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专业不好找工作,想问问哪些招聘软件上面的方便选就业方向?

不少同学针对“专业对口”,对我们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不喜欢所学专业,不想做与之对口的工作。但寻找其他出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办?”

“学了三年××专业,可与之对口的工作今年受疫情影响缩减招聘规模,我要另寻出路吗?其实我对另一个领域挺感兴趣的,可以去投简历吗?可又不甘心放弃专业所学。”

“我的专业不好找工作,连续几年都是就业预警专业,父母让我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工作,一定要与所学专业对口吗?”

对青年学生而言,所学专业可能代表着自己初步的职业生涯目标,也代表着人生职业梦想。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个人的成长以及自我认知、专业认知、环境认知的加深,同学们的职业兴趣可能会发生变化。从外部环境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容易导致目标职业与所学专业出现错位。当然,这并不是坏事,也可以回答上述问题中第三位同学的困惑:工作,不是非得与所学专业对口。一个人无论是主动、被动还是盲目地选择了某一专业,都不代表未来会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根据近年来各高校发布的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笔者粗略统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比例不超过1/3。当然,具体因校而异、因专业而异、因人而异。

在笔者工作的学校,2020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为64.85%。根据观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决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的关键性因素,在于专业性质。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如航空维修系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航空制造系的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吻合度较高;在技术性没那么强的专业,如航空运输系的民航运输、航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吻合度就没那么高。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航空运输系那些跨专业就业的毕业生白白浪费了三年专业所学?自然不是。这里以小李同学的经历为例,她说:“在校时我就听学长们说过一句话,民航运输系是民航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现在,我在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做应收会计,与民航运输没什么关系,但由于专业课里有会计,自己做会计工作是有基础的。这家航空集团旗下的酒店,平时有不少机组入住,账单离不开航空公司代码以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知识,这也是我在专业课上学过的,所以工作时感觉轻松不少。”

像小李这样,在跨专业工作岗位上用到专业所学的同学,不是个例。这也带来了一个启示:专业学习一般包括多门专业课,有的专业课对应着社会上的某一职业或者用人单位里的某一岗位,这就可以成为“不喜欢所学专业,不想做与之对口的工作,又不知自己能做什么”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一个突破口。

专业与职业是否对口,表面上看是就业与择业的问题,但本质上是职业认知问题。在“用人单位与岗位需要怎样的人才”这点上,青年学生往往了解不足或者存在误区。这里,笔者说三个事实,刷新你的认知——

第一,你能选择的工作有很多

跳出“学以致用”的范畴,你会发现,不少岗位并不要求应聘者有多强的专业实力。而且,一些从业者即便没有相关专业背景,也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有了这一认知,再去思考毕业后的出路,就会发现选择其实挺多。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岗位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技术含量不高,也即入行门槛较低,且以文职居多,如行政、人事、前台、客服、销售等。即使是上文中老师提及的做会计的同学,细看其工作内容,也偏向文职。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有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没那么复杂,日常任务可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入行门槛并不高,求职时可以考虑。

第二,非专业要素往往用人单位更加重视

一位曾去“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应聘的毕业生告诉笔者:“与想象中不同,‘四大’对管理人才最看重的不是财会、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而是思维、沟通、态度、学习能力等非专业要素。”这位毕业生,可谓发现了用人单位在招人时的特点之一:认为知识并不难学,但求职者的思维模式、情商、价值观、态度等,可能已基本定型,很难改变,因此,在招聘中更注重求职者在上述非专业要素上是否出色。

在笔者看来,如果把职业发展比作攀峰,知识决定攀峰的起点,那么非专业要素则决定了一个人最后能攀到多高。麦肯锡公司曾在一份就业报告中特别提到,工作三年后的职场人认为对工作最有用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沟通能力的一部分,恰属于非专业要素。

当然,非专业要素有很多,这里不详述,但笔者非常想提一下“行动力”。求职时,有的同学抱怨用人单位要求太高,可抱怨有什么用呢?用行动去改变自己才是王道。如,不懂的事就想办法去弄懂,哪里欠缺就努力去学、去弥补。一个人有这样的行动力,才能在求职时以及职场上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第三,兴趣和工作可以没有关系

“凭兴趣找工作”这个求职方法并不完全靠谱,因为兴趣是可变的——你可能在枯燥的劳动中丧失兴趣,也可能在连续获得的成就中培养兴趣。比较靠谱的方法是进行目标管理,也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其一般流程是通过进行自我认知、外部认知等途径,思考“我想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等问题,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职业,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目标。

如果对此将信将疑,不妨做一个平板支撑的试验。通常来说,你会发现,在面前放置一个计时器的情况下,自己能坚持更久,这正是目标管理的作用。

基于上述三点,接下来,给上述问题中的前两位同学一些建议——

对第一位同学来说,建议多参加招聘会,多到用人单位实习,实习岗位可以是专业对口的,也可以是不对口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与用人单位HR交流,多去真实职场感受、历练,就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更受青睐,就能意识到自身的优劣势,进而付诸行动,取长补短。

很多同学觉得没工作经验的自己一无是处,其实是因为没真正明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还有同学觉得专业知识与技能没用,那么,去用人单位历练一番,你就会明白,在学校学的知识与技能不可能都有用,但也不可能都没用,关键在于:其一,你有没有想好走哪一条职业道路。其二,要去思考怎么学以致用,因为如果选得合适、用得巧妙,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让你的职场发展如虎添翼。

至于第二位同学,建议扩大就业面,把“专业对口”改成“行业对口”,或者去寻找要求应聘者具备你所学专业背景的工作,这样,是不是就有点“海阔天空”的感觉了?另外,你还可拓展一下求职渠道: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官网、社会招聘网站、熟人推荐……总之,积极主动一点,不要因竞争激烈而轻易放弃,还要精心准备简历,多模拟面试场景,提高求职效率,尽量抵消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去考含金量较高的专业证书,这在求职时一般很管用。

至于要不要到自己感兴趣的另一领域求职,想给你两个提醒:其一,要明确这个兴趣不是来自于“朦胧产生的美”。其二,用职业的眼光审视自己目前离在这一领域就业有多少差距。有机会的话,可以咨询该领域的资深人士,或去用人单位实习,一探究竟。无论如何,最后做决定时宜慎重。

不甘心放弃专业所学,希望毕业后能学以致用;不喜欢所学专业,不想做与之对口的工作,但又不知自己能做什么;铁了心想跨专业求职,不想在与专业对口的领域求职……

面临上述问题的同学,作为HR,笔者建议:学会看用人单位的岗位招聘简章。这不是指要找工作了才开始看,而是在有生涯规划意识后就要不定期关注。

对不甘心放弃专业所学的同学而言,不管竞争多激烈,从各岗位招聘简章上也许能发现自己可以学以致用的工作;对迷茫的同学来说,招聘简章或许能让你发现自己可选择的职业、岗位;对想跨专业求职的同学而言,从招聘简章上很有可能看出自己在目标岗位方面应提升或加强的能力与素质。特别是对准备跨专业求职的同学来说,要不要把某个岗位作为目标职业之一,也许看了招聘简章后就更容易做决定。

那么,招聘简章上有何“玄机”?

通常来说,一个岗位的招聘简章除了“单位信息”“岗位职责”外,还包括“岗位要求”“任职要求”或“任职资格”。后者一般会罗列好几点,第一点会写明对求职者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要求。紧跟其后的几点,则是求职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用人单位往往会在这几点内列出对求职者的硬技能与软技能要求。

可以说,一个岗位是否招收专业对口的求职者、是否接受专业不对口的求职者,通过阅读“岗位要求”,就能判断出来。这里有两份招聘简章,笔者截取了其职位描述部分。

通过“任职要求”和“任职资格”的第一点可以看出,“4S店会计”岗位对求职者的专业有着明确要求,“新媒体运营”岗位因没写明专业要求,可以理解为不限专业。

再看后几点要求,“4S店会计”希望求职者熟悉国家金融政策、具有较强的财务分析等能力,“新媒体运营”希望求职者熟悉相关企业产品、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这些是硬技能要求;“4S店会计”青睐具有良好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求职者,“新媒体运营”青睐有强烈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的求职者,这些是软技能要求。

根据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软技能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全球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两年前曾发布一份《全球人才趋势报告》,其中提到“软技能”是全球职场人士最关注的焦点。因为在受访者中,认为“软技能”对未来人才招聘非常重要的人数比例高达91%。尽管世界各地对软技能的叫法不尽相同,但它在职场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共识。当前,许多硬技能的半衰期正在缩短,对职场人而言,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迁移能力、创新精神等软技能就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笔者在日常的招聘工作中,正是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态度以及相关软性实力。

对青年学生来说,不管将来想做专业对口还是不对口的工作,求学期间都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软技能,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在校园里,大家可能更多地称之为“综合素质”。这一素质,可以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做兼职、去实习等多种途径来提升。

在此,教大家一招:如果应聘的是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那么要注重展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如果应聘的是不对口的岗位,就要学会展现自己身上与岗位要求所提软技能相关的优点。

最后,给想跨专业求职的同学们一点信心:跨专业招聘是当前大型企业招聘人才时的一个重要理念,并且一直呈发展状态。未雨绸缪、尽早规划,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就更容易达成所愿,从而开启职业生涯。

自己毕业差不多6年之久了,这期间几乎每隔1年就跳槽一次,所以对于求职网站,我这囤货还是蛮多滴。但是对于跳槽来说,小白们就别学我了,虽然这样工资涨得快,但是你的技术得过硬才行,所以还是在第一家公司磨炼个一两年再打算跳槽吧。

眼看新一届的毕业生就要面临找工作就业的问题,所以我在这赶紧码一波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倍投多网简历,至少就业机会也会有所增加。

除此之外,我还会分享几个防止招聘中被骗,或个人信息被盗用的防范技巧,好让新人小白们不要刚踏入这个社会,就觉得你大爷已经不是当初的你大爷了。

如果说是纯大学生刚毕业,想要找实习工作,又是特殊行业(这边说的特殊行业是指,新行业,比如电商这类),在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上投递简历还是比较适合的,几乎所有较新行业在这家就业网上都能见到,对于新行业的一部分人群来说,还是挺适合去蛮看看的。

中国公共人才网想必大伙都不陌生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的专门从事全国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流动服务的综合性人才服务机构。对于网站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而且各职业的招聘信息也是比较全面,机会也比较多。

4.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建和管理的政府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网站,日常工作委托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管理。

也就是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可以简单说成招聘网的大脑,从各省、各市、各县、甚至各村落,只要是你想查询的各大人才网,它都能帮你找到,将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拿来当搜索工具还是挺不错的。

对于想要创业、查询工作新闻、政策法规等...信息人员,可以选择去中国就业网看一看,这里的一手信息还是比较全面的。

中国人事考试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直属事业单位,其前身为人事部全国职称考试指导中心,成立于1990年11月。

在此网址可以查询成绩发布、合格标准、考试介绍、考试大纲模拟等。当然,在此网还能购买到最全面的考试用书,对于比较偏门的专业所设。

我自己是南方人,所以有时候也会用到南方人才网去查找工作。个人觉得南方人才网的招聘信息还是比较全面的,并不会亚于国家级的人才网。如果有打算在南方或来南方工作的小伙伴可以蛮看看。

中华英才网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最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之一,其品牌和服务已被个人求职者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普遍认可。中华英才网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共有22家分公司,拥有由1000余名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组成的人力资源服务团队。主要产品与服务有:网络招聘、英才招聘宝、英才SSS、校园招聘、猎头服务等。所以网上找工作,在英才网上投递简历,还是很靠谱的。

个人挺喜欢用的一个招聘网站,在这有必要说下,自己是互联网行业的,所以在智联招聘上找工作,会来的比较容易。当然除了互联网行业,其它行业在智联上的招聘信息也是挺全面的。也可以下载智联招聘APP,在上操作更方便。

这也是个比较全面的招聘网站,对于小白来说,可以首选试试这个网站。网站内的设计画风比较简便,的查找工作以及企业信息,对于新手面对招聘市场,是个不需要怎么过脑子就能摸投的招聘网。

这个网站是给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准备的,猎聘网秉承中高端求职招聘网的名号,在这里面想要找高薪高职位的公司并没有什么难度,最重要的是你的技术得过硬。如果是刚毕业的职场小白,个人不建议在这个网站上浪费时间。

当然在58同城上不仅能租房、能买卖二手物品,还有个强大的功能,那就是同城招聘频道。但这边有必要说下,由于同城招聘网比较混杂,比如一些兼职,个人聘请这类有风险的招聘信息,小白们还是要自行过滤。

那么如何验证招聘信息是否有问题,我在最后也会告诉大家。

13. 赶集网招聘频道

同58招聘一个意思,在这就不多阐述了。

听名字就应该明白这个招聘网是专门为哪些人群所建设的吧?应届生必用,而且也是必投的一个求职招聘网。还记得我大学刚毕业那伙,就是一直用着这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找了半个多月的工作。

这几年很多招聘APP都做得不错,而前程无忧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如果是找工作,你的手机内一定要下载一个前程无忧的APP。招聘信息全面,简历介绍填写简便,在线沟通便捷。确实是招聘APP中不二之选。

中国高校招聘网是中国权高校人才招聘门户网站,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招聘、研究生招聘、博士招聘、高校招聘、特聘教授、高校教师招聘、高层次人才招聘,如果你的学历过硬,且对于教学这块颇有兴趣,可以深挖研究

这个拉钩招聘APP是专门为手机而设置的,如果你是用电脑端查找工作,那可以直接跳过这个网站。如果你是个习惯于在APP上找工作的人,就可以直接下载一个拉钩招聘的APP。

找工作跟老板谈、加薪跟老板谈...不得不说,最近一直被BOSS招聘所洗脑,很佩服他们的文案人员~除了这个还有世界杯的广告~

话说回来,BOOS招聘如何呢?我个人还是觉得可以的,但它真的做到了“找工作跟老板谈”这个理想化的招聘流程吗?答案是“人家老板有空鸟你吗?”,所以别被洗脑呢,日常抱着面对HR的心态就好。至于招聘岗位多吗,我在这可就得感谢下BOSS招聘,至少我现在这份满意的工作是在BOSS招聘上找到的。

和BOSS招聘差不多是一个理念,招聘信息也是比较全面的。可以一投,在这我就不重复说话了。

最后这个企查查并不是个招聘网站,是个查询公司企业的网站,它在电脑端、移动端都均能查询。

为什么我会放进来推荐的20个求职招聘网内,并不是我没有其它招聘网可以添加,充数量。而是每当我们正在找寻一份工作的时候,都是抱着极大的渴望与需求,但现在互联网行业蛇龙混杂,当你被HR来电后,准备去面试前,还望打开企查查,查询下这家公司的来头,防止上当受骗。

说到上当受骗,我在这真的很有发言权。还记得刚从大学毕业那伙,和三个社友在宿舍里找工作,但找了好几家他们都不要应届生的实习生。当我们很沮丧的时候,忽然有一家说是XX传媒的公司联系了我,当时跟我们说了待遇后,心里感觉不要太爽,也没做任何防备,就这样去面试了。

当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有企查查这种查询公司的APP软件,去到公司后,算是中规中矩的写字楼,当时员工加老板有5个人,再加上我和我们社友一共8个人。

一开始我也觉得员工有点少,待遇那么好,是不是遇到骗子了,但是老板人很圆润,说话也一套一套,一直强调刚创业,资金方面充足,所以我们也就打消念头了。

我们就这样在老板的洗脑下,干了有一个多月,当我们提起工资的时候,老板总是让我们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啥啥啥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傻子,也看出了猫腻,就打算走司法程序告他,但是由于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协议,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也没再待着,不欢而散,让费了心情也让费了时间。

学到教训后,我在这想分享几条应聘中一定得做的事给职场小白们:

1. 接到HR来电后,询问公司具体名称,在APP企查查上查询核对。

如果在企查查上,查的到此公司,说明不是空壳公司。查看下公司注册资金(大于100万)、查看下公司人数(至少得20人),如果这两点符合的话,就可以去面试看看。

2. 打印一份自己的简历,带根笔,再带本本子,穿着整齐点。

不要搞特殊,带什么PPT简历啥的。打印简历时,尽量做成彩色的,如果有个收纳包更好,能够防止简历褶皱。带笔和本子是要你在于HR交流的过程中,记录下一些重要信息,穿着干净点,这样HR至少会觉得你很有诚意,有所加分。

3. 约定了应聘时间后,不要太早到达,一般提前到达即可,不能迟到。

其实HR或面试官很忙的,你以为一整天只面试你一个人?提前1小时到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联系HR,人家也会不耐烦的。当然,迟到肯定是不行的,大大扣分。

4. 面试结束后,一般面试官都会问你同一句话“请问,你有什么问题想咨询我们公司吗?”。

这个时候,别一开口就来一句薪资多少,五险一金啥的。这些你在应聘的时候,人家企业招聘上,就已经写清楚了,你只需将这类庸俗的话句换成“贵公司的工资、福利与招聘信息网上的形容是否符合”即可。然后多提问一些类似于“如果有幸进入贵公司,能为公司坐点啥”之类的壳套话。

5. 遇到交培训费、上课学习技术缴费、中介费,等需要收取费用的面试请马上离开,毕竟这类人员不是骗子就是赚取技能培训班中介费的人员。

一般第一份工作在薪资、待遇、感受上,一定不会特别让你特别满足。但先让自己的工作经验得到提升后,再去与领导谈薪资,当然~一般有能力后,很少有人会留在原来的公司,毕竟行业规则就是这样,领导们宁愿8K请一个技术不如你强的员工,也不愿意把工资4K的你提升成5K。

所以多多跳槽,这篇各大招聘网肯定会让你二次回访的。如果你还有什么不错的就业网站,不妨发到评论区与大伙分享,我们评论区见,拜了个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专业不考研也好找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