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2022年互联网大厂裁员潮,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互联网公司,收缩成为主基调。从腾讯、阿里,到快手、爱奇艺、字节跳动...经梳理显示,近期批量裁员的知名企业列表已经超过20家。裁员信息成为这个年底最为长时的新闻,除了为公众提供一波又一波的话题之外,似乎也在宣告着“互联网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字节跳动公司旗下产品有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头条百科、皮皮虾、懂车帝、悟空问答等。
继去年的字节教育和商业化等业务的裁员后,2022年1月20日消息:有报道称字节跳动又将整体裁撤投资业务,涉及员工约有百人。其中,战略投资负责人赵鹏远及战投版块部分员工或将放弃投资业务,并入战略业务;财务投资板块则将彻底解散。

1月21日消息,近日,脉脉流传出一份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裁员的消息,有消息称,MEG游戏部门近300余人被裁撤,但也有消息称只是部分业务部门调整,其他部门仍有人员保留。

根据百度此前提出的方案,公司将会给被裁员工N+1或N+0.5的补偿,并要求员工限期给出回复,否则百度将会单方面解除合约。这一方案引起了百度游戏员工的极大不满,原因在于百度提供的年终奖一般为16薪。但在此次的裁员补偿方案中,百度方面并没有提到16薪方案,只有N+1或N+0.5补偿。

2022年1月20日,据新浪科技报道,有赞于本月启动了第一轮裁员,产品和技术研发人员首先被裁。此外,有赞副总裁陈锦晖已经于2021年10月离职。多位接受裁员的消息人士称,有赞把“人员优化”写入了2022年的OKR中,即直营一线销售之外的整体人数全年减少一定比例,优化目标管理和迭代机制把精力保证在核心目标上,减少协作链条和职能模块,保证行动力和协作效率。有内部人士预计,有赞这一轮裁员预计会超过1500人。从OKR来看,职能部门和产品、技术等中台性质的部门会是裁员的重灾区。

这可以从近期科技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财报得到印证,他们普遍的增长压力可能是此次裁员风暴的直接原因。在政府反垄断,娱乐监管趋严,以及传统广告业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大幅收缩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已经了迎来最有劲道的寒流。

其实这场裁员潮不是突然出现,早些时候已经显出端倪。在今年11月的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上,快手和爱奇艺分别提及“降本增效”和“开源节流”两个关键词。

快手CEO程一笑说,快手对降本增效一直抱有很大的决心,并已从第三季度开始付诸行动;爱奇艺董事长兼CEO龚宇则称,对爱奇艺来说,当前重点是开源节流,主要是砍掉低效率的业务、项目,增加和尝试新的货币化机会。

字节跳动则在内部商业化全员大会中表示“过去半年国内广告收入停止增长,内部正在进行组织和战略复盘,认为确实存在业务和组织臃肿问题,强调业务创新和提升管理,淡化短期目标,争取长期突破”。

在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目标调整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期,谁能够更快的适应,谁就有可能生存下来。而员工成为这场变量的直接受影响者,在这其中,中层、老员工、35岁以上员工等等话题,扑面而来,应接不暇。

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飞速狂奔,现在已经逐步慢了下来。步入中年的互联网企业需要寻找新的节奏和方向,以便再焕青春。而那波与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人们,也在步入中年,他们终将被替代,然后老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可阻挡!

总体来说,任何行业发展无外乎两条路,互联网也不例外:横向发展的模式创新,纵向发展的技术创新。

在20多年的信息红利与国家政策导向下,互联网行业不断横向扩张,野蛮生长,众多互联网巨头涌现。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行业发展速度变慢,行业内卷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垄断、996、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创新环境等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拖住互联网发展的桎梏。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脱虚向实,规避资本的无序扩张,发展硬核科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实现共同富裕等等议题和目标,成为互联网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之前,互联网企业过惯了富裕日子,即便再困难,还有广告收入保底。但在今年,广告主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教育、房产等大手笔的投放没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广告业务大幅缩水。其他客户也捂紧了钱包,预算一砍再砍。

从广告业务中看大局,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反垄断大势下,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逐渐进入尾声。QuestMobile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下滑至9.5%,是近一年最低值。

综上所述,互联网企业们不得不放慢脚步,以更加理性的视角,规划自己在新的大环境中的定位和方向。

比如脱虚向实,国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在扎实推进。部分互联网大厂看到了这个趋势,也开始有意强调“投入”或者“助力”实体经济。腾讯2021年Q3财报显示,其研发开支达到了137.3亿元新高,而这些钱多被用在了云计算等基础建设领域。

阿里最新一季的财报,在总收入项目中,强调了“由阿里云和菜鸟构成的企业数字化及服务板块收入,已经在截至9月30日止的6个月同比增长32%,贡献了超过575亿元的收入,数字服务开始向实体经济领域延伸”这一点。

在未来,硬核科技、深挖科技红利,已经成为国家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十四五规划的第四章中,已明确列出了七个国家重点关注的科技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将成为国家扶持重点——信息行业的硬科技无疑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这一点,对所有的科技互联网公司,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调整以及资本退潮,此前被各方面力量堆积出来的人才泡沫被慢慢戳破,互联网大厂裁员正是戳破人才泡沫的开始。

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自11月以来,互联网大厂的人才需求指数整体下降26%,对比去年11月中旬开始的招聘需求上涨趋势,今年出现拐点开始下降。前程无忧数据显示,互联网公司2022届校招岗位总数比去年缩减15%至20%,薪酬没有明显增长。

一般来说,能够拿到互联网大厂的通行券,无疑他们是优秀的,至少在学历上是211、985或海外知名高校毕业。在过去的读书生涯中,他们未曾遭遇过挫折。其次,和同龄人相比,那张大厂工牌带来的是高薪和机遇。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耀,不过这种荣耀在大势面前,显得根基不稳,容易被一击而溃。

过往年底的时候,网络上流传最多的,是大厂们令人艳羡的年终奖。如今,裁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头上。

在今年的这波裁员潮中,已离职的在社交平台晒出最后一张工牌照说着告别,留下的在劫后余生的庆幸外,还掺杂着恐惧,下一个或许就轮到自己。

在这次大调整中,一个明显特征是大量高工龄、高工资的员工被裁,他们在不同的公司的职称为总监、组长等,被人们戏称为“伪中层”。另一方面,大量基层员工、实习生才是被优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许因为裁员,他们未来的人生就此改变。

在互联网行业,35岁如同一条红线,过了红线的员工一旦被裁,再想进入大厂极其困难。在此背景下,老员工们往往更关心裁员之事,即使没被裁,许多人也已早早谋划好退路。

有人在动荡之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即你的安心不来自于大厂的光环,而是自己专业能力的成长,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量入为出的财务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在每一次的动荡中,生存下来。

每一代人,都会在人到中年时,遇到一些变故,这批互联网人也不例外。活下去,换个路径再图发展,走进人生的新阶段,似乎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互联网的中年,也是企业的中年,更是人的中年。迈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

"过了35岁的,便宜也不要。"近日,一篇刷屏的报道让"职场中年危机"这一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以新换老"的人才更迭成为常见现象,尤其在一些技术急速更迭的IT和互联网行业里,中年人遭遇职场"天花板"甚至"被离职"的消息不时见诸网络。

特别是互联网行业,这种把35岁就当做老年人,随时准备让其卷铺盖走人的场景多次出现。一般来说,互联网职场有两个顶点,一是互联网的职位天花板,还有一个是互联网的年龄线。如果没到35岁就能够到职位天花板,也许公司上市前还能混点股份,如果到了年龄还碰不到职位天花板,那就离滚蛋不远了。

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正值壮年,工作经验丰富,为什么就不招职场待见?综合起来,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是体力。人一过30岁,身体肯定不如20多岁的"愣头青"们,很多人都是保温杯泡着枸杞,开始了自己的养生生活。20多岁,包括萧峰在内,很多人能做到晚上通宵,第二天可以直接去上早班,过了30岁你再试试?

30岁一到,很多人身体的各种毛病开始慢慢躲起来了,颈椎病,肩周炎,小肚子也慢慢的大起来了。工作的时候,也没法工作太久了,熬夜通宵一次,那可是大伤元气,好几天都缓不过来。而那些小年轻呢,熬夜一晚上,第二天啥事没有,毕竟年轻人体力好。

其次是精力。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年纪增长,自己牵挂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挤占了不少工作之外的精力。在刚刚工作的时候,父母尚年轻,身体还好,自己也未成家,这时候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甚至可以7乘以16的工作强度都没有问题,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是年纪变大了,有了家庭,父母也慢慢老去,这时候考虑的问题就多了,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身体,工作已经不是自己的全部了,牵挂的东西太多了。

再次是潜力。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最愿意招聘的就是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有潜力,可塑性非常强,也非常好带。而那些中年人呢,工作那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习惯。在面对新情况、新形势的时候,中年人未必能够及时调头,还不如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能够直接开始学习最新的东西。

新员工刚进来,你叫他做什么都会做,很听话,另外,很多毕业生找工作都比较曲折,好不容易有机会,一般也会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工作,恨不得周末都跑到公司义务加班,反正在出租屋也是闲着没事干。老员工则不然,有自己的想法和特点,沟通成本肯定要高于新员工,再加上家庭的各种事,精力就被新员工比下去了。

互联网虽然还没到市场饱和的状态,但是三、四线城市现在也渗透的差不多了,增长速度放缓,对于高薪的职位的需求自然就少了,加上每年211/985的毕业生,便宜的新生力量加入,可以替代工资高,又想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大龄老员工。

以现在的管理流程与培训方式,大部分半脑力劳动的互联网职位培训一下毕业生,3个月就能上手,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终将取代大部分重复脑力劳动的岗位。

丑化"中年人",你亏心不?

在中国,做个中年男人挺难的。前几年是嫌你"丑",接着又骂你"油腻"。但就像有评论所说,"迫不及待地自命中年,却更像是一种习惯表达,目的是摆脱中年的阴影",许多人渴望从中年焦虑中挣脱出来,最后又成了一场空喊。

保温杯、枸杞茶、戴各种串串、发际线后退、衣服加大码……中年男人的生活似乎就这样被标签化了。只是"中年危机"大概就像中等收入陷阱一样,是个别人觉得你铁定会遭遇、但你自己未必有跳坑感受的复杂命题。

贴标签的调侃快说烂了,"中年油腻"话题的背后,其实还有另外三种叫人不吐不快的隐性逻辑。一是"上流阶层"的傲慢。坦白说,即便是要做到冯唐所说的"十个不要",没有点经济基础也是很难实现的。舆情汹涌之间,铺天盖地对"中年男人"的质疑里,散发着俯视的、鄙夷的傲慢。

二是"年轻崇拜"的夸张。一方面,流行话题的话语权大多在年轻人手里。以新浪微博为例,有数据称18至30岁的年轻用户群有2.26亿,占到了整个平台的将近80%。另一方面,社会为"年轻"提供了更多背书的空间。

作家蒋方舟说过这么一句话,"讨好年轻人,是社会的通病。"这种通病里,尽管有情感与价值的人伦之常,但更多的,是社会对中年群体缺乏认同与鼓励的习惯。

社会力捧青春的无限可能性,还给了年轻人一个错觉,明天理所当然的会美好。会吗?中年人太清楚了,我们当年就是这样相信过来的,结果呢?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信啊。

三是对中年人有意无意的丑化,来衬托自身的优越。比如,你们80后的老年人(这里直接不提70后,那是史前生物),我们年轻人如何如何。还有一种,就是总结35岁的人,大都是结了婚,寻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对事业并没有太高要求,接受事物能力也有限,总之,就是混吃等死的一群人了。

边缘化中年人愈演愈烈,什么中年危机、中年困境、中年无作为先给中年披一身黑料。"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这神句,把中年的人的责任和担当归于不敢挪窝,被动挨打,可以随意欺凌。不但边缘化,甚至开始丑化,男的就是大肚皮秃头的猥琐油腻男,中年女性最可怜,提起中年人,人们都很少会联系到女性,她们被职场淡忘,只有菜市场熟悉每一位辛辛苦苦照顾家的女性。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这是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的话。这样的中年人,有更多的责任、稳重和担当。是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基石。

当然你也可以继续丑化中年人,不过我要说的是,你父母也曾经中年人过,你们将来也必定要中年人,奚落中年人,实际上就是奚落你父母当年上有老,下有你的日子,也是在奚落未来的自己。

只有中年人,对中年有发言权,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兴之年的智慧经验,我们要相应的得到尊重和重视。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真实的把握自己的存在,展示年龄的魅力,这是成熟社会的表现之一。

扯下企业不要中年人的遮羞布

各家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特别喜欢找大四学生,或者没课的研究生,因为应届毕业生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眼下经济放缓,没有之前那么乐观了,各家企业招人开始收缩。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对于众多的求职者来说,求职过程一帆风顺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求职者都已经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一轮、两轮、三轮的面试中身心俱惫。

不少求职者在未就业前,最希望的是能够得到企业的一个实习或者"试用"机会,就是这样,求职者也总是感到"珍贵"。

应届生们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一些用人单位就无休止的"试用"或"实习"来获得毕业生的廉价劳动力。

这类陷阱是最无奈的,无论试用期多长,最后人家解聘你总有理由。并且关于试用期的长短、待遇一般都是公司企业口头承诺,而求职心切的学生也不敢提出签合同的要求,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明明知道被骗了白干了,但打官司也因为没有证据赢不了。

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试用期结束后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另外一种就是无故延长试用期,说好的2个月,再延长2个月,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最终换来的还是解聘。

以上各种招数,你能用到中年人身上吗,中年人大多工作十年以上,有一定的丰富阅历,这类招数司空见惯,骗不了他们。

他们当然不需要中年人,因为他们需要的就是廉价劳动力,但是这样赤裸裸的告诉你不行啊,所以只能制造中年危机给你看,告诉你,中年危机是你自己造成的,不是我们企业的问题,企业需要创新力,需要竞争力,需要充满活力和朝气。可有一样,从来不提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互联网红利消失殆尽,从去年开始,不少互联网企业、科技类公司开始裁员,冠冕堂皇的理由何其相似。裁员你,还得让你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在职场中,如果只盯着年龄这条单线标准很容易陷入一种悲观情绪,无视了还有忠诚度、凝聚力、奉献精神等人才所需的其它核心竞争力。

这里多说一句,经常看到一些专家和学者撰文感叹中国廉价劳动力枯竭,我心情其实比他们还复杂,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既然如此痛心疾首,为什么不号召家人和朋友加入到伟大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呢?为什么不身先士卒呢?

放眼看世界,哪个发达国家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发展根本?之所以对廉价劳动力念念不忘,是因为你们自己压根就没想过把中国建设成发达国家,一个人人富裕的真正强国。因为你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完全没必要顾及廉价劳动力的死活、未来!

坦白说,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对外恶性竞争,对内压榨成本,拼命获得中间毛利的阶段。别觉得大学毕业就不是廉价劳动力,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找个人佐证一下。之前罗振宇说的一段话,深有感触。他说:"其实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底层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我们认为的什么扫地大妈,什么临时工,什么收破烂的,现在收破烂这个专业月收入达到两万是很正常的,这个社会活在大城市社会底层的,往往是那些5A级写字楼里、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

罗胖子说的也许是事实,但是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肯定还是成为标准的上班族居多。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早晚遭遇"被中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的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许多中年人精力体力智力都还"在状态",精力、激情即便比不上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但也远未到走下坡路的阶段,仍处于上升或平稳期,他们在阅历、经验、心态上往往更具优势。以年龄为硬标准搞"一刀切"涉嫌歧视不说,难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事实上,从人力资源理论来看,为员工提供多元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渠道,进而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远比挖空心思降低人力成本更有意义。我们国家35岁就中年危机了,从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堂而皇之的糟蹋宝贵的人力资源。

虽然被人认为是中年,但是萧峰觉得,你越是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你就真的会遇到中年危机,那么如何破解中年危机,尽早主动自救?

大部分的人认为,工作之余的时间应该用于休息、娱乐、陪伴家人,只有少部分人在工作之余选择了学习成长。一个人3年看过上百部电影,几十部电视剧,看了3年的小视频,无数的各类八卦信息;另一个人通过3年的学习获得了证书,或者学会了某一种技能,或者练习了很好的销售能力。前者也忙碌,但没有沉淀,后者也忙碌,却获得了未来选择的能力,这样的人,还会有中年危机吗?

破解"职场中年危机",更需要劳动者自身不断的主动学习。在网络信号无处不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时代,对劳动者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从业者来说,再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知识技能可以反复运用十几年。

只有顺应产业演进的基本趋势并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并及时修正应变,才能掌握主动权,保持自己的职场价值。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稳定,只有自己成长起来,自己能力强大起来,在哪里都能够稳定。

想想那些日复一日重复一项简单工作的人,每天到点上班,到点下班,按月领工资,重复这样的生活十年二十年,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的时候,被这看似稳定的工作而吸引,浪费了美好的年华。

如果在这期间,把个人的成长放在心上,让自己的能力更加强大,不断的成长,机会才会靠近你,机会是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什么叫有准备的人呢?就是你能有能力把握住这个机会的人;你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够有把握住机会的能力。

不要被所谓的稳定工作给麻痹,稳定工作只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安慰而已,唯有不断的壮大自己,才能够走得更远,走的更加舒坦。

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是一个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的社会,是一个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靠本事挣钱的社会。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拒绝学习,拒绝成长的人,终将被他人拒绝,被他人抛弃。从来没有中年危机抛弃中年人,多少人的事业反而是从中年开始的。

还有那些冠冕堂皇的企业,撕下你们的遮羞布,别老想着年轻人的价格便宜,中年人有中年人的优点,或许希望不在青涩的年轻人,而在这帮"油腻"的中年人身上。

底层技术,继续等到死被裁,技术就更落后了,真没地方要了,又没退休,只能失业了吧。去低级互联网感觉管理混乱,年纪又一大把,前景不明朗,但是拼一把是不是还有希望?

低级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创业公司?这个风险挺高的。

: 底层技术,继续等到死被裁,技术就更落后了,真没地方要了,又没退休,只能失业了吧。去低级互联网感觉管理混乱,年纪又一大把,前景不明朗,但是拼一把是不是还有希望?

呵呵 去低级互联网=自杀

: 底层技术,继续等到死被裁,技术就更落后了,真没地方要了,又没退休,只能失业了吧。去低级互联网感觉管理混乱,年纪又一大把,前景不明朗,但是拼一把是不是还有希望?

非大厂,比如某东 某搜 新浪等,当然大厂进不去,这些也不一定能进,毕竟年纪大,又技术脱节

: 低级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创业公司?这个风险挺高的。

京东新浪都成低级别互联网了?思路好清奇

: 非大厂,比如某东 某搜 新浪等,当然大厂进不去,这些也不一定能进,毕竟年纪大,又技术脱节

: : 低级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创业公司?这个风险挺高的。

底层技术转售后了,工资稍微提了一点,别问我为什么。

去所谓低级互联网做什么,如果是做VP,倒是可以,如果去打工,包括当个总监,应该没啥意义吧

混吃等死过几年会失业吧

: 混吃等死好一点吧。。

兄弟,我比你大两岁。刚从你说的低级互联网回流到外企大厂。建议你别去低级互联网,老板做事没底线,你是赚不到钱的,并且还总被虐,最后逼你走你一分补偿都拿不到。外企大厂等着被裁拿补偿吧,这点外企真的人道。然后只能退休做小买卖或收房租了。别的风险高的没胆量再干

: 底层技术,继续等到死被裁,技术就更落后了,真没地方要了,又没退休,只能失业了吧。去低级互联网感觉管理混乱,年纪又一大把,前景不明朗,但是拼一把是不是还有希望?

创业公司慎重,现在没明显的行业趋势拐点,而且...

去大互联网可以做云计算相关,可先针对JD准备,然后去东搜新,再去顶级大厂,能直接去更好

去了后再考虑为以后失业做准备

: 底层技术,继续等到死被裁,技术就更落后了,真没地方要了,又没退休,只能失业了吧。去低级互联网感觉管理混乱,年纪又一大把,前景不明朗,但是拼一把是不是还有希望?

据说莫浪著名养老公司,可以考虑,钱也有bat的6成以上吧。某东也挺累的,待遇还行,bat的6-7成

: 非大厂,比如某东 某搜 新浪等,当然大厂进不去,这些也不一定能进,毕竟年纪大,又技术脱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不去互联网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