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运动的物体就是没有生命就是关系的物体这句话对吗

第三单元:物质世界〈物体的运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科学四下 - 常搜资料坊
=>http://www.cszlf.net
第三单元:物质世界〈物体的运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录入者:zhaotou |&时间: 21:12:00
| 作者:常搜资料坊 | 来源:
| 浏览:238次 ]
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
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1、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图片中的这些物体在运动吗?
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不断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4、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参照物的概念。
① 看看你们能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② 到电影院看电影你是怎样有快有准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③小结:看来有了统一的标准确实能为我们准确地确定位置提供便利。
7、谈话:现在在教室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清楚的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代表发言:我把某某某同学的座位号定为一组一号,我的位置就是某排某号。教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统一的标准来确定位置了。
三、认识改变参照物就会改变对运动的判断。
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确定参照物。
① 坐在缓慢行使的汽车上,怎样发现汽车在前进?你只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
② 为什么会有附近的树倒退的感觉?此时你又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呢?
2、乘坐交通工具人动了没有?
3、从这些判断中你明白了什么?
4、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四、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 提问:
① 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② 为什么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五、认识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1、小组讨论:
① 如果你坐在一列飞速行使的火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
② 那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2、根据汇报得出结论: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也是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所不可缺少的。
过程与方法:●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运动的速度排序。●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通过一定的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消息。
教学重点:测量和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准备:秒表、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也有慢,我们用什么来对运动得快慢进行描述呢?
二、认识运动的速度
1、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2、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3、假如他们(它们)行进的距离不一样,情况会如何呢?
4、小组讨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为什么没有得到第一呢?
5、小组交流:由于兔子有一段时间在睡觉没跑,而导致了在规定的距离里兔子反而显得慢了。
6、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运动的速度。
三、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4人一组,测一测走路的速度并记录。
① 用正常的步伐走10米。花了多长时间?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10米花了多长时间?
② 用正常步伐走10秒,能走多远?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1秒钟能走多远?
③ 分析记录得出两种状态下的速度。(单位时间里的距离:每秒/米)
2、给运动速度排序,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P30
四、认识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阅读P31资料
2、提问: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出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
3、为什么要强调风向呢?说明了什么?(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有些正在运动的物体,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动的,你用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是否在运动呢?怎样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呢?
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教学难点: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风车;分组――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静止的小球运动了,物体运动的方式是什么?今天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提问:你知道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认识移动(直线运动)、转动(旋转运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认识移动
画移动的示意图
(2)认识转动
(3)认识滚动
(4)认识三种运动方式的异同点
2、观察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特点
(1)观察钢尺、橡皮筋的运动特点
(2)观察荡秋千时的特点
(3)比较它们运动的异同点
三、巩固总结
2、扩展:P34这些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搜集证据。●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小赛车、平整的三夹板、米尺、塑料块、胶带。(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提出假设。
1、同学们喜欢玩车吗?今天,我们就要来玩车,研究小车的运动。用赛车做一个实验。(边说边演示)
2、老师把刚才的实验过程用一张图画在黑板上。问: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可能哪些因素有关系?
二、自主探究
㈠ 探究小车行使得快慢与哪些有关。
1、刚才同学们猜测小车行使快慢与轮子多少、汽车拉力大小、路面好坏有关,怎样来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2、如果利用桌上的器材,让你来做实验,你准备怎样来做?
3、你到前面来试一下,好吗?
4、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改变什么?(需要改变的是:坡度大小)
5、教师演示错误实验过程(出发点不同、车重不同),让学生指出错误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起点和终点......
6、做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实验报告单。
7、强调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
&& 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距离。
▲ 注意不可以改变桌面的情况!
8、每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为什么?
9、最后结果这一栏怎样填?(平均数、估算)
10、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11、汇报实验结果。(两小组)
12、小结:尽管每一小组的数据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行使得越快。
三、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小车的运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实验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教学准备:铁架台、钩码、细线、计时器、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大摆钟走慢了。
二、认识摆
1.认识摆:我们继续看这座大摆钟。大家看,这左右摆动的东西叫做摆。
2、介绍摆:
三、制作摆,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比一比,哪个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做好了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3、请一位同学带着你们小组制作的摆上台,请你给大家演示怎样操作摆,并且数摆动的次数,行吗?
4、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观看,帮助纠正。
5、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制作的这个摆的摆动。老师帮你们记时15秒,你们轻声数摆动的次数。
6、分组实验,教师计时15秒,实验两次。学生填好实验记录。
7、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8、实验结果出来了,你有什么发现吗?
9、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是次数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不同小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10、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大胆地做个假设吗?
11、学生大胆猜想。
四、研究摆
(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你准备怎样实验?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
3.怎样改变摆角呢?
4.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5.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归纳,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角没有关系。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计时,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观察,归纳,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没有关系。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没有关系。
1.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重都没关系,那和摆线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把各小组的摆依次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摆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得出结论并板书。
五.解决问题。
现在你们知道小明家的钟该怎么把时间调正确了吗?分子有没有生命?_百度知道
分子有没有生命?
分子都能够运动,在任何物体中,
第一个特征是新陈代谢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有生命的个体,笨杉,即同化作用或合成代谢,“阳化气,可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绵延不绝,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便随之而增加。所谓发育,故物质交换就意味着能量交换。新陈代谢实质是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正如恩格斯所说,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时,一旦停止,即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己的形质。 化气与成形总是此消彼长,经过胚胎期,化为无形的气(肉眼难辨的精微物质),排便反应等等。 第三个特征是生长和发育 任何生命体都经历从诞生到生长发育的过程。所谓生长,又保持其动态的平衡,成年期,所以分子没有生命。至于什么是生命活动,生命物质都蕴藏着一定的化学能,瞳孔对光反射,如冷热刺激的反应,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均具有产生反应的能力,均是如此。 第二个特征是具有反应性 所谓反应性,幼年期,是指生命体在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刺激时,互相转化,是谓“相反相成”。生命过程就是不断的化气与成形的过程,人就开始衰老,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显著的特征,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解释如下,即把机体中的形质,“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一般和最显著的现象,即摄取外界的物质构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储备。又因物质与能量是密切联系的,提供同化作用和有机体其他种种生命活动的需要。成形过程,化气过程即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生命就必然终结。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的生命,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现在看来,是指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彼消此长的。但在正常生命条件下,包括体内组织成分的分解和能量储备的分解,遗传的结果,奔词撬,氤尚蔚亩粤⑼骋皇巧讨罡镜奶厥獾拿堋U饩褪巧鹩诜巧谋局省9赜谡庖坏,阴成形,《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以为功能活动。而阴是成形过程,有没有生命要看这个个体能否完成生命活动,阳是化气过程,是生物体维持其稳定性的基础。二者是一切生命体的显著特征之一。,都具有这一基本特征。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逐步减弱,互为前提,呕吐反射,一直到死亡。上述两点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四个特征是生殖和遗传 生殖的结果,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老年期,分子显然不能,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细胞内的一切分子都是有生命的。记住这句话就行了。 原理就像是你体内的心脏也是有生命的,它死了你就死了一样,这么说好象太低俗了,分子,是跟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
分子没有生命,只是一种微粒,不是活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一物理题 向心力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没有影响 这句话对吗?_百度知道
高一物理题 向心力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没有影响 这句话对吗?
提问者采纳
从力的角度,向心力与速度垂直,或者说在速度方向没有向心力的分量,因此向心力不改变速度大小。从功的角度,向心力不做功,不改变物体的动能,因此也就不改变物体的速度。这句话对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这句话是正确的,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垂直,怎么都不会改变速度大小的,只会时刻改变速度的方向望采纳
f=mv²/r有关系的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意识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供气功修炼者参考
意识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对这个问题,很多人一下子在思想上还接受不了,因为哲学的根本命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很多人认为,意识和物质是根本对立的。其实,辩证唯物主义大师们一直是把意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就讲:“物质的运动不仅仅是粗糙的机械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它也是热和光、电压和磁压、化学的化合和分解、生命乃至意识。”这就是说,恩格斯在论述物质运动时,把在宇宙中各种物质的运动形式归纳成了机械运动、位移运动(宏观的物理运动),还有光、电、磁(微观的物理运动),这属于物理领域的物质运动;再就是化合与分解,这属于化学领域里的物质运动;再就是生命领域的生命运动,到了人的这个层次的意识运动。可以说是七大类型。实际是四个层次:物理层次、化学层次、生命层次、意识层次。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这四个层次的物质运动都集于一身了,从物理领域微观的量子到宏观的力的机械运动,化学领域中原子之间进行的变化,生命领域蛋白体的运动,意识领域中意识的运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都有了。但意识是什么运动呢?这个问题,科学界、哲学界都没能作出一个恰如其份的,或者说比较确切、比较细致的阐述。对于意识运动,列宁曾引用普列汉诺夫的话说过,意识运动是具有大脑皮层这样的特殊结构的物质的内部运动状态。(普列汉诺夫早期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时,有很多理论是正确的。列宁曾经讲过,作为一个布尔什维克,如果不了解早期普列汉诺夫的著作,那就不能很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所以列宁对普列汉诺夫早期的理论是肯定的,对他的这个论述是赞同的。)但内部运动状态是什么样子?不清楚。因为列宁在本世纪初写《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时候,科学还不发达,当时场论(电场的理论)有了,但是还没有普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没有问世。所以列宁在那个时代能够认识到意识是大脑皮层的内部运动状态,已经是很英明的科学论断了。就比着恩格斯讲的意识是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又前进了一步。毛主席在他1937年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里讲到物质论时说:“用彻底的唯物主义论见地来看意识这种东西,那么意识不是别的,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毛主席当年到陕北后有很多哲学论著,《矛盾论》、《实践论》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里的重要内容,后来公开发表了,其它像“物质论”、“意识论”等内容没有公开发表。)但意识是什么样的物质运动呢?当时不可能阐述清楚。因为30年代的中国,科学还很落后,尽管西方在30年代已经开始把物理学的场论引伸到或者引用到生命科学里边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生命科学,叫心理学),像德国的格式塔理论就说,脑有个脑场,但脑场什么样子?什么特殊性?格式塔理论也没有阐述清楚。而对这些现代科学知识,毛主席当时忙于搞革命是不可能接触到的,因此他只讲意识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如果一旦承认了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那么哲学的根本命题,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这个矛盾怎么对待?是不是把物质和精神的根本分界线混淆了?我们说,不是。对于这个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里和毛主席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里都谈到了,他们讲的中心意思是一致的,即“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在认识论的领域才有意义,如果超出认识论的领域把两者对立起来,无疑是违背了辩证法。”什么是认识论的领域呢?就是当精神(意识)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外部物质世界对立的时候,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是先有物质,由物质产生精神,还是先有精神,由精神产生物质?这叫认识论领域。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认识论领域是不能含糊的,必须是先有物质,而后产生精神。那么意识是物质运动怎么讲呢?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发展来看,在人类产生之前,宇宙大自然早就存在了,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的物质表现。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它具有两重性,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人的意识就是当生物界由动物界发展到有了大脑皮层这样特殊的物质结构,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物质运动。大脑皮层的物质运动,不是一般的脑细胞的物理、化学运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可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才这样讲:“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的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将来科学的发展,可以把人的思维活动用物理、化学的方式研究到脑电、脑磁、生物大分子、小分子乃至更深的层次;心理学里就有关于记忆的理论、学习的理论,像分子的突触介质说、分子生物记忆说、大脑等功说等。像这些都是想利用脑细胞的物理、化学运动的形式来阐述人的意识活动。 然而,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讲了:难道这样就把意识问题的本质都解决了吗?他的意思是说,还解决不了。当然恩格斯指的是人和人的意识还有社会性,不能只研究意识活动的物质变化的根据。而这个社会性恰恰是意识这种物质运动的特殊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讲了:“意识也是一种能量。”从这个意义来讲,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而运动只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我们现在要讲意识运动是个什么样的运动。这是当代科学、心理学、医学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气功这门学问处处强调意识,那首先就必须阐述意识这种物质运动形式是个什么样的运动。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结合现代的生物物理学、心理学、医学来简单谈一下。我们人可以进行概念思维(用概念、词汇来进行思维的),那么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从整个人类来讲,它是通过了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的接触,反映到大脑中而产生的,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从感觉器官得到了感性知识,感性知识到脑子里一加工,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感觉,由感觉再进一步产生知觉,从知觉——反映一个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的感觉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象。表象是整体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事物的本质,但还没上升到理性的层次,还需要通过抽象、推理,最后才形成概念。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保温杯,首先看到形象,圆的;转着拧一拧,盖子能打开;看一看,有容积;东西放进去,过一段时间温度基本不变。有了这么多特征,一综合,一抽象,拿出它的本质,这是个保温杯。“保温杯”这个概念就是这么形成的。 我们再细致地说一说。眼睛看东西,由于光线作用到我们的眼睛,通过人体器官的一系列反应,最后作用到视网膜的视神经。视网膜有三色色素细胞,可以从颜色上、电磁波起反应。由于人身体的特殊结构,只要有为数很少的光子作用到视神经膜,就能够引起视神经的神经脉冲。这里边有个“级联放大”效应。原来能量很小,一放大,产生神经脉冲,传到里边去。在这个传输过程中,保留了这个事物的能量特征和信息特征,但质量特征没有了。所以在脑子里成的像,已经和客观的杯子不一样了。而这个成像过程是把物质的外在形象聚合起来了,其它的没有了。当这个表象形成之后,再一抽象,连这个表象也没有了,就出来一个“保温杯”的概念。概念一形成,就从表象到另外一个层次,成为概念活动了,也就是进入了第二信号系统。对具体事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反映是在第一信号系统,一旦形成概念,脱离了具体事物,就进入第二信号系统了。语言就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角度讲,思维活动就是这样形成的。概念实际就是标志一个事物的特定信息。最早的信息论给信息下定义的时候,是从电讯的角度讲的。后来信息的定义扩展了,能标志一事物根本特性的东西都叫信息。概念就是具体事物的特定信息。这个信息不具备物质三要素里的质量特征和能量特征,只具备信息特征。讲到这里,似乎又和当代科学结合不上了。当代科学认为,任何信息都必须凭借一定的载体,能量、质量都可以成为载体。而意识活动中的概念是单纯的信息,意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形成和运用概念的过程,是运用概念的物质运动。那么,意识运动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运动?在气功里边,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气功就绝对不可能踏入科学殿堂。一说到意识,按过去讲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还能成为科学吗?练气功出点特异功能叫神通,一讲神通就什么也别研究了,其实什么是神通呢?古人讲就是“以神来通”。这个“神”不是虚无飘渺的神仙,而是指人的精神。用人的精神去通就叫神通。可是古人一说到“神”就觉得不可思议。《易经》里讲,“阴阳不测谓之神”。但古人这么讲可以,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再这样讲就不行了。所以研究意识的物质性及其运动规律,是关系到能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到底,能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统率一切领域的大问题。说辩证唯物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指导一切科学,到了精神领域就不行了,那行吗?不行!能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到底,这是一个关系到气功科学能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能不能为广大群众服务,能不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接受和认识的一个根本问题。现在,有人说发气治病是心理作用,那么,发气农业增产呢,是什么作用?你要不承认意识物质性,那就必然要承认有“神”在起作用。不承认意识的物质性,到最后必然导致有神论。如果不归结于“神”的力量,又会成为不可知。有神论和不可知论都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再往前超越真理一步就会成为谬误。辩证法就是这么无情。不承认意识的物质性,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现在气功界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关键就在于对意识的物质性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就到处碰壁。拿一管细菌,一发气, 杀死!杀死!细菌就死了;同一气功师,再发气,长!长!细菌就长了。样品一样,人一样,意念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搞搬运,把一个物体从这儿搬到那儿,怎么搬?就是用意念想。像这些问题,你不承认意识的物质性怎么办?现在气功界有些人稍稍有点本事就去搞神了。有些老同志,包括一些老革命,一开始不信气功,可是当他们看到气功的神奇作用了,有人就去信神、信佛、信鬼了。&#年,我到某地去讲学,当地体委的一个退休的老领导问我: “庞老师,咱们有佛没有?”我说:“你说有没有?”她说:“我说没有。”我说:“没有你还问我干什么?”她就讲,曾经有个老同志找她说,他脑袋里有个佛爷,是老师给加的,有本事的人就看得着,没本事就看不着。我说:“咱们先不说有没有佛爷,就说那个气功师可以把佛爷随便搬,至少也得是个 “佛爷老子”,要不然他把佛爷给你脑袋搁一个,给他脑袋搁一个,那个佛爷就这么好听他使唤?他能这么指挥佛爷,看来就得比佛爷还大。”她一听:“可笑,可笑!”我说:“不可笑,你想想,那个佛爷随便一抓就能抓来一个,这样的佛爷你要吗?”她说:“那是怎么回事?”我说: “很简单,就是意识造形。”因为那个气功师有点本事,他说给你加个佛爷,他那一想佛爷的形象,你如果比较敏感,也跟着想,脑袋里就会模模糊糊感觉到有个形象;让别人查的时候,你再一想那个形象,敏感的人,或者有点本事的人就感觉到你脑子里那个形象。道理就这么简单。但这些道理很多人不懂,有些科学家、老革命一开始都说这是胡说八道。可是到时候给他一加,他看到那个佛爷了,那就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从原来的反对气功,不承认气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但完全承认,而且还承认有神、有佛、有鬼。所以气功界好多人,包括与气功界有关的一些领导就说:“庞鹤鸣不可交,人家讲气功理论到了高层次都讲有神、有佛、有仙、有鬼、有星外人。庞鹤鸣不讲这一套,在外面不讲,在家里也不跟我们讲。这人不实在,不可交。”因为我讲科学,从1980年公开讲课,1981年写《气功探邃》,一直都是讲气功科学。所以气功界有些领导就对我不感兴趣。实际上,我们要搞气功,不把意识这个问题搞清楚,就不可能揭去几千年来蒙在气功头面上的封建迷信的面纱。这是气功能不能走向科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几十年来,我通过研究,通过练功体会,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想对于大家来讲,首先是认识到意识是一种物质运动。是什么样的物质?用现代科学还不好解释,因为现代科学的精细程度不足以描述意识这种物质运动。而智能气功呢,建立起了一个特殊的理论——混元气理论。 混元气是什么? 简单地讲,就是标志事物整体特性的一种无形无象的特殊物态。讲到这里,同志们就不好理解了。无形无象,还要标志整体特性,这怎么解释?从整个宇宙发生学来讲,我们的宇宙最早的时候就是那么一种无形无象没有分别的原始物态,然后物质之间互相作用、变化(智能功叫混化),产生不同层次的物质。这个物质本身又是更高层次的混元气。由无形无象的混元气,形成有形有象的物质,就好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讲的,质量是能量的凝聚态。能量无形无象,一聚,成了有形有象的质量。而混元气的变化过程不仅是个能量问题,它包括质量、能量、信息,三个特性混合在一起,不可分,具有整体特性。我们现在说的各种能,如声、光、电、磁、热,这些只是混元气在不同的物理特性方面的表现,还不是整个的混元气。但声、光、电、磁、热这些基本物质存在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整体特性。比如现在的红外线复相术,我们现在在这里讲话,人走了之后,8小时之内还可以把我们的形象照出来。我们人走了为什么还能照出人形象呢?因为我们在这儿呆着,都在往外放散红外线,宇宙电磁场的本底受到人体红外线的扰动之后,就把它记录下来了,用红外线技术一照,就把形象显出来了。在电磁波里边也包含着事物的整体特性,但这样的整体特性和混元气的整体特性相比来讲,只是一个方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可以这样比附,混元气的整体特性就相当于声、光、电、磁、热等各种能混合到一起的整体表现。但这只是打比方,因为实际上二者是不相等的。混元气代表事物的整体特性,而且是质量、能量、信息这三个物质特性综合的整体特性。实体物质是混元气的凝聚态,在实体物周围还有其弥散的无形无象的表现形式。每个物质都是如此。为什么气功师用手不接触病人的身体,摸一摸就能知道是什么病?因为人的身体周围有混元气,从这个局部就能够查知整体的特性。混元气可以往外弥散很远。多远?没有测量过,一般离着物体越近,浓度越大;离着越远,浓度越小。 人体各个细胞都有混元气,相同的细胞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脏器,那就是把混元气集中起来了。脑细胞也是如此,脑细胞有混元气,大脑就是脑细胞混元气的集中表现。我们知道,脑细胞和体细胞的根本不同就是它不再分裂再生,因此脑细胞在一生当中是平稳的,只有自身的物质代谢,而没分裂再生,所以脑细胞周围的混元气也就比较稳定,有一定的静止性。这样很多脑细胞的混元气一集中,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脑细胞的混元体,而这个混元体就和普通物质的混元气不一样了。因为脑细胞非常多,脑细胞的树突又很多,很多的信息大量重复,就变得很均匀,呈现一种混沌状态。现在的混沌学对混沌下的定义中有一种就是这么说的:物质运动的无限重复到不可分就称为混沌。脑细胞也是一样,现代医学科学认为,脑神经元有140亿个以上,而每个脑细胞,又有很多树突,这样就使脑细胞混元气有了很多的重复,变得非常均匀。由于它本身不再进行新陈代谢,有稳定性;神经细胞能接收外界信息,也能发放信息,所以脑细胞一结合之后,非常均匀了,就能接收很多信息,也能发放各种信息,从而产生了被动性和主动性相统一的运动特征。外界来个东西,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作用到脑神经,脑神经细胞一兴奋,马上脑细胞的混元气一变化,就在无形无象的混元气里呈现出形象。由于脑细胞混元体是多层面的,不是平面的,所以对事物的反映是整体的、多层次的。现在说,全息照相是立体的,其实那个立体是从不同角度对其光学特性的反映,里面的东西看不着,背面全挡着的也看不着。可脑混元气就不一样了,它里面是“透明”的,是多层次反映的,而且自身还可以互相反映。可以说是无数层面的反映,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又能够发放信息的特性。当然,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需要讲很长时间。我给师资班讲《意识论》一章要讲39个学时,讲《道德论》要讲32个学时。我们这个班时间太短,只能结合一些问题,讲一讲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运动。我们讲,意识是脑混元气——意元体内部的运动形式、内容和过程。意识活动是以意元体这种特殊物质为物质基础的,脑细胞是其间接的物质根据。也就是说,人的意识活动和脑细胞的物理、化学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不能划等号。打比喻,导体中电流强弱不同的往返运动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发射天线的电流往返运动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性质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电磁波和天线里边电流的往返运动不能划等号。懂得了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我们再讲练气功要发挥意识作用,改变生命运动状态,就比较好理解了。意识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意识同意元体的关系不同于现代科学讲的信息和能量的关系。刚才我讲过了,现代科学说的信息必须以能量或有形的物质为载体来传播。而意元体是一个混合的东西,和能量、质量、信息都不完全一样,但它能够把能量聚合起来,而且可以不通过现代科学所讲的那样高能量的碰撞产生质量,用信息凝聚就可以产生质量。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似乎不好理解,因为现代科学还没有认识到不借助能量为载体的信息,认为信息独立存在是不可能的。我给大家讲一个80年代初搞的特异功能——耳朵识字实验。搞这个实验是把12张感光胶片放在暗盒里,在第6张和第7张当中放上一张写了字的纸,然后把暗盒封起来,让特异功能人识这个字。耳朵识字的人把这个字认出来了。当把这12张胶片冲洗出来一看,发现第6张、第7张放字的地方那一小块感光了。这就说明,当特异功能者认那个字的时候,在局部发生了能量变化。这能量看来不是从外面传进去的,如果从外面传进去,外面的胶片也应该感光了。所以科学家们就说,简直不可思议。能量从哪儿来呢?解释不了。我们看了之后就知道,这是意识聚合的能量。他要认那个字,意识扫描到那儿,需要加强能量去认它,反映到脑子里面来了,他意念一集中,一聚,就产生能量变化了。这就是意识可以聚合能量的一个科学的佐证。 意识能够聚合能量,无中生有。但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用原始混元气这种特殊的物质聚出的能量。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说质量不灭,能量也不灭,现在看来这么简单讲就不行了。说质量守恒,可是质量能化作能量跑了。所以现在应该说能量、质量加在一块守恒,只讲质量守恒或者只讲能量守恒看来不完全,从已有的现代科学知识来看,至少应该讲质量、能量守恒。可是如果加上气功科学,光质量、能量守恒也不行了,还得加上信息守恒,应该讲能量、质量、信息三者守恒。当我们对气功的意识问题有了这么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再来看气功的那些实验,那就比较好理解了。去年傅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傅应春教授)和北京的智能气功老师一起搞了发气使玉米增产的实验。结果最高的增产31.1%。一般讲,农作物一下增产30%以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傅教授讲:这个实验是我亲自搞的,不承认不行,可是现代科学解释不了。所以如果懂得了意识的作用,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意识具有全息性,历史的各种信息以及现在宇宙中的信息,人的脑子里都有,只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信息提取不出来。要提取这些信息,就需要学习、实践。由于意识有全息性,所以发气者可以不知道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增产,只要意识发出增产这个信息,里面就自然包含着增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全部信息了。这就是用意识的全息性来凝聚能量使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气功的道理来讲很简单。当然,如果你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脑子里可提取的信息比较多,而你又不固执于已有的知识,很放松,同样是发挥意识的作用去发气,你的效果可能就比一般的人效果好。这一点我和有些气功师说的不一样。很多气功师讲:“文化程度越高,练气功越不好练,搞实验越不好搞。”我说:“不对。文化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脑子里可提取的信息量多,应该起的作用更大。”有人讲,科学家们出功能的少怎么理解?我说,①没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的全面统计;②现在全国练气功的绝大部分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老人、病人。我们搞专家教授学习班,是开了在高级知识分子当中普及气功科学知识的先河。现在一看,出功能的尽是那些文化水平低的,那是因为文化水平高的没参与。当然,文化水平低的人练功也有他的优越性,他脑子比较简单,容易信,精神容易集中,一集中,产生的意志力就强。而知识多的人总爱想:到底为什么?什么道理呀?这样就行了?脑子里那个潜意识总是不大相信。有时候做实验我们就发现,如果参与实验的科技人员很热情、很高兴,信心十足,实验的成功率就高;搞实验发气的时候,在场的科技人员不相信,觉得“这不行”,往往发气效果就不好。什么道理?因为智能功发气要靠气场,给气场中客观存在的气加信息,让它去起作用。如果科技人员不相信,想“这不行”,这样就和气功师发出的意识信息相抵消了。意识活动是特殊物质的运动形式,和物质的物理、化学运动不是一个层次,所以物理、化学运动不能抵消它。可意识和意识是同一个层次的物质运动形式,你说行,他说不行,意识对抗,两者就抵消了。同类物质运动的力量可以叠加,也可以相互抵消。所以我们强调练气功要有信心,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发出定向指令,去完成任务。 我们一般人生下来之后学会使用的各种功能都是人的常态智能,是自然演化过来的。像走路、吃饭、看书这些最简单的东西,都是经过学习才会的。有人说,这不是本能吗?对于本能,现代科学——生物学、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说人出生之后,只是具备了先天遗留下来的实现本能的物质基础,要真正实现本能,还需要后天的各种刺激来强化它。像这样的问题心理学家做了不少实验。比如,小鹅孵出来之后会跟着母鹅走,有人说这是母鹅对小鹅有感召力。科学家搞了个实验:小鹅孵出来之后,搞个会走的木头鹅跟小鹅放在一起,木头鹅一走,小鹅也跟着走。这就说明小鹅跟着母鹅走,不是因为母鹅有感召力。有人说这是小鹅的本能。于是又搞实验,把刚孵出来的小鹅放在一个黑箱子里边,一点光线也没有,24小时之后再拿出来,真的母鹅它也不跟着走了。这就说明,所谓本能是经过后天的条件刺激、强化才能形成的。前些年有过虎孩、狼孩、狮孩的报导,小时候被兽叼走了,离开人这个社会在兽群里边生活,得不到人的信息,人本身具有的那些先天功能就展现不出来了,不会说话,没人的特性,用四肢走路,喜欢叫唤、咬人。这就是接受了兽的外界信息,印记到脑子里,然后又反映出来去支配他的生命活动了,这叫定向发育。这个问题恩格斯早就讲过。他说:神经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占有整个身体,并且按照自己的需要来组成整个身体。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起了很关键的支配作用。这是讲生物发展史当中的特殊性。而人生下来之后,对环境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因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他的后天的社会性。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下来之后,先天的自然特性基本具备了,但是后天的社会性还不具备,这就需在社会当中进行人与人的交往,而这种交往,就是靠语言和意识。如果没有意识,只是有了人的各种组织器官,那就不成为人了。一说人,就即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是这样一个整体的人。马克思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我们现在搞气功,要想来了解人、认识人,好多问题必须得接触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思想,那里面有好多内容可以直接指导生命科学。同志们学习智能气功,不仅不会搞成唯心主义,相反还要全面、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气功科学的发展,将使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宝库更加丰富,而不是与之对立。&&
下面谈谈练智能功怎么样去主动运用意识。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古气功家们把它说得神乎其神。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古时候,语言词汇少,知识贫乏,一说到神(意识),他就不好表达了,只能说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什么心性、元神、识神、佛性、真如、心意等等,再没别的东西了。所以那时候也不可能把意识问题展开来讲。运用意识其实就是集中思想。我们平时干工作都得集中精神,练功就那样集中就行,不需要搞什么特殊的气功思维。过去讲,练功得找出“真意”来。这一找可能一辈子也找不着。所以过去练气功的人,好多人一辈子也练不出功夫来。什么叫“真意”?古人讲,你这一呆,什么都不想了,脑子里面什么概念也没有了,思维活动都停止了,然后出一个练功的念头,那就是真意。做到什么都不想了?往往练十年八年也做不到什么都不想。你做不到,真意就出不来,练功就白练。什么都不想的状态下,出了真意好不好?好,可是那个安静的本底可不好出现。所以现在智能功不那么讲了,就让你集中精神。不是什么也不想的那种安静,而是集中。你精神高度集中了,周围也就安静了。你集中的越好,周围就越安静。但是,练气功的精神集中和心理学讲的精神集中不一样。练气功的集中是一集中之后就又放下,是为了让你安静;而心理学的精神集中是一种高度兴奋的应激状态,是为了应付外界事物。我们练气功集中精神的目的很明确:我是要安静,周身舒服、放松。这和心理学的集中过程不能划等号。所以有人讲,练气功的精神集中就是心理学讲的注意。那是他没有认真去体察练气功的精神集中和心理学的注意有什么区别,想拿心理学套气功。 练三心并站庄,三心并合归丹田,不是使劲想着往那聚,而是一想就完了,知而不守,拿起来又放下。老守着那儿就累了,不舒服了。练捧气贯顶就是集中精神做动作,让你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动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这就和平时精神集中做工作不一样。写论文也需要精神集中,可那是逻辑思维在脑子里转圈圈。而练功时的精神集中,是脑子发出意识指令直接作用到你的生命活动——形体生命活动、呼吸生命活动等,意识指令和生命活动紧密结合到一起,这就叫形神合一。一般来讲,人的意识指令只和随意肌结合,可以通过随意神经支配随意肌,而其它的生命活动(如内脏)都不随意。练气功就是要逐渐使得意识和整个生命活动一步一步结合起来,使我们的高级神经活动一层一层地统帅我们的生命活动。统帅得越深、越细、越广,生命活动的随意性就越强。一般人的意识也可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比如说,有的人发了一夜愁,第二天一看,面容憔悴、两眼无神。这就是病态的精神活动影响了生命活动,但那是不自觉的,而我们练气功集中精神,就要自觉、自主地统帅全部的生命活动,使之按照气功的规律形成一个有序化的整体,使原有的生命力提高了,无谓的消耗减少。所以智能气功运用意识比较简单,精神集中就可以了。集中得越好,和形体结合得越紧密,效果越好。&&&
怎样才能使精神集中呢?那就要看意识的发韧力量如何,一方面是你自己主观上愿不愿这么去做;另一方面是意识能否整合成一个整体。主观愿望不强,脑子里的意识四分五裂,不统一,发韧力量就不强。要有目的性,要有主观愿望,还得有意识内在的整合。所以大家学点气功理论是很必要的,如果不学气功理论,不懂得集中精神干什么,那就和广播体操差不多了。毛泽东同志讲,感觉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所以智能功强调从理上开窍。学一学道理,明白了,脑子一动,意识就不知不觉地整合了,这样整体性就一步一步增强了。其实学气功理论,从智能气功来讲, “理即是法,法即是理”。我们的生命活动好比是“经济基础”,意识是“上层建筑”,学理论是从上往下通,形体练功是从下往上通,两者结合起来,就更加有意义了。智能气功还有一点,就是以组场来助功。智能气功不光靠自己练功,还得靠这个场,内外两个积极性同时调动。有些同志在家里坐沙发,坐一会儿都难受,可到了“中心”之后,坐这个小马扎,一坐两三个钟头也行。什么道理?一方面是大家都有个努力练功的主观要求,再一个就是场在起作用。所以,要想练好功,就要从刻苦练功,组场助功,理上开窍,这三个方面去搞。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积极主动运用意识。不过我们平时用逻辑思维,因为它已经不在意元体的第一映象空间里面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比较小,而形象思维、感觉运动思维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则比较大。所以集中精神不是用概念去想“集中”,而是意识直接与生命活动去结合。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