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是因为年纪大的问题吗?

主任医生,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从事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工作28年。目前带领的科研团队主持多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主要开展了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研究、电生理研究、睡眠障碍监测、影像学诊断及疾病修饰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提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8:00—12:00。

广为人知的拳王阿里是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有哪些常见的治疗误区?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记者就此专访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焦玲。

三大因素 导致帕金森病

“医生,我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呀? 手抖得厉害,干活也不行了。人家说我是老年痴呆,你快帮我看看吧”,日前,来自关岭的50多岁病人张大爷来到贵医神经内科就诊。原来张大爷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两三年了,他一开始没有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导致的,于是就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治疗老年痴呆症,曾用过中西药、针灸等治疗,各种偏方也试了个遍却也无济于事,自己和家人都陷入深深的烦恼。万般无奈之下,终于听从一个亲戚的建议,来到贵医附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

焦玲主任对其检查追溯病因后发现,张大爷原来是因为在干农活的过程中,长期慢性接触了除草剂和杀虫剂等,从而增加了他患上帕金森病的风险。焦主任对其精细诊治一段时间后,病人症状明显得到缓解,表情较入院时更丰富,上肢活动也自如很多,行走缓慢明显改善,且肢体僵硬现象也有所好转。

导致帕金森病的因素很多,迄今为止,引起此病的病因仍不清楚,临床上很多时候会误诊为老年痴呆,焦玲主任告诉记者。不过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因素,一、年龄老化: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研究发现,自30岁以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开始进行性减少,尽管如此,其程度并不足以导致发病,所以衰老只是帕金森病的促发因素。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果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重金属的人群,更容易诱发此病。3、遗传因素:研究发现10%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为散发性。

早发人群增多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

焦玲主任告诉记者,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动作缓慢等。65岁人群患病率1.7%,目前中国约占全球病人1/2。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帕金森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症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疲劳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患者典型表现是“我感觉身体很疲乏,无力;睡眠差,经常睡不着;大便费劲,好几天一次;情绪不好,总是高兴不起来;记性差,脑子反应慢。”焦玲主任说:“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到抑郁、嗅觉减退、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现在这个病有年轻化趋势,我们就收治过30多岁就发病的患者”焦玲主任表示。帕金森病是在老年人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的发病年龄是在60岁左右,但是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接触污染源的机会增多,所以此病的早发几率增加,临床病例也在逐年增多。此外,因为女性有体内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所以男性患上此病的几率稍高。

●早期帕金森病的9个征兆:

焦主任告诉记者,假如发现自己家里的老人或者自己有了以下这些帕金森病的征兆,就需要重视了。

1、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2、你写的字和以前比是不是变小了?

3、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和以前比变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吗?

5、你的脚是不是有时候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6、你的面部表情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丰富?

7、你的胳膊和腿颤抖么?

8、你自己扣衣服扣子困难吗?

9、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走小步?

以上9个问题如你有3个及以上的回答“是”,建议就要去神经内科进一步进行诊断。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

  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二者都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商品名为美多巴或息宁),自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临床上最核心的药物。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

  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产生“剂末”现象和“开、关”波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经过3-5年的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其疗效会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前者是在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上制造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毁损灶,后者则是埋植刺激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类似毁损的效果。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上讲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均是将电极放在特定的脑内核团靶点上,之后进行刺激或毁损。

  本病的针刺治疗多以震颤熄风为主,体针常用穴位为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本病的疗程较长,应避免穴位疲劳,必要时可以考虑2组处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较为顽固,临床上常使用电针,常用频率为100~180次/分不等,以连续波为主,有时可选择疏密波。#p#副标题#e#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膳食和营养:

  ① 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者宜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蛋白质可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约40~50克。在限制范围内多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② 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③ 食物制备应细软、易消化,便于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质或软食供给。

  ④ 饮食宜清淡、少盐;禁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给。

  (2)生活中的指导和帮助:本病早期,病人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宜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厕下蹲及起立困难时,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动作笨拙,常多失误,餐食中谨防餐具。无法进食者,需有人喂汤饭。穿脱衣服,扣纽扣,结腰带、鞋带有困难者,均需给予帮助。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4)预防并发症: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决定室外活动的方式、强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便浸渍和褥疮的发生。被动活动肢体,加强肌肉、关节按摩,对防止和延缓骨关节的并发症有意义。结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我姐前年患了帕金森氏病,朋友推荐她可以吃吡贝地尔缓释片和单硝酸异山梨脂片这两个药来缓解,但是发现吃了这个药之后,症状很严重,现在怎么办医生?
      住院医师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吡贝地尔缓释片这个也是比较容易引起胃肠首反应,相对来讲单硝酸异山梨脂片是比较少引起恶心呕吐方面的不良反应的,如果这种不良反应比较严重的话,建议最好是能去医院叫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处方的,因为这类药的个体用药差异是很大的,这个还是要能当面沟通根据情况用药比较好些,建议最好是去医院叫医生根据个体情况 调理下方案的。
        内科 在线的医生(555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震颤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