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一道小学数学题库,要求有详细的步骤!谢谢!

一道数学高考题求解答 要详细过程谢谢!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希望你不是一位骗取答案的人,求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高考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0千米处相遇,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返回时在距B城40千米处又相遇,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各停20分钟怎么解释,是同时停,同时走吗?
  @悠悠国心
22:27:07  简单的方法我不会,说个复杂的吧,设AB两地距离为S  A出发车辆设为甲车,B出发车辆设为乙车。  第一次相遇用时间为t1,第二次相遇用时间为t2.  你可以知道,  V甲*t1=50 V甲*t2=S+40  V乙*t1=S-50 V乙*t2=2S-40  上边两式相除,等于下边两式相除  解方程得S=0或者S=110  刚才算错了,应该是110  -----------------------------  有点小问题,第二次相遇用时间为t2分钟,中间有到站休息时间20分钟,所以计算第二次相遇时的行驶距离时,应该是V甲*(t2-20) = S+40,对乙车也是一样,所以不改变计算结果。
  s+40=50x3,s=110。我理解了。呵呵  
  @飞飞cn
12:24:18  作为一个普通答案110km基本就对了。  大家考虑了另一种情况了吗:一辆车到站并停20分钟后返回的时候,另一辆车还没到站呢,就是说在距离B城40公里处一车追上那个还没到站的车,如此答案是多少呢?  -----------------------------  这个想法挺有意思。  原题中是避免了这种情况,“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显然是指完成态,而非未完成。  按追上这种假设,画线段图,A车极慢,B车追A车,只能推断出AB城间距S大于(50+40=90)千米;或B车极慢,A车追B车,只能推出AB城间距S大于50千米,两种情况都无法算出具体间距,因为对开距离不是S的整倍数。  如果列方程,第二次相遇即追上时,两车行驶时间不同,一者为t2,一者为(t2-20),最终化简得到一个等式中有两个未知参数,二元二次方程,非方程组,故无解。
  我的天啊。。。完全不会啊。 看来要靠他们自己了。~~
  @飞飞cn
12:24:18  作为一个普通答案110km基本就对了。  大家考虑了另一种情况了吗:一辆车到站并停20分钟后返回的时候,另一辆车还没到站呢,就是说在距离B城40公里处一车追上那个还没到站的车,如此答案是多少呢?  ==============================================  不管停多久,只要两车停的时间一样答案就一定还是110千米
  @曹礼良
22:11:00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0千米处相遇,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返回时在距B城40千米处又相遇,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  这个有解吗?又没说两车速度匀速!
  @像死一样的活着
12:10:22  回复第87楼,@按自己的方法活  :肆百75 回复日期: 11:09:50   回复  @按自己的方法活
11:05:45  @肆百75 回复日期: 10:50:01 ......  -----------------------------  确实,20分钟只是一个等待的时间,都停、20分钟相当于都没停。我说的是,解数学的模型一定要正确,不是光弄个答案就行了。
  20分钟是用来迷惑人的无用条件,第二次相遇两车所行路程的和为总路程的3倍,A城开出的车相当于行了3个50千米,减去返回时行的40千米,AB两地相距110千米。小学路程问题不用考虑是不是匀速的。
  @曹礼良
22:11:00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0千米处相遇,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返回时在距B城40千米处又相遇,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  我算出来是110km,不知对不对?
  @2-09-25 23:20:20  110千米 合适这道题目。  但是本题出的不严谨,应当说明是在匀速的前提下,不然的话,在不匀速的情况下,那此题就有无数解了。  -----------------------------  我也感觉不严谨,而且要给出提示说,停车的20分钟相对于整个过程影响不大,。极端点说,如果速度近光速,那20分钟就是个超长的时间了
  回复第101楼,@dddlll555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0千米处相遇,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返回时在距B城40千米处又相遇,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各停20分钟怎么解释,是同时停,同时走吗?  --------------------------  这个有关系吗?  
  尼玛这是我小学最蛋疼的数学题~
  @卧槽泥马啊
09:40:06  @
09:08:30  回复第52楼(作者:@像死一样的活着 于
18:09)  两车共跑了3趟总路程,两车相遇时A处车跑了50千米,3X50=150千米。A车返回离开B处40千……==========虽然你们说了几遍了,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两车共跑了3趟总路程,两车相遇时A处车跑了50千米,3X50=150千米。”脑袋一团...........  -----------------------------  你前2句说队了第3句说错了 总距离是3X+150没错 但甲不一定跑了3X
  回复第115楼,@yshzzl  @卧槽泥马啊
09:40:06  @
09:08:30  回复第52楼(作者:@像死一样的活着 于
18:09)  两车共跑了3趟总路程,两车相遇时A处车跑了50千米,3X50=150千米。A车返回离开B处40千……==========虽然你们说了几遍了,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两车共跑了3趟总路程,两车相遇时A处车跑了50千米,3X50=150千米。”脑袋一团...........  -----------------------------  你前2句说队了第3句说错了 总距离是3X+150没错 但甲不一定跑了3X  --------------------------  我解释的那么详细都还不懂,看来我要去教体育了。见鬼,小学生都听明白了你们这些“大人"都不明白?小学没毕业?!  
是乙不一定跑了3X
甲也同样也不一定跑了150
  @yshzzl
15:13:53  错了
是乙不一定跑了3X
甲也同样也不一定跑了150  -----------------------------  恩 我知道你的意思 我也刚刚意识到 再好好想想
  尼玛,两车的停站是在城里,怪不得怎么算都算不出来
  我的解题过程是这样:如果两车到站后同时出发,那么相遇时的距离应该是距离B城50公里,现在是40公里相遇,说明B车到站后先出发了,由于两车停车时间一样,那么就说明B车先到站,所以先出发,也就是B车速度快。我假设两车到站后同时出发的话,当A车行驶到距离B站40公里处时,那么B车此次行驶的距离也应该是第一次相遇时自己行驶距离的4/5,因为A车此次的距离是第一次的4/5(40除以50),那么这个时候两车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全程的1/5,因为两车都是行驶了第一次距离的4/5。那么剩下的1/5距离就是B车利用先于A车到站的时间行驶的。也就是说第一次当A车到达B站时,B车先前已经到A站,如果继续行驶,直到A车到达B站,那么B车可以多行驶 1/5的全程距离,那么两车在相同时间的距离比例是5:6,它们的速度比例是6:5,B车快;所以当第一次相遇时,A车行驶了50千米,那么B车就行驶了60千米,从而推出全程110千米。
09:08:30  回复第52楼(作者:@像死一样的活着 于
18:09)  两车共跑了3趟总路程,两车相遇时A处车跑了50千米,3X50=150千米。A车返回离开B处40千……==========虽然你们说了几遍了,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两车共跑了3趟总路程,两车相遇时A处车跑了50千米,3X50=150千米。”脑袋一团糨糊,求说明白一点  -----------------------------  第一次相遇后各跑到终点,跑了二倍的路,返回相遇又增加一次,就是三倍路程。
  @yshzzl
15:13:53  错了
是乙不一定跑了3X
甲也同样也不一定跑了150  -----------------------------  @卧槽泥马啊
15:27:57  恩 我知道你的意思 我也刚刚意识到 再好好想想  -----------------------------  终于想通了 这个是恰巧相等 这个思路是错的  打个比方 第一次相遇距离A40公里 第二次相遇距离B20公里  根据这个算法的结果是100公里 我用了平方的方法算出来是60公里
  车速没有啊,怎么解?
  中国人就会耍这点小聪明。  换了老外会用计算机模拟一个数学模型来解决。  20年后,中国人还在玩奥数,老外阿凡达10都出来了。
  回复第72楼(作者:@卧槽泥马啊 于
09:40)  @
09:08:30  回复第52楼(作者:@像死……==========谢谢,明白了  
  回复第71楼(作者:@像死一样的活着 于
09:36)  回复第68楼,@  回复第52楼(作者:@像死一样的活着 于 2012-……==========谢谢解答  
  回复第75楼(作者:@按自己的方法活 于
09:52)  这题是小学4年纪的奥数题,上面110千米回答是正确  两车相遇了2次,那就表示两车共走了3倍的……==========您说得太清楚了,我很容易就明白了,谢谢  
  列方程式求解的掩面而过。。。。  还是要膜拜一下那位木有列方程式的兄弟。
  正解:设AB距离X,车速V1,V2,根据两车相遇时间一样,得  50/V1=(X-50)/V2  (X-50+40)/V1=(50+X-40)/V2  消去V1,V2,得  X^2-110X=0  X=0或X=110
  @dddlll555
13:03:00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0千米处相遇,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返回时在距B城40千米处又相遇,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各停20分钟怎么解释,是同时停,同时走吗?  -----------------------------  不管是不是同时停还是同时走,两车实际行驶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个你能理解吗?
  虽然都能得出答案,如果是小学题的话,那个没有用方程式的3S的是绝佳答案。
  @漠小寒wyl
22:38:47  画个线段图就很简单了,第一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和正好是AB两地的距离,这时候A行了5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是AB两地距离的3倍,这时候A就行了150千米,150—40=110.   -----------------------------  总路程是3倍AB不错,但你无法凭这个证明A车行了150千米。
  @曹礼良
13:30:50  再请教一道几何题,求阴影部份面积,已知矩形S=35,另两块分别为S=7,S=5    -----------------------------  碰碰运气,设长方形边长为5和7  然后就很容易猜到剩下小三角形的边长为5和3  最后答案为35-5-7-7.5=15.5  当然这是取巧的办法咯,堂堂正正的推算要复杂多了。
  @曹礼良
13:30:50  再请教一道几何题,求阴影部份面积,已知矩形S=35,另两块分别为S=7,S=5    -----------------------------  堂堂正正的解法:  设长方形边长为X,Y(X&Y),设未知小三角形边长为a,b(a&b)  则有  XY=35  X(Y-a)=5X2  Y(X-b)=7X2  由上述解得ab=15  最后答案:35-5-7-15/2=15.5
  刘明和马克是一对好基友,刘明是国货,马克是洋货,目测刘明攻马克。纪浩标示墙裂抗议要求插入三p!  天涯之大,真是啥贴都有。。。!膜拜ing
  @曹礼良
11:36:53  @漠小寒wyl
22:38:47  画个线段图就很简单了,第一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和正好是AB两地的距离,这时候A行了5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是AB两地距离的3倍,这时候A就行了150千米,150—40=110.  -----------------------------  历害,我是楼主,无以为谢,手上有些种子,需要的话说一声。我手上还有一道几何题.....  -----------------------------  哈,谢楼主了。有题目发上来大家一起动动脑筋啊!
  我给大伙儿出一题:用0——9这10个数字填空,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里填一个数字,不能重复。  
  @天天崖世界
17:28:11  中国人就会耍这点小聪明。  换了老外会用计算机模拟一个数学模型来解决。  20年后,中国人还在玩奥数,老外阿凡达10都出来了。  -----------------------------  这题在中国只是给小学生做的。  老外的小学生会建数学模型?搞笑了吧。  还是说你拿老外的大家生跟中国的小学生比
  @卧槽泥马啊
16:03:59  @yshzzl
15:13:53  错了 是乙不一定跑了3X 甲也同样也不一定跑了150  -----------------------------  @卧槽泥马啊
15:27:57  恩 我知道你的意思 我也刚刚意识到 再好好想想......  -----------------------------  用40和20,你的方程计算肯定算错了,无论是线段图的3S,还是方程,算出来都是100公里,方程解还多个无效的0。3S是对的,可以看我第一页的回复。
  都小学思想?这题根本没办法判断,一不知道速度,二不知道停车站在哪,三路况不明  
  @天天崖世界
18:31:31  @漠小寒wyl
22:38:47  画个线段图就很简单了,第一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和正好是AB两地的距离,这时候A行了5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是AB两地距离的3倍,这时候A就行了150千米,150—40=110.  -----------------------------  总路程是3倍AB不错,但你无法凭这个证明A车行了150千米。  -----------------------------  如果你已经知道总路程是3S,两车的行驶时间相等(总时间-休息时间),考虑各自速度不变,那很容易得出在每一个对开(包括反向阶段)的S中,各车的行驶距离不变,150千米。  具体分段是这样,A车行驶50千米第一次相遇,A车行驶60千米到B城,休息20分钟,A车向A城行驶40千米,第二次相遇。
  还有哪有公路是纯直线的,如果50和40跟两城实际距离是个三角关系?  
  @史上最弱的召唤师
19:58:20  还有哪有公路是纯直线的,如果50和40跟两城实际距离是个三角关系?  -----------------------------  计算行驶里程时,跟路线是直还是弯没关系。  无论AB之间的公路是弓背那根弦的形状,还是两段折线可构成三角形,按匀速和同等行驶时间计算的路程都是一样的。
  题目有问题 都没说两车是相同的速度 那么此题无解  
  解法二:  分析此题两车对发,并且到站后各停20分钟,而且第一次相遇a地发车行驶50公里,第二次相遇a地发车由b地返回行驶40公里相遇。  可以得出b地发车比a地发车快。  且a地发车返回时b地发车以行驶全程的5分之1,所以b地发车比a地发车快5分之1。  全程=50+50*(6/5)  如果没有分别在两地停20分钟后再次相遇的条件,则有可能有a车速极快行驶50公里处第一次相遇,到b后停20分钟返回40公里处第二次相遇的解。估计不是整数。。  
  @贫道语不惊
20:21:30  解法二:  分析此题两车对发,并且到站后各停20分钟,而且第一次相遇a地发车行驶50公里,第二次相遇a地发车由b地返回行驶40公里相遇。  可以得出b地发车比a地发车快。  且a地发车返回时b地发车以行驶全程的5分之1。  全程=50+50*(6/5)......  -----------------------------  A车慢,B车快,这很容易判断  但这个“a地发车返回时b地发车以行驶全程的5分之1,所以b地发车比a地发车快5分之1”,这个1/5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从时间、路程、速度上都不可能直接推导出来,倒是解出距离S之后可以推导出来。
  第一次相遇时A车行驶了50千米,此时总路程等于两城距离,换个说法说下,总路程是两城距离1倍时A车行驶50千米,2倍时A车行驶100千米,3倍时A车行驶150千米,第2次相遇也就是3倍时。
  你们的语文老师死得都很早么?这么简单的题还搞什么方程?  要注意两点: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0千米处相遇,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返回时在距B城40千米处又相遇,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各停20分钟怎么解释,是同时停,同时走吗?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意思就是说这两辆车是同时间对开的,  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意思就是说回程时间也是同时的。  换句话就是说,两车相遇的位置是同一点。  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不同,考的是语文,连这都不明白?还列什么方程,我呸!  答案是90,解释的已经很详细了。欢迎NC们拍砖。
  照NC们的说法,两车速度不固定,则此题无解。  还列啥算式?拍脑瓜想就知道了。速度不同相遇地点自然不同,相距路程肯定也不同,根据相遇点与其中一城的长度求总长,肯定是脑瓜被驴踢了。  不信邪的换个思维方式,已知总长,车速,求相遇点的位置。你看看车速不同,相遇点有你所想像的规律没?
  如果对这类题目有兴趣可以去做做数学物理竞赛题,这是很小儿科的题目
  @似是而非V
21:00:48  第一次相遇时A车行驶了50千米,此时总路程等于两城距离,换个说法说下,总路程是两城距离1倍时A车行驶50千米,2倍时A车行驶100千米,3倍时A车行驶150千米,第2次相遇也就是3倍时。   -----------------------------  这里有个破绽,两车到站都休息了20分钟,由于一车快,另一车慢,必然是一车先出发,一车后出发,时间和路程的对应关系就会跟你上面的理想状态错开。这题刚好2次方程的另一个解是0,因此碰巧没有漏解。
  @贫道语不惊
20:21:30  解法二:  分析此题两车对发,并且到站后各停20分钟,而且第一次相遇a地发车行驶50公里,第二次相遇a地发车由b地返回行驶40公里相遇。  可以得出b地发车比a地发车快。  且a地发车返回时b地发车以行驶全程的5分之1。......  -----------------------------  不好意思,仔细看了前面@BryantKobe 的推导过程,的确可以推导出这个1/5以及速度比。
  @BryantKobe
15:47:35  -----------------------------  假设两车到站后同时出发,从而推导出速度比,这个思路很厉害,技巧性太强,膜拜一下。  如果小学生的思维如此灵活,那简直不得了。  天才恐怕太稀少,不知道从思维训练上能否想出这种解法。没学过奥数,不知道他们如何训练。从成年人的角度讲,在速度、时间、路程之外,的确还可以把速度比做为分析方向,因为这可以推算出B车第一次行驶路程,从而得到答案。
  @漠小寒wyl
22:38:47  画个线段图就很简单了,第一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和正好是AB两地的距离,这时候A行了5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是AB两地距离的3倍,这时候A就行了150千米,150—40=110.   -----------------------------  高人,不过我来补充一下,怕有人还是看不懂,呵呵。  当A车从A城出发走到50公里的时候,A车B车速度的和在这段时间正好完成一个AB距离,当再次相遇的时候,A车B车两个车总和完成3个AB间距离,那么费时就是第一次相遇费时的三倍,也就是说A车一共走了50x3=150公里,这样再倒退 40公里就是AB之间距离了。
  小学奥数题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不要想太复杂了。两车分别到终点再返回相遇,所行路程之和为AB的3倍,甲车就行了3个50千米,送去返回的40千米就是AB两地的路程。我们可以反推一下,第一次相遇时甲车行了50千米,乙车行了60千米,假设相遇时间为一小时,那么甲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乙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返回相遇时,甲车行的路程为60+40=100千米,用了2小时,再加休息的20分种共用时2小时20分,乙车行的路程为50+70=120千米,用时2小时,加休息20分种,所用时间一样。也就是说休息20分钟是无用条件,无论哪辆车先到站休息,只要休息的时间一样,最后结果都不会变。
  @漠小寒wyl
22:38:47  画个线段图就很简单了,第一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和正好是AB两地的距离,这时候A行了5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是AB两地距离的3倍,这时候A就行了150千米,150—40=110.   -----------------------------  没看懂,两车总行程是AB两地距离的3倍,没错,但为什么A车就行了150米??3乘50?太搞笑了吧。
  回复第137楼,@漠小寒wyl  我给大伙儿出一题:用0——9这10个数字填空,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里填一个数字,不能重复。  --------------------------  有几个等式?5个等式是一年级的题目,一个等式是三年级的。你连三年级的都想不出来?  
  回复第42楼,@esppg  两车是同时到目的地的吗,如果不是,各停20分钟后,出发时间就不一样吧  --------------------------  只要在任何一辆车的停车时间内没有相遇,那这20分钟可以忽略.  
  这道题其实没答案……陷入了好几个陷阱…我也中招了……现在知道了  
  没标准答案,因为条件可以添加进去……一  
  我认为这题目比较复杂,要解缺速度条件。可以知道的是两车第二次相遇总行程是3倍AB距离,但是甲乙两车在随后的运行中不一定都是于第一次路程占的比例,这于各自速度有关。甲车快,先到然后20完了或之中乙车才到车站,这都需要讨论的。。。我认为要给速度。  
  设,A地出发车速为V甲  B地出发车速为V乙  如果两车速度相同,那么同时发车,第一次相相遇时一定是在两地的中点,那么根距前面的条件,两地应  该是100KM,这样两车将同时到站,20分钟,后又同时出发,再次相遇的时候还是会在两地的中点,可是  根据条件,离B地是40KM,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两车速度是不同的,  结论1:V甲 不等于
V乙   结论2
由结论1可知,两车不可能同时到站  结论3:然后各停20分钟,由结论2可知,第二次出发时间不可能同时  根据两次次相遇时甲车离出发点的距离(50KM和4KM0)可得到  结论5:V甲 小于
V乙  结论6:由以上结论可知,第二次甲车慢于乙车发车  再假设两车一直都是匀速运动,即两次发车各自速度不变,都是V甲 和
V乙  设第一次相遇甲车行驶时间t1,第二次相遇甲车行驶时间为t2,乙车比甲车先行时间为t3  现设两地距离为s  则有  t1=50/v甲  t2=40/v甲  t3=s/V甲-s/v乙  s=(V乙+v甲)t1  s=(V乙+v甲)t2+V乙*t3  试子看着很晕,求知数太多,上面的未知数只是一部分  各自停车20分钟,对于第二次相遇地点是否有影响呢  应该没有影响,从给定的条件看,好像没有答案  但是事实可以存在,证明答案是有许多的,  假设答案就是120KM,那么两车的速度也必须要是确定的才可以  因为假设速度不知道我们就可以算出两地的距离,那任何满足V甲 小于
V乙   都可以在S=120时让上面的条件成立,可是事实确又不是这样  所以结论:此题有无数解,S至少大于90
  @漠小寒wyl
19:29:25  我给大伙儿出一题:用0——9这10个数字填空,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里填一个数字,不能重复。    -----------------------------  5+4 = 9  6+2 = 8  7+3 = 10  答案似乎很多, 笨方法是逐个可能考察, 不知道有没有简单的方法  a
f  ----------  1 g
f  ----------  0 g
  110 km
  5+3 = 8  7+4 = 11  6+2 = 8, 加进位变为9
  算不出来的,因为没有速度  如果说跟速度没关系,那么算出答案的请用任意速度验算下  看看能不能满足给出的条件
  小学生的题目出得就是不够周全  还有种情况是
甲地和乙地海拔相差很多
一个上坡一个下坡
来回速度肯定不一样 这怎么算?  解太多了!
  @sxfclzlkw001  这位小朋友,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要用方程?可见你一定不了解方程,方程最关键的变量的设定,而不是只要不知道的数就设一个变量,这个题目就算设方程,最多也只会用3个变量,距离、车速1和车速2,只要车子出发后,那后面所有的时间都是有关联的,更本不用设这么多变量,等你把这3个变量的关系带入理顺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停的时间没任何用处。设变量距离H,车速V1和V2  那么第一次相遇 可以得出,因为1车走了50千米,所以2车走的距离就是V2*50/V1,这样得出一个式子H=V2*50/V1+50 根据此式子得出V1/V2=50/(H-50)  两次一共各自用了多少时间呢?  1车走的总距离是距离加40千米也就是(H+40) 那么1车行走用的时间就是(H+40)/V1   2车走的总距离是2倍的距离-40千米也就是(H*2-40),那么2车行走用的时间就是(H*2-40)/V2,  不管两车停多久由于是用了相同的停车时间所以总的用时一定是一样的  所以(H+40)/V1=(H*2-40)/V2  根据上面的式子得出V1/V2=(H+40)/(H*2-40)  把第一次相遇得出的公式带入就会得出50/(H-50)=(H+40)/(H*2-40)  这样(H-50)*(H+40)=(H*2-40)*50  后面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seguyh
21:06:42  你们的语文老师死得都很早么?这么简单的题还搞什么方程?  要注意两点: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0千米处相遇,到站后“各停20分钟”上下客后返回,返回时在距B城40千米处又相遇,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各停20分钟怎么解释,是同时停,同时走吗?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意思就是说这两辆车是同时间对开的,......  -----------------------------  A, B客车的速度不一样, 否则就在中点相遇
  @sxfclzlkw001  这位小朋友,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要用方程?可见你一定不了解方程,方程最关键的变量的设定,而不是只要不知道的数就设一个变量,这个题目就算设方程,最多也只会用3个变量,距离、车速1和车速2,只要车子出发后,那后面所有的时间都是有关联的,更本不用设这么多变量,等你把这3个变量的关系带入理顺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停的时间没任何用处。设变量距离H,车速V1和V2  那么第一次相遇 可以得出,因为1车走了50千米,所以2车走的距离就是V2*50/V1,这样得出一个式子H=V2*50/V1+50 根据此式子得出V1/V2=50/(H-50)  两次一共各自用了多少时间呢?  1车走的总距离是距离加40千米也就是(H+40) 那么1车行走用的时间就是(H+40)/V1   2车走的总距离是2倍的距离-40千米也就是(H*2-40),那么2车行走用的时间就是(H*2-40)/V2,  不管两车停多久由于是用了相同的停车时间所以总的用时一定是一样的  所以(H+40)/V1=(H*2-40)/V2  根据上面的式子得出V1/V2=(H+40)/(H*2-40)  把第一次相遇得出的公式带入就会得出50/(H-50)=(H+40)/(H*2-40)  这样(H-50)*(H+40)=(H*2-40)*50  后面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漠小寒wyl
19:29:25  我给大伙儿出一题:用0——9这10个数字填空,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里填一个数字,不能重复。    -----------------------------  假设和数的最高位为0后,   若进一次位, 则和的低3位数之和为(45-9) / 2 = 18。  若进两次位, 则和的低3位数之和为(45-18)/2 = 矛盾,
  @按自己的方法活
17:22:10  @sxfclzlkw001  这位小朋友,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要用方程?可见你一定不了解方程,方程最关键的变量的设定,而不是只要不知道的数就设一个变量,这个题目就算设方程,最多也只会用3个变量,距离、车速1和车速2,只要车子出发后,那后面所有的时间都是有关联的,更本不用设这么多变量,等你把这3个变量的关系带入理顺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停的时间没任何用处。设变量距离H,车速V1和V2  那么第一次相遇...........  -----------------------------  这位朋友啊,首先你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  (H+40)/V1=(H*2-40)/V2  因为两车行走的时间是不同的,应该是个不等式  (H+40)/V1&(H*2-40)/V2  所以 根据这个方程(H-50)*(H+40)=(H*2-40)*50  得出的结果是H=110 也不能说他是正确的  如果如果是这样,那么v1=50,v2=60  走完第一程各自用时间t1=11/5,t2/11/6  下面再算就比较麻烦了,总之上面的等按条件一定不成立
  @按自己的方法活
17:26:23  @sxfclzlkw001  这位小朋友,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要用方程?可见你一定不了解方程,方程最关键的变量的设定,而不是只要不知道的数就设一个变量,这个题目就算设方程,最多也只会用3个变量,距离、车速1和车速2,只要车子出发后,那后面所有的时间都是有关联的,更本不用设这么多变量,等你把这3个变量的关系带入理顺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停的时间没任何用处。设变量距离H,车速V1和V2  那么第一次相遇...........  -----------------------------  我错了,果然是110
  技术  
  回复第148楼(作者:@青衿布衣 于 )第一次同时发车到相遇跑了ab的距离而a跑了50公里,第二次相遇b地发车跑的快先返回了一段距离a地发车才开始返回,a跑了40公里。第二次相遇a少跑了1/5也就是说a跑全程,b跑了全程加全程的1/5。可以得出相同时间ab跑的距离比5/6。全程距离=50+50*(6/5)=110  上面解法考虑的是匀速情况下由50和40得出ab跑的距离比和ab第二次相遇跑了三倍距离直接减40得到ab距离,两者思路不同。前者从40和50入手逐步求解,后者做线段图直接得出结论再带入数字。  
  @贫道语不惊
18:37:12  回复第148楼(作者:@青衿布衣 于 )第一次同时发车到相遇跑了ab的距离而a跑了50公里,第二次相遇b地发车跑的快先返回了一段距离a地发车才开始返回,a跑了40公里。第二次相遇a少跑了1/5也就是说a跑全程,b跑了全程加全程的1/5。可以得出相同时间ab跑的距离比5/6。全程距离=50+50*(6/5)=110  上面解法考虑的是匀速情况下由50和40得出ab跑的距离比和ab第二次相遇跑了.....  -----------------------------  没看懂。
  @学会装聋作哑-02 19:06:53  贫道语不惊
18:37:12  回复第148楼(作者:青衿布衣 于 )第一次同时发车到相遇跑了ab的距离而a跑了50公里,第二次相遇b地发车跑的快先返回了一段距离a地发车才开始返回,a跑了40公里。第二次相遇a少跑了1/5也就是说a跑全程,b跑了全程加全程的1/5。可以得出相同时间ab跑的距离比5/6。全程距离=50+50*(6/5)=110  上面解法考虑的是匀.....  -----------------------------  要理解这种解法,关键着眼点是都到站休息20分钟,这个时间可推后或忽略。  假设B车到A城后不休息,而是直接掉头回B城,在A车到达B城休息时,B车同时在某点停下20分钟,此后两车同时出发,第二次相遇点就是距离B城40千米处。那么很容易推出两车在休息之后,都行驶了第一次相遇时的4/5(由A车行驶40千米而来,除以A车第一次相遇的50千米),加起来就是全程S的4/5,由此可以推出在休息之前,B车行驶了S+1/5*S,A车行驶了S,两车行驶时间相同,那么速度比就出来了,A:B是5:6,即可得到110千米这个答案  或者把休息时间t无限缩短,忽略为不停,那么同样可推算出上面的4/5和后面的5:6  这里的关键是找出A车到B城时,B车总共行驶了多远,这就是两车的速度比  而要找出B车总共行驶了多远,把B车的休息时间变换一下,不改变两车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和时间,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这和画线段图不同,线段图算两车合计行驶3个S,这里不考虑A车从A到B的这个S。
  回复第137楼(作者:@漠小寒wyl 于
19:29)  我给大伙儿出一题:用0——9这10个数字填空,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里填一个数字,不能重复。  ==========  
  回复第137楼(作者:@漠小寒wyl 于
19:29)  我给大伙儿出一题:用0——9这10个数字填空,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里填一个数字,不能重复。  ==========  这么简单的题都好意思拿出来!423+675=1098。这种题有很多解!  
  各自休息20分钟是挺危险的,在极端情况下,慢车可能还没休息20分钟快车就已经回来了。   出题有风险啊。
  楼主是sb,败类,网特  
  回复第35楼(作者:@百山lyf 于
12:50)  @气吞万里-26 00:17:35  看来真是小学题,奥数,两车第一次……  ==========  别听他们在那胡咧咧,我初中没上完我都不相信是110,我推算得了105千米。你们要看到有速度差,而且是来回别重复计算了路程。就是说A出发的火车的速度要比B火车出发慢5千米,因为有了这个速度差他们在停车一样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有一个走了40,一个走了50千米的距离差10千米,而且是来回距离,别乱套用公式。  
  回复第42楼(作者:@esppg 于
14:10)  两车是同时到目的地的吗,如果不是,各停20分钟后,出发时间就不一样吧  ==========  因该有5千米的速度时间差。  
  回复第61楼(作者:@y5a5n5 于
22:30)  回复第6楼,@资水亭长  题目不严紧,没说两次是同速行速。  ---------------……  ==========  速度相同还算个屁啊!昨晚不经意间看了这贴我又没咋读书,弄得我好久才推算出来,搞得我觉都没睡好。  
  数学白痴路过,,,话说当年最烦这种两车相向,两人相向的无聊问题了。。  
  回复第68楼(作者:@ 于
09:08)  回复第52楼(作者:@像死一样的活着 于
18:09)两车共跑了3趟总路程……  ==========  AB两地车相向行使,但是相遇的距离又不同,这就产生了速度和距离的差,50-40=10千米的距离时间差,但是你们又要看到这10千米是来回产生的,所以还要除2,等于5千米,有了这5千米的时间距离差就可以推算出他们在第一次相遇的时候B车已经走55千米了,A走了50千米和B走了55千米相遇把他们的距离相加就等于AB的距离105千米了。如果我算的对了你们以后就别拿孩子出气因为你们也不咋的。  
  回复第15楼(作者:@漠小寒wyl 于
22:38)  画个线段图就很简单了,第一次相遇时两辆车行的路程和正好是AB两地的距离,这时候A行了50千米,第……  ==========  我觉得题是两车到站后马上反回,你是对的,问题是两车到站后各停二十分钟后返回,两年速度肯定不一样,到站就有先后,返程出发时间就不一样,这题就无解了。  
  难道是我笨,算错了。会得110,我咋算得105呢!汗!  
  这种题就是yy的题。理想模式。现实中一点作用也没有。  
  回复第87楼(作者:@按自己的方法活 于
11:21)  :肆百75回复日期: 11:09:50  回复   @按自己的方法活 2……  ==========  还方程式呢,我还立体推算呢。什么都能要方程式来解吗?  
  回复第89楼(作者:@按自己的方法活 于
11:31)  @肆百75  你把方程写出来,我可以告诉你方程错在什么地方。  ==========  50-40=10双向距离差,在除以2等于单向距离差5,相遇点50,距离差5在加上相对速度50等于55,那50+55等于多少傻子都因该算得出来了吧。  
  回复第95楼(作者:@cs1903 于
12:18)  @曹礼良
22:11:00  A,B两城同时对开客车,两车第一次地距A城5……  ==========  按速度往回算一下对不。  
  我想了下还要复杂。  
  我想了下还要复杂,要是要钻牛角尖的话我都不知道有多复杂难解!  
  @王大福第二
16:06:03  @曹礼良
13:30:50  再请教一道几何题,求阴影部份面积,已知矩形S=35,另两块分别为S=7,S=5    -----------------------------......  -----------------------------  高
  回复第40楼,@青蛙阿贝贝  很容易啊,从5和35推出右下横边为全长的5/7,从7和35推出右下竖边为全长的3/5,因此右下面积为5/7 * 3/5 * 35 / 2 = 7.5,得出阴影部分为15.5。  --------------------------  为什么我代数几何全都不会?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