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和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酸是不是一个东西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元素化合物、有机)(原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元素化合物、有机)(原创)
原​创​,​内​容​丰​富​,​就​是​忘​传​目​录​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专题07 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备战2014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原卷版)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频考点一
原子的组成
例1.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高频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例2. 元素、Y、原子序数之和为36,、Y在同一周期,+与2-具有相同的核外
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Y,离子半径+>2-
C.同族元素中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高频考点三
化键与物质类型的判断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元素不可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②构成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③共价化合
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④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⑤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
分子里 ⑥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A.①②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高频考点四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4、如图7-2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
少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Y>
C.Y、R形成的化合物YR2能使MnO4溶液褪色
D.、可形成化合物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高频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例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高频考点六
元素推断题
例6. 有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7-3:
(1)A与B形成的液态化合物是常见的重要有机溶剂,则A、B、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式
①写出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丙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丁的化式_____,丁的水溶液pH
>7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mol·L-1丙溶液逐滴加入20
mol·L-1 MnO4溶液(硫酸酸化)中,恰好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
2.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
进而影响元素的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见本高频考点“三、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
3.具体实例:以第3周期或第VII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同周期元素(左→右) |同主族元素(上→下) |
|⑴.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1e—→8e—) |相同
|⑵.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稀有气体最|逐渐增大
|⑶.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
|最高正价相同;
|最低负价 -4 → -1;
|最低负价相同(除[pic|
|最低负价=主族序数-|]F、O外)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⑷.第一电离能
|呈增大的趋势
|呈减小趋势
|⑸.电负性
|电负性逐渐增大
|电负性逐渐减小
|⑹.得失电子能力
|失能减;得能增。
|失能增;得能减。
|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 |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⑻.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碱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⑼.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 |逐渐增强
注意:元素各项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的基础上重复。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间性质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并且由量变引起质变。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
1.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最
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横行叫周期。
长式周期表有 7
个周期:1、2、3
;4、5、6周期为
;7为 不完全周期 。
目前1~7周期元素数目分别为2、8、8、18、18、32、26。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⑵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族(除8、
9、10列)。长式元素周期表有 18 纵行,分为 16 个族。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族序数后加字母A表示。7个。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用族序数(罗马数字)后加字母B表示。7个。
第Ⅷ族:第 8、9、10 纵行。
0族:第 18 列 稀有气体 元素。
⑶镧系元素:周期表中[行6,列3]的位置,共15种元素。
⑷锕系元素:周期表中[行7,列3]的位置,共15种元素。均为放射性元素
⑸过渡元素:第Ⅷ族加全部副族共六十多种元素的通称,因都是金属,又叫过渡金属。
三.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相互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来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主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⑴分区线附近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⑵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
,其相似性甚至超过了同主族元素,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锂与镁的相似性超过了它和钠的相似性,如:LiOH为中强碱而不是强碱,Li2CO3难溶于
Be、Al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均表现出明显的“两性”;Be
和Al单质在常温下均能被浓H204钝化;A1C13和BeCl2均为共价化合物等。
晶体硼与晶体硅一样,属于坚硬难熔的原子晶体。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⑴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原子半径越大,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氧
化性越弱;反之,原子半径越小,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
⑵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
强;反之,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⑶分析某种元素的性质,要把以上两种因素要综合起来考虑。即:元素原子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因此,氧化性最强的
;元素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因此,还原性最强的元素是铯C(排除放射性元素)。
⑷最外层电子数≥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难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3,一般为金属元素,易失电子,难得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8(只有二个电子层时=2),一般不易得失电子,性质不活泼。如He、
Ne、Ar等稀有气体。
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⑴电子层数等周期序数;
⑵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判断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记住每个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2、8、8、18、18、32、32);用元素的原子序数依
次减去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得到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最后的差值(注意:如果越过了
镧系或锕系,还要再减去14)就是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纵行序数(从左向右数)。记住
每个纵行的族序数知道该元素所在的族及族序数。
4.元素周期表的用途
⑴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表中位置的关系预测元素的性质;
①比较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氢化物的稳
定性等。如:碱性:Ra(OH)2>Ba(OH)2;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iH4 。
②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酸性:HClO4>H2O4;稳定性:HCl>H2。
③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性质时,要找出参照物。例如: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
化钾的碱性,可以把氢氧化钠作为参照物得出氢氧化钾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
④推断一些未过的元素的某些性质。如:根据ⅡA族的Ca(OH)2微溶,M(OH)2难溶,
可以推知Be(OH)2更难溶。
⑵启发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某些物质 
①半导体元素在分区线附近,如:i、e、a等。
②农药中常用元素在右上方,如:F、Cl、、P、A等。[来源:#####]
③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找。如:Fe、Ni、Rh、P、
四.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
①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越易,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互相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
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注意,较活泼的金属不能活泼到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
④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一般地来说,阳
离子氧化性越弱,电解中在阴极上越难得电子,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
⑥一般来说,元素第一电离能越小,电负性越小,则其金属性越强。
⑦金属活动性顺序:>Ca>Na>M>Al>n>Fe>n>Pb>(H)>C>H>A>P>A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
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化合、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则非金属性越强。
④互相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素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五、微粒(原子及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⑴影响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②.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⑵具体规律
①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l-<Br-
<I-;Li<Na<<RbM>Al
>i>P>>Cl。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2+>Al3+。
④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Fe2+>Fe3+。
⑥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测量方法不同)。
六、位构性的关系
1.从元素周期表归纳电子排布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一定是主族元素.
(2)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元素或0族元素氦
(3)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4)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5)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
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2.从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主族序数,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中
氟无正价.非金属元素除氢外,均不能形成简单阳离子,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简单阴离子
(2)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数的绝对值之和为8,绝对值之差为0、2、4、
6的主族依次为ⅣA、ⅤA、ⅥA、ⅦA族.
(3)非金属元素的正价一般相差2,如氯元素正化合价有+7、+5、+3、+1等,某些
金属也符合此规律,如锡元素正化合价有+4、+2价.
(4)短周期元素正价变化随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有一个+1到+7价的变化(ⅠA~ⅦA族
);长周期有两个+1到+7价的变化(ⅠA~ⅦB族,ⅠB~ⅦA族).
七、原子结构与化键
1.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中子数(N)=质量数(A)=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2.元素、同位素、核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物质中化键的存在规律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如(NH4)2O4、NH4NO3、NaOH、N
(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如HCl、CH4、CO2、H2O4等。
(3)在非金属单质中只可能有共价键,如Cl2、O2、金刚石等。
(4)构成稀有气体的单质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键。
(5)完全由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
4.化键与物质类别关系
(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如I2、N2、
P4、金刚石、晶体硅等。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
H3、iO2、C2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苯)等。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
CCl、2O、NaH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CaC2等。[来源:++]
(6)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如HF等。
(7)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华力的化合物:如原子晶体iO2、iC等。
(8)无化键的物质为稀有气体,如Ar等。
5.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
如:2H+ ―→HH
(2013·福建卷)9.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
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
B.Y的最离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的弱
C.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的小
D.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
(2013·上海卷)13.、Y、、W是短周期元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
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p电子数相等
;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B.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W元素的离子半径
C.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元素的单质反应
D.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2013·浙江卷)9、短周期元素、Y、、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
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B.由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2013·广东卷)22.元素R、、、、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
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Q
(2013·新课标I卷)9.短周期元素W、、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
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C.Y3+、2-
(2013·四川卷)4.同周期元素W、、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的最外
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4︰3,原子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Y、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Y>W
B. W、、Y、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Y>
C.Y、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2013·天津卷)3.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来源:**]
A.IA族与VII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2013·江苏卷)10.
短周期元素、Y、、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
同主族,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r(W)
B.元素、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的强
D.只含、Y、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2013·山东卷)8
、W、、Y、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
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A.、Y、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元素单质在化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2012·福建)8.短周期元素R、、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 > 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2012·四川)8.已知W、、Y、为短周期元素,W、同主族,、Y、同周期,W的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为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的氧化性
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式一定为Y2W3
(2012·大纲版)10.元素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的离子半
径小于负二价硫的离子半径,元素为(
(2012·浙江)9.、Y、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
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
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
B.与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的同族元素与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2、CaY2和Ca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9.已知33A、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C1>P
B.热稳定性:HC1>AH3>HBr
C.还原性:A3->2->C1-
D.酸性:H3AO4>H2O4>H3PO4
(2012·全国新课标卷)13. 短周期元素W、、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Y、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
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不能形成双
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Yr >rW >r
(2011·安徽卷)中化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
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大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2011·福建卷)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2011·广东卷)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
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
层数相等,则
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011·山东卷)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2011·新课标全国卷)短周期元素W、、Y和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
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
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W、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可与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2
1.(201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期末)“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使用的耐
压外壳为钛合金。某种超高硬度钛合金的成分为i—6.5A1—6V一4Cr—0.5i,该钛合金中
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A.第三周期ⅣA族
B.第三周期ⅢA族
C.第四周期ⅣA族
D.第四周期ⅣB族
2.(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高三联考)甲、乙、丙、丁4种无机化合物均含有2种元
素,分子中均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
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和甲中同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乙能使湿润的I淀粉试纸变蓝
C.丙中含有ⅣA族元素,则相同条件下丙比甲稳定
D.若丁的分子组成符合Y3型结构,则丁分子间存在氢键
3.(201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联考)
,Y,,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单质
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Y、、W同周期,W的常见化
合价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W>
B.存放W单质的仓失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的氧化物通常形成分子晶体,分子内含有共价键
D.Y的单质能把溴从溴化物中置换出来
4.(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统考)
短周期元素R、、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Q是无机非金属
材料的主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W<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Q < 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W>
D.和组成的化合物甲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5.(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检测)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最
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C同主族,B、D也同主族,A、B在不同周期,、Y均是由A、B
、C、D四种元素组成的盐,与Y相互作用,产生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按照D、C、B、A的顺序逐渐减小
B.A与其它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晶体类型相同
C.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现象,再滴入FeCl3溶液则可看到有沉淀产生
D.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6.(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一模)W、、Y、是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如下表
|单质是淡黄色固体
|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
|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
C.离子半径:>W
D.的氧化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7.(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已知16、34e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正
A.热稳定性:H2e> H2> HCl
B.原子半径:e>P>i
C.酸性:H3PO4>H2O4>H2eO4
D.还原性:e2->Br->Cl-
8.(2014届浙江省金华十校模拟)短周期元素、Y、、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如右图所示,其中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
C.元素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Y的氢化物沸点远高于的氢化物,是因为H-Y键的键能高于H-键的键能
9.(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联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7Li+中含有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2︰1
② 在C2H6分子中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数之比为3︰1
③ 常温下,11.2 L的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碳原子数之比为4︰1
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与参与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0.(201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高三模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Na2CO3溶液35℃时的碱性比25℃时强,说明盐类水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
、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C.2O2()+O2()
11.(2014届山东省日照市模拟)W、、Y、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Y元素形成的单
质,常温下丙和己均为气体。已知反应:甲+乙丁+己,甲+丙戊+己;常温下
0.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ⅥA族
B.元素、Y、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r(Y)>r()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D.1.0 L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12.(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模拟)4种短周期元素W、、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2+和-离子的
电子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W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B.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Y、
C.W4分子中W、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
D.W、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2YO4
13.(2014届河北省邯郸市联考)、Y、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属于不同周期的三种
常见短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相互之间可以形成1:1型的化合物M、N、R,常温下M、N为固
体,R为液体.M、N遇到水都能产生气体,而且产生的气体相互可以化合,下列说法正确
A.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三种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D.M、N投入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相同
14.(2014届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
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5+、H3、O4、C60等已被发现。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5+ 离子中含有36个电子
B.H2与H3属于同素异形体
C.C60的摩尔质量为720
D.O2与O4属于同位素
15.(2014届河南省郑州联考)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
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丙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A + B = D + F,A + C = E + F; 0.1
mol·L-1D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
B.1 molA与足量B完全反应共转移了2 mol电子
C.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
D.A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6.(201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调研)短周期主族元素、Y、、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原子半径:r(W)>r(Y)>r()>r()。与W同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
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的强
C.仅由、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D.化合物22与W22所含化键类型完全相同
17.(2014届重庆南开中高三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Y、、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Y、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的最低负
价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W
B.一定条件下,Y可置换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W
D.熔点YW2>W4
18.(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模拟)短周期元素、Y、、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Y与可形成Y22和Y2两种离子化合物,原子的核
外电子数比Y原子多1,W与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还原性:Y>
B.原子半径:Y<<W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
D.Y和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19.(201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0.(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3月模拟)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Al、C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Al3+、Cl-的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
B.在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H2R)中,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一定最高
C.第2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
21.(201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热稳定性:
C.还原性:[来源:.Com]
22.(2014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
短周期元素W、、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Y、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
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Y<
B.W、、Y、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23.(2014届上海市十三校高三测试)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
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体现出原子核外电子层呈现周期性变化
B.原子半径:W>R>
C.W的氢化物与R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较,前者强于后者,可证明非金属性:R>
D.R、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24.(2014届上海市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法国里昂的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
,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25.(2014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3月模拟)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之间一定互称同位素
B.I A族与ⅦA族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半径越大,其单质氧化性越弱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26.(2014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3月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
B.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27.(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
A、B、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某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方面
有重要应用,B的最外层电子是电子层数的三倍,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
A.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VIA族
B.元素A、B、C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C) > r(B) > r(A)
C.A、B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A>B
D.1 molC2B2与足量的AB2完全反应转移约6.02 ×1023个电子
28.(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Y、、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中、同族,Y、同周期,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式H2YO4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 W
C.、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
D.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
29.(201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O4>HNO3
B.与冷水的反应速率:>Na>M
C.热稳定性:HF>HCl>H2
D.离子半径:Cl->F->Na+
30.(2014届云南省昆明第一中高三上期期末)
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Y、。已知:+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元
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Y和两元素可以形成含有42个电子的
负一价阴离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Y-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4[来源:,,.Com]
C.、Y、可以形成Y、Y3、Y4等化合物
D.Y的氢化物中存在离子键
31.(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
、Y、、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的质子数之和
为21,由此可知
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ⅤA族
B.Y的氢化物(H2Y)不稳定,100℃以上即可分解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
D.W的非金属性比Y的非金属性弱
32.(2014届江西省重点中盟校十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来源:.Com]
已知、M都是中教材常见元素,下列对两个离子反应通式的推断中,其中正确的是
(甲)O3n-+n-+H+→单质+H2O(未配平);(乙)Mm++mOH-=M(OH)m↓
①若n=1,则O3n-中元素为+5价,位于周期表第ⅤA族
②若n=2,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与它的氢化物反应
③若m=1,则M(NO3)m溶液和氨水互滴时的现象可能不同
④若m=2,则在空气中蒸干、灼烧MO4溶液一定能得到MO4
⑤若m=3,则MCl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定生成M(OH)m
33.(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省级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
W、、Y、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的一种核
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Y是植物生长所需化肥料中主要的营养元素之
一,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1.5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Y
C.仅由W、Y、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属于盐类
D.W、、Y、都能分别与氯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
高频考点一、常用的分类方法
例1.下列物质中,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高频考点一、常用的分类方法
例1.下列物质中,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高频考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6.8熔融H
高频考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6.8熔融H
高频考点一电解质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R溶液导电性较弱,HR属于弱电解质
高频考点一电解质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R溶液导电性较弱,HR属于弱电解质
高频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例1、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2O+O2O
高频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例1、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2O+O2O
高频考点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例1】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A
高频考点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例1】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A
高频考点一 碳、硅及其化合物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
高频考点一 碳、硅及其化合物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
专题七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
高频考点一原子的组成
例1.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A
高频考点一原子的组成
例1.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A
考点一反应热和焓变的分析与判断
【例1】下列与化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考点一反应热和焓变的分析与判断
【例1】下列与化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频考点一化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例1】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放于2
L的密闭容器3
高频考点一化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例1】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放于2
L的密闭容器3
高频考点一 考查“盐桥”
例1、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的溶液pH降B
高频考点一 考查“盐桥”
例1、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的溶液pH降B
巴州蒙中年度高一第二期中考试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巴州蒙中年第二期
化《选修3》期中化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泄露天机——2015年江西省高考押题精粹
本卷共39题,二种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选择题21
2015年初四综合测试(一)
化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
[来源:.....]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放大查看)[来源:,,.
扬州中高三化双周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32:39C:64
河南省实验中2014——2015年下期期中试卷
命题人:王素霞审题人:孙丽妹
年度第二期高一年级文期中考试化试题
命题人:肖信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