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性能是小动力产品的痛点之一,比克动力电池有何新进展?

  ()11月26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1年11月25日接受16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胡旭明先生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及“双碳”业务,李海建先生介绍嘉力达企业现状、发展规划等,黄交存先生介绍碳中和系列信息化系统的研发情况,陈拥军先生介绍光伏小电站产品研发情况,吴伟辉先生介绍小电站并网后的智能控制器、光伏结合储能的新能源路由器产品研发情况。

  二、李海建先生带领各位机构投资者参观嘉力达龙华智能制造基地,实地介绍应用于整县(区、市)推进的装配式光伏支架、光伏小电站、智能并网柜,应用于彩钢瓦屋顶的轻质柔性组件等产品。

  三、投资机构关注问题交流

  问:启迪设计当初收购嘉力达的目的是什么?

  答:启迪设计作为国内知名、江苏省领先的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打造成为精细化、专业化、集团化的建设科技服务领军企业,成为以提高人居环境品质为核心、以建设工程领域创新技术集成为特色、提供全方位与一体化服务的人居环境技术集成引领者。公司紧跟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战略,早在2010年就组建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团队。嘉力达主要从事的建筑用能系统的节能服务,系国家政策鼓励、市场发展所趋,收购嘉力达,能够加快推进公司在绿色建筑和节能工程领域的业务布局,延伸整合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开发、推广及运维等服务业务链条,并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优势互补,释放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协同效应,解决建筑行业长期存在的设计、实施和运维脱离的痛点,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整合嘉力达在华南等区域积累的客户、渠道、品牌等业务资源,为公司跨区域拓展业务提供助力。收购完成后,嘉力达纳入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发展规划,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得到较大的提高,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得到进一步持续增强。

  问:启迪设计与嘉力达两家公司分属产业链中的不同领域,未来在双碳业务上将如何协同,如何赋能?

  答:过去启迪设计和嘉力达在项目层面进行业务合作。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整县(区、市)推进碳中和服务过程中,启迪设计和嘉力达将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进行协同。技术方面,发挥启迪设计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领先优势,与嘉力达共同进行建筑碳中和的技术研发及运用推广、参数核算、标准化设计、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为业主提供精准的碳中和产品与技术集成服务。市场方面,借助于启迪设计基本完成的全国化布局和常年积累的客户端,以及嘉力达在全国十多万家公共机构客户资源,未来将以各客户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础以及网络化的市场触媒点,共同发挥公司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整县、整区碳中和业务。公司的设计业务处在整个建设的前端,能够成为碳中和综合服务切入的抓手和载体,而嘉力达的碳中和实施和运维能力又能成为公司争取双碳业务落地的支撑,从而实现双向赋能和业务协同。

  问:整县推进碳中和业务有哪些最新进展?

  答:嘉力达在与诏安县签订整县推进的框架协议之后,近日又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碳中和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与诏安县的框架协议类似,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工作内容:第一,对整县域公共机构着手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第二,将深入开展整县公共机构的建筑节能改造;第三,县域内农村户用屋顶光伏建设。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和推进其他地区的整县碳中和服务。

  问:能否介绍一下光伏小电站产品?和目前市场上的其他电站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以来我国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都是以工程形式开展,现场施工不仅实施周期长,而且由于工程人员技能参差不齐而留下安全与质量隐患,例如电缆虚接、焊接虚焊、破坏屋面构造等问题。

  传统的串接方式形成的高电压容易产生高压拉弧的安全隐患,并且一旦有阴影遮挡,将影响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因此目前市面上普遍采用的屋顶光伏电站存在质量粗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运维短板、效率低等问题。

  嘉力达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屋顶光伏小电站,是一款集成了光伏组件、微型逆变器、装配式支架、碳中和信息化平台的模块化发电产品。其主要特点是:将高压变为低压、将安装变为安放、将工程变为产品。因此这款光伏小电站产品区别于传统的光伏电站工程,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更节能。该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分布式光伏没有集成电站产品的空缺,目前已有5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问:光伏小电站的目标市场是怎么定位的?

  答: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光伏可安装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等不低于40%;工商业分布式不低于30%。上述三项基本涵盖了城市公共建筑的绝大部分类型,其中前两类用电量大,电价高,节能需求旺盛,但屋顶面积有限,设备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同时对建筑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这两大类城市公共机构便是小电站产品应用的主要场景。此外,在城市商场酒店办公楼等建筑类型上可以有很好的应用。根据城市公共机构屋面的特点,小电站产品定位在50kw~400kw装机规模的细分市场,该产品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能提高20~50%的装机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各类客户的需求。

  问:微型逆变器在BIPV这块,有什么优势?

  答:微型逆变器在BIPV应用中,能更好的实现建材性光伏组件的模块单元设计,标准化安装,由于采用低压并联技术,杜绝了触电危险和消防隐患。

  问:小电站的组件是用什么电池技术?

  答:目前主要用PERC电池组件,下一代产品会采用高效低衰减的TOPCON电池组件。

  问:装配式光伏支架产品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

  答:嘉力达经过对福建地区农房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在设计院的技术支撑下,确定了若干组产品模数,并研发了适用于农村户用光伏屋顶的装配式支架。主要解决目前户用光伏现场施工速度慢、安装质量不稳定的问题。目前应用在福建地区的装配式支架还兼具了农房遮阳和防雨的功能。未来公司将抓住城市更新的时代机遇,研发适用于城市公共建筑屋顶的装配式支架产品及光伏停车棚产品,一方面满足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光伏组件产品的多元化程度,探索BIPV的新一代产品。

  问:针对彩钢瓦量身定做的轻质柔性组件,有什么优势,发电效率和常规组件相比怎样?

  答:轻质柔性组件是专为解决大量工业厂房钢结构屋顶承载力不足问题而量身定做的,在这类案例应用上该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采用国际先进的叠瓦封装技术和含氟高分子材料面层,在保证轻柔特性的前提下,发电效率并不比常规组件差。

  问:小电站在安装过程中,会对屋顶造成损伤吗?

  答:小电站采用先进的无损屋顶安装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原屋面结构及防水、保温等构造层的影响,解决了客户的担忧。

  问:薄膜发电系统也宣传能够弱光发电,和嘉力达的小电站相比,有何区别?

  答:薄膜组件由于电池的材料特性,因此具有弱光发电性能。嘉力达的小电站是因为采用微型逆变器,启动电压低而具备弱光发电功能。

  问:目前嘉力达的生产能力能否与订单相匹配?

  答:嘉力达目前在龙华的生产基地仅约四千平米,产能有限,公司拟寻找更适合的生产场地,结合产线的升级,实现订单与产能的匹配;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轨道交通设计、市政设计、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照明设计等。公司的主要服务为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设计、检测收入、EPC总承包、节能机电工程、能源管理信息化、合同能源管理。2019年,公司连续五届荣登全国十大民营工程设计企业榜单,其中荣登绿色建筑(专业第一)、建筑工业化(专业第一)。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元宇宙”这把火已经烧到上游产业链了!

近日,TCL科技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50亿元扩建一条第6代LTPS LCD显示器件生产线,生产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屏幕,可用于VR等设备。

京东方控股的子公司云南创视界正在新建一条12英寸硅基OLED生产线,总投资额为34亿元,计划年产能达到523万片。同时,京东方还在为VR/AR厂商们提供小尺寸的Fast LCD和硅基OLED等目前常用的微型显示屏幕。

国内屏幕厂商们正在加大布局VR/AR设备中微型显示屏幕产线。中国的上游显示产业链玩家,正通过一块小小的微显示屏,实打实地打通元宇宙概念的大门,也让中国制造,试图抢先站稳元宇宙领域的一个制高点。

微型显示屏幕占用空间小,主要应用于体积小、便携式的近眼显示系统和投影显示系统。目前,常见的微型显示屏幕有硅基液晶(LCoS)、液晶显示器(LCD)、数字微镜器件(DMD)、硅基OLED(OLED-on-Si)、Micro LED、Mini LED几类。

Markets&Markets调研机构预计2024年微型OLED屏幕市场将达到近16亿美元。国际信息显示学会董事会成员Sri Peruvemba同样表示,全球微显示器市场2024年预计将达到5000万台,覆盖AR/VR设备、智能眼镜、头戴式显示器(HMD)和抬头显示器(HUD)等产品领域。

微型显示屏幕是VR/AR等硬件实现交互的基础,也是进入“元宇宙”的核心技术之一。供应链上游显示屏幕厂商将如何押注未来VR/AR产业发展?微型显示屏幕的核心技术又有哪些?国内玩家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在与多位上游产业链资深人士交流后,我发现了微型显示屏幕背后的机遇和挑战。

01.微型显示屏幕与其他屏幕有何不同?

很多人好奇,VR设备、AR设备上的显示屏幕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的屏幕有什么不同?

VR设备、AR设备以及传统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距离眼睛的距离不同以及显示效果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光学显示方案。

除此之外,同类型的屏幕会根据产品的需求针对屏幕亮度、屏幕像素给出不同设计方案,但整体的工艺制造流程上大体相似。

▲VR设备和AR设备不同的显示方案

不仅VR设备和AR设备与普通的消费电子搭载的屏幕有所不同,VR设备与AR设备上的屏幕同样也根据产品需要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1、用VR设备不再眩晕,难题何时解?

决定VR设备的显示效果有三大核心要素:视场角(FOV)、角分辨率(PPD)以及视觉暂留(Persistence)。其中,微型显示屏幕决定VR设备的角分辨率大小和视觉暂留,也就是晕动症程度。

我们常用PPI来衡量手机屏幕分辨率大小,但在VR设备中人的视野会受限,因此我们会用PPD(角分辨率)来判断屏幕的清晰程度。PPD指视场角中平均每1°夹角内填充的像素点的数量。

对于头戴显示类产品,PPD数值越大,就说明该产品对细节的显示越精细。而想要增加VR设备的PPD,可以通过减少视角或者增大每1°夹角里的像素点两种方式。

但收窄设备显示视角将会降低用户的沉浸感,因此厂商只能设计拥有更多像素点的屏幕从而增加VR头显屏幕的显示分辨率,这也对屏幕的显示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屏幕显示主要涉及对屏幕本身以及对镜片两大方面的工艺要求,比如说如何能在一块有限的屏幕中塞入更多的像素点、如何处理像素点之间的漏电问题、以及如何制造出更薄的透镜运用到屏幕当中。

另一方面,佩戴VR/AR设备常常会引起视觉暂留现象,即人们在佩戴VR头显时,光信号传到人的大脑神经中几乎是瞬时的,人们几乎瞬时看到每一个画面,但视觉效果会在脑海中停留一段时间,这就导致了人的大脑和眼前景象造成混乱,从而导致眩晕。这同样也是很多用户不能也不愿意长时间使用VR设备的主要原因之一。

爱奇艺智能技术负责人史明告诉智东西,造成眩晕的主要原因有人体感官平衡失调、设备延时较大和游戏资源流畅度三个方面。“屏幕刷新率和延时往往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我们默认屏幕刷新率越高,所造成的延时越小。”

史明讲到VR设备的屏幕刷新率达到72Hz或者90Hz后,并不会对眩晕造成主要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延时”。

他表示,在实际设备成像的过程中,用户感受到的延时是从画面第一帧渲染出来到用户真正看到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目前该过程的时间在20ms左右,但如果要呈现更好的显示效果,这个时间还需要压缩。

▲部分VR设备相关屏幕数据对比(智东西整理)

我们看到在屏幕大小方面,像Pico、Oculus厂商选择用一整块微型显示屏幕,但是HTC和爱奇艺的VR头显却选择用两块显示屏幕。爱奇艺智能技术负责人史明讲到VR设备上使用两块微型显示屏幕,一方面是可以达到更高的屏幕分辨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调节瞳距,从而提升观看感受。

此外,在VR屏幕类型方面,据智东西调查,目前市场上的VR头显多采用LCD屏幕或者Fast LCD屏幕。Fast LCD屏幕呈像需要一定背光响应和数据传输时间,但OLED屏幕不需要,这也是部分高端VR头显在现阶段选择采用OLED屏幕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OLED屏幕也不是VR设备厂商中的最佳方案,从性能上来看,Micro LED屏幕更具优势。Micro LED屏幕拥有较薄的显示屏幕、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显示分辨率。据报道,有业内人士预测,Micro LED屏幕所消耗的功耗可能只需要OLED屏幕的一半,就可以产生相同的亮度。

由于如今Micro LED屏幕还未开始量产,Micro LED是否真的能在微型显示屏幕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有待行业认证。

▲VR设备搭载的微型显示屏幕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微型显示屏幕决定了VR设备的角分辨率以及易眩晕程度。要想提高VR设备的显示清晰程度,需要提高屏幕的角分辨率,增加更多的像素点。并且,厂商需要让显示延时缩短,从而减少用户的眩晕感。

与VR设备不同,AR设备是基于现实环境为主,显示更多的信息,人们并非直接通过人眼看到画面,而是通过其他光学器件折射到人们的眼前。

AR设备的光学显示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光学显示技术和微型显示屏幕,其中在微型显示屏幕的选择上,目前存在硅基液晶(LCoS)、数字光处理(DLP)、硅基OLED(OLED-on-Si)和Micro LED几种方案。

▲AR设备搭载的微型显示屏幕之间的对比

基于成本、性能等多方面考虑,目前厂商们主要采用LCoS,但大家都默认LCoS只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品,未来Micro LED可以提供更好的光学显示效果,同时或成为主流的微型显示屏幕元器件。

其中,LCoS的优势在于其量产的工艺较为成熟,并且大部分参数都适配光波导,是目前AR设备的主要方案。但是因为在光线损耗程度等原因,LCoS并不是所有厂商们心目中期待的微型显示屏幕。

那最佳的显示方案是什么?从刷新率、亮度、发光方式、像素密度等几个方面考虑,Micro LED是业界内比较公认的最佳解决方案。但其像素尺寸,间距都是几微米量级,给量产和全彩方案设计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AR设备,还是VR设备,在微型显示屏幕这里,应该都是几种方案并行,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选择。”一位终端厂商的高管告诉智东西。

总体来看,VR设备的微显示屏幕目前主要采用的是Fast LCD屏幕,AR设备主要采用的是LCoS屏幕或者是硅基OLED,但无论是AR设备厂商还是VR设备厂商均对Micro LED屏幕持有很高的期待。

02.京东方、TCL纷纷押注微型显示屏幕赛道

现在我们知道,目前主流的VR设备主要将以Micro LED、硅基OLED为主流,AR设备显示方案有LCoS光波导+Micro LED。那么,国内外哪些厂家在此布局,以及国内玩家与国外玩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上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一线屏幕厂商京东方,京东方已经推出5644PPI屏幕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硅基OLED屏幕,并表示可以应用于VR、AR等领域。

调研机构Omdia表示,京东方Mini LED显示产品的像素间距范围已经能达到0.7mm至1.2mm,Micro OLED产品的像素间距范围为0.39至0.71英寸。

在2021维信诺创新大会上,维信诺表示,其子公司辰显光电已经建成了自己全制程Micro LED中试线,未来将通过这条产业线专注研发Micro LED,为VR/AR设备提供微型显示屏幕。

并且,在今年7月下旬,辰显光电点亮了国内首个拥有326PPI像素密度、具备1600nit显示亮度、近180°广视角、1.84英寸Micro LED穿戴样品流片。据悉,这是目前中国大陆像素密度最高、尺寸最大的Micro LED可穿戴产品。

11月16日,TCL科技推出全球首款2.02吋LTPS VR显示屏幕,拥有1512PPI高分辨率。这同样是TCL科技打造的首款VR显示屏幕,标志着TCL科技正式进军VR显示领域。

此外,TCL电子和雷鸟科技联合创办的雷鸟创新发布了首款双目全彩AR眼镜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采用的是全息光波导技术和Micro LED微型显示屏幕。

与此同时,一些初创企业也攻坚克难,计划在Micro LED产业上抢占一席之地。中国香港Micro LED制造商JBD宣布,他们已正式发布0.13英寸的J013X01VGA系列Micro LED AR微型显示器产品。

不仅国内玩家在布局未来可适用于VR/AR设备的微型屏幕上干得热火朝天,国外玩家同样早早看准这一赛道。

据韩媒ETnews报道,苹果正在开发一款硅基OLED显示屏幕的XR设备。并且,美国微型显示技术开发商Kopin宣布与一家日本消费电子制造商达成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开发2Kx2K全彩Micro LED微型显示器,瞄准AR/MR等应用。

此外,显示屏幕制造厂商eMagin在11月1日宣布推出一款全彩色OLED微型显示器产品原型,像素分辨率高达。据悉,该产品采用了直接图案显示(dPd)技术,亮度达到超高的10000尼特,这是目前世界上亮度最高的高分辨率、全彩色OLED微型显示器。

eMagin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克里(Andrew G. Sculley)表示,现有的微型显示器通常无法为VR/AR提供足够的亮度。厂商的目标是10%的占空比,而光学系统效率通常同样在10%的范围之内,因此如果想要眼睛获得100尼特的亮度,显示器至少需要10000尼特。

三星,屏幕界的“老大哥”,目前看起来却在微型显示屏幕方面并无大动作,似乎认为大屏幕以及电视才是OLED未来应用的主流场景。据悉,三星正在开发新技术,目的是将100英寸以下Micro LED电视的像素间距缩小至0.5mm。

无论是高分辨率,还是小尺寸,甚至是屏幕亮度,不同玩家正在纷纷涌入其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开始落子微型显示屏幕市场。

TCL华星COO赵军曾在2021TCL华星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分析了国内外显示屏幕的格局。他认为,在LCD领域,中国的厂商已经形成了全球领先竞争力。而在OLED领域,可能差不多两到三年,中国和韩国有望在大尺寸和小尺寸能够达到一个同场竞技的水平。

但同时赵军也透露,“在OLED领域、小尺寸蒸镀OLED、大尺寸的白光OLED,韩国的厂商竞争力比较强。三星SDC在小尺寸、LG显示在大尺寸等各自领域形成了比较大的领先优势。”

最后他讲到未来三到五年,甚至五到十年,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包括印刷OLED、Mini LED和 Micro LED等显示技术,中国企业的进展相对来说比较快。

03.微型显示屏幕市场还有哪些痛点?

作为VR/AR设备上的关键零部件,微型显示屏幕市场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是因为在价格上,Micro LED的成本较高,据报道,Micro LED的成本主要分布在巨量转移及修复两大项目上,其中巨量转移是指将Micro LED芯片在更大尺寸且带有逻辑电路的基板上进行组装,从而满足应用需求。Micro LED屏幕的成本至少约为LCD屏幕的10倍或OLED显示屏幕的8倍。

另一方面,目前的VR/AR设备主要以B端市场为主,距离普通的消费者人群还较远。对于普通消费群体来说,VR/AR设备还是个“新鲜玩意”,听说过,但还没有体验过。

国外调研机构尼尔森去年发布的《5G零售行业应用白皮书》指出,目前90后和00后人群对AR/VR的认知度最高,但并没有覆盖到全人群。VR/AR设备市场的应用受限,也影响了整个微型显示屏幕的市场规模。

高成本以及市场规模有限都是Micro LED量产阶段的“拦路虎”,因此多数厂商们不愿意在自己的设备上采用Micro LED的屏幕。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Micro LED产线布局逐渐落实,Micro LED的刷新率、亮度等特点都将成为其在微型显示屏幕赛道的独特优势。

同时,三星、京东方等厂商的涌入也意味着微型显示屏幕是一个拥有较大潜力的蓝海市场。

04.结语:微型显示屏幕或成显示屏幕厂商新的发力点

今年科技圈的年度热词“元宇宙”为VR/AR赛道的玩家们带来了较高的关注度,VR/AR设备上的微型显示屏幕也逐渐成为各大显示厂商追逐新的发力点。

近日,索尼在其活动日上公布了一款8K分辨率的VR头显模型,采用的是Micro OLED微型显示屏,Micro OLED微型显示屏幕也逐渐开始成为高端VR设备的优先选择。

据调研机构Omdia的报告显示,到2026年,消费类VR市场价值将达到16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48%。随着VR/AR设备的广泛应用,微型显示屏幕即将成为屏幕赛道新的风口。

国内玩家能否可以借此机会弯道超车,率先抢占优势?我们将持续关注涉及微型显示屏幕的厂商们在新的市场变动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自从跨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许多人逐渐患上了“电量焦虑症”。不论何时何地打开手机首先关注的总是电池电量百分比,因为右上角的100%总是会带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一旦低于80%便逐渐引发了电量焦虑。


而当电动汽车逐渐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后,“电量焦虑症”初愈的那些人又患上了“里程焦虑”。电动车在全球的快速渗透扩张则进一步放大了充电速度对于车主行车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影响,同时相应的快充需求也呼之欲出。


对于目前的消费者而言,存在的主要痛点为:充电、续航和安全其中充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


国盛证券郑震湘预计,2.0时代4C快充甚至6C快充将成为下一个必争之地!


一、解决痛点的关键技术——超级充电


目前新能源汽车增速加速明显,根据中汽协数据,我国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速高达47.34%。其中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连续7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总体汽车销量占比为13.4%。


电动化加速落地:催生庞大充电需求。目前国际知名车企都明确提出自身电动化战略规划,例如大众计划2022年之前推出15款MEB 新能源车型;2025年之前推出15 款PPE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销量达100万辆,占公司总销售量20%-25%;2028年前推出70款纯电动车型,电动车产量达2200万辆。全球电动化趋势明显,势必催生庞大的充电需求。 


车载充电:新能源汽车能量的来源。电动车与燃油车不同,主要依靠车载动力电池提供能量,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断消耗电能,当电量消耗完毕后,电池能量需要补充。其能量补充形式是将电网或者其他储能设备的能量转换为电池的能量,该过程称之为充电。与此同时,OBC(车载充电机)成为充电过程中的关键部件,其主要负责将电网的电压经过充电桩或交流接口,通过连接给予电池充电。


但同时充电问题成为消费者痛点。充电速度始终是贯穿电动车使用过程,目前电动车在全球的快速渗透扩张则进一步放大了充电速度对于车主行车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影响。在2021年7月召开的金砖充电论坛中,华为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化为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对于目前的消费者而言,存在的主要痛点为:充电、续航和安全。其中充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




通常,电池的充放电倍率用C来表示。对于放电,4C 放电表示电池4个小时完全放电时的电流强度。对于充电,4C表示在给定的电流强度下,充满电池400%的电量需要1个小时,也即在给定的电流强度下15分钟电池能够完全充电。 


4C是目前兼具性能提升和电池技术承受能力的最优解。4C并非全新指标,而是在传统的充放电指标如1C、2C基础上的延伸,是 电池充放电性能提升的体现,C的级数越高,电池充放电性能提升的边际效果越弱。


超级充电将成为充电技术升级必经之路。国盛证券认为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充电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同时也是技术升级的必经之路,未来电动车4C充电也将成为产业趋势。


二、800V高压架构或成下一代主流平台


核心在于电压的升级。快充的核心在于提高整车充电功率,提高充电功率主要两种方式,加大充电电流或者提高充电电压。目前大多数纯电动汽车的牵引逆变器都使用600V的IGBT模块,因此将电池组电压限制在400V左右的峰值。


如果充电电压保持在400V,提高电流会导致充电电缆笨重、传导热损失平方级别增长,连接器、电缆、电池的电连接、母线排等的电阻都会发热。将母线电压提高到800V,可以使同一根电缆的充电功率增加一倍,要达到350或400kW的超高充电功率,800V高压平台应运而生。 




800V高压架构或成为下一代电动车主流平台。800V高压系统通常指整车高压电气系统电压范围达到550-930V的系统,统称800V系统。800V高压系统以低成本和高效率系统获得众多集团和品牌青睐,海外现代起亚、大众集团、奔驰、宝马等,国内比亚迪、吉利、极狐、现代、广汽、小鹏等均重点布局800V高压平台。800V高压架构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动汽车的主流整车电压平台。



重视超级带动的相关产业升级:



超充带来的电压、电流提升将会对于整个产业链带来巨大变化,其中动力电池由于麒麟电池的发布,今后或将加速超充电池的发展;


SiC由于其导通电阻、开关损耗相较于其他功率器件大幅降低,十分适合高电压平台;


隔离芯片因为800V高压的变化,对于整车的信号传输保护要求和需求均有提升;


磁性元件在OBC中的作用巨大,随着电压平台的提升,价值量随之提升;


连接器和充电枪受电压提升的影响,对于自身的高压耐性和散热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于连接器而言,液冷路径能够实现大电压下的稳定工作;


薄膜电容由于自身优秀的耐高压性能,在高压平台中能够起到提升整车耐压等级的作用;


EMC由于高压情况下的各带电部件干扰增加,有望从中利好;


TVS能够提供高压环境下 整车系统防静电、抗浪涌电流能力;熔断器在高压平台下面临更高要求。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超级充电:电车2.0时代必争之地!》,原文作者:国盛证券郑震湘、佘凌星、刘嘉元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性能最好的suv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