象效应时发现:6级以上大哋震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耿庆国解释道旱震关系中的“旱”,事实上是指6级以上大地震中期孕育过程中气象效应的典型表现是孕震过程中的“地表皮肤病”,“是几十年不遇甚至上百年不遇的大旱”这里的“旱”,与农业生产中的“旱”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利用旱震理论,耿庆国在中国地震预报史上曾作出一些比较成功的中期地震预报1975年海城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1976年松潘、平武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耿庆国依据旱震悝论,都曾提出过中期预报意见

1985年3月9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颁发的“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批准书”上这样写道:“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转耿庆国同志:你参加的科技项目一九七六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经国家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审定被批准授予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壹等奖。”

1986年9月5日耿庆国因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再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壹等奖”。1989年5月耿庆国所著《中国旱震关系研究》一书,被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学术委员会授予“1989年度科技进步贰等奖”

但耿庆国的旱震关系研究也不止一次出现虚报事件。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旱震关系研究呢?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汪成民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说有百年未遇的大旱,也要區分不同机理的致因一种是气候影响,一种是地下构造活动影响这两种旱应该事先区别。”

他说现在的问题在于不能很好地加以区別。这次旱正好是地质活动引起的预测成功了,那次旱是气象引起的预测又错了。有些地方十年九旱绝对不可能十年九震,所以旱震理论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虽然存在不少虚报事件,但地震预报的实践表明旱震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同海城、唐山震前一样,这次他又看准了地点”汪成民说,“耿庆国从2003年开始预测汶川附近有地震经过数年逐步聚焦到马尔康、阿坝州,最终的预测算是成功的”

2002年四川、甘肃、青海和陕西出现了大面积旱区,根据旱震关系研究耿庆国认为,这是一个足以发生8级左右强震的旱区面积其Φ马尔康—松潘—合作—达日一带,构成了2002年川、甘、青特旱区

2006年该地区又出现旱情,耿庆国认为由旱震关系给出的大地震中期预测意见是:2006年内,在2002年川、甘、青特旱区内特别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红原附近(15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可能发生里氏7.0—7.6级强震

2008年4月26日晚,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耿庆国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提出:2008年5月8日前后10天是国内7.5级強震的危险点。

他解释说明了重庆和成都—天水—兰州四站发现病态磁暴河北昌黎发现病态磁暴的情况,认为成都—天水—兰州的病态磁暴主要反映兰州以南至川甘青交界地区特别是四川阿坝州红原150公里范围内存在7.5级以上强震的可能。

第二天4月27日上午,时任中国地震囼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仕宏来到天灾预测委员会会议现场耿庆国给孙仕宏看了相关强磁暴组合资料,强调了2008年5日8日前后10天是国内7.5级大震嘚高危时段

耿庆国告诉本刊记者,“我提出要填报正式地震预报卡孙仕宏说算了,‘他们烦透你了’”

孙仕宏向本刊记者回忆,“怹说过磁暴组合有一个时间危险点。预测有两个地点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昌黎震级是7.0级以上。”孙仕宏提高声音说“但他没有提阿坝这个地点,也没有说要填卡”

耿庆国向本刊记者出示了2008年4月27日盖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公章的文件,其中关于“对2008年全国地震形势的预测意见”的第二点写明:“中国大陆西部地区,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发生6.9级地震、3月21日新疆于田发生7.3级强震后未来┅年,即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仍应注意兰州以南至川甘青交界地区可能发生6~7级地震。”

为什么在文件中没有写上“5月8日正负十天危险点”字样耿庆国解释,写上危险点等于短临预报了所以没有写。

在震后一年之际出版的《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第六期)耿庆国在《汶川巨震的预測和思考》一文中写道:“中国地震局2008年9月2日正式公布了汶川8级巨震宏观等震线图。该图表明:烈度6度区位于重庆与兰州之间;烈度7度区位于成都与天水之间;与强磁暴组合给出的2008年5月8日病态磁暴异常完全一致表明病态磁暴异常是汶川8级巨震的重要临震前兆,也表明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2月26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三个小时中耿庆国心怀无法消解的不平与压抑,他的话音尖利、时而咆哮

“有些人總是对我苛求,我认为虚报总比漏报要好”耿庆国最后说,“我一无经费二看不到实测资料,三无助手只靠退休工资做研究,我做嘚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向老百姓打个招呼是为了不让唐山地震漏报悲剧重演!是为了完成周总理的嘱托!”

1966年4月1ㄖ,在邢台地震现场周恩来嘱托中国第一代地震预报工作者:“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这句话让耿庆国不能平静

1999姩对于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有才是个转折点。这一年他的退休生活开始了。

一下子放松了这反而让一生忙碌的他觉得失落。为填补空闲他又拾起了地震预报的老本行。

李有才1962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系先后在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從事地震预报、深部地球物理、地震工程等专业的研究工作。退休前曾担任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研究所综合预报组组长

2002年初,因研究震情需要李有才偶然查阅到1989年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完成的《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下称《复核报告》),发现并认为《复核报告》遗漏了一些重要资料包括:

1.紫坪铺坝区及附近地区除原有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构造外,其他如北北東向松潘—汶川—都江堰—邛崃断裂构造和东西向南充—德阳—都江堰断裂构造《复核报告》未予提及;

2.位于紫坪铺坝区东30公里左右的彭州市的龙兴寺残塔,这座明弘治年间的古建筑为大地震所毁是该地区历史上发生大地震的重要证据,可《复核报告》只字未提

2002年10月,李有才写出《质疑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钮工程基本烈度》的论文通过地震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历史地震、古建筑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工程区内东西向断裂与北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是未来发生7.5级左右大地震震中的最佳位置工程区坝址嘚基本烈度不是七度,而应是九度或九度以上;工程区坝址的地壳不是基本稳定区而应是基本不稳定区;在此基础上建坝,它将是一个潛在的“危险工程”

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是中国西部“十五规划”的一项重大工程,紫坪铺水库位于成都上游的岷江距离成都市区约60公里。

2003年4月李有才将《质疑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几个问题》一文及有关材料,通过成都市邮电局玉林分局向国务院寄送

不久,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并责成中国地震局予以调查处理2003年5月,中国地震局派出中国地震局烈度委员会负责人陈国星等3位专镓来到成都与李有才座谈。

作为地震局系统内的退休高级工程师能与北京来的专家交换意见,李有才心情感到“无比喜悦!无比激动!”

2003年5月的一个下午在四川省地震局地震预测预报所会商室,来自中国地震局的3位专家就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等问题与李有才進行了会谈讨论

在李有才的记忆中,自己阐述意见时3位专家很少回应座谈“时时有谈下不去的感觉”。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近2个小时会议主持人宣布散会。

李有才向本刊记者回忆当他离开座位走到会议室门口时,一位来自中国地震局的专家突然向他走来不客气地姠他怒斥:“我警告你!……”突然听到这刺耳的话语,李有才立刻回敬:“我也警告你!你别在这里胡来!”

2003年8月李有才骑自行车到㈣川省与成都市的党政机关,分别送交了《质疑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论文及有关材料

很快,四川省及成都市党政领导分别作了批示要求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处理此事。

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作出《复核报告》的中国地震局分析预報中心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致函请予答复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为此发函给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认为“李囿才同志关于‘坝址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应是九度或九度以上坝区属地壳不稳定区’的意见不能接受”。

该函提出理由包括:“确定工程場址的设防烈度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任何个人的推断都不足以影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只能以国家授权的法定部门审批嘚抗震设计参数作为设计依据”“(李有才同志)提出‘坝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的结论应予修改’,‘应是九度或九度以上’这表明该哃志并不了解通过地震危险性的综合概率分析评定地震基本烈度的技术思路。地震基本烈度具有概率和时间含义它考虑‘安全’与‘经濟’双重指标,不是确定性的评价结果即使未来5000年内,坝址区可能遭遇一次九度或九度以上的地震烈度事件坝址地震基本烈度仍有可能确定为七度,这种例子在全国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安评结果中屡见不鲜”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在武都,松潘至昆明这一南丠地震带上呈现了中强地震活动明显加强的现象

2006年6月,李有才根椐四川省地震局的地震目录中1987年4月至2006年6月4.0级以上地震的资料,作了一張地震震中分布图

“作图时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用以了解印尼9.0级地震后对四川地区震情有何影响”李有才对本刊记者说,开始莋图时看不出什么由于底图上有断裂构造和大量繁杂的市地县名,因而使这张震中分布图显得零乱后来他使用不要断裂构造和市地县洺的底图,底图清晰干净后地震震中分布特点就展现出来了。

李有才发现在紫坪铺坝区及附近地区出现了“重要的异常变化”:“一个‘地震空区’明白无误地显现出来“李有才说,当他看到这一张“地震空区”异常图时“内心深处是格外的震惊与惶恐!”

他认为“哋震空区”的发现,表明坝区附近地带活动断裂的闭锁段现在已是应变能积累的高应力区域,这使得闭锁段上所孕育的7.5级大地震预测发苼时间不再是10~20年,30~50年或100年更不是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在2003年《对李有才同志“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喥质疑”的答复》中所说的“5000年内”,而是1~2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就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2007年10月,李有才向政府有关部门送达这一预测意见哃时也送去了他与四川省地矿局物探大队高级工程师曹树恒合作撰写的有关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的论文和其他材料。

2007年11月29日下午四川省哋震局副局长吕弋培在地震局5楼会议室约见了李有才。

据李有才向本刊记者回忆吕弋培对他说,2007年11月20日四川省委信访办转来了[号信函材料四川省地震局为此组织了地震预报、地震活断层、地震地质及历史地震等学科最具权威的7位学者,对李有才与曹树恒的这篇论文进行評审

2007年11月28日,7位专家召开分析讨论会对李有才、曹树恒的论文《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危险性探讨》形成一致的意见,7位专家都不同意论文中的结论性意见

“这7位资深专家对论文中提到紫坪铺水库大坝及龙门山地区近期存在大地震危险性问题只字不提!”李有才对本刊记者说,“对所提供的重要震情依据只字不提!”

“我与曹树恒的这篇论文不仅指出了紫坪铺坝区及附近地区存在发生7.5级左右大地震背景的危险,还根椐2006年下半年发现的都江堰、小金、松潘、绵竹间存在的中强地震空区这一重要事实根據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2005年下半年建成并开始蓄水这一重要事实,认为:紫坪铺坝区及附近地区近期就有发生7.5级左右大地震的危险!”

2008年2月Φ下旬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大坝东侧2至4公里间,发生200多次中小地震其最大地震为3.9级,这一地震群是都江堰地区自有地震观测以来从未出現过的现象

按照国家《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个人对地震的短期、临震预测预报意见不得向社会发布李有才只能选择向当地政府、国镓与省市地震部门再次反映情况。

69岁的李有才骑上自行车带上材料再一次向政府有关部门发出了预警,在李有才的记忆中其时是“2008年3月底或4月初”

潘正权:“在黑屋子里摸门”

潘正权双臂展开,靠在长沙发上沉重得像一袋沙子。他的头望向窗外间或会叹一口气。震後一时的风光恍若隔世……

2010年2月1日,春节前本刊记者在四川省德阳市政府门前见到了原德阳市防震减灾局主任科员潘正权。大门内的市政府办公大厦的14层就是潘正权原来上班的地方。此时他已提前退休。57岁的他难掩沮丧之情

潘正权1974年起从事地震监测工作,曾主持發布1999年汉旺5.0级地震的短临预报当年获得中国地震局全国通报表彰。汶川震后他在人生的过山车上历经天壤。先因震前有预测在四川哋震界拥有空前的发言权,其后却因“擅自”接受网络记者的采访向外界公开汶川震前德阳市防震减灾局上报宏观异常并作出地震预测意见的过程,而提前退休

2008年3月18日,潘正权接到电话什邡市防震减灾局报告什邡市马井镇万春社区部分居民家中的压水井自2007年12月起,井沝出现青霉素味道3月21日,又接到什邡市隐丰镇湔江村2组、6组村民同样情况的报告

潘正权与德阳市防震减灾局考察组,在什邡市马井镇萬春社区现场看了五口压水井在什邡市隐丰镇湔江村看了三口压水井。现场压出的水无色但稍后水色会略带黑黄,加入茶叶后会变成罙咖啡色据了解,该区域内并无化学污染源存在

潘正权分析认为,“什邡—新场隐伏断裂带”通过该区域此次出现的异常水井均分咘在该断裂带附近,是隐伏断裂活动引起地下物质上逸致使井水变色变味,属于地震宏观异常

潘正权上报四川省地震局,得到答复:“你们自己化验一下吧”4月15日,化验结果出来了——重金属锰超标

四川省地震局那边还是没有消息。

“万一出了问题算我头上怎么办”他想起唐山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时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的汪成民在局长刘英勇门上贴大字报汇报震情的故事。

2008姩4月16日潘正权以德阳市防震减灾局2008年18号红头文件形式报送这一宏观异常,文件同时送达中共德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30个单位并抄送四川省地震局。

4月29日德阳市防震减灾局会商后认为,“全川一年尺度GL值扫描在马尔康—小金间出现异常”“b值扫描在得荣、木里、永仁(云南)之间出现异常”,“结论:GL值异常区背景4.5-5.0级,b值异常区5.0±。”

4月30日德阳市防震减灾局填写了正式的“会商登记表”。按程序上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

汶川震后,6月12日四川省地震局下半年趋势会商会上,大家都不发言主持者就安排潘正权苐一个讲。据潘正权向本刊记者回忆他在发言中说震前有情况,宏观也有微观也有,“我也填了会商意见卡我在不得已情势下,以攵件形式把出现的宏观异常情况报给德阳市30个部门震前,省局也知道我们有异常”

会上,四川省地震局的一位人士说“潘正权,你昰提过意见但你说的是五级,和八级相差三级”

潘正权大声说,“总比你们不划圈圈连个龙门山监视区都不画好些吧!我是黑屋子摸门,起码说有地震你们这有都没有。”

潘正权对本刊记者说“有的专家们老说准确,要啥子准确原因都不清楚的东西。地震预报就是在黑屋子里摸门。老是对我们苛求要准确、要准确。我的预报就是震级小一点总比你们连危险区的圈都不划,准确到哪儿去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在家中伏案修改论文的李有才突然感觉上下震动,不一会又变为水平方向摆动从事地震研究46年的他第一反应是:地震!

“这次震动持续的时间特别的长,据粗略估计时间可达100秒左右这表明是一个很大的地震。”他回忆道

大地停止了震动,李有才随即下楼骑上自行车向四川省地震局办公大楼奔去,大街上站满了男女老少

李有才向本刊记者回忆,到了地震局二楼的震情值班室他詢问,“这次大地震震级具体是多大”

值班员答,“8.0级”

他又问,“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在哪里”

值班员答,“微观交汇震中是在汶〣映秀现在通讯已经断了……”

晚饭后,李有才又回到地震局会商室快坐满了,会议主持人是一位女士她介绍地震的主要参数。

她說这次大地震没有作出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事前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短临预报卡片事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

此時会议室里不少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有人说:简直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更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发生这么大的地震!

李囿才没说话静静地听着,看着

随即他起身,独自一人离开了地震局会商室在楼下骑上自行车回到了住处,进门时他注意到时间是:22點35分……

据新华社消息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在“5·12”地震中受损严重,六日后险情基本排除

紫坪铺库容11.2亿立方米,震前实际蓄水3億立方米2001年开始建设的大坝,批准的抗震烈度是7度后来实际建设中抗震烈度提高到8度。汶川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

李有才还记得2003年11月22ㄖ,时任中国地震局局长的宋瑞祥在四川省地震局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我觉得搞地震预报的,说得不好听有点像搞中医的越老,给囚的信心感觉就不一样所以在地震预报方面,我们要重视老专家的意见因为地震预报现在还不过关,凭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就可以感覺到就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就可以看到地震的发展趋势所以我希望大家既要积极地探索,又要发挥老专家的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周恩来面对面交代的任务

“我们向周总理当面请示过目前很难达到准确预报三要素:地点、时间、震级,怎么办总理说,精确的科學预报暂时做不到你们力所能及地、实事求是地向政府打个招呼不行吗?”

中国地震局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汪成囻1935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留苏归国一生从事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兆与地震预报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央地震办、国家地震局工作

1976年唐山大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他是国家地震局负责中国东部震情的京津组组长是唐山大地震中“青龙奇迹”的重要贡献者。

1976年7月14ㄖ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利用晚间组织了震情座谈会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級以上地震下半年可能有更强地震”的震情通报。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赶回县里将震情报告给河北省青龙县县委书记兼縣长冉广岐,冉广岐果断采取措施三天后唐山地震,青龙县47万人民无一人死亡创造了中国地震预报史上的“青龙奇迹”。

作为中国第┅代地震预报工作者汪成民退休后坚持地震预报研究,他是国家863“地震预测智能决策”课题的牵头人

汶川地震后,73岁的汪成民带领中國地震局退休老专家进行了较为成功的三次余震预测并深入四川灾区调查震前预报预测信息,收集到预测意见二十多条写下《对汶川夶震的预测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一文。

2010年2月27日汪成民约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讲述了一个老地震工作者对中国地震预报工作嘚洞见、经历与反思

《瞭望》: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汪成民:这是一个重要的也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地震学界应该首先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现在的地震预报水平。

假如最乐观者给地震预报水平打一百分最悲观者是零分,在他们之间画上┅条直线那么在这条直线上就涵盖了所有地震学者不同观点的立足点。

最乐观的人认为现在地震预报已经过关不需要再进行多少研究,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只要有力地组织实施,地震预报就能实现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预报失败就应该实施问责

最悲观的人目前不会非瑺明确地坦露观点,实际上从内心深处他们非常想说的是:地震预报绝对不是我们当代能做的事是把共产主义的事情拿到社会主义来做。用新的语言表述:就是要十几代和几十代人的努力那么,目前工作实际上就是打基础收集情况,准备条件现阶段不是讨论对地震怎么报和报不报的问题。

《瞭望》:以上两种极端的观点即非常乐观的和非常悲观的观点,都是少数派吗

汪成民:是的。虽然持以上兩种极端的观点的人都是极少数派。但是实际上几乎每个地震专家对地震预报的水平认识都不完全一致因此历史上围绕地震是否可以預报,怎样预报一直有争论

1969年向周总理汇报的会议,说法跟调子也都不一样;1970年宣布国家地震局成立的那次会议也是有争论的。有时周总理直接问:地震预测这件事能不能做

这一场争论里,李四光独排众议这个独排众议的会议我没参加,可李老前前后后发表的意见峩是知道的他认为,地震预报是可行的不能等到地震预报在科学上完全解决了以后,国家才能开展这项工作

《瞭望》:1969年渤海地震後,周总理为什么要让李四光来当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

汪成民:在这场众说纷纭的争论中,周总理的态度是明确、坚决的他在几次會议上说过,我把李老请来当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就是让有信心的人来干这件事情总理还说指挥这么一个大的攻克科学难关的战役,没有一个有信心的指挥员怎么能打胜仗

《瞭望》:中国地震局这个单位的设立,就是要把地震预报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吗

汪成民:邢台地震以后,总理明确要求我们要在你们这一代解决这一难题。后来他又指出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号召我们,要像蜜蜂一样哆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总结经验寻找办法;应该利用我们现有的知识,尽量使老百姓解除痛苦为国家分担地震袭击带来的各种问题。

1969年成立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后来改成国家地震局,目的除了加速这个科学探索工作就是把已经学到手的认识赶快应用,力争在大地震發生前向当地打一个招呼。

《瞭望》:有些乐观的人认为地震预报确实是过关了现在地震预报就是地震局的责任问题。

汪成民:依据這种观点预报不出来就是失误。对地震预报的艰巨性它的复杂性和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觉得认识得都不是很清楚

也正是因为這种极端观点的存在,因此实际就导致这样一个结果中国地震局系统,包括很多权威专家的思想倾向于地震预报目前搞不出来。从各式各样的文章里你能看出来,假如问得非常尖锐的话就说地震预报没有确切的可靠的等等一大堆定语。

地震预报本身这个题目有太夶的压力,在压力的背后又有很多利益驱动。假如说是像唐山、汶川这样的地震能够报但没报出来,那本身就是个责任问题这个事凊压力太大!几十万人的生死,这个责任谁来负

另外一些人,如果他说地震预报是完全可以的话容易取得一些社会公众的赞誉。

假如伱有一个失误你就要承担非常大的压力,假如有一个成功你就有非常大的荣誉。这是非常大的诱惑力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说话就有水汾了。

我想说明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所谓的某种预报,谁预报了或者谁漏报了,这些观点与判断要非常地慎重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走司法部门解决中国足球腐败的办法由外界介入,采取调研查证的方式由当事者自我评说,永远说不清楚

《瞭望》:唐山地震昰否漏报有过争论,事实上地震能不能预报和每次地震能不能报成功,都是有争论的

汪成民:地震发生之后,假如一个人没死事情恏办一些,死亡那么多人提起这些地震,有一些人会有很重的一种负罪感感到自己有罪;另外有些人有很重的失落感,正确意见没被采纳与立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在沉重的压力与巨大的愤怒情绪下很难客观、公正地去恢复历史真实面貌。许多失误者千方百计辩解、嶊托不少正确者不断美化、完善。这两个极端是中国地震预报工作者无法规避的抉择与命运

对大震预测失误的反思,不是回忆一段什麼很普通的历史它涉及到几十万人的生命,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客观、公正、公平地谈一些事实是很难的你若想了解真情,唯一的办法昰查证、落实反复去查资料,尤其当时留下的文字资料而不是当事者事后追记的回忆录。

《瞭望》:如果预报成功了就是一个天大嘚荣誉。如果有一点失误就是一个最大的罪恶,这么大的压力把所有人都卷进去了

汪成民:都卷进去了,没有人逃得脱包括我本人。

为什么很多年来我一直不愿谈这事,因为它太沉重唐山地震后,有人写文章认为震前我本人没有什么预报贴大字报、发调查表都昰编造的。也有人认为:谁都没有老汪有水平他事先有预报,创造了“青龙奇迹”

青龙事件,不是一个明确的预报青龙事件就是打招呼,大家最近要注意一下事前是有情况的,而且恰好就在唐山这个地区我点到唐山地区了,王春青回到青龙县报信又碰到冉广岐這么一个好领导。

“只能采取‘可操作的实效预报’”

《瞭望》:在汶川地震后你们一批老专家成功预测了三次强余震?

汪成民:汶川震后不久科技部在香山举办了一次会议,我在会上讲到在四川预报了余震

一位专家详细问了情况。时间、地点他都承认是对的我说預报的是7级左右,最后发生的是6级这位专家说这算什么预报?从能量上来看相差30多倍

我说,知不知道海城地震怎么报出来的海城地震,预报是5~6级发生7.3级,那不是30多倍而是能量相差300多倍。尽管如此事先打了招呼,至少救了十万个人老百姓与中央领导并没有苛求峩们一定要报多准,而是要我们向党和政府打招呼告诉大家最近不太安稳。老百姓非常满意政府非常满意,政府出面直接表彰了辽宁渻这样一支地震队伍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海城地震成为世界上一个非常成功的预报实例中国地震局系统在海城境内,树立了好幾座丰碑可这个成功并不是科学上严格的精确的预测,比如没有精确的时间、震级

《瞭望》:那么,在这个阶段地震预报应该如何进荇呢

汪成民:我认为不能把地震预报的两个概念混在一起。一个概念是“科学上的精确预报”,另一个概念是“可操作的实效预报”

“科学上的精确预报”,是科学家坐在计算机前预测要求精度高,科学上说得很清楚但地震没过关,要长期研究机理所以专家提絀,目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我就问,什么时候能报地震呢他们说把所有机理搞清楚了以后,才能报地震

我说,感冒机理清楚不清楚感冒本身,假如完全弄清机理怎么会有非典、甲流?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研究透的机理这个机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是不是感冒就不治了?非典就不治了甲流就不治了?

不可能老百姓要治。就运用现有的经验与技术你不能说我现在没研究透,暂时拒之门外这跟地震预报的道理完全一样。

所以要提出第二种地震预报概念不是科学的精确预报,我把它叫做“可操作的实效預报”

在目前地震预测研究没有过关之前,我们只能采取“可操作的实效预报”我们要取得效果,机理肯定要研究但最重要的是运鼡目前的认识去做,有多少经验做多少事情

周恩来:打个招呼不行吗?

《瞭望》:你认为要反对关于地震预报的两种极端观点

汪成民:一个方面一定要大力反对地震不可预测的观点。宣传地震预测我们现在无能为力这是不对的;另外一方面,不能过于乐观看不到科學上的艰巨、复杂性,一两次成功就认为地震预报已经过关地震预报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

这两种极端观点都不是实事求是。我认为既要认清地震预报没过关的现实又要相信我们面临地震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假如工作做得好的话也能使灾害避免,这个才是峩的观点也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瞭望》:周恩来总理讲过让地震预报工作者力争在大震发生前打个招呼。

汪成民:我们向周总理當面请示过目前很难达到准确预报三要素:地点、时间、震级,怎么办总理说,精确的科学预报暂时做不到你们力所能及地、实事求是地向政府打个招呼不行吗?

假如预测得比较确切地点比较明确,政府部门当然比较容易应对如果只有一个预测方向,一个大体的時段怎么办呢我也请示过总理联络员刘西尧,他说:若情况严重就需给中央报告,实事求是说你们对此有几分把握让政府心中有数。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才出现了例如1974年69号文的这种方式的打招呼;文中叙述了多数人的倾向性意见,也反映了少数人的特殊意见……这种咑招呼的方法与“科学的精确的预报”当然有区别但仍然能取得防震减灾的良好效果。

《瞭望》:地震预报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又难以避免虚报。

汪成民:我个人认为要有思想准备,就是有可能有预报失误要是政府领导能理解,就是失误几次以后能换来一次比较大嘚成功,这个就值有这样的理念,地震预报完全可以搞得非常好这就是一种地震社会学,因为预报必须要通过政府必须要通过群众。

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就是中国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民动员起来做事情是世界第一的我们为什么把这个优秀传统扔掉呢?现在老百姓积极性很高专家们又瞧不起,说没有什么可行的依据这样的话,白白地把资源推到门外去了没法做好地震预报工莋。

“地震预报不会不搞因为人民需要”

《瞭望》:中国第一代地震预报工作者,如耿庆国、钱复业、赵玉林、李有才退休之后仍然投入地震预报事业,最后却与大地震临震预报擦肩而过他们为什么一直在坚持?

汪成民:到过汶川就有体会了我们年纪大了,按理说咹度晚年逛逛公园完全可以。可是有几件事情放不下

对我来说,周总理非常亲切严肃地面对面谈话交待工作,到今天我都不能忘怀邢台地震现场,总理嘱托中国第一代地震预报工作者“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李四光离世之前的春节他住在医院里却突然提出要听地震形势的汇报,我们带资料给他汇报医生限制说十来分钟吧,后来不让走汇报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没有现代化嘚手段都挂挂图,在李老病床前挂着这个地方有变化,这是什么地点

1971年5月2日,周总理在八宝山送别李四光的追悼会上还说搞地震嘚来了没有,我们在边上说来了总理说你们要把李四光的精神传下去,“现在任务交给你们了!”就是希望这一代人能够尽快把地震预報搞好等于面对面交代任务。

《瞭望》: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具体有哪些办法

汪成民:在地震预测指挥上,要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蛛丝马迹进行追踪、分析地震预测的各级领导必须对预测具有充分的信心,把地震预测作为己任不容许任哬犹豫不决,若不搞地震预报那还要地震局干吗?

地震预报不会不搞因为人民需要,国家需要地震是客观的不断地发生,地震局这個组织既然成立了也不会解散。那么地震局必须要有所作为也就是在地震预测方面,帮助国家在减轻避免伤亡方面作一些应有的贡献

这个贡献,几十年以前我们做了很多次地震局本身也对外宣传,一共报准过二三十次地震那应该把汶川地震也纳入有可能预测的一個范围,不要过多宣传地震是不能预报的我们面临这样严峻的事实,地震预报本身不是人为的要求搞还是不搞地震它就不来。这个难題早晚总是要解决的

(本文来源:新华网作者:刘巍)

“震前,确实有不同的意见”

“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一定会发生车祸但是每一起车禍,不可能预报这是地震学家顾功叙的观点。我觉得地震预报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在一个强震之前,应该告诉人们要预防”

“我当时震驚了确实没有想到,也没有想到是龙门山断裂带”韩渭滨向本刊记者说起2008年5月12日他得知汶川地震发生时的感受。

身为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四川地震》主编韩渭滨长期从事地震学及地震预报研究,被誉为川中地震学界的“领军人物”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的一间平房里韩渭滨并未有震感,但很快他从内部人员那里知道了震级、震中。

韩渭滨想起了一件事“我们局里有一个李有才(昰有预测意见的)。”

汶川震前地震局系统内部是否还有不同的预测意见?

2010年2月至3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哬永年、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仕宏,以及韩渭滨

在一些问题上,他们难得地取得一致继而又在其他具体问题上无法达成囲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震前发出任何一次地震预报意见的复杂与难度

《瞭望》:汶川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地震部门内部是否有不哃的预测意见是否据此能作出地震预报?

孙仕宏:会商都会有不同的意见震前,对汶川地区不同的预测意见没能传递到中国地震局囼网中心。

何永年:不同的预测意见在地震局内部是有的。李有才的不同观点学术上不同认识上是正常的。但时代不同了海城地震紟天就有可能报不出来。

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

《瞭望》:如何评价耿庆国的旱震理论

孙仕宏:耿庆国旱震做了几十年,工作做嘚是很不错的是中期尺度预测。他还用磁暴组合解决短期预报问题但他的虚报是很多,在秦皇岛、锦州他都有过虚报。

耿的工作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他认为多预报是对的,哪怕有虚报的可能

何永年:防震减灾,怎么防法如果学校停课,农民停工社会生活停止就鈈现实。这样的做法不足取以前在辽宁省锦州,耿庆国是虚报过的

《瞭望》:如何评价李有才震前的工作?

孙仕宏:李有才做了很不簡单的一件事围绕着紫坪铺水坝烈度划定提出意见,提出的是合理的意见这方面工作做得很好。有些地震局的专家没有很认真地对待怹的意见工程安全性评价,需要大大的改进李有才的工作应该认可,但他采取的方式有些问题

韩渭滨:他事前有预测意见。他提出嘚问题是紫坪铺水坝的基本烈度定低了上报上级甚至中央,都是有证据的李有才是搞地震预报的,他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长期地震预報

他对紫坪铺这一地区的危险性看得比别人重,坚持这一看法很长时间我自己的看法,定的烈度是低了但是紫坪铺的实际设防烈度,也不是按七度

《瞭望》:为什么没有按七度设防?

我理解的一个原因是李有才提出问题,大坝开始提高设防了建设不是按基本烈喥设防的,因为是重要的工程

《瞭望》:中国科协地球物理学会天灾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有人认为他们是搞伪科学

孙仕宏:忝灾委员会不是搞伪科学的。它属于中科协下边的地球物理学会很活跃,自由度很大它比较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成员都比较敬业有時经费也没有,还要搞防灾预报

所有的上报意见,包括天灾委员会的台网中心都会一样处理。

何永年:不能这样说他们直接给中央寫信,往往让人认为地震局在压制不同预测意见。我是学地质的我不主管预报。但情况我熟悉天灾委员会,中国地震局预测咨询委員会它也会上报,国家局、台网中心也会考虑他们的意见

人家也不是坏意,老同志预报地震面对这种情况,地震局内部也有不同意見科学探索,还要鼓励各种手段

预防不能仅仅理解为预报

《瞭望》:汶川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是否有前兆?

孙仕宏:2月14日都江堰發生的小震群是需要关注的一个事实,其实四川省地震局关注了这个事实成都地震局的洪时中上电视辟谣。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有小震群社会出现混乱,出来辟谣是有必要的。洪时中讲的具体内容有些不怎么妥当。他本身没有能力作出这个结论

小震群有很多,2004年云喃省出现小震群意味着什么?另外一方面对异常监测不到位,在程序上是有缺陷的临震预报是地方省局应该做的。需要以后在工作仩加以改进

韩谓滨:小震群,是比较重要的前兆前边有小震,但后边是否就一定会有大震地震预测是比较难,但是要特别重视也鈈要以为一定有地震,但以后要引起注意科技比以前进步了,但预报水平提高并不明显在预报的环境方面,市场经济使人的思想多元叻

《瞭望》:震前是否有宏观的异常?

孙仕宏:震前有前兆对前兆的认识水平不一,不能正确判断这就是地震预报的现实水平。多數专家不能判断个别专家有不同意见。

前兆信息是可以多解的可能是构造活动引起的。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需要在这方面努力。現在按这种方式可能很难。应该进行会商制度的改革在现有水平上应该做得更好。

震前的三个宏观异常出现的时间间隔很长。潘正權报了宏观异常这个上来了。但宏观异常经常出来的,云南有时也会出现几个

何永年:地震,还是有异常现象汶川地震以后调查倳前有没有动物异常,证明是有的5月12日中午12半左右,绵竹市土门镇向阳村的一个村民发现震前水塘有鱼蹦。全村老少70个人都跑出来了客观上有,但百分百准也不可能不是那么简单。宏观异常出现不见得有地震发生。镇江、浦东也曾出现蛤蟆搬家。必须认识情况嘚复杂性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瞭望》:有人认为中国地震局的主要任务是预防,而预防不能仅仅理解为预报

孙仕宏:这个是对的。预防、预报是两码事。地震局成立之初是搞预报的。我记得看到一个地震局成立时的中央文件对地震局职责描述就是一句话,很簡单后来,工作范围扩展了

何永年:前几年片面宣传,我们一直讲中国地震预报水平在世界是领先的。这反映了各级领导对地震预報的水平是不了解的今天的关键是全面科学理解,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理解为预报为主。预报不等于预防科学上还不成熟。大量Φ外震例表明国外注意建筑设防,有时只死很少的人而海地,死了几十万人就是建筑没有设防。

智利1960年发生8.9级地震也只死了800人。汶川地震也说明这一点陈家坝小学七度设防,没伤人安县桑枣中学,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把房屋加固了房子也没倒。学生两分半鍾都撤到操场,一个学生都没伤都江堰聚源中学,根本的原因是设防不到位唐山地震,整个唐山是不设防的六度区,按照当时来講是不用设防的

“今天早上的台湾地震不是也报不出来吗?”

《瞭望》: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吗如何解读海城、唐山的青龙奇迹、松潘岼武预报?

孙仕宏:地震是可以预测了如果不能,地震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难度非常大。地震是非常复杂的板块内地震一发生,理论上很难解释至少有一点,地震是有规律的在空间集中,发生在特定的地区时间有丛集性。某些时段发生比较多。

说地震不鈳预报理由是地球不可入?人类大脑也不可入不等于不可以观测;世界难题,不等于不可以预报;三要素预报是很有难度的不等于哋震不可以预报;天气预报,非得要精确几点几分下雨

1990年亚运会,预报北京会发生一个中等有感地震起到了社会效益。没有预报哪一忝地点是北京地区,范围大了一点但依据比较充分,起到了减灾实效

何永年: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一定会发生车祸,但是每一起车禍不可能预报。这是地震学家顾功叙的观点我觉得地震预报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在一个强震之前应该告诉人们要预防。

震前肯定有佷多异常出现因此,能不能把这些异常的表现特征抓住不是一般的难度。可以也应该为之努力

但是,我总结在宣传上要掌握个度預防为主的方针,不能全理解为地震预报预报是预防的一部分。因为以今天的科学技术对地球的认识,符合三要素的地震预报要做箌比较准确相当困难。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很困难海地、智利地震,今天早上的台湾地震不是也报不出来吗(2010年2月26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5.1級地震,当天震后何永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瞭望》:有人认为地震虚报的损失很大虚报的社会代价是必须付出的吗?以山西地震谣言倳件为例政府、公众如何承担这一损失?

孙仕宏:(虚报的社会代价是必须付出的)这种评价不合理不客观。做了二十次预报只一次准確。当然不是好的虚报不可避免,地震预报水平很低地震是能预测,但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应该考虑的是这次地震报对在哪个方面。

《瞭望》:有人认为预报不过关,中国的下一个地震是不能预报的是这样吗?

孙仕宏:国外地震预报不开展所以,我国地震预报蔀门也没有中国大陆以外的观测资料无法作出预报。

美国是不搞预报的美国政府依据兰德公司的报告,比较研究纳税人的利益在得鈈到效益的情况下,美国决定不搞地震预报美国人认为现在地震预报水平不高,是不是从抗震来讲更为合理但美国人并不反对中国开展地震预报。

何永年:好像不是这一代人能解决的对地球不太了解,地球半径六千多公里人类只钻到12公里。地震复发周期长地球历史46亿年,有较长历史记载的中国只有上下五千年应该综合防灾,把房子弄结实了一个思想误区在于只是指望地震局。地震应该探索泹目前更多的还是在科学探索阶段。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亭

关注我闻过宅闲人,一个深度闲谈的公众号

原标题: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哋震先兆?

这是2005年美国SCIENCE杂志社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中第55个问题根据刘泰祥用“系统相对论”研究方法创建的“一元二态物理”,简答如丅:

是任何事物都是存在因果性的,地震亦如此

2008年5月28日,科技导报刊文《汶川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卫星热红外异常与云异常现象》文章指出,震前 20--8 天卫星热红外图像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出现了源于印度板块、紧邻汶川的北东向近 3000 公里长的条带状高温异常;震前 5--1 小時电视云图显示:震中龙门山断裂带及青藏高原东昆仑断裂带上方,分别出现了线性云表明地下水汽溢出异常。汶川正好位于两者的延伸交叉位置“条带状高温异常”和“水汽溢出异常”就是汶川大地震的部分先兆。

系统相对论认为随着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龙門山断裂带与青藏高原东昆仑断裂带之间扭搓应力不断增大内部开始出现裂缝,地球内部高温岩浆顺着裂缝向上渗透(导致地面出现条帶状高温异常)加热地壳中的水分,使之蒸发外溢进入空中形成线性云。当扭搓应力超过断裂板块之间连接部分的承受力时这个连接部分就会瞬间断裂,产生搓动于是地震发生了。

当然归根结底导致地震(包括火山喷发)的动力根源是地球内部能够生成各种物质嘚自循环系统的持续运行,换言之地震(包括火山喷发)是地球的一种成长方式。只有建立起正确的地球结构模型并掌握了地球内部运轉机制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地震的精确预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前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