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有些不常见的疾病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提起它的名称,大概听说过,但是不太了解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脑瘫,似乎很少听说过,对于它的一些症状表现,大多数人的都不太了解。那么什么是脑瘫呢?是大脑出现了问题吗?如果是指大脑出现了问题,这应该是很难医治吧?脑瘫是指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然而脑瘫这种病最常发生在新生儿身上,对新生儿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那么脑瘫的初期症状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将为父母分析脑瘫初期的一些症状以及引发新生儿脑瘫的原因和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特别说明一点,小儿脑瘫对患儿的主要影响是运动障碍,有的患儿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低下,但与人类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畸变所造成的‘痴呆’根本不同。

  新生儿脑瘫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产前原因,二是产时原因,最后就是产后原因。

  产前因素包括父母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造成的影响,或者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综合症以及过多服用避孕药等都是产前脑瘫的发病原因。

  而在生产时也有很大可能造成婴儿脑瘫发病,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如果大脑受到创伤,或者在分娩的时候大脑缺氧,或者生产时女性在高孕次或者有过死胎史,流产史以及宫内感染的情况,都是造成脑瘫发病的原因。

  在产后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会导致小儿脑瘫发病,比如小儿黄疸病等都会造成脑瘫发病。

  所以预防脑瘫夫妻要注意婚检,排出不良因素的潜在危害,在孕前也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可能造成脑瘫的疾病,保证安全的孕育。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 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4、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 就可见到。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患儿表现为面、舌、唇及躯干肢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

  强直型脑瘫: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僵硬,锥体外系受损症状。

  震颤型脑瘫:多为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

  强直型脑瘫为锥体外系损伤,也称强刚型、固缩型脑瘫。目前临床中单纯的强直型脑瘫十分少见,多与痉挛型脑瘫混合存在,强直型脑瘫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运动有抵抗。因强直型脑瘫属锥体外系损伤,故与痉挛型脑瘫最大的区别就是:强直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或正常或呈减弱状态,无踝阵挛及不随意运动。痉挛性脑瘫腱反射十分活跃,有踝阵挛,无不随意运动。

  震颤型脑瘫多由锥体外系损伤及小脑损伤引起,临床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静止性震颤,多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3-5次/秒,随意运动时可以被控制而停止震颤,多见于上肢与手部,出现交替屈曲与伸展动作,也有拇指的外展与内收动作;

  二是动作性震颤,多由小脑损伤所致,这种震颤是随意性震颤,表现为随意动作是出现震颤,随意运动停止时震颤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严重越显著,有的患儿有眼球震颤,临床上可用指鼻、跟膝胫等试验检查,有时伴有平衡功能障碍。

  同一患儿可出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手足徐动与痉挛症状并存,部分部位或某些症状下,肌张力又明显降低。

  预防脑瘫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首先是孩子出生前:

  (1)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

  (3)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

  2、胎儿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3、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4、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小儿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后脑实质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失语、耳聋等一组综合征。

  1.心理疗法。小儿的年龄比较小,但是同时也是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的。患儿多有情绪障碍,行为异常,认知损害。针对脑瘫患儿的心理障碍,在综合治疗中尊重患者,认真倾听和理解、安慰、鼓励患儿,在矫治肢体功能障碍的同时,激发患儿的积极参与性,提高治疗训练效果也是脑瘫治疗方法,改善患儿心理状态的健康教育,积极与患儿交流,逐渐克服患儿的偏执,依赖心理,建立独立、自信、坚强、向上的信心,培养其自理能力,使其适应社会。

  2.理学疗法: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固缩,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3.使用矫形器具: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如年幼的固缩性脑瘫患儿,因其下肢小腿后侧肌群痉挛,使足后跟不能落地、踝关节不稳定、扁平足也较多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

  4.运动疗法:据固缩性脑瘫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服困难的信心,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为将来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2022年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2)特别设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培训专题,现为大家介绍NIHSS评分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

NIHSS评分中包含对肢体运动和共济失调的评估。肢体运动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共济失调的评估却常常容易被忽视。Laurie Schluter教授带来了对于肢体运动和共济失调评估的培训。

01 共济失调评估——NIHSS评分的缺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NIHSS评分存在一定缺陷,即对后循环卒中的评估不甚完善。

NIHSS评分中,对后循环卒中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共济失调评分,范围0~2分,即如果患者发生共济失调,最高评分仅2分。

相对比,如果一侧上下肢偏瘫,最高评分可达8分。共济失调较低的分数设置,容易对病情严重程度产生误判,并且,共济失调评分仅对肢体共济失调进行评估,不涉及躯干共济失调。

因此,讲者强调,NIHSS评分仅是神经检查的一部分,详尽的神经检查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使用NIHSS评分,应当先进行肢体运动(肌力)评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共济失调评分。

NIHSS评分进行肢体运动评估时,应注意抬举角度和抬举时间。

第5、6项为上肢运动评分,请患者将上肢置于合适的位置。如果是平卧位,应当至少抬举45°。如果是坐位,至少抬举90°。坚持时间应当是10 s。第7、8项为下肢运动评分,请患者于卧位抬高下肢,抬举角度至少30度,坚持时间应当是5 s。

NIHSS评分中,每侧上肢、下肢运动的评分范围为0~4分,特殊情况记录字母X(国内记录数字9),见图1。

图1 NIHSS评分肢体运动评分(改编自讲者PPT)

NIHSS评分中检查共济失调通过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来完成。

指鼻试验,请患者伸出上肢用食指先去触碰检查者的食指,再去触碰患者自己的鼻子。如果患者存在一侧小脑病变,同侧肢体将表现出在接近目标时有意向性震颤。这种震颤是由于患者的食指因运动不协调而出现过冲或下冲(undershooting)。

跟膝胫试验,请患者抬起一侧下肢,屈膝使足跟先放置到膝盖上,然后贴着胫骨由近端向远段滑下,直至踝部。如果存在一侧小脑病变,患者将无法沿直线贴胫骨滑下,在滑下时出现摇晃。

共济失调检查的注意事项如下:

(1)检查上肢时,患者应当充分伸展上肢,即肘关节应当伸展开。

(2)患者应当睁眼进行检查。

(3)如果有视野缺损,确保检查在患者能见到的视野范围内进行。

(4)如果患者是盲人,请患者从伸开手臂的位置指鼻。

(5)震颤并不都是共济失调,要注意鉴别。

(6)两侧肢体都要检查。如果有疑问,至少检查两遍。

NIHSS评分中的共济失调评分如图2所示。

图2 NIHSS评分共济失调评分(讲者PPT)

04 共济失调还是轻瘫?

有时,共济失调和轻瘫可能难以鉴别。

  • 共济失调影响协调性,而对肌力没有影响;

注意检查的先后顺序,只有在肌力下降不成比例时才对共济失调进行计分。下面的几条建议,将有助于判断是共济失调还是轻瘫。

(1)如果有影像学显示卒中部位,根据定位将有助于对两者的辨别。

(2)如果患者有向一侧倾斜等细节,可能是共济失调。

(3)请患者用双手同时握紧检查者,感受患者双侧的肌力。

(4)是否有同侧肢体、面部偏瘫的征象,如果有则更可能是轻瘫。

(5)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也有助于判断,询问患者感觉不协调、笨拙,还是感觉没力气。

最后,讲者强调,NIHSS评分是对神经系统检查的评估工具,使用时应当注意了解患者的基础信息。例如,有些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本身就可能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此时检查发现共济失调,并不一定指向卒中导致的共济失调。

载自: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微信公众号(ID:yxj-sjbx) 转载已获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平衡性共济失调的检查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