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试卷试卷第6单元是写什么 和文言文 和阅读拍下来谢谢

南埜风——黄仁树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单元卷(一)
上传: 温勇智 &&&&更新时间: 9:15:02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单元卷(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10分)&&
初,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②,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③。后为镇军、建威参军④,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⑤,可乎?&执事⑥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自随,送一力⑦给其子,曰:&此也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⑧,曰:&吾常得于醉,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在官八十余日,会郡遣督邮至县,县吏白应束带⑨见之,潜叹曰:&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赋《归去来辞》,解绶⑩去。
【注释】①州祭酒:州学的学官。②主簿:州官的助理,参与机要,总领府事。③羸(lěi)疾:瘦弱病。④镇军、建威:都是将军名;参军:将军的幕僚。⑤弦歌:这里指做官;三径:指家园。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⑥执事:当权者。⑦力:奴仆。⑧秫(sh&):高粱的一种,主要用于酿酒。后面的&粳&是稻子的一种。⑨束带:系好带子(穿正装)。⑩解绶(sh&u):解下印绶,指辞去官职。绶,古代系官印的丝带。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 公 田 悉 令 吏 种 秫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 (1)固(&&&&&& )&&&& (2)白(&&&&&&&& )
3.说说&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的意思。(2分)
4.从选文中看,陶渊明做彭泽令的目的是什么?(2分)
5.陶渊明因何而辞去彭泽令?这里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志趣?(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0分)&& 永①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揜②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③为人,喜面折④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嗟奖成如不及⑤。士友以此严惮⑥而归之。杜充守大名⑦,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⑧见之,它日问其目⑨,曰:&未暇读也。&永数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⑩,公等足与治乎?&充大惭。
【注释】①永:郭永。②揜(yǎn):关、合。③颜鲁公:指唐朝颜真卿。④折:驳斥。⑤咨嗟:赞叹;不及:比不上。⑥惮:怕。⑦杜充守大名:杜充任大名太守。⑧画数策:谋划数条策略。⑨目:品评,评价。⑩数:数落,责备;蹇(jiǎn):傲慢;颠沛者:导致困顿或动乱。
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他 不 足 为 永 道 也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面(&&&&&&&& )&& (2)暇(&&&&&&&&& )&& (3)鲜(&&&&&&&& )
8.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而尤慕颜鲁公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磋奖成如不及。
9.请分别找出表现郭永不畏权贵、忠君爱国的句子。(2分)
10.就郭永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天宝初,南入会稽①,与吴筠②善,筠被召,故白③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④,有诏供奉翰林⑤。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⑥;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⑦。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⑧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⑨。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⑩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注释】①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②吴筠:唐代著名道士。③白:李白。④调羹:在汤里放调味品。⑤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⑥乐章:这里指歌词。⑦无留思:才思敏捷。⑧高力士:唐玄宗时期的宦官,早年因协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有功,深得玄宗宠信,后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⑨擿(tī):揭发。沮止:阻止。⑩骜放:骜通&傲&,傲慢的意思;放:放任。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擿 其 诗 以 激 杨 贵 妃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谪(&&&&&&&& )&&& (2)靧(&&&&&&&& )&&& (3)官(&&&&&&&& )
13.选文中的哪些内容表明了唐玄宗对人才的重视?(2分)
14.选文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李白诗文写得很好,才华出众。请你从文中分别找出这些句子。(2分)
15.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10分)&&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①,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②治,而小人权幸③皆不便。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④,谏官奏留,不许。孙甫、蔡襄上言:&宸妃⑤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⑥。&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⑦。坐是⑧,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⑨;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⑩,时以谓非殊罪。
【注释】①台阁:古代指尚书台。尚书府中的官员都是担任要职的人。②更:革新。③小人权幸:小人奸臣。④出:出任。都转运:官名。⑤宸妃(ch&n fēi):指&狸猫换太子&的宸妃。宋真宗赵恒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后来的仁宗皇帝),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⑥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晏殊曾接诏令为陛下生母作墓志铭,然而晏殊并无作为,此事便这样过去了。⑦奏论:上奏说;役:役使;治僦(ji&)舍:整治租赁的房屋;规:获得。⑧坐是:因此。⑨章献太后:仁宗皇帝的养母。志不敢斥言:不敢修仁宗生母的墓志铭。⑩辅臣例宣借者:辅臣例宣借用的。
1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故 志 不 敢 斥 言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务(&&&&&&&& )&&& (2)知(&&&&&&&& )
18.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时以谓非殊罪。
1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晏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0.晏殊是因何而贬官降职的?你认为晏殊是真的犯罪了吗,为什么?(3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10分)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①。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②。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③,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④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⑤。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⑥。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⑦,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⑧,时嘉佑三年也。(翻译王安石小进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提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以此来抨击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进阁职务,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
【注释】①延誉:称赞表扬,使名誉远播。②擢(zhu&):提拔。签书:在文件上签名画押。判官:官名,佐理长官的部属。③秩满:秩,十年为一秩;秩满就是满十年。馆职:宋朝官制中特设的一种官职。简单地说,&馆职&是指在&馆阁&中供职。&馆阁&是宋朝藏书处所的总称。④决: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⑤贷:借出。俾:使。便:以为便利。⑥恬退:安心退职。乞:请求。次:按顺序。奔竞:努力上进。⑦禄养:禄:俸禄;养:赡养。言于朝:在朝廷上说。⑧移:转任。提点江东刑狱:掌管江东各地的司法、刑狱和监察。提点刑狱,官名。入为度支判官:入京做度支判官。度支判官,官名。
2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一 过 目 终 身 不 忘
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属(&&&&&&&& )&&& (2)示(&&&&&&&& )&&& (3)易(&&&&&&&& )
23.说说&寻召试馆职,不就&的意思。(2分)
24.王安石因何被&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2分)
25.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任鄞县知县时在政治上有何作为?(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6~30题。(10分)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①。&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②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③;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fanyi: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蜓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其父某某,亦长于书画,在长江下游西部地区名声很响,然而喑哑不能说话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八大山人为明朝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所以说是宁藩宗室。②介:耿直。颖:聪明。③菡萏(h&n
d&n):荷花的别名。离披:散乱。生意勃然:生气勃勃。
2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丈 幅 间 蜿 蜒 升 降
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诗(&&&&&&&& )&&& (2)工(&&&&&&&& )&&& (3)走(&&&&&&&& )
28.说说&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的意思。(2分)
29.朱耷的画有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的?(2分)
30.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朱耷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31~35题。(10分)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①。怿白令愿力耆长,往来里中,察奸民②。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羸③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④,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⑤,缚之。诘⑥共盗者,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⑦守王生,又自驰⑧取少年者送县,皆伏法。【注释】①岁凶:这年遭遇饥荒。凶,饥荒。汝:汝河,河南境内的一条河。②怿(y&):桑怿,本文的主人翁。令:县令。耆(q&)长:宋代役法中所定的差役名目。里:乡里。③羸(l&i):光秃,赤裸。④箧(qi&):小箱子。⑤仆地:仆伏在地。⑥诘:追问。⑦壮丁:青壮年男子。⑧驰:骑马追赶。
3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里 老 父 子 死 未 敛
3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力(&&&&&&&& )&&& (2)敛(&&&&&&&& )&&& (3)缚(&&&&&&&& )
33.说说&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的意思。(2分)
34.桑怿有勇有谋,那么,桑怿的&勇&表现在哪里?桑怿的&谋&又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2分)
35.请你对桑怿作个简要的评价。(2分)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36~40题。(10分)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①。熹幼颖悟②,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③,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④,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⑤。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⑥,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⑦。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⑧。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省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3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中 绍 兴 十 八 年 进 士 第
3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异(&&&&&&& )&&& (2)是(&&&&&&& )&&& (3)诣(&&&&&&&& )
38.说说&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的意思。(2分)
39.文中的哪句话能表明朱熹从小就有远大志向?(2分)
40.朱熹在南康任知县时,于政治上有何作为?(2分)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1~45题。(10分)
绍兴四年,金人及伪齐入寇①。世忠自镇江趋杨州,元趋承州②。金兵大至。元度明日必至城下,先遣百人伏于要路,百人伏于岳庙③,自以四百人伏于路隅。令曰:&金人若过,我先出。掩伏要路者见我挥号,则立帜以待。金人必走,岳庙伏兵皆出,又决河以遏之,贼破必矣。&金人果走岳庙,元追获不可胜计。时,城兵不满三千,金万户④黑头虎最号骁勇,直造⑤城下会语,元即跳下城擒之,威镇两军。未几,兀术⑥怒督兵四面攻城,元力战却之。追奔十余里,金人自惊扰,溺死十余万人。(南宋绍兴四年,金国和伪齐国联合入侵(宋朝)。韩世忠从镇江奔赴扬州,命令解元驻守承州。金国军队到达承州近郊时,解元推测第二天(金军)一定会到达(承州)城下。便派遣百多人在要道上埋伏,百人在岳庙埋伏,自己带领四百人在路边(隅:角落)埋伏。解元命令:&等到金军来到时,我一定会率先出击掩杀他们。埋伏在要道上的人,看到我的旗帜(发信号),就树立旗帜吓唬他们,金军定会从岳庙逃走,那么在岳庙伏击的人就在他们身后攻击他们。&解元又挖开河堤来阻塞金军的退路。金军果然来到承州城下,伏军发起攻击,金军进退不得,于是往岳庙逃走,解元率军追击,击毙并俘获了一百四十八人,只有两个被放回。当时承州城里只有不到三千宋军,金国的一个万户黑虎头直接来到城下要求解元投降。解元藏起兵马,只是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出城假装投降。等到金军稍一松懈,便迅速的发动埋伏,抓住了黑虎头。没过多久,金军汇集在承州,解元打败了他们,向北追击了几十里,金军很多人掉落河中死掉了。(解元)改任同州观察使。绍兴六年,跟随韩世忠从下邳城(江苏邳州附近)出发。解元只用几百骑兵打败敌人的伏兵,任命为保顺军承宣使
【注释】①金人:金兵。伪齐:金人入侵南宋时,拥立南宋叛臣刘豫为伪齐皇帝而组成的伪政权。②世忠:即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元:即解元,江西吉水人,韩世忠手下的偏将,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太原王。承州:今江苏高邮市。③岳庙:山神庙。④万户:金军官职。⑤造:往、到。⑥兀术:金兵元帅完颜宗弼。
4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金 人 及 伪 齐 入 寇
4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趋(&&&&&&& )&&& (2)度(&&&&&&& )&&& (3)遏(&&&&&&&& )
43.说说&未几,兀术怒督兵四面攻城,元力战却之&的意思。(2分)
44.请举例说明选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解元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2分)
45.细读选文,你觉得解元是个怎样的人?(2分)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6~50题。(10分)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①。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东宫讲官阙③,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④。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⑤,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⑥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人口。丞: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②张浚:南宋中兴名相,抗金统帅,主战派领袖。永:湖南永州。杜门:闭门不出。③东宫:太子所居处的宫室,也用来指代太子。官阙:官阶门第。④端人:正直的人。⑤规:按规则办。警:敏锐。⑥疏:上给宰相的奏章。
4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宫 僚 以 得 端 人 相 贺
4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书(&&&&&& )&& (2)名(&&&&&& )&&& (3)擢(&&&&&&& )
48.说说&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的意思。(2分)
49.为人诚恳正直是杨万里的性格特点,选文中哪些事例能够体现出来?(2分)
50.宰相王淮为什么会信任杨万里?(2分)
1.公田/悉令吏种秫。2.(1)坚决、坚持。(2)禀告、告诉。3.(陶渊明)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4.做彭泽县令是为了挣些钱贴补家用。5.不愿为讨好上司而低头折腰。不畏权贵,不慕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6.他/不足为永道也。7.(1)名词作状语,当面的意思。(2)空闲。(3)少。8.尤其仰慕颜真卿的为人,喜欢当面批评别人的过错,(但)不会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听到小小的善举,就赞叹褒奖并说自己不如人家。9.永数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 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元帅檄,始勉强一餐,其忠谊盖天性。10.示例: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敢当面指责上司的过失固然值得赞赏和敬佩,但能委婉劝谏,让上司接受更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11.擿其诗/以激杨贵妃。12.(1)贬官降职。(2)洗脸。(3)使&&做官。13.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爱其才,数宴见。帝欲官白。14.正面描写: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侧面描写: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15.李白放荡不羁,狂傲,蔑视权贵。16.故/志不敢斥言。17.(1)致力。(2)做知府。18.当时的人认为这不是晏殊之罪。19.晏殊平日喜爱交游贤士,当了宰相后,更加致力于选拔贤材。20.晏殊贬官降职的原因:①被认为没有写好宸妃的墓志铭;②被指控役使官兵整治租赁的房屋来获利。晏殊并没有犯罪,理由有二:一是不敢写宸妃的墓志铭,是因为当时仁宗的养母章献太后正在朝掌事;二是晏殊并役使官兵整治租赁的房屋,官兵是辅臣例宣借用的。21.一过目/终身不忘。22.(1)撰写。(2)给人看。(3)改变、更改。23.不久,通过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24.王安石因好读书,博闻强记,文思敏捷,才华出众而被&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25.兴修水利,借贷于民,变革政治。26.丈幅间/蜿蜒升降。27.(1)写诗。(2)擅长。(3)逃跑。28.张挂在中堂之上,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常充满整个屋子。29.逼真,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夸张、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30.朱耷性格孤傲耿直,聪明绝伦,无人能比,语言幽默恢谐,喜欢高谈阔论,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31.里老父/子死未敛。32.(1)效力。(2)收敛,这里指装进棺材。(3)捆绑。33.强盗不可以做。我在这里不能容忍你们(做强盗)。34.桑怿的&勇&表现在:自驰取少年者送县;桑怿的&谋&表现在: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35.桑怿是一个耿直刚正、主动请缨、勇于任事、有勇有谋的人。36.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37.(1)感到惊异。(2)这样。(3)到。38.(朱熹)访问白鹿洞书院遗址,上奏书请求恢复它原来的规模,(还)制定《学规》,让学子们遵守它。39.不若是,非人也。40.兴利除害,遇旱灾讲求荒政,使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后奖赏献粮救灾的人;重视教育,时常为学生讲学,亲自为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41.金人及伪齐/入寇。42.(1)奔向。(2)估计。(3)阻止。43.不久,金兵元帅兀术发怒地督促金兵四面攻城,解元全力抵抗才把金兵击退。44.选文运用了敌我双方兵力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解元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我军不满三千人,而金兵却有数十万之众,但解元却能以少胜多,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使敌人遭受沉重的打击。45.解元是一个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杰出将领。46.宫僚/以得端人相贺。47.(1)书信。(2)题名、取名。(3)提拔。48.张浚以正心诚意的学说勉励杨万里,杨万里终身佩服他的教诲。49.诚恳求学:三次上门求教张浚不得见,又写信极力恳求才得见;正直为人:宫廷中的官僚因为得到杨万里这样正直的人而互相祝贺。50.杨万里深知执政者的要务是选拔和重用人才,杨万里推荐人才能出于公平公正之心。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单元卷(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10分)&&
时汉方事①匈奴,式②上书,愿输③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④。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⑤,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⑦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⑧。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上于是以式终长者⑨,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⑩百姓。
【注释】①事:从事(征伐)。②式:即卜式,汉武帝时贤臣。③输:捐献。④弘:即公孙弘,汉武帝时宰相。⑤不轨,不守法度。化,教化。乱法,扰乱法规。⑥报:答复。⑦浑邪:即匈奴浑邪王。⑧仰给县官,仰仗朝廷给养。赡,赈济,救济。⑨终长者:终究是一个性情忠厚的人。⑩风:通&讽&,劝谕。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平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来教化自姓。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 愚 以 为 贤 者 宜 死 节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使(&&&&&&&& )&& (2)徙(&&&&&&&&& )&& (3)尊(&&&&& )
3.请找出表现卜式仗义疏财爱国爱民的句子。(2分)
4.卜式为富能仁、爱国爱民,但他没有及时提拔的原因是什么?(2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皇上(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0分)&&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①。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②。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③。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④,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⑤,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⑥。诸从者日益畏之。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徒:为朝廷服役的人。郦山:山名,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②丰西泽:即丰西大泽。解纵:放走。③被酒:趁着酒意。径:抄小路通过。④当道:挡在道路中间。⑤不诚:不诚恳,说谎。⑥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于是走到丰西泽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且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有十多个。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只有刘邦心里觉得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越来越敬畏他。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吕雉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刘邦听了很高兴,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自 度 比 至 皆 亡 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
(1)徒多道亡&&&&&&& (a.死亡&& b.逃跑&&& c.丢失)
(2)自度比至皆亡之& (a.估计&& b.度过&&& c.制度)
(3)高祖觉&&&&&&&&& (a.觉悟&& b.感觉&&& c.睡醒)
a.(1)a(2)b(3)c&& b.(1)b(2)a(3)c&&& c.(1)c(2)b(3)a
8.说说&妪子何为见杀&的意思。(2分)
9.高祖为何要放走剩下的差役?从这件事中,可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2分)
10.有同学说:&选文中写高祖斩蛇一事增加了迷信色彩,是败笔,应删去。&对此你持什么观点,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①。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②。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③。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④。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数十日⑤。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⑥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于是信孰视⑦,俯出胯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①行:德行。治生:谋生。寄食:依赖别人糊口度日。②行营:随便找了。令傍可置万家者:准备将来在他的母亲的墓旁安葬万家。③亭长妻苦之:这就害苦了亭长的妻子。晨炊蓐食:清早做饭,在床上把饭吃了。④绝:断绝关系。⑤漂母:漂洗棉絮的老妇人。⑥王孙:对人的尊称,这里指韩信。⑦孰视:看了很久。孰同&熟韩信,淮阴县人。家境贫寒,品行不好,不能被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他的母亲死后无钱安葬,于是草草葬在一处高而且干燥的地方,使旁边可以安得下万家。韩信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吃闲饭,亭长的妻子非常恼怒,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她厌恶自己,自动地再也不去了。
韩信到城墙下钓鱼,有一个漂洗絮棉的女人怜悯他,给他饭吃,打算在这里漂洗几十天。韩信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女人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有个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用刀剑来刺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乃 行 营 高 燥 地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具(&&&&& )&& (2)饭(&&&&&&&& )&& (3)一(&&&&&& )
13.同样是给韩信饭吃,但作者对下乡南昌亭长妻子和漂母的态度和看法就不同,这是为什么?(2分)
14.年少时就熟谙兵法,后来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淮阴侯的韩信,少年时却因家贫受到了哪些侮辱?(2分)
15.你是怎样看待韩信的&胆怯&的?(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10分)&&
性爱鹅。会稽有孤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②。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③。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④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⑤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⑥。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⑦者累日⑦。又尝在蕺山⑧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⑨,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⑩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注释】①孤姥:老寡妇。②命驾就观:驾上车前去观看。③弥日:整天。弥,满。④举群:整群(鹅)。⑤任率:任性坦率。⑥棐(fěi)几:茶几。真:楷书。草:草书。⑦惊懊:惊讶懊丧。累日:好几天。⑧蕺(j&)山:绍兴的主要历史名山。⑨愠色:愠色:怨怒的神色。愠,含怒、生气。⑩王右军:即王羲之,因他做过右军将军。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今绍兴)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擅长鸣叫,王羲之想到集市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驾车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又有山阴(今绍兴)一个道士,喜欢养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兴地写完,用笼子装了鹅带回家,感到非常快乐。他任性率真的情况就是这样。他曾经到他的一个下人家,看到一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下人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啊!
16.请给选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1分)
道 士 云 为 写 道 德 经 当 举 群 相 赠耳。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市(&&&&& )&& (2)书(&&&&&&&& )
18.说说&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的意思。(2分)
19.选文中的哪些内容表现了王羲之任性坦率的性格特点?(2分)
20.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选文中的哪些内容写出了王羲之的书法一字值千金?(3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10分)&&
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其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①。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②。性虽仁恕③,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乖戾不受训,遣之④。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⑤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⑥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⑦。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止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倘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⑧。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⑨。闻者服其明。&
【注释】①莅(l&)事:管理政事。祁(q&)寒盛暑:严寒酷暑。俨:庄重。厮养之辈:指儿女晚辈。亵:亵骂;慢:轻慢。②谨:孝敬。盥漱:洗手漱口。物议高之:众人都非常赞美他的品行。③仁恕:仁厚宽爱。④乖戾(l&):指性情、言语、行为粗暴,不正常。遣:打发走。⑤云:说,这里是咬定说。⑥讼:打官司。⑦政:节度使。理:审理。疑狱:悬案。⑧孤:辜负。悖(b&i)逆:悖乱忤逆,犯上作乱。⑨名教:名理教化。生涯:财产。并:全部。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张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喜欢读书,在工作闲暇的时候,经常是手不释卷。他不喜欢喝酒,不喜欢歌舞音乐,也不蓄养姬妾奴仆。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一定衣帽整齐庄重。对儿女下辈,也从来没有说过轻慢猥亵的话。他侍奉母亲恭谨孝顺至极,每当母亲吃饭时,他必定站在旁边侍候,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完毕了,他才离去。人们都众口称赞他。他的性情虽然仁爱宽恕,但遇到邪恶奸诈的人,却嫉恶如仇。他在邠州做官的时候,有个人给姓郭的人做义子,从孩提一直养大,后来因为他忤逆不受教导,就打发他走了。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他们有一个亲生的儿子这时也长大了。当时郭氏的亲属们和那个养子私下约定,就说他是亲子,要瓜分郭氏的财产,亲属们帮助养子打官司。前后有好几任长官都不能决断,这件事就成了疑案。张希崇看了状子,判案说:&父亲在的时候已离家,母亲死了不来安葬。如果说仅仅只是养子,辜负了养父母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如果说是亲生儿子,就更是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的罪过!已经非常有害于社会礼仪教化,怎么还敢来冒领遗产?!郭氏的财产全部交给亲子,告状的养子和那些与他勾结的人,都交给法官按律条定罪!&听说了这件事的人,都佩服张希崇的明察是非。
&&&&&&&& 同样一个案件,为什么数任官员都无法判决,而张希崇却能轻而易举地决断呢?
官以律定刑: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
2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时 郭 氏 诸 亲 与 义 子 相 约
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素(&&&&& )&& (2)俟(&&&&&&&& )&& (3)止(&&&&&& )
23.说说&闻者服其明&的意思。(2分)
24.张希崇把郭氏家产全部判给郭氏嫡子的理由是什么?(2分)
25.细读选文后,你觉得张希崇是个怎样的人?(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6~30题。(10分)&&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①。&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②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③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④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⑤等曰:&上国之威命⑥朝以至,则使人⑦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⑧曰:&杀行人⑨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 【注释】①弁(bi&n):朱弁,今江西婺源人,建炎中,以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拘留。绍兴初,金人逼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六年始得归。仕:做官。怵(ch&):恐吓。渐:开端。②北面臣:做刘豫的臣子。③饩(x&)遗:饮食。④使:使者。⑤移书:写信交给。⑤耶律绍文:金国的高官。⑥威命:任命书。⑦使人:使者,这里指朱弁自己。⑧诀:诀别。后使:后来南宋派来的使者。洪皓:南宋后来派来的使者。⑨行人:这里指使者。
2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不 可 从 则 囚 之
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固(&&&&& )&& (2)辱(&&&&&&&& )&
28.说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的意思。(2分)
29.金人采用了哪些手段来迫使朱弁投敌变节?(2分)
30.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引用古代名言来赞美朱弁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3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31~35题。(10分)&&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①。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②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③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④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⑤之以愚;功被⑥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⑦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⑧而损之⑨之道也。&
【注释】①欹(qī):倾斜。焉:于此的合音,在那里的意思。②宥(y&u)坐:座位右边。宥通&右&,坐通&座&。③中:这里指水装到一半。④挹(y&):舀。⑤守:保持。⑥被:惠及。⑦抚:压住。⑧挹:抑制。⑨损之:贬损满。之,指代满。孔子在周庙参观,(看到里面)有欹斜的器物。孔子向守庙的人问:&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原来是右座的器物。&孔子说:&(我)听说右座的器物,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盛满水就会倾覆,有这样的事吗?&(守庙的人又)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一下(看是否有这样的事),(果真)盛满水就会倾覆,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然后说:&怎么会有满了却不颠覆的器物呢?&子路说:&请问有让它一直满的方法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方法。 &
3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敢 问 持 满 有 道 乎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顾谓弟子曰(顾念)&&&&&&& b.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罪恶)
c.敢问持满有道乎(方法)&&&&&&& d.此盖为宥坐之器(覆盖)
33.&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这样做有必要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3分)
34.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35.结合《论语》十则,你认为孔子在学习态度方面特别强调什么品质?(2分)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36~40题。(10分)&&&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⑤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①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②语(y&):动词,告诉。 ③卒然:突然。卒同&猝&(c&)。 ④与:从,跟。 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 ⑤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⑥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⑦由:同&犹&,好像,如同。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3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就 之 而 不 见 所 畏 焉
3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恶(&&&&& )&& (2)槁(&&&&&&&& )&& (3)御(&&&&&& )
38.说说&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的意思。(2分)
39.梁襄王问孟子:&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孟子是怎么回答的?他的理由是什么?
40.孟子认为什么样的君主才能统一天下呢?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2分)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1~45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①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②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⑤。&
【注释】①之:助词,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智之如目: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楚庄王想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一样。③睫:眼毛。④庄蹻(juē):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⑤明:眼镜明亮,引申为明智
4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故 知 之 难 不 在 见 人
4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谏(&&&&& )&&&&&&& (2)患(&&&&&&&& )&
43.&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庄子说的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44.后人由本文的&目不见睫&现象,引申出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2分)
45.楚庄王欲伐越国的理由是什么?庄子认为楚国不能讨伐越国的理由又是什么?(3分)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6~50题。(10分)&
赵主父使李疵视中山可攻不也①。还报曰:&中山可伐也。君不亟伐,将后齐、燕。&主父曰:&何故可攻?&李疵对曰:&其君见好岩穴之士②,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③。&君曰:&以子言论,是贤君也,安可攻?&疵曰:&不然。夫好显④岩穴之士而朝之,则战士怠于行阵;上尊学者,下士居朝,则农夫惰于田⑤。战士怠于行阵者,则兵弱也;农夫惰于田者,则国贫也。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伐之不亦可乎?&主父曰:&善。&举兵而伐中山,遂灭也。
【注释】①赵主父:即赵武灵王。李疵:赵国大臣。②好岩穴之士:喜爱住在山洞中的隐士。③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那些互相依挤掩盖在一起的车子挤在偏僻的街道和狭窄的胡同里去见读书人的以十来计数,那些高尚布衣下等读书人的官员以百来计算。倾:依、倚。盖:遮蔽、掩盖。穷闾隘巷:偏僻赵主父武灵王让李疵去察看中山国可不可以攻打。李疵回来汇报说:&中山国可以征伐。您如果不快速出兵征伐,就将会落在齐国、燕国后面。&赵主父说:&用什么借口可以攻打呢?&李疵回答说:&中山国的君主喜好召见住在山洞中的隐士,那些互相依挤掩盖在一起的车子挤在偏僻的街道和狭窄的胡同里去见读书人的以十来计数,那些高尚布衣下等读书人的官员以百来计算。&赵主父说:&以你的言论来说,这是贤能的君主,怎么可以攻打呢?&李疵说:&不对。因为喜好表彰隐居的读书人而使他们能够见到君主,那么战士在战场上就不肯出力;君主尊重学者,下等读书人盘踞在朝廷,那么农夫就懒得在田地里耕耘。战士在战场上不肯出力,那么兵力就会衰弱;农夫在田地里懒惰,那么国家就会贫穷。兵力比敌人衰弱,国家在内部贫困,而又不灭亡的,是从来没有的事。征伐它不是可以吗?&赵主父说:&很好。&于是起兵去征伐中山国,随后消灭了它。的街道和狭窄的胡同。伉:高尚。④显:表彰。⑤惰于田:懒得在田地里耕耘。
4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其 君 见 好 岩 穴 之 士
4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亟(&&&&& )&&&& (2)礼(&&&&&&&& )&&& (3)然(&&&&&&&& )
48.说说&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的意思。(2分)
49.赵主父武灵王讨伐中山国之前,为什么要派李疵去仔细观察中山国的情况?(2分)
5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山国被灭亡的原因主要在自身。由此,我们受到的启发是要以人为本,要富国强兵,要搞好稳定团结,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等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b.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中山国被灭亡的原因。因此,文章只写战争的结果,而没有写战争的具体经过。
c.中山国被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重用岩穴之士,而轻视了为国出生入死的战士和创造才富的农民。
d.注重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是赵主父武灵王取胜的原因之一。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单元卷(二)参考答案
1.愚/以为贤者宜死节。2.(1)派遣。(2)迁移。(3)使&&尊贵。3.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4.因为宰相公孙弘认为卜式捐献出一半家财帮助朝廷征伐匈奴,不合人之常情,像卜式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所以没有得到提拔和重用。5.汉武帝是一个善于重用忠贞贤能者的人。6.自/度比至皆亡之。7.b。8.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呢?9.因为不放走剩下的差役,等到达目的地之前,他们也会一个个跑掉,还不如干脆做个顺水人情。从这件事中,可以说明高祖具有反叛意识。10.示例:我不赞同这位同学的意见,因为选文中写高祖斩蛇一事不是为了增加迷信色彩,而是为了帮助高祖在差役中树立威信,为以后领导差役起义张本。11.乃/行营高燥地。12.(1)准备。(2)给饭吃。(3)全,整个。13.因为下乡南昌亭长的妻子怕麻烦,后来不给韩信饭吃,而漂母给韩信饭吃是出于同情、可怜的心情,漂母给韩信饭吃是不求回报的。14.①亭长妻子不为具食;②淮阴少年让他受胯下之辱。15.韩信不是胆怯,而是能屈能伸,敢于面对现实,不逞匹夫之勇。16.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17.(1)卖。(2)书写。18.他的书法被世人珍重,都如这事一样。19.①为求得一笼鹅而为道士书写《道德经》;②为蕺山老妇人的六角竹扇题字。20.①山阴道士用一大群鹅换王羲之书写的《道德经》;②学生因父亲误刮了王羲之写在茶几上的字而懊丧好几天;③人们出重金争相购买王羲之题字的六角竹扇。21.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22.(1)向来。(2)等到。(3)只。23.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24.义父生在的时候,义子就离开了,义母死的时候,义子也不来守孝。只算义子,就辜负了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倘如是亲儿子,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25.张希崇是个朴厚严谨、好读书、孝敬父母、关爱晚辈、宽爱仁厚、嫉恶如仇、断案客观公正的人。26.不可从/则囚之。27.(1)坚决。(2)使&&受辱。28.话可以听从的就听从,不可以听从的就囚禁使者、杀掉使者,何必让他做官呢?29.①威逼利诱,许以官职;②断粮断水以折磨。30.示例:①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31.敢问/持满有道乎?32.c。33.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确认。34.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35.孔子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倦怠。要球人们把学习积累与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36.就之/而不见所畏焉。37.(1)怎样。(2)干枯。(3)阻挡。38.如果真的像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像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地谁能阻挡得住呢?39.孟子的回答是:要使天下安定,就必须统一天下。因为如果天下不统一,四分五裂,战争不断,那么,天下怎么可能安定呢?40.孟子认为不喜欢杀人的君主才能统一天下,不喜欢战争的君主、维护天下和平的君主才能统一天下。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和&仁政&的思想。41.故/知之难不在见人。42.(1)劝谏。(2)担忧。43.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就很难发现。44.自知之明。45.越国政乱兵弱。庄子认为楚国也政乱兵弱: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这是兵弱的具体表现;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这是政乱的真实写照。46.其君/见好岩穴之士。47.(1)快速。(2)以礼相待。(3)对。48.兵力比敌人衰弱,国家内部贫困,而又不灭亡的,是从来没有的事。49.了解敌国情况,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50.c。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