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读,第15页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第90篇_百度作业帮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第9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22:37(一三)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一四)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③不应而还 音 义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一五)问说《孟涂文集》【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答:(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3.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成语: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一八)颜回好学《史记》【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阅读训练】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3.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答:(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2. 翻译句子.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译文: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译文: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答:(二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采稆负贩 ②忘恩负义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④曹刿请见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性质讷而好学 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C.面山而居 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3.翻译句子.①苦渴无日译文: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译: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答:(二一)推敲《诗话总龟》【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阅读训练】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答:(二二)勤训《恒斋文集》【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阅读训练】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答:(二三)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 静以修身② 俭以养德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二四)陶侃惜谷《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文:4.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九年级语文》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_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5秒后显示答案···
1.“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 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2.①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②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或(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3.“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明。&4.也(更)&&&&&&5.B您当前的位置:&>&&>&&>&&>&
16、(二)(文言文阅读精选,全部有答案)(2013年兰州)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饮酣
14.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 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3.(2分)(1)酣:尽兴(畅快)地喝酒。
(2) 释:放。14.(2分)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或: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1分。)15.(4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分)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2分)(意对即可)(2013上海)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 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随便。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人初不知其故( ) (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来源:学|科|网]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14 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15 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12.(1)原因、缘故(2)是13.A14. 其人不能知而妄对15.B(2013年广东省)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2)以敝大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1
(2)使……劳苦(贫困)2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4.
(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
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
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参考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2013年扬州市)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鱿屡字E唬骸案殷孜遥∥页宋抑鞒担旮殷孜遥 毕壬娲笈大着旆偕掌涑怠T唬骸按顺灯窀纯霸紫嘧 本裴橹校司酃郏逗粼唬骸按苏婧糜芬樱 焙瞳|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诛,复官部郎以卒。【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莫敢诘
(2)命卒曳下奴
(3)汝敢笞我!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B. 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C. 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马说》)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2.翻译句子。(6分)(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2013年盐城)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3.填空和简答。(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
10.(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1分。11.(2分)A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
(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
“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13.(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湖山夜雪(1分)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
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2013年南京)久而俱化[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
⑵怡然同群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
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9.(2分)D10.(4分)⑴想到
⑵安适愉快的样子
⑷就(每空1分)11.(2分)(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每句1分)12.(3分)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属于同类,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2013年绍兴) 乌蜂(11分)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①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②手瘃③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④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④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贻观者笑也。”   (选自《郁离子?卷六》) [注解]①哜(jiē)齐鸣声。 ②胝(zhī)老茧。 ③瘃(zhú)冻疮。 ④邀(áo)游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黄蜂殚其力以为蜜  (竭尽)  B.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  (离开)   C.先星而卧  (先前)      D.以贻观者笑也(留给)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翻译:如今身居朝廷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手上磨起老茧,脚上生了冻疮,尽力来担任王事的,(他们)都是对楚国有益的人。   20.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4分)   答: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强词夺理(厚颜无耻、恬不知耻、巧舌如簧) [译文]   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   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楚王听到了,更加善待熊蛰父了。 (2013年宁波)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1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殊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各已陶然(熏陶)2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分)
2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18.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2分,对三处2分,两处1分,一处不得分)19.D(2分)20.【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2分,表达流畅,意思符合即可)21.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2分,答出两点即可)(2013年丽水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4题。(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ì):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礼愈至(3)日煮粥一釜(4)馈以佳肴2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2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3分)选文主要人物(人名)主要内容(限8个字)共同点甲文(1)借书抄书,从师求教(3)乙文范仲淹(2)24.从下列(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1)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2013年舟山)钱缪(12分)钱H,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H为吴越王。有讽H拒梁命者,H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H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H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⑤武肃:即钱H。
⑥真主:贤明的君主。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有讽H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22.钱H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分)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2013年湖州市)猫号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选自《应谐录》)【注释】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②齐奄:人名。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④圮(pǐ):塌坏,倒塌。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自奇之
(2)虎诚猛 (
(3)云霭蔽天(
(4)请更名曰“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20.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18.(1)感到奇特(以……为奇,认为……奇特)(2)确实,实在(3)遮蔽(4)更改(4分 每小题1分)19.龙本来就此老虎神奇,(但)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超吧?(2分,意思对即可)20.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怎样就是怎样,要看重其本质,不要失去本真。为人处事亦是如此
(2分,意思对即可)(2013年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一)(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二)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21.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22.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19.D
20.BD21.①②22.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 ,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2013年凉山州)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拐咂赣谖舛芊醚伞S扇耍兄茶坶谟谕フ撸涫荡笕绻希拐呒种唬骸懊涝!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颦蹙以让使者。使者以诮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予矣,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①jì):教;指点。②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③枸橼(yuán):又名“香橼”,果实黄色,味苦。④靳:吝惜,不肯给予。⑤诮:责问。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有植枸橼于庭者
植:颦蹙以让使者
让: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2)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23.文章写梁王,突出了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21.种植
责备22.(1)过些时,又派使者向吴国寻求别的水果,吴人给了他一些柑子,梁王吃后感到味道更美。(2)使者又没有询问,却只看香橼的外表漂亮,所得到的和所要求的不相符,是理所应当的。23.梁王喜欢吃水果,吃了味美的,还想吃味更美的,如不称意可口,就责备水果产地的吴国人,文章突出了他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特点。(2013德阳市)不躬不亲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说苑?反制》)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2分)23.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衣练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24. 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25.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23、(2分)(1)穿(1分);(2)但,却(1分)24、(2分)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25、(1分)上行下效(2013年乐山)马钧二异事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往来无白丁C.患无水以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功百倍于常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B.先生为给事中
吴广为都尉C.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
面山而居D.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策之不以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6、C
8、A(2013临沂)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P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P(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1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1.(2分)①吃②回头看1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1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每以小句1分)1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2013年荆州市)古诗文阅读(24分)【甲】 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乙】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注: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6.(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8.(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9.(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10.(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知之。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出淤泥而不染,
”,透出的是品性高洁的正能量;“
,不汲汲于富贵”,传递的是淡泊名利的正能量;“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的是济世情怀; “
,后天下之乐而乐”,听到的是忧乐心语;“人有悲欢离合,
”,安慰了多少离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鼓励了多少后辈!“长风破浪会有时,
”,是重新扬起的希望; “人生自古谁无死,
”,是以死明志的决心。让我们诵读经典,滋养人生,传承正能量,共圆!6.D
10.A11.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1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13.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戚戚于贫贱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⑤月有阴晴圆缺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
&(178.5 KB)
以上是《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分类大汇编15文言文阅读精选2》的详细内容,《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分类大汇编15文言文阅读精选2》是拇指教育的编辑和众多的网友会员精心为您奉献。请记得收藏本站。更多有关《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分类大汇编15文言文阅读精选2》方面的资料,请在网站栏目中查找。转载本文,请注明: 感谢支持!
& |& & |& WA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