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和疾病有关吗?

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含有敌意性地伤害别人或破坏物体的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受到心理因素、教育因素、遗传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人际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若有发现,建议及时制止,必要时需就诊治疗。

1、饮食因素: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与饮食摄入过多糖分有一定关系,摄入大量的糖,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对情绪产生影响。儿童易表现为易怒、疲惫,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2、心理因素: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儿童有情绪但没有正确引导时,如不开心、焦虑或者压力过大,都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

3、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常由于生活中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等原因导致。例如儿童受到家长偏袒溺爱,在攻击性行为中得到了保护,儿童会产生攻击人欲望;

4、遗传因素: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受遗传因素影响。若儿童家长脾气较暴躁,有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也可能会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

5、环境因素:若儿童成长环境中,家庭暴力、家长婚姻不和、家长犯罪,以及经常观看电视暴力性武打影片,而没有正确教育、引导,都可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儿童,使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6、疾病原因:若儿童患有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精神疾病,受疾病影响,儿童也易发生攻击性行为。需要及时就诊,在医生帮助下完善检查后进行判断。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女儿5周岁,性格开朗活泼,在幼儿园里打小朋友有攻击性,不听老师的话,在家一般需要动手才听,经常受老师批评,喜欢破坏,有些事情知道不能做,但是还当着家长和老师的面做,屡教不改,今天去了幼儿园老师又说她拿了小朋友的东西藏起来,老师找他她就是不认帐,非要老师把东西从她屁股后面找到才满不在乎的承认,上课不注意听课,喜欢把腿卷起来用劲。行为习惯很差,经常教育满口答应,当面不做背着人做。老师建议看看心理医生。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希望女儿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家长得到怎样正确教育指导孩子。

陈一心医生团队与患者的交流

问诊中医生回复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诊疗建议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女儿5周岁,性格开朗活泼,在幼儿园里打小朋友有攻击性,不听老师的话,在家一般需要动手才听,经常受老师批评,喜欢破坏,有些事情知道不能做,但是还当着家长和老师的面做,屡教不改,今天去了幼儿园老师又说她拿了小朋友的东西藏起来,老师找他她就是不认帐,非要老师把东西从她屁股后面找到才满不在乎的承认,上课不注意听课,喜欢把腿卷起来用劲。行为习惯很差,经常教育满口答应,当面不做背着人做。老师建议看看心理医生。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希望女儿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家长得到怎样正确教育指导孩子。

不能再打了。孩子很容易模仿你用暴力发泄情绪。要观察她在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点容易发生问题,一般诱因是哪些?发生问题后她得到什么结果?平时与人交流好吗?合群吗?最好去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看看。

擅长:儿童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儿童情绪障碍及行为障碍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随着学习上的压力越来越重,青少年也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除了来自学校,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家庭,比如父母离异或者吵架都是造成青少年疾病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在平时要多注意不要让自己有太大的压力。下面是小编搜罗的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表现,让我们去看看吧。

1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呢

  首先: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其次: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第三: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第四: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五: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第六: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要培养他们严格自律能力,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在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正是他们叛逆的时期,这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与家长对着干的情况,所以这时候家长更应该多关心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和谈心,这样可以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可以及时的掌握孩子的一些动向,发现问题,可以及早的解决。

2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表现有哪些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表现为厌学,怕学,做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易怒易暴,对家长与老师谈论学习问题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和回避的行为。

  2、人格方面容易出现偏执、敌对等极端特征。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亲子关系常常出现矛盾或对峙等。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表现出一定的攻击行为。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上面就是一些青少年疾病的表现。青少年在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产生消极情绪,平时尽量要让自己身心愉悦,有空的话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比如画画、音乐这些都能陶冶情操开阔眼见。平时要多和同学多交流。

  1、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或称"钟氏领悟治疗法"。

  2、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3、催眠疗法,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 ,忧郁症,坏习惯,情绪 问题等。

  以上认知领悟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和催眠疗法是日常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三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全部,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还包括疏导疗法、暗示疗法等等很多种具体方法。

4哪些饮食能预防心理疾病

  含铅食品主要有爆米花、皮蛋、罐装食品或饮料等。另外防铅可以用以下方法: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

  ●应给小儿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

  ●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

  ●位于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或工业区附近的居室,应尽可能经常地用湿揩布抹去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面要加罩。

  ●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工作场所可能存在铅污染的工人和终日在马路边工作的人员在下班前也应更衣、洗手。不要将工作服和家人、小孩的衣服一起洗涤。

  ●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

  ●儿童应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

  ●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龙头打开约1-5分钟,使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弃(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较高),切不可将早上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方。

  ●儿童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成倍增加。

  ●保证儿童的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豆制品、动物骨骼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

5当代国人都存在哪些心理疾病呢

  国人们都有什么心理问题?日前,某网站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接近7000人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

  其中,7成左右的网友是20-40岁的男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状况呢?有接近7成网友选择是由于工作、生活、感情这三大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而调查中的网友们这些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心病”,诸如选择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大部队”,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7%~10%的老人也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许多老人沉默少语,不愿诉说内心的痛苦,有意避免与人交流,症状类似认知障碍症,而抑郁症状往往被掩盖,容易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除了老人和女性群体,孩子也是易患“心病”群体。甚至从“宝宝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跨入幼儿园起,就有每天都吵着不要去,甚至不愿意跟人说话,原本活泼却变沉默了的孩子。据悉,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我国儿童心理门诊常见心理障碍之一,除了精神紧张,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

  短时间的失眠、焦虑、抑郁等只是心理疾病中的轻者,只影响到患病者个人的健康,重者则是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不仅影响本身的生活,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危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富士康跳楼、明星自杀、大学生投毒、因嫉妒杀死同学、真实版“灰太狼烤喜羊羊”、中学生长期上网成瘾离家出走……在这些令人震惊的真实案件背后,可以看出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已经不容小觑。

  令人遗憾的是,不仅产后抑郁、老年抑郁、儿童焦虑等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大量睡不着、吃不下、易焦躁的白领的心理健康也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在调查中,超过8成网友没有正确地应对自己出现的各种症状,更是有4成的网友选择“不太在意,觉得忍忍就好了”可见:全社会都欠缺对心理健康的教育。

  其实,心理健康远比物质、学业等更重要,正确的心理疏导需全社会重视,很多器质性疾病,也是有心理疾病因素的。只有当心病被当做“病”,寻医才能成为共识,最终能找到靠谱的、可以提供心理服务的人或机构来治愈“脆弱的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什么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