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份北京的工作应不应该去工作怎么样 职场生存指南?

2018-11-28 14:53:10 来源: 网易公开课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0本书帮你突破职场瓶颈,订阅网易公开课精品课程点击下方蓝字,悄悄变聪明↓↓→点我,查看职场生存指南一个朋友说,年纪越大越怕刷朋友圈。朋友圈里昔日老友,升职加薪的,创业成功的,每条动态都像一记重拳,打得内心小型地震。前两天,他甚至看到一个当年很不上道的同学的聘书,上面赫然印着某top1英语培训机构的区域运营总监的职位。再看看职场五年,却一无所长,已婚不敢育的自己,简直胆战心惊,悲哀透骨。- 01 -职场五年,一无所长,没救了吗?他说的那个同学,曾经有多不上道呢?大四时,绝大部分人都过了六级。她还拎着个专属大四学生的老旧耳机,混在学弟学妹中,在四级考场上挣扎。在清一色的新生和新耳机中,她和她的耳机,都显得非常滑稽。散考后的路上,她听到后面大一的学妹嘀咕,大四不可能还在考四级吧?在她回宿舍转述这事时,没有谁能想到,她有一天会成为英语培训机构的高管。不过,只要跟俩人都聊过,就会发现有些悲哀,根本不值得同情。怕刷朋友圈的这个朋友,每次聊天,都会和我提很多构想,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想参加高质量的培训……每次我也都会诚恳地提建议,介绍资源。可过后一追问,他总是言辞躲闪,有时是太忙,有时是身体不好。但事实上,我知道他根本就没有动力。我发现,最喜欢说焦虑迷茫的人,最缺乏对成功的强烈意愿。他们嘴上不承认。可真正体现意愿的,从来都不是宣言,而是行动。明明知道处境危险,还是不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沉迷在游戏、抖音中不可自拔。明明知道提案很重要,还要赖床拖延,熬夜追剧。这是因为太想成功?当然,他们玩的时候很焦虑。他们以为这种焦虑说明了自己的上进,可实际上那是他们对失败的免责声明。自己愿意躺在淤泥中,上帝也拉不动你。一无所长的5年职场人,当真没救了吗?当然不是。从现在起,好好做个决定,然后极度认真地度过每一天,你就可能迎来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从现在开始,晚是有点晚,还会有点苦,但肯定会有效。问题是,支撑人持续努力的强烈驱动力极为难得,只有极少数人很幸运,天生就有足够的内驱力。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别人鞭策、点拨,并在某一瞬间,把这些外部的力量贯通内心,变成自己的内驱力。比如那个曾经不上道,现在出任高管的女孩就说她现在的成绩,得益于当年无意中翻了一本叫《干法》的书。刚开始看,她还笑稻盛和夫迂腐,可看着看着突然间醍醐灌顶,一下通了。被这股劲儿撑着,一本比砖还厚的英文版《哈利·波特》,硬是被她翻烂了,不仅赶在毕业前过了四六级,还考了笔译证书。她说那本叫《干法》的书让她明白,人生想起来都是问题,动起来才有答案。- 02 -40岁请离开,人到中年拿什么抵御?职场中,比晋升无力更灾难的是中年失业。看过一则新闻,一个曾经在华尔街工作的精英男性,因为裁员而不得不脖子上挂着牌子,站在大街上推销自己,让人心酸不已。人到中年,年薪百万,事业有成,贷款买了大房子,买了不错的车子,送孩子去了每月5000的幼儿园,岁月静好。本以为40岁能实现财务自由,结果40岁迎来失业。岁月静好立马溃不成军。过去的辉煌像戴在手上的金手铐,让自己和家人都难以接受向下兼容。心态不好的,就像中兴高管、万达高管,说声对不起,从高楼跳下,一个家庭的温火彻底熄灭。企业说:40岁请离开。人到中年你拿什么抵御?一旦你停止成长,无论你已经站到了什么位置,列车的惯性和紧跟列车的人,都会把你甩下车。中年危机的本质是快速变化的世界,抛弃那些不动或动得太慢的人。这个世界上95%的人都害怕变化,理智上或许知道要变,可结果还是能躺着绝不站着。很多成功人士,在此前或许用脑子指挥身体,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可到达一个程度,他们会觉得差不多行了,然后走到了悬崖的边上。有个工作极其认真的前领导说,每天上班看到人头攒动,好像都在认真生活,认真竞争,但我知道,事实上95%的人都只是做样子。他们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待在舒适区是动物都有的本能,但跳出舒适区是人才有的智慧。学习力是抵御年龄危机的唯一武器。《刻意练习》说,所谓瓶颈更多是心理层面的障碍,大脑的适应力你难以想象。人人都会遇到瓶颈,只是“天才”没有放弃。- 03 -职场低谷的表现,隐藏着你的发展上限近两年最火的知识男神樊登说,他在央视时,曾经有一个明显的职业低谷期。当时,传统媒体的势能已显颓势,栏目数量缩减,相应地,策划通过的几率就被降到很低。当时,他接连策划提案被毙,于是他突然闲下来了。闲下来之后,他没有焦虑发疯,没有走穴赚外快,而是决定静心读书。他找了几乎所有版本的《论语》,每本都通读几遍,比较各家注解的差异,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解。当他熟背《论语》以后,再去看西方的一些书,突然发现相互之间竟然都是通的。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和人分享这些发现。2013年,樊登创立樊登读书。目前为止,樊登读书集团,除樊登读书外,还拥有七家子公司。樊登自己都没想到,职场低谷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不仅让他在央视主持人、金牌讲师和企业家之间从容切换,还让他开创了职业新境界,影响千万国人。每个人都会经历对生活灰心丧气的阶段。但阅读的习惯,强大的学习力,不仅能为自己筑起避难所,还能给你重新出发的勇气和方法。我们需要不断读书,才能清醒地认知到自己停滞在职业适应期。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从生活或书籍中引进大咖智囊团,才能从适应期成功跨越至更高层面。曾经听人说,“所谓职业危机,本质上说来就是一个人永远停留在职业适应阶段,而没有成功跨越适应期的问题,到达更高的层面。”知道你没有时间选书、看书,现在,我们请来了中国最会讲书的人樊登,为我们带来“樊登职场课”。点击下方蓝字,听樊登的职场心得↓→点我,查看职场生存指南樊登基于对企业主思维的透彻了解,和百万职场人痛点的精准把握,精选10本最经典的个人提升和职场精进书籍,用20堂课讲通讲透从心态到技能的全面提升之道,帮你锻造职场核心竞争力,突破职场发展瓶颈。- 04 -樊登身上曾经有很多标签,他曾经是1999年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原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是北京交通大学应用传播学研究所所长。而现在,他最为人知的头衔,是樊登读书的发起人,是中国最会讲书的人。他创立的樊登读书,解读家庭、事业、心灵三个方面的经典书籍,每年和用户一起读50本书,为无数家庭带来祥和,让无数书友在职场成功自我实现。有家长寄过来孩子的四格漫画,画着他吃饭睡觉都要听樊登讲书的画面,还用稚嫩的英语表达喜爱和感激。主持人马东、演员张嘉译、企业家周鸿祎以及央视的一众老同事,都是他的用户。这次,樊登从事业类书籍中又特别精选出10本最具代表性、最具深度和最具实用的书籍,帮助大家从思想到行动,提升职场竞争力,锻造核心竞争力,找回职场安全感。这些书籍你自己购买需要531元,读完大概需要几个月到半年。现在订阅,樊登结合职场案例为你解读,只需99元,20堂课,10小时,就能学完最经典的职场课。10本精选经典书籍,对应职场10大主题,用20堂课讲完,带你养成核心竞争力,突破职场发展瓶颈。点击下方蓝字,立即订阅↓→点我,查看职场生存指南【温馨提示】1. 音频课程、视频课程需用购买账号登陆网易公开课App观看2. 如在购买后有任何疑问,可进入“网易公开课服务号”留言3.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订阅成功概不退款,请您理解4.网易公开课联系方式:客服电话:010-82558401【法定工作日周一-周五10:00-18:00】客服邮箱:nooc163@163.com客服QQ:3541245711
本文来源:网易公开课
责任编辑:
戴琳琳_NBJ10848
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3-11-02 19:30:44
临近年底,蠢蠢欲动想换工作的人又多起来了。至少过去这一周,找我聊这件事的人就有三位。他们出奇地一致都觉得换个工作自己会做得更好,但这可能只是由下面两个原因引发的错觉。 原因一:达克效应达克效应最核心的观点就是:越无能的人反而越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比如,我曾经对自己炒股的水平非常高看,认为投资股票赚钱对我来说是很简单的事。但现实却是被股市狠狠地教育了一番,亏了不少钱。因为我一开始严重缺乏股票投资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个阶段最容易因为无知而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信心超级爆棚,但客观现实并不会因为我的信心爆棚就发生改变。 原因二:对痛苦的逃避在现有工作中做得不顺甚至痛苦的人,往往会想着换个地方。而且越处于复杂困难任务中的人,越有想逃避当前工作的冲动。比如,我们在做一件有挑战的事情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放一放,想着等明天状态更好时再做。当前工作不顺,觉得换个工作能做得更好,也是这个道理。设想换个工作能做得更好,既可以逃避当前工作的痛苦,又可以避免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行。 判断一:发展驱动还是逃避驱动1. 发展驱动如果你跳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那么离开的决定就基本没有问题。属于发展驱动的情形大致有:目前工作到了发展的天花板、 目前工作与自己的能力维度不匹配、目前工作不能提供自己成长的环境、有比当前工作更好的机会等等。2. 逃避驱动如果你是为了逃避当前工作,我们就要思考下:导致我逃避当前工作的因素,我换个新工作就能改变或规避吗? 判断二:对新工作是否充分了解比如,我的同学是律师,她毕业后一直在二线城市做助理律师。工作几年后觉得没有前途,想去一线城市做企业融资兼并的法律顾问。但来了深圳后,她发现6:30就要出门去客户现场做尽调,晚上12点多合伙人还在工作群里追着要当天的报告。而且企业融资兼并的法律服务并不如她所想的那么高大上。她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不喜欢高压的工作。因此,为了避免因为达克效应而对目标工作产生虚假的自信,你在决定进入一份新工作前,最好对这个工作多做一些了解,至少要了解下这份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自己真正适合的。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毫不犹豫地辞职?为什么发布于 2020-12-21 11: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份北京的工作应不应该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