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助听器耳朵总是很敏感觉得不舒服怎么办?


不是所有助听器都可以成为处理“单侧聋”的“金标准”,对于单侧耳聋的患者来说,有一个公认的处理“金标准”~手术植入骨锚式助听器BAHA(/ponto)。为什么手术植入骨锚式助听器BAHA能脱颖而出?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手术植入的骨锚式助听器:

BAHA属于骨传导助听器,适合单侧聋患者使用;它是怎么传递声音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骨传导助听器接收声音,把声信号放大并转换为振动---引起颅骨振动,耳蜗振动---淋巴液流动---动能转换为电信号,上传到大脑中的听皮层---产生听觉

骨导助听器有几种佩戴方式:

以上这些都并不需要通过手术植入,是无创的,但却都不是处理的“金标准”!


只有当BAHA更换另一种佩戴方式时,才能摇身一变,成为让同类产品仰望的对象---那就是“手术植入骨锚式”的佩戴方法。


什么是“手术植入骨锚式”骨导助听器?要经过几个步骤:

步骤1.手术植入钛钉底座:

步骤2. 钛钉底座的帽子要持续外露在皮肤之外

步骤3. 骨导振子主要卡装在钛帽之上工作:把声能转换成振动,带动颅骨振动---耳蜗淋巴液流动---振动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大脑的听皮层---产生听觉

以上是BAHA成为手术植入骨锚助听器的过程,也是它登上“金标准”宝座的必经之路……想要成为王者,傲视群雄,注定要走一段不平凡之路,它也不例外。


为什么手术植入的骨锚式助听器是“金标准”?那是因为:

1,它属于直接骨导,其他佩戴方式属于经皮骨导;2,经皮骨导想要达到直接骨导的助听效果,需要额外增加约20分贝的增益;直接骨导只需要较少的增益,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且效果经得起验证;3,直接骨导的传声效率高,声音还原性更高,可更有效地提高言语识别率;4.手术面积小,创伤少;

手术植入的骨锚式助听器既然是处理单侧聋的“金标准”,那么是否建议优先选择它作为解决方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探讨一下它的不足之处:

1.由于植入底座中的一部分钛钉需要一直暴露在创口之处,创口长期不能完全愈合,需要用户谨慎护理该创口,但不能避免的是:创口依然容易被感染;2.容易引起创口周围皮肤的超敏反应;3.由于受外力影响等因素,已植入的钛钉底座有可能发生松动或脱落,导致需要二次手术植入。

正是由于以上不足之处的发生机率大,让该“金标准”~手术植入骨锚式助听器的应用大大受限制。

在助听效果,与高发生率并发症之间做选择,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情。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本文为顺德爱声听力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更多资料在爱声听力官网

#顺德助听器##顺德爱声听力##佛山最好的助听器验配师##助听器##健康##佛山助听器#

近年来,60岁以上人群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越来越多。家里的老人最近说话嗓门大,爱打岔,还容易发脾气?如果有这样的表现就要引起重视,它可能在提示:老人的听力正在下降。

明天是3月3日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我们趁此来说一说跟年龄增长、器官老化有关的听力下降是怎么回事,老年人排斥配戴助听器又该怎么办?

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因有外耳畸形、鼓膜穿孔、中耳炎、鼓室硬化、听骨链断裂、退行性改变、耳蜗病变,以及听神经病变、听觉中枢病变等。其中,耵聍栓塞是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耵聍(俗称耳屎)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形成耵聍栓塞,可引起听力下降。

很多人在早期听力下降时没有重视,等听力下降程度影响到与人交流时才考虑就医,这时多半已经到了重度听力障碍的程度,错失了最佳的康复时机。事实上,听力障碍的进展很缓慢,从听力开始下降到患者自觉有明显听力障碍,这个过程可能长达15年,如同“温水煮青蛙”。

根据国家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以下六大类。

1、正常听力:小于25dB(分贝)。属于正常听力范围。

2、轻度听力损失:25至40dB。患者没有或仅感觉轻微的听力下降,一般不影响言语交流能力。

3、中度听力损失:41至55dB。在距离稍远、有背景噪音、集体谈话的环境下会发现听不清;电视音量开得较大;出现打岔现象,听力分辨率开始降低。

4、中重度听力损失:56至70dB。对于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感到听力模糊。

5、重度听力损失:71至90dB。患者可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音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

6、极重度听力损失:大于90dB。患者已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他人交流了,多需要唇读和肢体语言的帮助。

与听力正常的老人相比,听力受损的老人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更差。听力下降,大脑接受声音的刺激减少,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处理声音,因而会牺牲一些本来用于处理记忆和思维的能量,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下降。在生活中, 老年人会出现沟通困难、交流减少等情况,直至失去社交的兴趣,逐渐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变得沉默寡言,出现自卑心理。

因此,在发现老人听力下降时,家人要及时带老人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相关检查(常规进行病史询问、耳部检查及纯音听阈测试),弄清听力下降的原因。

助听器“依赖”并不存在

经过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以后,如果医生的诊断是老年聋(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医生通常将老年人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诊断为老年聋),一般会建议配戴助听器。

从医学角度上看,配戴助听器很有必要。听力不好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行为及交往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还会降低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医生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发现耳朵不好使了,都认为是岁数大了的正常表现,而不愿意配戴助听器。总结起来无外乎几个原因:一是认为助听器较贵;二是觉得每天摘摘戴戴太麻烦;三是自尊心受损,怕戴出去就证明自己有缺陷。

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眼睛不好使了会借助近视镜、老花镜,腿脚不利索会使用拐杖,为什么听力下降却不愿意配戴助听器呢?

配戴助听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听力补偿,让听力接近正常水平,患者对此要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当大脑习惯了助听器带来的便利后,一旦停止使用助听器,大脑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反应迟缓,造成听力变差的“假象”。有很多患者认为这是一种不良“依赖”。事实上不是,这种现象只是一种惯性作用导致,并不是与药物副作用等同的“依赖”。

有不少患者认为“助听器越晚戴越好”或“等实在听不清再配”,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听力损失的时间越长,对听神经的刺激就越少,听力下降就越明显。拖得越晚,配戴助听器的效果越不理想。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位听力损失者都可能成为助听器的使用者。”一般而言,超过40dB(分贝)的听力损失者就需要配助听器,而且越早选配越好。

每个老年人对助听器都可以有主观上的要求,因为只有选择了喜欢的并适合的,他们才会愿意配戴。这些主观要求包括助听器的外形、舒适度、清晰度等。助听器一般分为耳背机和定制机,定制机又可细分为耳内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助听器。

助听器当然不是越贵越好,关键在于适不适合。在选配之前,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助听器功能。比如,一位70多岁的老年人很少外出,平时就爱在家看电视,我们建议给他选配普通的经济型助听器;一位50岁的中年人为中度听力损失,平时工作繁忙,社会交流频繁,我们建议给他选配具有蓝牙功能可接听电话、具有无线功能可看电视的助听器。

提醒大家,不要在大街上随便找个店铺配助听器。助听器验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具备一定康复听力学专业资质的人员,使用相应的听力学评估、测试、诊断设备,在测听室等特定的声学环境中完成。

“三高”患者耳聋风险较高

临床中,有不少老年人使用助听器有个习惯,家中不戴,出门才戴。他们觉得家中环境相对安静,勉强可以听见家人说话,没必要使用助听器。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

耳朵负责收集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通过收集各种感官信息作出适当反应,如果想让大脑持续作出准确分析,耳朵就必须不间断传递信息给大脑。不戴助听器也能勉强听到家人说话,并不等于能听到声源的所有音频。因此,不能把听到声音作为判断是否戴助听器的唯一因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血糖)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按时用药,积极治疗。因为引起耳聋的病因之一就是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内耳供血不足、发生退行性病变。这类人群平时要重视耳部的保健,可对耳廓做揉搓按摩,以增强耳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健康的心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注意调节饮食,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噪音污染。

双耳听力损失不能只戴一个助听器

一些双耳听力都损失的患者,常常纠结于配戴一个还是两个助听器。经医生诊断,两个耳朵都出现明显听力损失的患者,应该双耳同时配戴助听器。

因为双耳听力都不好,只戴一个助听器不仅会影响聆听效果,听到的声音也没有方向感,而且会导致另外一只没有配戴助听器的耳朵听力下降更快。如果其中一只耳朵只是听力略有下降或正常,则可以只为听力不好的那只耳朵配戴助听器。

另外,不要去使用家人或朋友的助听器,因为每个人的耳道弯曲度和听力都不一样,带来的助听效果是存在差别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朵听不见戴助听器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