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5吸入过量轻则怎样,重则怎样?

    正在开两会的大人物们应该不可能享受到特供空气了吧,北京这情况都赶上世界闻名的雾都伦敦了,但没发现在两会期间有什么关于改善呼吸环境的建议,不过让我佩服的钟南山却一直在批判空气污染。大家也可以搜索一个视频,叫《女记者提环境问题数度哽咽 代表无人回答》,不会贴视频得自己去找了,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鲁迅说不忌惮以最大恶意去猜度中国人,我想代表们没意见,是因为都知道北京阴霾天气的主要源头是汽车尾气排放。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了环境,是因为世界最大的两桶油油品不及格,两桶油可是世界最大的,在2011年就日产243万桶油,超过原来第一的美孚的230万桶油。这是又一个世界第一啊!这是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啊!因为这个“第一”,我想众代表都不想去招惹这两桶油。  此外,世界第一的两桶油盈利能力不负众望,2011年的股市,中国石化(600028)以1.23万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中国石油(601857)以9522.47亿元排名第二。在油价“为何只涨不跌”的声声质疑中,“两桶油”赚得一塌糊涂。半年报显示,中石油赚了660亿元,每天纯收3.6亿元;中石化402亿元,合每天纯收2.2亿元。不过就这盈利状况,当初两桶油上市就买他们股票的,现在都还没解套。另一方面,两桶油又不断向公众说亏损很大,而两桶油说亏损主要在炼油项目。不过这些成本都没有向大家公开,只是美孚的采用成本是11美元/桶,两桶油应该不超过20美元/桶,但是这些成本都已经嫁接到消费者头上了,中国的油价比美国要高很多。那么两桶油的利润都去了哪里??面对需要解决油品问题而花费500亿却大哭穷和亏损的两个垄断国企,究竟是在闹哪样?  让大家脑补一下这个汽油生产工艺的中美差别:美国严格采用了多次分馏裂解工艺;而中国则采用一次分馏裂解工艺,一次分馏裂解后所获得的汽油添加大量抗爆剂,便能“勾兑”出高标号汽油,这种生产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低,产量大,能保证“两桶油”利润最大化,但对过量添加抗爆剂造成的pm2.5污染,它们却在所不惜。照这说法,中国的炼油成本应该会更低才是啊,但实际数据我们无从得知。  由于这个生产工艺的差异,我们都已经知道北京PM2.5超标的元凶就是油品问题(多方结论,不必论证了)。列个数据吧,国内的所谓国III标准,即含硫量不超过150ppm(百万分比浓度),车用柴油硫含量不得超过350ppm。与此同时,欧盟和日本已经将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美国是30ppm。 这样的标准差了十倍以上,所以誉为“首堵”的北京这么多车,帝都市民不戴口罩出街还能如何呢?再者,这个标准是否达标,我们也不得而知,国内很多加油站都有劣质油品,很多车主都中招了。如果说这些可能是加油站的监管不力,那么我们看看一江之隔对此监管严格的香港:在2010年N多的哥的出租车加了中石油的油后车熄火的问题,原因就是油品差。对于一个垄断性的世界级的庞然大物,我们还得仔细为其遮丑呢。两桶油的丑闻包括AV们,天价删帖门,茅台门等等,都不用详细数了。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图,看看是如何遮丑的。    此段为摘抄:中石油、中石化是油品升级的最大障碍  在中国的炼油能力构成版图上,中石化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它与中石油相加接近80%。在整个的油品质量博弈中,石化行业左右着油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据农工党中央的数据,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员构成中,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且秘书处设在中石化;而在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人员构成中,石化系统委员占70.3%,汽车产业系统委员占8.1%,环保系统委员占5.4%。  如此比例的席次,很难实现根据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来制定机动车排放标准测量方法和相应的燃料标准。虽然油品升级在技术上不存在难题,但如果要提升油品质量,最主要是需要配备一套加氢处理能力装置,制氢装置又是高耗能易爆装置,这些都将增加炼厂的投资生产成本和安全成本。一个26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产能的项目,需要投资5亿元左右,包括其他配套装置在内的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需要的总投资则更多。  由此可见,在中石油、中石化不仅垄断了中国成品油市场,也垄断了标准化制定的状况下,对于一项需要巨大投资的改进项目,他们自身显然不会有动力去做任何改变。 而且多头管理下,环保部门并不能对两桶油有任何的执法能力。所以两桶油成了“没王管”的状态,油价想怎样就怎样,利润和亏损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钱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至于环境污染?反正没哪个能管的着。  这个情况下,该怎么破??
楼主发言:3次 发图:2张
  居然没人回?
  正在开两会的大人物们应该不可能享受到特供空气了
  谁敢提?谁提谁死!!!!!!!!!!!!!一
  @普洱真好喝 1楼
09:53:50  居然没人回?  -----------------------------  最好的反抗也只有不开车。。
  二油和发个委合并不就结了?  建议更名为: 发个油 ,发克油也可以  支持的请顶
  这么肯定是油的问题?  
  没搞明白两油的利润哪去了?炼油亏损了还是私分了?油涨价说亏损,晒业绩邀功说狂赚。。。。。
  是谁在掠夺我们的资源,污染我们的生命  
  腐败无能的中国政腐...........
  生活越来越差了。
  @ddcczz001 6楼
12:44:55  这么肯定是油的问题?  -----------------------------  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占了空气中的颗粒的38%。而国内汽油的标准是国3,比欧5的标准差了十倍以上。按外国数据换算,如果中国油品能跟上外国的标准,那么等于直接减少约3000万辆汽车排放。
  楼主喜欢喝普洱?
  我也很憎恨两桶油 但账好像不该这样算。你得看这两个单位养了多少人跟国外的那些公司对比,他们两个才狼虎豹还是解决了很多人的工作问题。同时应该他们的收入国家要拿得多吧,毕竟他们现在这么猖狂没国家的那个什么部门帮助也不至于现在这样。所以我对中国这两桶油是好坏参半吧
  李连杰不是说:爱老虎油!只不过他在国外,是外国人.
  大家都不开车行不?十五公里以内骑车可以的。大家都不开车,弄死两桶油。
  呛死这帮不为民说话的带表。  
  现在就差砖家站出来帮助中石化他们反驳说,主要责任是我们这群刁民和屁民放屁造成的。祝愿我国首都永远这样下去,然后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和非物质分化遗产,带动旅游项目,增长鸡地屁,造福全中国,离世界纪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剩一步之遥,希望共产党加把劲让阴暗且发黄的天气持续下去,带动旅游业鸡地屁更上一层楼。  
  唉,什么时候北京的PM2.5能升到00啊,那时的京城就成仙境了。
  反正帝都的人都是有钱人,多吃点PM2.5没事。
  没的救了  
  这么好的贴竟然没人回?  
  作者:sborientsun 时间: 12:18:42     二油和发个委合并不就结了?  建议更名为: 发个油 ,发克油也可以  支持的请顶  --------------------  同意
  一个称自己永远“WGZ”的党,一个政府,  滋生出来的这样一个据说为了“国计民生”的垄断企业,  其本身具有的是它就是“标准”,它就是“企业政府”,  它可以随意说亏损提价,可以随意给不听话的地方断油,  它可以随意指挥媒体、随意让“专家”说话,可说是天子门生无法无天。  它能对投资它的广大股民都极不负责,  你还天真的来奢望它能对环境污染负责?  它能够让得罪它的地区随意随时闹油荒,  你还敢跟它理论是非曲直?  ----------它就是耍流氓你能怎样?
  幸好WWY也没法特供空气。
  我就是中石化的人,我不否认石油生产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但是你说的提高油品质量的措施,我们都已经做到。近十年来,我们单位对环保特别重视,惩罚措施也是很严厉的。
  现在转成PM2500超标的沙尘暴了
  口罩戴起来,PM1.0神奇横空出世。。。PM2.5早就OUT了
  @青春扭住我不放 13楼
17:33:07  我也很憎恨两桶油 但账好像不该这样算。你得看这两个单位养了多少人跟国外的那些公司对比,他们两个才狼虎豹还是解决了很多人的工作问题。同时应该他们的收入国家要拿得多吧,毕竟他们现在这么猖狂没国家的那个什么部门帮助也不至于现在这样。所以我对中国这两桶油是好坏参半吧  -----------------------------  你说的貌似很在理,  贪污腐败最起码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公款吃喝最起码带动了一定程度哦就业和市场繁荣,  行政不作为最起码让一部分昧着良心赚钱的人也先富了起来,  公检法不为民做主,只为权贵服务,最起码让一部分权贵过得很和谐,  你的见解真好,令我不由得言不由衷的感到五体投地,望尘莫及的膜拜佩服
  西湖都有煤景了。。。
  如果吸入是阻止不了的话 就考虑一下排出吧  看看这个排毒产品 现在越来越多人需要了  /item.htm?spm=a1z10.1.w.36.mixp3Y&id=
  顶楼主  
  接着收环保税呗  油价又有涨价的理由了
  骂政府骂国企最安全
  好贴啊,很有逻辑啊。  个人认为,是吃油的汽车多了,  汽油去哪里了?全被汽车拉出来变成PM2.5了。  顺便  PM2.5 全国查询网站  /map/  日本NHK PM2.5预报(可拖动下面的滑条,看预报)   http://www3.nhk.or.jp/news/taiki/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热线:021-
公众的“PM2.5概念”不能越描越黑
关于“地铁雾霾”的说法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报道援引国内一家环境研究所的数据称,地铁内PM2.5是室外的16倍。对此,该机构负责人称,确实测过地铁内PM2.5的数据,但从没提过是室外16倍的说法。专家表示,“一日的测量数据得出地铁内空气比较差也是不科学的。”(《北京青年报》 12月4日)
一个“地铁雾霾”,其实就是个公众已经见惯不惊的PM2.5数据,也就弄得舆论与民间人心惶惶。报道中提到的某民营环境研究所,是不是想以“地铁雾霾”来博出位,以及报道“地铁内PM2.5是室外16倍”又是不是想来博眼球,目前尚不得知,不过都已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普通公众关于“地铁雾霾”、或是PM2.5的这个认识概念,却不能一会东、一会西地被越描越黑。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PM2.5尽管这个名字很洋气,东西却不是一个什么好东西,轻则令人感觉不舒服,重则致病甚至致命。所以针对民众的这种担心或焦虑,承担公共服务的机构或部门,亦就有责任站出来,对此进行积极破解。而不能听任并不具备监测、或数值发布资质的民营机构,以及某些媒体捕风捉影,弄得公众稀里糊涂。
从技术上说,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刮风、下雨还是出太阳这样的天气预报,早就在各地城乡普及,而且对公众的服务功能日益凸显;人居环境及质量关系同样贴切的水、大气指标,事实上在很多地方都已实现适时探测。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即便在城市管理的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但就曾经引发全球瞩目的“北京PM2.5”话题来说,多作一点针对性的工作应该毫不为过。
当然这里面还包含,对相关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比如对地铁也好、室外公共空间也罢,PM2.5数值的权威监测主体,和这些数值进行公众发布的资质,应该有个相对清晰的明确。民间机构也好,个人爱好者也罢,固然是谁都拥有了解PM2.5数值的权利;甚至只要有条件都可以协同、或监督的身份参与进来,但是否都具有国家法理上的认可意义,无疑值得规范与斟酌。
另一方面,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普通民众,或都不必听说PM2.5就闻风色变、或是紧张兮兮,而要有一个更为理智的面对姿态。直接关乎民众身体健康的PM2.5数值,固然时时处处都可以成为新闻,但是其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布是否有法可依,显然都值得公众媒体认真考量。而对于“见风就是雨”的某些“地铁雾霾”报道,民众更不可以讹传讹,将越描越黑的“PM2.5概念”来自己吓唬自己!
(文/渝西锋光)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龙网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时请务必标注来源“华龙网”和作者姓名)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公众的“PM2.5概念”不能越描越黑
关于“地铁雾霾”的说法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报道援引国内一家环境研究所的数据称,地铁内PM2.5是室外的16倍。对此,该机构负责人称,确实测过地铁内PM2.5的数据,但从没提过是室外16倍的说法。专家表示,“一日的测量数据得出地铁内空气比较差也是不科学的。”(《北京青年报》 12月4日)
一个“地铁雾霾”,其实就是个公众已经见惯不惊的PM2.5数据,也就弄得舆论与民间人心惶惶。报道中提到的某民营环境研究所,是不是想以“地铁雾霾”来博出位,以及报道“地铁内PM2.5是室外16倍”又是不是想来博眼球,目前尚不得知,不过都已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普通公众关于“地铁雾霾”、或是PM2.5的这个认识概念,却不能一会东、一会西地被越描越黑。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PM2.5尽管这个名字很洋气,东西却不是一个什么好东西,轻则令人感觉不舒服,重则致病甚至致命。所以针对民众的这种担心或焦虑,承担公共服务的机构或部门,亦就有责任站出来,对此进行积极破解。而不能听任并不具备监测、或数值发布资质的民营机构,以及某些媒体捕风捉影,弄得公众稀里糊涂。
从技术上说,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刮风、下雨还是出太阳这样的天气预报,早就在各地城乡普及,而且对公众的服务功能日益凸显;人居环境及质量关系同样贴切的水、大气指标,事实上在很多地方都已实现适时探测。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即便在城市管理的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但就曾经引发全球瞩目的“北京PM2.5”话题来说,多作一点针对性的工作应该毫不为过。
当然这里面还包含,对相关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比如对地铁也好、室外公共空间也罢,PM2.5数值的权威监测主体,和这些数值进行公众发布的资质,应该有个相对清晰的明确。民间机构也好,个人爱好者也罢,固然是谁都拥有了解PM2.5数值的权利;甚至只要有条件都可以协同、或监督的身份参与进来,但是否都具有国家法理上的认可意义,无疑值得规范与斟酌。
另一方面,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普通民众,或都不必听说PM2.5就闻风色变、或是紧张兮兮,而要有一个更为理智的面对姿态。直接关乎民众身体健康的PM2.5数值,固然时时处处都可以成为新闻,但是其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布是否有法可依,显然都值得公众媒体认真考量。而对于“见风就是雨”的某些“地铁雾霾”报道,民众更不可以讹传讹,将越描越黑的“PM2.5概念”来自己吓唬自己!
(文/渝西锋光)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龙网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时请务必标注来源“华龙网”和作者姓名)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粉碎竹粉的加工厂对附近邻居有粉尘侵害吗?pM2.5会高吗?_百度知道
粉碎竹粉的加工厂对附近邻居有粉尘侵害吗?pM2.5会高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重则尘肺.,容易导致粉尘吸入过度而导致轻则咳嗽胸闷,因此附近居住居民应当及时关闭门窗,出门应当佩戴具有防尘功能的PM2,CM.5口罩(VIC,3M,竹粉颗粒半径较大.),pm2,至少能保护呼吸道,里面含有各种颗粒物加工厂每天会释放出大量的粉尘,能及时过滤粉尘!希望帮到楼主,并附带细菌病毒等..5含量必然高
吸入颗粒肯定有!
有,会,因为有灰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首个室内PM2.5调研报告称室内PM2.5吸入量是室外4倍
&&&&来源:&&&&
原标题:报告称室内PM2.5吸入量是室外4倍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PM2.5吸入量室内占八成。在同等外部条件下,环境的室内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楼层17层以上室内等级最优。专家表示,该调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楼层与室内空气质量等级目前并无明确对应关系。
  数据来源 北京13区县7703个采样点
  昨日,清华大学发布一份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其表示,此报告为国内首份关注室内PM2.5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在两个半月时间内,调研组共获得北京市407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覆盖全市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
  研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张林介绍,此次调查的室内场所包括办公环境、居住环境、公共环境,但不包括地铁等流动环境。
  据统计,现在人们70%至90%时间处于室内,对室外空气质量,人们可以通过肉观测雾霾强度、网络获取PM2.5官方监测值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然而,对于室内PM2.5浓度,无法进行直观的能见度判断,加之室内环境差异性较大,专业PM2.5检测设备庞大昂贵,难以进行普遍实时的监测,造成人们一直缺乏对室内PM2.5污染程度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研究。据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目前都没有室内PM2.5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调研结果 雾霾天开窗会恶化室内空气
  调研结果显示,在采样时间段内,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8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属于轻度污染水平,且在三分之一的时间内,室内空气均处于污染状态,即PM2.5大于75微克/立方米。
  张林介绍,根据采集数据计算,志愿者日均面对的PM2.5总量为每小时2018.6微克/立方米,一个人每天吸入肺中的污染物潜在总量累计达到787.3微克,其中室内PM2.5的吸入量占每日总量的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天当中有大约20小时是在室内,只有4小时在室外。”张林说,室内的PM2.5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
  调研结果显示,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环境的室内PM2.5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家中有很多污染源,如烹饪、吸等,而办公室通常有中央空调,这对降低PM2.5浓度有很大帮助。”张林说。而在同一栋楼中,17层以上的楼层,室内PM2.5等级更优;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空气质量则相对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高空层的大气流动性更好,主干道则受到机动尾气排放影响。
  此外,张林介绍,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当室外PM2.5浓度低于75微克/立方米时,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但室外PM2.5浓度高于150微克/立方米时,开窗通风则会恶化室内空气质量。
  ■ 追问
  监测数据是否准确?
  研究组负责人:数据误差范围在10%左右
  张林介绍,此次采集的数据来自清华团队自行研发的PiMi便携式PM2.5检测设备。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他们同时将10台机器分别放于距离全市部分空气监测站点不超过5公里的区域内,将采集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便携设备采集的数据与北京监测站点的官方数据存在大约10%左右的误差。
  另外,张林说,此次调研是清华大学的自主行为,目前,他们还没有和环保等部门沟通。此次调研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未来他们还将与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合作,基于大样本量数据,探究PM2.5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 专家说法
  距离地面300米以上污染稍低
  环保专家彭应登认为,该调研报告的相关结论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相关结论此前已被证明,此次调研属于再一次印证或者量化。另外,室内空气质量与具体楼层目前并无绝对的对应关系。
  “报告得出的结论并不意外。”彭应登介绍,17层以上空气并不一定更好。此前官方有实验结论显示,180米左右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了最高值,这个高度远超17层。他表示,目前关于楼层高度和空气质量,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
  彭应登解释,污染物浓度在高度上的垂直分布,一定程度取决于气象条件。在静稳条件下,近地面由于受到扬尘等影响,污染物浓度确实较高。总体而言,在距离地面约800米的混合层内,PM2.5浓度比较均匀。而混合层内,约300米左右是个分界点,300米以下稍高,300米以上稍低。
  室内和室外环境究竟是什么关系?该报告显示,在调研期间,三分之一时间内室内处于污染等级,彭应登说,三分之一时间处于污染等级的结论,应该有个前提条件,比如外部空气质量差、室内不开窗通风、室内人居活动多等等。总体而言,室内外环境相对比较均匀。如果长期不通风,加上室内比较高的人居活动水平,污染物确实容易累积。&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pm2.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