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都,想找个正畸技术好的医森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呢?

  • 中国抗癌协会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肿瘤聚焦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 擅长肺癌及转移瘤、咯血、上腔静脉综合症、肺动脉和深静脉血栓、狭窄、肺动脉畸形

综合评分:2914分 得分排名: 上海市介入医学科第60名, 全国介入医学科第759名 本排名由大数据分析公开的医疗、学术、患者评价等信息得出,不代表对医生医疗水平的评价,仅供参考,请以医院实际信息为准。

  • 中国抗癌协会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肿瘤聚焦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1.上海市肺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2.2020复旦大学综合排名第41名

    3.2016复旦大学综合排名第69名

    4.2019复旦大学综合排名第69名

    5.2017复旦大学综合排名第76名

    江主任,马医生及全部医生态度非常亲切!祝江主任及介入科全部医生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好人一生平安!

    该疾病下36条评价来自其它平台,仅参与医生评分、不予以展示。

本排名由大数据分析公开的医疗、学术、患者评价等信息得出,不代表对医生医疗水平的评价,仅供参考,请以医院实际信息为准。

1、京东云首次发布618产业服务全景战报,每秒用户访问峰值同比增长,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最近一周,在美国上市的中概医药股接连收到坏消息:

6月17日,中国创新药企康乃德生物,因为过去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收到了“退市”警告。

今天(6月23日),成立近30年的中国老牌药企惠普森医药宣布,收到纽交所发出的不符合持续上市标准的通知。

两个接连出现的“退市警告”,让本就命运多舛的中概医药股上空又飘来了一片乌云。

据统计,截止目前,美股上市的中国大健康企业约31家,2022年约有三分之一都“难保平安”,或因为临床数据表现平庸、或因为创新能力不够被市场抛弃。

细观之下,康乃德生物与惠普森医药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医药企业,同时也是中概医药股波折命运的一页缩影。收到美股“退市警告”,他们是第一批中概医药企业,但很可能不是最后的一批。

两家“风格迥异”药企的殊途同归

康乃德和惠普森似乎是中国大健康企业在华尔街的折射。一类是追求创新技术的“金字塔尖”,另一类是依托早期上市红利的老牌企业。

从资本“宠儿”到濒临退市,BIC类创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康乃德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FIC为目标的临床阶段中国创新药企,在一众中概医药企业中,有2点特别之处:

一是技术路线非常专注,只钟情于自身免疫疾病,完全不涉及当下火热的肿瘤领域。

二是创新质量非常之高,目前三款在研产品全部为自研、me-better/BIC类创新药,堪称国内创新药企中的“一股清流”。

▲康乃德生物三款在研药物

可见,没有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的风险规避性布局,同时又一门心思专注高难度创新,这使得康乃德在全球创新药的下行周期中,自然相比其他人更脆弱一些。

“暴雷”事件从去年底开始,此前支撑起康乃德高市值的CBP-201和CBP-307两款在研产品,不幸遭遇了连续的临床失败:

去年11月,CBP-201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全球II期临床结果公布,结果显示其达到了主要有效性终点,但未公布多个关键次要终点,当天其股价跌幅近60%。

今年5月,CBP-307用于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topline结果公布,主要疗效终点显示出数值上的改善效果,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当天其股价再次暴跌近60%。

经过两次失败,市场留给康乃德的耐心已经不多——今年1月,即使康乃德补充了更详细的CBP-201治疗数据,但资本市场依然不买账,股价持续摆烂,回不到从前。

康乃德的理想很美好,在全球自身免疫领域,其在研产品对标的是赛诺菲、辉瑞等国际大牌的知名品种,也正因如此,创立以来吸引了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一众知名VC的青睐,一级市场收获了接近2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这也是对其创新实力的背书,但无奈创新药败多胜少,挑战全球巨头还是没那么容易。

根据纳斯达克规定,康乃德要在2022年12月13日前达到合规要求,即至少连续10天股价超过1美元。如果仍未达标,康乃德还将有额外180天的合规期限。

没有亮眼创新技术的老牌企业,也在面临被“抛弃”

海南惠普森医药成立于1993年,主要生产和销售普药,涵盖中枢神经类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和抗感染类疾病等治疗领域。

2009年登录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股价最高时4.3美元/股;2012年开始便长期在1美元左右徘徊

当今世界,因循守旧意味着被市场抛弃——2021年,惠普森医药营收964万美元,净利润亏损340万美元,且亏损已经持续很多年。

从其官网可见,惠普森医药目前的明星产品除了穿心莲内酯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注射用布美他尼外等,还有各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基本没有自研核心管线。

如此仅凭早期优势登录美国的中国大健康企业并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如不及时转型,没有过硬的创新技术,将很难在如今的寒冬中“生存”。

2022,还有哪些大健康中概股或面临退市?

2022美国大健康二级市场落入“冰点”。

从2021年底开始,在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低迷中,新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削弱了人们对生物技术产品的兴趣。IPO步伐停滞不前,使新兴生物技术公司进入公共市场的道路更加艰难。

据CB Insights统计,2022Q1美股IPO数量下降了60%,仅6起。并且有91.8%的大健康企业表示,非常不看好2022美国二级市场。

这一重创的首批对象或将是中国企业,因此“康乃德困境”或只是开始。

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NYSE、NASDAQ、AMEX;其中NASDAQ纳斯达克对非美国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上市条件更为“友好”,因此大多数中国创新药企选择登录NASDAQ。

纳斯达克维持上市的审核标准来看,包括两个必备条件和三个可选条件。

“1美元退市规则”,若上市公司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跌破1美元,则会收到退市警告;

总股东数小于400人,则会收到退市警告;

市值需≥5000万美元;

营收需≥5000万美元;

股东权益需≥1000万美元;

按照必备条件来看,大健康中概股除了康乃德还有三家收盘价低于1美元。

而从近三十个交易日来看,安派科已完全低于1美元。

康乃德生物、必迈医药、大自然药业都有超过1美元的收盘价。或许下一个交易周期将是评判的重点。

按照三大可选条件来看,大健康中概股企业市值低于5000万美元的有11家,康乃德生物目前市值4170万美元。

企业营收低于5000万美元的有11家,包括多家处于临床阶段的中国著名创新药企。

股东权益低于1000万美元的仅两家。

三项均未达标的有安派科(安派科生物是一家专注于癌症早期筛查和检测的生物科技公司)

两项未达标的有医美国际、知临集团、凯信远达医药、众巢医学、天美生物、大自然药业、必迈医药

医药股IPO,华尔街早已不是唯一选择

IPO上市是初创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自从有了港股“18A”和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华尔街已不再是中国大健康创新企业非常理想的融资渠道。

2020年开始,科创板已成为中国大健康企业融资的第一首选,其次是港股。而随着近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使用范围扩大到医疗器械领域,预计未来或将有更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登录科创板。

而与此同时,美国对于中概股的挑战,除了不符合交易所要求而面临的退市,还包括美国SEC的“施压”。

自2022年3月至5月,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将148家中国企业列入“预摘牌名单”和“确定摘牌名单”。其中,涉及大健康领域的企业14家

根据SEC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自披露第一份年报开始计算、且2021年当做第一年)三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否则理论上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面临立即退市。

有趣的是,以上被SEC列入名单的大健康企业,正是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大健康中概股,大部分集中在创新药领域,尤其还有两家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CAR-T企业。

而选择多地IPO上市,或许是分散风险的途径之一,包括百济神州(A+H)、和黄医药(H)、再鼎医药(H)

大健康中概股私有化或许将从2022年再次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牙齿正畸那个好只去春天可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