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去人大还是政协

您好,江门华图教育为您解答:

省考上岸则为公务员,纳入行政编制;而参公管理人员为事业编制人员。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从定义上来讲: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2.“参公管理”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以外的管理人员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但是此部分工作人员一般没有行政编制而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资福利待遇和公务员没有区别。

两者最明显的区别也是编制上的区别,除此之外,也有晋升、职务等方面的差别,均为本质所属。

希望以上能够帮助到您,考上≠白考,如有意向备考,欢迎咨询所在地区的华图教育客服老师,相信能够帮助您更好了解。

公务员和参公管理,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公务员是行政人员,是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参公人员,其实质还是事业人员,只不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而已。

1、身份不同。公务员是行政人员,参公人员是事业人员。

2、职能不同。公务员承担的是监督与管理职能,而参公人员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只是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承担了一部分公共管理职能。原来的参公事业单位,是因为被政府或者部门授权,承担部分行政职能,即为行政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行政类事业单位撤销,事业单位是否参公管理,是依据新的《公务员法》112条规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承担公共管理职能。

3、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公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

参公管理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的差别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根据《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参公的机构其实有两种

一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这是最常见的,指的是事业单位实行参公管理。既有银保监、气象局这种整个事业单位参公的,也有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这类行政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参公,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制,实行参公管理。

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指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公管理,例如工会、妇联、文联、红十字会等。

参公人员是体制内介于事业编和公务员之间的特殊存在。其存在主要是为了使部分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事业编合法化,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的一种特殊身份人员。过去受各种条件限制,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特别是在交流使用上还有一定障碍,现在随着政策的完善、条件的放开,参公人员除了在编制上有区别外,其他方面与公务员没什么两样,某种程度上已经等同于公务员。

参公人员与公务员的相同点有很多,比如都需要通过国考或省考招录;都由财政全额负担工资待遇;工资待遇执行同等标准,有车补、十三薪、年终综合绩效;都可以按照职务与职级晋升;都可以参加遴选,在相互间交流使用,不受政策等方面限制。可以说,公务员该有的待遇,参公人员都可以享受,实际经济和政治待遇与公务员无异。

不过参公人员虽然可以享受公务员待遇,说到底还是事业编制,这个身份的本质使得其在某些方面会略为吃亏。比如晋升,参公人员主要集中于行政机关的二层,单位级别一般要低于行政机关,受此影响,其晋升普遍慢于公务员;比如交流使用,参公人员因为是事业编,流动到行政机关置换为公务员身份,必须进行公务员登记,因此这种交流也被视为“逆向流动”,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低级别的参公人员。

当然,这些细小的差距还不足以影响参公人员的个人发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质上参公人员和公务员都可以统称为公务员。未来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这种身份逐步趋同,区别会越来越小,直到身份完全统一。这也是机构改革的大势。

我单位下属单位就有参公单位,看了我的你肯定明白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明确地说:绝大多数地方,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晋升政策和工资待遇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相互调动,其职务职级都相互承认。但有的地方也不允许参公人员调入公务员单位。

一、什么是参公管理?参公事业单位的法律依据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办法进行管理。

二、参公管理单位有哪些?机关事务管理局、社保中心、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防疫站、农机管理站、公路事务管理中心(以前的公路局)、道路运输管理中心(以前的道路运输管理局),还包括工会、党校、团委、科协等党群单位。

三、地方参公政策各不相同。首先,按照“上下对口”的常规,有些事业单位在中央层面实行参公管理,在地方层面通常也要参公管理。例如,各级中共党校和行政学院。其次,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在中央层面没有实行参公管理,在地方可能实行参公管理。例如,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没有实行参公管理,但全国各省的农机监理总站基本都实行了参公管理。再次,同一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不同地区参公情况也不同。例如,同为市县级农机监理机构,新疆、四川大多实行参公管理,北京、河北却不实行参公管理。

四、参公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①职责不同。公务员单位是法规规定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的单位,而参公管理只是法规授权具有部分管理职能的单位。比如,法规规定,交通运输局具有行政审批和运输行业执法职能;而道路运输管理中心,则是在交通运输局的授权之下,具有部分管理职能(参与管理运输行业企业、督促部分运输行业落实行业要求)。②使用编制不同。原则上,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但是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③称谓不一样。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④相互调动可能不一样。其实大多数地方,参公和公务员都能相互调动,其职务职级都相互承认。但个别地方,参公人员不能调到公务员单位。

我家养有鸡又养有鸭,今天发现鸭的饲料没有了,于是我决定拿鸡饲料去喂鸭。喂多少好呢?参照喂鸡的量来喂,这就是把鸭“参鸡”了。但是,鸡还是鸡,鸭还是鸭,鸭并没有因为吃了鸡的饲料变成了鸡。这就是参公:吃的不一样了,但本质没有变。

有些单位,他们原本是事业单位,但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比如档案管、方志办、党史办、党校等。这些单位中,长期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他们就拿职称工资,属于事业编。

在这些单位中,他们的领导大都是在行政单位被贬来的,他们的身份是公务员。有些单位中的技术骨干,成长为副职领导,专门从事主要业务管理的,他们也是领导了,副科级正科级的,不拿职称工资了,怎么办?于是乎,就想出了参公这么个名词:参照公务员管理。

参照公务员管理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1. 他们的工资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是从公务员到参公的,你的工资不会减一分。如果你是由参公单位的技术岗到管理岗,身份从此由事业编到参公编的转变,那么,你的工资就会变了。你在参公前已经获得高级职称,领的是高级职称工资;如果你参公,领的是副科、正科的工资,那么工资肯定会少很多。但是,领职称工资的,没有第十三个月,没有绩效增量,没有车补,没有通讯补,没有伙食补等,实际上,都差不多,参公的应该好那么一点点。
  2. 如果你是从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到参公,那么,你随时可以回公务员单位。但是,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一般从公务员单位到参公单位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准备退二线的,或者是原来工作不努力、有点被贬的意思的。
  3. 如果你是从参公单位中的事业编转到参公编的,那么,你绝对不可能到行政机关去!除非,除非你爸是县长或者其他。

我是职场精英培训师,尝尽了参公的苦。

所谓参公单位,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但本质上是事业编。这就有同学不忿了,一样的参加国考或省考、一样的卷子、一样的程序,最后结果出来,你告诉我考的是个事业编?

因为存在这样的本质区别,所以国家在福利、待遇、晋升上尽量缩小参公编和行政编的差距。比如参公人员的级别、工资、待遇都是和公务员一模一样的。在各级遴选报考的时候也会明确说明公务员身份,或者参公管理身份。

虽然同是事业编,但参公管理和事业编还是非常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所有人的管理都不和公务员搭架,如果你想要从事业编变成参公编必须要进行考试,不能单纯的依靠单位调配。在这一点上,参公管理有明显优势。

这里我们先明确第一点,参公管理是要优于事业单位的。

虽然参公管理和公务员的很多方面都保持一致,但却在晋升的上限有明显的不同。

参公和公务员虽然在待遇和晋升上差别不大,但是相当于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虽然这个临时工也相当于铁饭碗,可是国家一个政策,就很可能参公变事业,事业转企业,可以的话还是考公务员吧。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就有一部分参公变成事业,要知道考试的时候是和公务员考一样的内容,一样的竞争,可是最后结果却不一样。个人认为如果专业符合公务员单位的,还是不要报考参公!如果你考进去了,后续也没办法再考公务员了,因为限制公务员和参公单位的不能再报考。同时,遴选也只能公务员遴选公务员单位,参公遴选参公单位,总之,如果考上了,就定死了啊!除了祈祷改革别改到自己头上没别的办法。

参公管理的如人大政协,考上也算行政编,与公务员无异,可以直接调到政府党委及公检法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也是参公单位,也与公务员无异,规范称呼叫政法专项编,此外还有不算公务员的政法事业编和工勤编!

参公管理本质上还是事业编,只不过是按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和纯事业单位比的话,一,参公单位会有车补,二,可以参照公务员进行职级并行,拓宽晋升渠道。从财政角度来看,参公管理人员工资本质上是由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务员则是由财政部转移支付,国家依法登记的工作人员。综上,参公管理只是为了人员身份符合某些法律法规而设定的,和国家公务员完全不一样。只能说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参公管理单位和行政单位都是国家公职人员罢了。

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别只盯着公务员、事业编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表示,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如何增加就业岗位是长期的困扰,“国情使然,这也是各级政府很关注的问题。”

  “今年情况特殊,中央已出台一系列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各个高校、老师也都积极参与,推动这项工作。”盛连喜说,“不能因为今年这种特殊经济形势,就去质疑高校扩招的意义。”

  对于“模拟委员”、“模拟代表”们的上述“猛药”,盛连喜表示会认真思考,但暂时不予过多评价。

他认为,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要把国家经济发展好,同时学校教育要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双管齐下,才能从长远上解决。”

  针对当前形势,盛连喜认为:“大学生要端正心态,面对现实,积极应对,不要要求过高。从现在看,‘公务员’、‘事业编’这类概念,在大学生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真正去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不够多,这种氛围不够浓。其实,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是专业人才,他们只是具备了专业的基本知识,因此也不必一定强求工作与专业对口,只要能够放大视野,拥有继续学习的能力,那么寻求到社区机构、民营企业等单位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邮箱 qglh2009@模拟“两会”留言板

  前一阶段,本报联合搜狐网,推出“就业调查”,逾15万网友填写问卷,结果已出炉。

  逾七成网友认为,2009年的就业形势趋于恶化,只有5.93%的网友认为好转。另有接近一半的网友认为,2009年的薪水将会下降。约四成的网友不太同意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

  在大学生、下岗工人、农民工的就业难易度“PK”中,大学生被认为现在最难找到工作。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其中固然会有大学生上网者较多,投票时难免“顾影自怜”,但即使考虑这一因素,仍不可否认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严峻。

  您在求职或工作中遇到过哪些情况?

  大学生、农民工和下岗工人谁最难找工作?

  代表、委员座位拟首调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酝酿在代表委员座位安排方面体现平等原则,这是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以来,首次调整其座位。

  据报道,原有的代表座位安排,首先是按省、市、自治区以及界别的固定安排排序;其次根据代表委员的姓氏笔画确定其座位。这种安排的方式数十年不变,从而造成了有的代表委员多年坐前、有的代表委员则一直坐后的情形。

  本次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座位调整具体办法如下:众所周知,每届代表大会共有五次会议。代表(或委员)据此将被等分为五份,每次将有1/5的代表(或委员)距离主席台最近。从而依此类推,最后一次大会,第一次大会坐最后座位的代表将成为最前位置的代表。

  人大代表减八、增七

  从去年3月两会至今,全国人大代表陆续进行了几次调整,减少八人,新增七位新面孔,他们是去年从北京分别空降黑龙江、山东两省担任省委书记的吉炳轩和姜异康、河北省省长胡春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山西省省长王君、广西发改委主任章远新及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苏胜新。原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原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的人大代表资格仍然得以保留。

  在过去一年,共有六位全国人大代表被罢免或批准辞职,从而终止了代表资格。包括四名涉嫌违法违纪的腐败官员,分别是原福建省委常委兼秘书长陈少勇、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原主任朱志刚、乌鲁木齐铁路局原局长宋德玺、重庆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另两人则是涉嫌行贿及非法集资的“粤北首富”朱思宜、四川汉唐实业董事长谢冰。另有两位代表在任内逝世,即广西检察院检察长罗建平和山东省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主任李天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在政协工作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