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内地址用地址英文翻译怎么写该怎么写? 举个例子:四川省 绵阳市 西南科技大学老校区 西苑三 312


研究生导师简介(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才,男,四川省旺苍县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英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编《外国语言文学论丛》3部,(副)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英语视听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著《时间机器》、《时空传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我的人生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加拿大文学起源:最早的“入侵者” 》等,主持教育部项目一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作为第二参与人,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在《外国文学》、《当代文坛》、《名作欣赏》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陈丛梅,教授,中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省精品课程《基础英语》负责人、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国家留学基金美国宾州大学访问学者。开设了目前四川省唯一双语词典学硕士点方向,已连续6届担任硕士生导师。在《辞书研究》、《外语界》、《中国外语》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主编《英汉奥林匹克体育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主编《最新英汉双解八用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近期主持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省哲社、省教厅项目5项。获全国第五届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四川省2004翻译工作者协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多次获绵阳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陈清贵,男,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我省知名外语专家,为我省第六批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我省高评委外语学科组长(2012、2013)、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曾主持参与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课题,出版30余(篇)部学术专(译)著、论文及2部规划教材,曾获得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在“四川翻译史研究”、“国防科工语料库”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在其带领下,外国语学院率先建设了我校第一个文科省级精品课程,获得两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其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系列教材在省内多所高校使用,辐射影响广泛;以“詹姆逊文集”为代表的系列专著及译著近年来在国家一级出版社、985高校出版社陆续出版,后续影响深远。

甘成英,女,教授,西南科技大学教学良师。1987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学。1998年赴加拿大劳伦丁大学进行文化交流。工作以来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及著作6部;主持、参与省部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镜像视频: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手段”( 论文,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新视域实用大学英语》, (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1年);《一方四川滋养一方李白》,(第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大学英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作用研究”(主持人,四川省社科联学科共建项目,);“李白诗歌译介西传对巴蜀文化世界传播的影响研究”(主持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4—2016)。

郭启平(1966.10—),男,四川绵阳市人,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博士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和专长为语义学、词典学、语言的记忆与理解、二语习得,参与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研究项目一项以及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一项。能够为外语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开设语义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二语习得、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词典学等专业课程。

胡晓华,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工作以来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3项。代表性研究论文:“安妮·莱斯吸血鬼系列小说中的回归意识” ( 《外国文学》 2009年第6期);“一个女人的故事——略论格林童话中的女主角” (《名作欣赏》,2007年第6期);““皇后”和她的“女儿”——女性主义改写《白雪公主》” (《名作欣赏》,2005年第8期);“重新解读丽蓓卡”(《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不在的存在,无声的有声——论《丽蓓卡》的叙事技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主要科研项目:“英美女性哥特小说主题研究”(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课题)。

黄开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伦理学、美国社会文化,已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教材2部,参编2部;主持、参与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论文):1、社会转型期的美国梦《外国文学研究》2006.03; 2、永远不垮的“垮掉”精神《外国文学研究》2010.04;3、论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黑人美国梦《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10 ;4、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学习与探索》2006.05;5、浅论科技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职业时空》2009.04等;6、主研并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近代美国小说中的文学伦理学研究(项目编号:SCWY08-14);社会转型期的美国梦(论文)于2008.12 获绵阳市第11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论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黑人美国梦(论文)《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于2010.12获绵阳市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胡志国,男,1975年生,四川蓬溪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在《当代文坛》《语言与翻译》《星星诗刊》《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译著两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地市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作品曾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三等奖,绵阳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优秀奖,第二届天府翻译奖二等奖。近年研究重点:西方翻译理论、中国翻译理论、典籍外译研究、文学批评。译诗代表作:盖瑞·施耐德长诗《溪山无尽》(独译,《诗歌月刊》,2014年第5期),学术翻译代表作:约翰·杜威著《哲学的改造》(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12月)。

李仕俊,男,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绵阳市科技翻译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曾先后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和进行学术交流。长期从事翻译理论及实践、英汉语篇对比、话语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译著一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三等奖),教材一部。曾荣获《中国翻译》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优秀奖。主持、参与省厅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10项以上。

廖志勤,女,文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翻译理论、文学翻译、典籍翻译、翻译教学。先后在《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外语界》、《外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周易研究》、《当代外语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名作欣赏》、《民族翻译》等学术核心期刊和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教材、词典多部;主持、参与国家社科、省部级、教育厅科研项目30余项。论文分别获“全国第十次科技翻译研讨会”一等奖, “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征文活动”(2014年中国外文局举办)三等奖,多次荣获市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四川翻译工作协会授予的“2007年度先进个人”奖,多次荣获“优秀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教师称号。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翻译学术会议,近期参加了“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中国.上海)、“第19届世界翻译大会”(美国.旧金山)。先后为研究生开课:翻译学概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笔译理论与实践、目录学与研究方法等。

刘捷,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曾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现任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邀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加拿大文学。1994—199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作访问学者;1997年应美、加使馆邀请赴美、加学术访问。译著《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2003年获“四川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人与自然丛书》(4部,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年)1998年5月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三等奖”;译著《失乐园》(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2014年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迄今承担、完成省部级及外国使馆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译著、论文、译文等80余篇(部),逾500万字。

聂翔,男,副教授,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美国东门罗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英美戏剧研究。主持多项省厅级以上教改、科研课题,两次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3等奖,曾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通用大学英语”。

石发林,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翻译硕士MTI招生简章
  翻译硕士(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将结合中国科技城建设和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特色,侧重于培养在科技、信息等相关领域从事英语翻译(英语笔译、英语口译)的专门高级应用型人才。
  西南科技大学翻译硕士MTI教育的主要特色是:1、交叉融合的学科基础,以翻译学科为支撑,汲取学校理、工、农、文、法的学科精髓和整体优势,注重对MTI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2、注重实战的培养方式,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及来自我国军工、航空、电子、机械、材料、矿产、建筑等多个行业的35家校董事会单位的翻译项目、人才等资源,有效发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整合效应,注重对MTI学员口、笔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翻译硕士MTI招生条件:
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汉语基础,鼓励跨学科报考。
3、考生的学历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往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学士学位);
(2)已获取其它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非全日制本科毕业人员(应具有学士学位)。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翻译硕士MTI培养方向

四、招生人数:全日制翻译硕士40名,即“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方向各20名。

初试科目:政治理论、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共计4门。其中,政治理论为全国统考,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由西南科大自主命题。
复试科目:英语笔译:英语写作、面试;英语口译:英语写作、面试、听力。均由西南科大自主命题。
参考书目:国内近年出版的用英语编写的高级英语阅读、翻译、写作教材,以及任何大学语文教材。

  初试成绩符合复试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将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加权后计算总成绩,根据总成绩的排名确定最终录取结果。

  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翻译硕士MTI学习费用:修满规定学分及完成学位论文的全部费用为人民币2.4-3万元。

2018翻译硕士考研交流群

  翻译硕士这个专业随着翻译官的火爆而持续火爆,那对于2018考研选择了翻译硕士的同学来说,有不少性价比比较高的院校值得选择,接下来是给考研学子准备的“2018翻译硕士考研院校推荐之西南科技大学”。

  蜀山峻秀,涪水含章。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校址为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西南科技大学溯源于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创办的四川江津窑业技术学校与四川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历经风雨、几经搬迁,学校发展成为: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7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授权点),有工程硕士(12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MBA)硕士、法律硕士3个专业授权类别, 4个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2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30余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22人,有一批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与“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之校训。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学校成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36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0余所国外及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国际化开放办学渠道日益广泛。近年来,学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 、欧盟资助的“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高等教育与培训模块的开发”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科技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学校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在非金属矿产资源和生物质资源开发、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特色与优势,并设有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十五”攻关、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等奖励340项。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校近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学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年7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和最佳技术奖,同年9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育了近十万英才,大部分已成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机械等行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学校被誉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等行业工程师的摇篮。

  中央等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学校非常关心和支持。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先后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李岚清同志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9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率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目前,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深入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国家部委和省市共建体制,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早日将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翻译硕士考研院校推荐之西南科技大学”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中公考研。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址英文翻译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