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的胎记越拉越大了,济南胎记血管瘤医院能治疗吗?

 孟婆在从地府前往天庭述职期间被抓了。

被抓的地点也不是别处,而是负责替月老府生产最新一批红线的织女府。

根据织女府管事仙人的说法,这批刚纺好的红线被孟婆加入了异物,致使其成分不纯,质量堪忧,恳请天庭治孟婆的罪。

这般罪愆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天庭专门派了一位地位尊崇的上仙前来,便是要趁着事件刚刚发生查问清楚情况,然后才好决定该给孟婆定什么罪名,做什么处罚。

眼下织女府内一处偏厅被辟作临时查问之处,主位坐了前来查问的上仙,周围围了上仙的一干侍从以及在织女府当值的仙人们,堂下站着这次纷争的主角,孟婆本人。

其实孟婆只是个职位名称,负责统领地府鬼差处理亡魂相关事务,自设立以来已更换过多名任职者,当下这名任职者是位女仙,容貌虽尚显年轻,但气质出众,清雅非凡,即便身处被怀疑的不利境地,也未露出丝毫慌乱,神色十分淡然。

这也让织女府的管事仙人看她很是不惯。

只见他冷哼一声,大步向前,开始向端坐堂上的上仙细数孟婆的犯事缘由。

他说,当年孟婆还只是天界月老府一名低阶女修者之时,与如今身为月老府主事的男修者乃是同修,据传两人之间竞争极为激烈,还因彼此不和闹过诸多事端,矛盾的根源在那时便已埋下。

临近修行期满,两人更是为抢夺留任月老府的资格比拼不休,到底是男修者技高一筹,在比试中胜出,获准留在天界月老府当职。至于那名女修者,本来按规矩该是派去天界别处当职的,可是她运气不佳,正好遇上前任孟婆突然离职,地府亟需仙界派人接手,于是便被下派至地府,接手孟婆的职位。

众所周知,在地府当职的待遇远不如天界优渥,升迁前景更是黯然,由此推知这位失意的女仙定是满心愤懑,对走运的同修男仙嫉恨不已。

之后两人境遇如同两人身处位置,一个上天一个下地。男仙因着天资卓绝,勤勉上进,在月老府内节节高升,后来更是接替了上任被贬的月老府主事之位,成为最新一任月老。上任之后他的行事很是妥帖,带领属下绑定的红线造福了凡间无数爱侣,其功绩甚得天庭认可。

反观这位女仙,在地府偌久却没有丝毫抢眼作为,表现可谓平庸至极,只是日复一日应付身为孟婆的工作,包括安排鬼差为步入黄泉的逝者熬制忘情汤,还有为满心执念的痴男怨女解除残留红线。

这与月老府的职责正好相反,红线绑得越是牢靠,拆除越是困难,所以历任地府孟婆与天界月老之间的关系都甚为紧张,这一任似乎也不例外。

据传曾有小仙无意间撞见,孟婆向月老府主事当面指出他们所用红线的缺陷,措辞直白,毫不客气,颇有几分故意找茬的意思。

“这些年月老府在那位主事的看顾下,为凡人绑定的红线愈发牢靠,而孟婆则不思进取,对拆解红线敷衍了事,以至于前段时间闹出岔子,竟令一名凡间女子与低阶树仙之间遗留有前世红线,孟婆也因此遭到天庭叱责。”织女府管事仙人笃定道,“两人当年本是同修,如今境遇却大不相同,孟婆完全有动机心气难平,对月老府事务做出阻挠之举。”

而这次织女府新纺出的红线,正是按照月老府研造的新配方所制,以凤凰尾羽抽线,以瑶池天光染色,再以昆仑灵气加持韧劲,每条红线皆历经多次试炼,坚韧无比,若是从此以后月老府均以此红线绑定凡人,孟婆的工作怕是要难上加难,纰漏不断。

所以这次前来天庭述职的孟婆,突然出现在本不该出现的织女府,并被当值仙人目睹往正在织造的红线中添入异物,怕是没安什么好心。

那被添入的异物,极有可能是破坏红线韧性、使其更易磨损断裂的东西。

“天道如此,一边绑红线,一边解红线,这是月老和孟婆各自该担的职责,既然都升仙了,便该忠于职守,别成天跟庸碌凡人似的计较那些琐碎得失,动什么歪心思。”织女府的管事仙人冷哼道,“可总有些仙人啊,为了免掉自己的麻烦,不惜牺牲世人福祉,这些年我见得多了,对这些不称职的仙人若不施以重罚,不知道以后还会闹出什么乱子。”

先前一直默声听他讲述的上仙开口道:“此事尚未查证,勿要妄下定论。”

咄咄逼人的管事仙人这才止了声,不情不愿地退至一旁,而这位气度威仪的上仙将目光转向堂下的孟婆,询问她对被指认的种种罪责可有辩解。

孟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上仙,自己能否先对织女府的管事仙人说几句话。

上仙点头应允了她的请求。

孟婆看向那位把过往故事说得头头是道的仙者,淡然道:“这位仙者,我称职与否先不劳你费心,不过我倒觉得,凡间有个位置比这织女府管事儿的更适合你。”

此话果然对上了对方的一脸防备:“什么位置?”

“说书人啊。”孟婆朗声道,“你别的本事没有,故事却是编得真好。”

这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激怒效果,管事仙人正欲发作,突逢有低阶小仙从外进入,上报说方才被送去查验的红线当中,确实查出了削弱红线的仙术成分,不过具体效用还需多些时间才能证实。

上仙听闻这番禀报,原本还算平和的眉间微微皱起。

织女府管事仙人的脸色却是由怒转喜,或者说多少还有几分幸灾乐祸,开口讥诮道:“铁证如山,任你嘴上如何逞威,也是难逃天雷责罚。”

月老府的红线之事直接关乎人间福祉,一直为天庭所看重,所涉罪愆向来不得轻饶。

过去曾有月老府小仙仅因一时疏忽致使一批红线受潮折损,便惨遭贬黜下界为妖,无缘得享仙家福分;更有先前两位主事因渎职滥权,有损世间姻缘命数,双双落了个轮回人间、领受千年情劫的可悲下场,可见这处罚着实严苛。

倘若孟婆此回被定了故意折损红线之罪,为了抵其罪愆,恐怕不仅会被除去仙籍,还要遭受最严厉的天雷劈打。

那可真是神识俱灭,再无生机可言了。

在场诸多仙人虽与孟婆没什么交情,却也深知这般后果的厉害,一时间堂内气氛凝重,无人言语,唯有一两个胆大的小仙悄悄瞥向孟婆,看她正做思量状,容貌气度毫不逊于上界仙女,想来修为也是不凡,若不是当初碰巧被派入地府受罪,而是在上界接个散漫闲职,或许还不至于因私心泄愤,为自己招此祸端。

可如今这祸事证据确凿,已然不可辩驳,小仙们不禁暗自感慨造化弄人,引人唏嘘啊。

局面僵持之时,突有小仙传报,月老府主事到,众仙登时齐齐朝门口望去。

她按下刚欲脱口而出的话语,只不动声色朝边侧移了两步,避开月老府主事进入堂内的路径。

在场有些小仙从未见过月老府主事,只猜既为月老,形象当是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没曾想此刻进来这位主事者,却是三分俊朗,三分飒爽,三分机敏,外加一分尚未完全磨灭的少年气。

这般模样精神,放在上界的主事仙人中,当是要算顶顶年轻的。

年轻的主事先朝上仙行了礼,说自己方才在月老府内处理完一项着急的事务,出来便听闻孟婆受疑之事,此番前来是为了替孟婆解释实情,以免她遭人误解,无端受冤。

听他这样说,上仙肃穆的神色稍霁:“方才在堂上言及之事甚多,不知主事你是想解释哪一件?”

“若仙君不急,在下愿对每件事皆做解释。”月老府主事此刻略微分神注意了一下站在旁侧的孟婆,随即露出爽朗笑意,“世间传闻向来以讹传讹,与实情相差甚远,恳请仙君耐心听我将过往一一理清,莫要冤枉了师姐任何一件小事。”

上仙颔首应允,之后便是由他提出种种质疑,再由月老府主事依次作答。

上仙一问:“主事,当年你与孟婆曾为同修,两人之间是否如传言所说生有嫌隙?”

月老府主事回答,初入月老府修习之时,自己是同期中最为年少的小师弟,而孟婆当时已是颇受倚重的大师姐。不过他那时年少气高,对这位大师姐并无恭敬之意,反而有些不服气,认为她不过是早两年入门而已,要论勤勉论天资,自己定是不输她的。

“那时我俩在术法方面不相上下,我自然对她更是不服了,看同修们对她信赖推崇,心中十分不以为然,哎,现在想来也是好笑。”年轻的主事笑道,眉眼间皆是对过去自己的调侃,“为了证明自己技高一筹,我一门心思与她比拼作对,而她越是风轻云淡不当回事,我便越是争强好胜,想来不和的传闻便是那时的遗留。”

少年心性总是热血满腔、干劲十足的,可惜还是漏了几分妥帖谨慎。

在一次比试中,修习者需在百日之内为尽可能多的凡人绑好红线。少年查到一种早已失传的上古绑法,自以为这样便能绑得既快又好,获取比试胜利,中途却被大师姐察觉其中隐患——上古年代的凡人寿数远不及当世凡人,少年的红线绑法固然便捷,但不够牢靠,只管得了凡人半生,管不了凡人一世。

“其实师姐她对此完全可以装作不知,静候问题暴露,让我自食其果领受责罚。”月老府主事轻声道,“可她却私下来告知我这番隐患,还主动替我将绑错的红线解开重绑,为此耽误了自己时间,以至于那场比试的优胜最后被别人取走。”

少年不明白师姐为何要出手相助,对方说虽然平日看他这个反骨仔很不顺眼,可是绑错了红线,受苦的该是无辜世人,她不愿为两人间的意气之争连累他们。

“我有想过干脆去告你一状,可那样还要等月老府腾出人手慢慢查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等查验结果出来,你先前绑错的红线早在人世生了效,会有不少人因而错失半生所爱,他们真等不了这么久。”师姐绑好最后一根红线,将头上高高扎起的马尾往身后一甩,笑得极为潇洒坦荡,“权衡之下,我还是直接来帮你这个笨蛋的忙效果最佳。”

少年愣愣望着那笑容,只觉收了满目光华,明媚非凡更胜朝霞,顿时心绪翻涌,原本的不服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钦佩,是感激。

或许,还偷偷滋生了一点想要亲近这位师姐的意思。

上仙二问:“主事,临近修期将满之时,你们两人拼死争夺留任月老府的资格,可是实情?”

主事摇头,说自从那次受过师姐指点帮忙,自己便放下了过分的争胜之心,转而同师姐交好,两人一同修炼研习,互相提点,同门之谊日渐深厚。

“不过交情归交情,在比试方面我与师姐并未懈怠,毕竟有个旗鼓相当的对手随时切磋,不仅有助于彼此的技艺精进,比试本身也很愉快。”主事摊手笑道,“只是我俩惺惺相惜,将比试当做纯粹的技艺切磋,其他人却认定我们这是为了争取月老府的留任资格,臆想出我俩水火不容的传言,那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啊!哈哈。”

话虽如此,临到两人修习期将满,正式的留任资格只有一个,两人还是不可避免地谈及此事。

师姐一如既往好气魄,说不必为此太过思虑,反正修习期满之时,月老府会举行一场结业比试,两人堂堂正正战上一回,谁赢了便可留下。

“参见过往战绩,你我算是打了个平手。”师姐朗声道,“就靠这回来定胜负吧!”

之后两人精心准备着这场比试,正式上场时也是拿出真本事来斗,各自展现的精湛技艺令在场观战的仙人们赞叹不已。

至于比试结果,大家看很清楚,两人一直势均力敌,几乎分不出优劣,直到临近结束之时,少年才略微领先师姐半步,获得优胜。

然而,众人亲眼所见,便一定是真相吗?

虽然赢得比试,少年心中疑虑却难以消除,忍不住去问师姐这场比试究竟是怎么回事。

直觉告诉他,比试当中明明赢面很大的师姐,在最后关头故意放了水。

师姐对此没有否认,同时也告诉少年,她在比试开始前一刻突然得到消息,地府的孟婆猝然离职,相关事务无人担当,地府对此十分头痛,向天庭请求尽快派一位仙者前去接替。

因为拆解红线是孟婆的重要职责之一,若是对红线特性了解不足,很容易出错,所以天庭已内定,将这次比试第二名派去地府填补孟婆的空缺。

只有知道红线该怎么绑得牢靠的人,也才知道红线该怎么拆得干净。

得知真相的少年甚为震惊,他不明白师姐为何要做这样的选择。据他所知,师姐一直以替世人牵好姻缘为志向,既然如此,她该留在月老府才好施展抱负,怎么算都不该故意将留任资格让给师弟,自己却跑去地府当专拆红线的孟婆。

面对少年的质疑,师姐做了解释:“傻师弟,要替世人牵好姻缘,仅靠当好月老是不够的。”

千百年来,世人总因错位的红线而深陷情劫,忍受种种情伤。

有的是因月老为之绑定的红线不够牢靠,受世事磨损过甚,以至于恋人之间琴瑟不调,爱恨交织;有的是因孟婆未能将亡魂间的红线拆除干净,残存的旧红线会影响亡魂转世后的情缘,使得下一世的新红线无法完全发挥功效。

虽说天规森严,对涉及红线的重罪从不予轻饶,但以上这些纰漏太过细微又太过普遍,若是每次出了岔子皆要处罚,那天庭与地府怕是早就无人可用了。因而大家都对这些小纰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它们是凡人无可奈何的天命,谁摊上谁倒霉吧。

可那些凡人的天命本不该如此,还有转圜的余地。

倘若月老能改良红线的质量,令它经得起更多世事磨砺;倘若孟婆能拆净残余的红线,令它莫再困扰已投入下一世的灵魂,这些凡人当是该少受些煎熬,多获些喜乐的。

难道就没有仙人怜悯凡人无辜,试图做些改变?

有是有的,只不过他们都失败了。

曾有一任月老府主事下去与孟婆商量,能否加派人手在奈何桥头设置关卡,挨个查验过桥的亡魂身上是否还有旧红线的残余,以免影响他们下一世的情缘。

这个提议未得应允,毕竟地府鬼差有限,孟婆抽调不出更多人手承担这份额外的工作。

后来又有一任孟婆上来与月老府主事商量,说你们给凡人绑红线时能否少打几个死结,以免我们拆除红线时根本无从下手,耗时费力还拆不干净。

这个提议同样未得应允,毕竟月老府要为红线大批量的提前断开承担风险,他们也拿不准一段红线究竟能吃得住多少世事波折,不多打几个死结委实放不下心。

双方皆是不愿损己利人,此法无解。

之后许多年,两边仍是沿用旧规矩做事,各种纰漏源源不断,摩擦纷争屡见不鲜,日积月累的恩怨导致孟婆与月老之间的关系愈发恶化,原本便是渺茫的合作希望更是连半分影子都见不到了。

这可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我自入月老府修习之初,便在探寻解决之道。”师姐对少年坦言,“后来办法确实想出一个,可我对它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个办法,是先从提升红线质量入手。

其实月老府对此事一直颇为上心,然而近千年间,红线质量始终未有显著提升,薄弱之处仍是薄弱,几乎未得改良。

“因为月老府只负责绑定新红线,对红线在世间遭受波折考验后会产生何种磨损知之甚少,不了解造成红线破损的实情,又怎么可能有的放矢,查缺补漏。”师姐叹道,“反而是孟婆方面经手的破损红线无数,对此该是见解深厚。”

若能由孟婆方面先总结出磨损红线的种种缘由,再由月老府基于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造试炼,制出更为牢靠的红线,如此一来,月老府便不用担心红线会在世间过早断裂,绑红线时可少打些死结,孟婆那边拆解红线的重担也能大为减轻。

这听上去似乎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但多想一步,此法是由孟婆先做付出,配合月老府提升红线质量,可事成之后,主要功劳极有可能会被天庭算在月老府名下,孟婆方面未必能得多少嘉奖。

至于其中风险也不容忽视,在研造出更为牢靠的红线之后,万一月老府为了稳妥起见,仍然多打死结,令亡魂身上的红线更难拆解,那孟婆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眼下孟婆那边为了减少工作负累,巴不得月老府的红线尽早腐朽断裂,再加上先前数任孟婆一直与月老府交恶,怎么可能主动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之事?

“除非新上任的孟婆愿意揽下这桩事务,责任全担,风险自负。”师姐沉吟道,观她面色坦然,无一丝犹疑,似乎对此已思量许久。“本来单凭我一人之力,此事尚无多少把握,所幸遇到了师弟你……”

少年抬眼望她:“师姐?”

“师弟,你天赋绝佳,又机敏好学,日后定能在月老府大有作为。”师姐目光灼灼,眸内似有隐焰燃烧,“要研造出更为牢靠的红线,继而改良红线绑定之法,需要孟婆和月老两相配合,由你我二人共同执行这个计划,成事不在话下。”

“师姐……”少年一时无言,许久之后才长吁一口气,罕见地面露苦色,“你怎么能这样自作主张?”

“因为我很清楚,师弟你的志向同我一样。”师姐投向少年的目光满是信任,还有几分诚恳的托付之意,“在擅作主张这点上我该向你道歉,可当时情况紧急,容不得我多想。此事若是成功,便能真正地革除沉珂、造福苍生,师弟,你难道不想和我一起为此拼上一把吗?”

此段经历回溯完毕,月老府主事将目光转向孟婆,神色中有几分认同,也颇有几分无奈:“谁不知道地府阴森清冷,远不及上界清圣祥和,至于收拾烂摊子这种事,很多时候也比从头做一件新事要难得多,但师姐既然认定这条最难走的路,便是不会回头。我虽气恼师姐未与我商量便做下决定,对她这般气度还是钦佩。”

只是少年到底有些意难平,追问师姐,为何非得是她故意输掉比试前去地府,倘若换成是少年自己输掉比试前去地府接任,也决不会因顾私利而损大义。

时隔多年,月老府主事依然记得当时师姐脸上的自信笑容:“笨蛋,因为我的修为比你强。”

师姐拍了拍他的肩头,认真与戏谑同时混在笑中,分不真切:“所以更重的担子,就该由我这个更有办法的师姐来担。”

上仙三问:“主事,既然你与孟婆二人起初并无不和,后来你们各司其职之时,又为何会传出她因彼此境遇不同,对你心生不满、处处针对的传言?”

月老府主事回答,那场比试之后,两人虽一个留在天界,一个下到地府,但都谨记造福苍生的共同目标,即便彼此相隔甚远,职责相反,却始终循着同样的道前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少年在月老府中逐渐褪去稚拙,长成修为更加精进、行事更为妥帖的青年,平日里深受上位者器重,晋升极快,最终接任主事之位,成了月老府自设立以来最年轻的月老。

而作为孟婆的师姐则在应付地府繁重事务之余,探究红线在世间的磨损缘由。

单条红线看不出什么端倪,需要她查验记录大量亡魂身上红线的磨损痕迹,再从中研判规律,思量对策。

此事听着简单,实际做着才知道是有多么繁琐复杂、劳心劳力。

毕竟世间最难测的是人心,要从一段残余红线上准确辨出它究竟为何而折损,它的主人是因何而心伤,这其实比修炼高深的术法还要难上几分。

所幸孟婆从来不是知难而退的软弱性子,明知此事艰难异常,仍是迎难而上,所有负累皆担于己身。

“我问过师姐为何不将此项事务交由属下鬼差分担,师姐说鬼差同我们这种曾于人世修行的修者不同,他们皆自地府而生,不通人情世故,要他们动手拆解红线尚可,要他们研判红线在人世是因何而磨损,那太为难人了。”年轻的月老府主事解释道,“另外地府之中亦不乏心思不纯者,若他们得知孟婆在协助天界月老府提升红线质量,怕是要心生不满。为免有人借机生事,师姐只能独自查验红线,身边毫无助力可借,也不让我将此事外泄。”

毕竟,有许多事,即便做成之后有益苍生,倘若中途犯了私利,那也不是人人都能容它做成的。

孟婆平时不得随意上到天界,每每有成果所得,只能通过书信告知师弟。可文字表述毕竟有限,不如当面探讨来得畅快清楚,但凡有机会重返天界述职,孟婆都会抓紧空闲时机,与师弟探讨红线缺陷与改良之法。

一来时间宝贵,二来彼此信任,两人的探讨从来便是直来直往,不必多兜圈子。

结果在无意间撞见两人谈话、且听话只听到一半的路过小仙看来,孟婆这是当面指责月老种种不是,态度毫不客气,颇有几分故意找茬的意思。

同门恩怨加反目成仇的戏码即便在仙界也不乏观众,一来二去,孟婆对月老心生嫉恨的流言便越传越离谱,众仙人也乐得相信。

“我倒是想揪出有些碎嘴子好好对质一番,可师姐劝我不必在意。”月老府主事耸了耸肩,“她不计较这些虚名,也望我不要陷于无谓纷争,省下心力来专注解决红线问题。”

确实,别看这个年轻人平日里总是一副谈笑自若的模样,可身为月老府主事,身上的担子从不轻松。光是要维系全府事务便已几乎耗尽心力,更不必说他还需挤出时间,一边研读师姐传来的书信,一边为了找出弥补红线缺陷之法,夜以继日翻阅仙家典籍、试炼新方子,真正是片刻不得松懈。

他只愿自己能早日研造出更好的红线,令更多凡人免受情伤之苦。

如此才是他当为之道,支撑着他多年来在月老府中不畏困苦,稳守初心。

而这也是他能为她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上仙四问:“主事,照你先前所说,孟婆这些年来并非传说那般平庸无为,而是行事勤恳端正,从未敷衍?”

年轻的主事点头,说月老府的红线之所以能绑得更为牢靠,孟婆功不可没。

正是凭借将近百年的不断钻研,孟婆终于将红线的磨损缘由掌握得更加通透,也为如何改良红线探出了方向。

但那方向仍然模糊,具体该怎样做,两人为此所作的尝试不下千百遍,然而在最初那段时间里,总是落败的多,成功的少。偶尔试出一个看似有效的法子,要么是所需材料太过难得,无法用于所有红线;要么便是功效不可持久,只能在人世护住红线一时,保不住一世。

直到数百年后,他们才试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办法,即在原本的红线中加入凤凰尾羽、瑶池天光以及昆仑灵气等仙物,如此造出的红线明显更耐世事磨砺,可保那世间有情人长相厮守。

“所需材料是确定了,但每样该添加多少还需再加琢磨。”年轻的主事扶额做皱眉苦恼状,语调却带着轻松的调笑,“仙君,这段请容我先行略过,实在是太繁琐太麻烦了,我光是回想一下那个过程都觉得脑壳疼。”

总而言之,这一琢磨又耗去了上百年时间。

虽说过程繁琐,却卓有成效,通过调整材料配比,月老府逐渐研造出红线的新配方若干,交由织女府大量织造,再用于当世凡人身上。

与过往使用老式红线的凡人相比,这些人的情缘确实更为稳固,月老府也因此大受天庭褒奖。

而孟婆的境遇却很尴尬。

无人知晓她才是幕后功臣,与此同时,她还要面对更棘手的问题——红线在人世间的磨损减少,意味着地府要拆解它们更加困难了。

为保证亡魂身上的红线得以拆净,孟婆会对鬼差们拆解红线的结果予以抽查,可许多鬼差平日里闲散马虎惯了,他们才懒得管凡人会不会因红线残留而遭受情劫,过去那些敷衍了事的上司才合他们心意。

孟婆的严谨令他们极难适应,继而心中生出怨气来。

不消说,这股怨气又演化成了对孟婆的抱怨诋毁,与事实相差甚远。

“有关师姐在地府中平庸无为的谣言便是这样来的。我知师姐被人记恨,想要让月老府尽早简化红线绑定方式,少打死结,替她分忧。师姐却说先不急,最好的红线还未做出,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先别擅自改动红线的绑法,以免出了纰漏累及无辜。”月老府主事垂下眼睑,从进入大堂之时便挂在脸上的笑意终于消隐了几分,暗暗浮上几分涩味,“这些年来,肯为师姐说句公道话的人极少,因为真正领受了好处的亡魂都已投胎转世,忘了自己曾在奈何桥前受过孟婆恩惠。”

这番话说完,在场的小仙们立刻交头接耳起来,居于高位的上仙则神色复杂,不知是在思量什么。

月老府主事只轻叹一声,不再多言。

其实还有句话他心中埋藏甚久,但每次临到要说,却都咽了下去。

师姐,你总说要为凡人福祉多做考虑,可这天上地下,又有谁能替你多做考虑?

上仙五问:“主事,依你之言,孟婆与你的纷争皆是谣传,两人之间毫无芥蒂。但这次她莫名出现在织女府,往刚织好的红线中添入异物,又该作何解释?”

终于被问到最为紧要的问题,月老府主事抬起头来,方才神色中的愤懑已毫无痕迹,倒像是有了十足的把握,神采飞扬,语气笃定:“她并不是莫名出现在织女府。”

说罢,他欠身偏转,朝孟婆送上一记微笑:“而是我亲自领师姐进去,东西也是我让她加的。”

“月老府主事,你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织女府的管事仙人再难沉住气,站出来厉声质问。“想替孟婆顶罪,也不必如此信口胡来!”

年轻仙人并不理会他的质问,只向居于高位的上仙禀报,孟婆此番前来天庭述职之前,自己对红线的改良终于功成,试出了效果最佳的织造配方,并交由织女府进行织造。

待这批新红线纺好,月老府替凡人绑红线时,便不必沿用打满死结的老绑法,可采用更为便捷轻巧的新绑法,既能省下不少绑定和拆解的功夫,同时替月老府和地府减轻负累,也不影响凡人的世间情缘。

如此一来,各方皆是受益,孟婆千年之前立下的宏愿终得实现。

“虽说新红线的织造材料是由我敲定,这其中却凝聚了师姐近千年的心血。”年轻的主事向上仙坦言,“如今新红线即将制成,师姐难得回来天界一次,下次再来也不知是何时,因此我才擅自破了规矩,领她前去织女府,只希望她是第一个亲手触碰到这些红线的人。”

即便要为此越矩,领外人进入织女府的红线织造禁地,冒着日后事情败露领受责罚的风险,他也要坚持这样做。

看到一贯处变不惊的师姐在触到红线刹那,眼角竟因过于欣喜而有泪光闪动,他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

两人的心愿,皆是达成了。

“不巧的是当时有件急务需我回府处理,师姐本与我一同离开,行至半途,她却突然警醒,说是感觉不对,得再回去看看那批正在织造的红线。”月老府主事回想道,“依师姐的性子,决不会随意胡来,外加府中事务又实在紧急,拖延不得,我便和师姐分头行事,没想到事务刚处理完,就听说师姐被抓之事……”

“一派胡言!”织女府的管事仙人忍不住打断了他,“你方才还说东西是你让孟婆添加的,现在转眼怎么又变成你俩分头行事?你这谎言未免编造得太过拙劣!”

但上仙示意他先不要插话,转而看向孟婆:“月老府主事这番话,可是实情?”

孟婆点头:“确是实情。”

语毕,只见她朝月老府主事瞪了一眼,凌厉的眼神中暗含“师弟,这次的事我本不想把你牵扯进来,你这家伙还非赶着过来将罪责往自己身上揽”的埋怨。

而年轻的主事则假装没看见,勾起的嘴角上藏着“师姐,你别什么重担都自己担,我是不会再让你如愿”的调侃。

还是上仙适时轻咳两记,将众人注意力引回问询:“孟婆,你在折返回织女府后,又发生了何事?”

孟婆从衣袖中掏出一段红线:“这是我当时在织女府见到的刚织好的红线,乍看之下并无异常,但它却有个致命的毛病。”

她开始伸手拉扯那段红线,可那红线韧性极强,无论怎样用劲翻拧,都未有断裂迹象。

“这个毛病就是它太过坚韧,无论如何都弄不断。”

织女府管事仙人顿时大笑起来,笑声极为尖刻,暗含不少嘲讽:“先前还大义凛然说什么为了让红线更强韧忙活了一千年,怎么这会儿又开始嫌弃起它太过坚韧弄不断了?真是前言不搭后语,可笑至极!”

孟婆并未搭理他,只是认真看向上仙:“仙君,月老府为凡人绑定红线,从来不是为了将所有人强行拴在一起,而是为了给有缘人一个机会,希望红线的韧劲能助有情之人不轻言放弃,携手度过更多难关。但对于无缘之人,红线的适时断开才是应当的,以免有人明明不般配,却在红线的绑定下结成怨偶,不得分离,平白煎熬一生。”

因此她与师弟真正追求的红线特性,是对有情人坚韧无比,对无缘人当断则断。

而实现此点的关键,就在于织造红线时,该往其中添加多少三生石粉。

这三生石粉的特性是能维持红绳韧性,添得适量,则韧性加强,但若添得过多,便会令红线逐渐勒进凡人血肉灵魂之中,生生把无缘之人绑死,反而造成冤孽。

“这些年我在地府之中见过无数冤魂,他们一生为情所困,身上的红线十分难断,令鬼差们头疼无比。”孟婆直言道,“最初我还以为是因为月老府给红线打多了死结,后来虽察觉事实并非如此,但问题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也一直未能想通。”

直到这次亲手触碰到刚刚织成的红线,她才顿悟:这红线里面的三生石粉,加得实在是太多了!

也幸亏她是在红线刚刚织好时便得以触碰它们,否则这个隐患还难以发现。

因为三生石粉还有另一种特性,被加入红线后会迅速与其他材料融合,色味全消,再难分辨。只有在红线刚刚织好的短暂时间内,因融合尚未完全,过量的三生石粉会令红线显出特别的手感,精于此道的孟婆这才能及时发现。

“我知道在师弟研造的配方里,决不会添加如此过量的三生石粉。”孟婆淡然道,“必然另外有人往里做了手脚。”

这话听得在场诸多仙人登时变了脸色,特别是织女府的管事仙人,恼怒得颈项之上青筋暴起,站出来厉声呵斥:“你这失心疯的孟婆,胡言乱语什么!怎能凭空污我们织女府清白!仙君,别听她胡搅蛮缠,她这是眼见脱罪不成,便故意要栽赃陷害说我们织女府看查不力,放了外人进来捣乱……”

“诶?师姐可没说这是你们整个织女府的责任,也没说还有外人溜进来捣乱。”年轻的月老府主事在旁抱着双臂,斜眼瞧那暴怒的仙者。“饭可以乱吃,锅不要乱甩哦。”

倒是孟婆直直盯了他,轻笑一声:“这位仙者,你这么生气做什么?往红线当中加入过量三生石粉的人,不正好就是你么?”

这话起到了十成十的效果,激得管事仙人满面怒气,也顾不得什么礼数了,直接伸手指了孟婆骂道:“大胆!这里可是上界,容不得你信口雌黄!”

在场众仙齐齐看向上仙,料想他或许会动怒,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上仙只是端坐堂上,面色肃静,沉声道:“孟婆,你继续说。”

孟婆瞥了一眼管事仙人,目光莫名有些冷:“我想,他是早就知晓三生石粉的功效,为了让红线能够勒进凡人血肉灵魂,才在过去一直偷偷添加,而这般行径又因三生石粉的隐秘特性,始终未被发现,以至于数千年间在人世造就无数痴男怨女,危害甚多。”

“莫要血口喷人!”管事仙人目光凶恶,“你说,我有什么理由要这么做!”

“你当然有理由。”孟婆冷笑一声。“数千年来,你一直以此为要挟,向历任孟婆讨要好处,在我初任孟婆之时,还不懂你说的若是拒绝你的索取,自有办法令我头痛是什么含义。如今我终于明白,原来凡是不愿被你敲竹杠的孟婆,便要忍受你的阴招,面对红线根本清除不净的局面,连带着无辜凡人一起受害!”

说到此处,孟婆骤然提高音量:“上任孟婆便是不堪忍受你的贪得无厌,又耐不住自己的良心折磨,才会猝然离职,情愿去到人世当个无名无分的小地仙!”

这回连先前喜欢交头接耳的小仙们也不言语了,一个个目瞪口呆。

“妖妇!你住口!你破坏红线,污蔑仙者,本仙现在就要替天行道灭了你!”被接连揭穿的管事仙人显然是气得发昏,只想立刻令孟婆住口,便全然不管不顾地直向她冲去,口中念念有词,掌心青光暴起,看那架势竟是掐了阴狠指决就要往孟婆身上招呼,完全不顾仙家情面。

可惜行至半途,却是骤然一顿,痛呼倒下。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过迅速,以至在场众人几乎没看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见方才那位暴怒的管事仙人已被按倒在地,浑身捆满密密麻麻的红线,挣脱不得。

打翻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年轻的月老府主事。

他半蹲于地,风轻云淡地把捆人的红线扎了个大死结,脸上还挂着不以为意的笑容:“哎呀,说话就好好说话,怎么还动起手来了?仙君,抱歉,在下实在看不过,出手鲁莽了,抢了仙卫们的功劳,待会儿我一定老实领罚。”

随即他便飘飘然起身,朝离自己几步开外的孟婆移了两步,与她同立一处,靠得极近,连两人宽大的袖口都拢在了一起。

而孟婆只抬头望了他一眼,既没避开,也未多言。

至于那倒地被捆的仙人,还在艰难地昂头看向上仙,嘴上仍然不肯服软:“仙君,这一切都是诬告,是他们合伙给我们织女府泼脏水,他们没有证据!切莫受这妖女迷惑!”

“嘿嘿,谁说我们没有证据?”年轻的月老府主事笑得有几分得意,“仙君,我来之前回府中处理的急务,恰巧与上任月老府主事有关,也机缘巧合跟他短暂地见了一面。”

“上任月老府主事?”上仙略有动容。“千年之前遭到贬黜,下凡历劫的那位?”

“没错,方才恰逢他在人间遭历雷劫,本来这事儿按流程走就好,不用我出面,但他那边出了点特殊情况,需要人搭把手打通关卡,所以我才……哎,哎,扯远了,我是想说,正巧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年轻的月老府主事这时脸上笑意更浓,看向趴倒在地的倒霉仙人,言语间充满了幸灾乐祸的味道。“他说当年自己还在任时,也曾察觉红线的异状,暗中调查时发现,某人偷偷往天界了弄了些不该有的东西,可惜那时他遭罢黜之事来的太过突然,来不及将此事查证完全,予以公开。”

说到这里,月老府主事特意停顿了一下,满意地看那伏地的仙人面色越来越难看,冷汗布满额头,浑身止不住地发起抖来。

“所以我在处理完那件急务,来这里之前,特意绕路去了一趟某人的居所,结果在那边发现藏着过量的三生石粉,哈哈,这可有趣了。”月老府主事朝地上那位狡黠地眨眨眼,“你说你一个织女府管事的,藏那么多三生石粉在自己宅子里干嘛呢?按天庭规矩,那可该是我们月老府负责保管的东西,其他仙家万万不可私藏啊。”

“你!你……不是,仙君你听我解释……”被揭了老底的仙人满脸涨成了猪肝色,满心惶恐源源不断往外喷涌,以至于开始语无伦次,“他不该偷进我的宅邸,这不合上界规矩!他也有罪!仙君,不可饶过他啊!”

月老府主事冷眼看着此人无望挣扎,嘴角抹开一丝调笑:“我根本没踏进你家宅邸,你可不要又犯老毛病,总是喜欢贼喊捉贼。”

随即他便调转目光,笑眯眯地看向上仙:“仙君,小仙我研造红线数百年,天天跟那堆造红线的材料打交道,敢说这天上地下,就没有第二人能比我更熟悉三生石粉的味道。所以我根本不需要进他家门,光是站在门外闻闻味道,就掂量得出里面究竟藏有多少三生石粉啦!”

待织女府管事仙人暂且先押下,同时有仙卫被派去其府邸查证是否藏有大量三生石粉后,众仙仍留在方才的厅堂内,没有散去。

因为负责查问此事的上仙还有第六个问题要问:“孟婆,你虽没有故意破坏红线的动机,但你往红线当中添加的异物确有削弱红线的功效,你究竟往里面加了什么?

孟婆回答,当自己在织女府中发现红线被添入过多三生石粉时,本想过是否该立即上报此事,可是三生石粉一旦与红线融合完毕,便再难去除。

而这新一批红线若是全部做废不用,月老府的红线怕是要青红不接,害得人世无情可谈了。

那这烂摊子也很难收场。

权衡之下,她只好先斩后奏,趁着三生石粉还未完全生效,往红线当中加入了适量忘川水。

此物正是地府用来消解红线的常用之物,及时加入,便可抵消三生石粉的过量功效。

“啊哈,师姐,我就知道聪明如你肯定会加这个。”未等上仙开口,在一旁的月老府主事抢白道,“仙君,我研造新红线时,曾跟师姐讨论过三生石粉添加过量的问题,及时加入忘川水进行调节也是我想出来的办法,所以我刚才说这东西该算是我让师姐加的,责任全算我的。”

孟婆瞪了他一眼,向前半步,对上仙的态度恭敬而诚恳:“仙君,我本想一开始便向你坦言此事,没想到中途被这家伙搅了局,以至于牵扯诸多,还望仙君见谅,莫要怪罪于他。”

仙君摆了摆手:“无妨。”

见仙君如此态度,孟婆从略绷紧的心弦终于松开几分:“多谢仙君谅解,我这次前来天界,本是带了上任孟婆交予我的一些证据,但织女府主人身份尊贵,即便只是指认其属下罪愆,亦是有难办之处。我正苦于不知该向哪位尊者求援,没想到自己在织女府被抓,竟惊动了仙君你亲自前来查问。”

说到这里,孟婆笑容中多了几分轻快,更显容颜清丽无比:“仙君威名在天界一向无人不知,都说仙君最是严明无私,公正不阿,我一见到仙君你亲临,便知此事有望了。”

仙君此时神色已是十分和缓,几乎算得上面含笑意了,他没有接孟婆的话,而是转向月老府主事:“主事,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你。”

突然被点名的月老府主事怔了怔:“仙君请讲。”

仙君意味深长地打量着两人仍靠在一起的袖口,开口道:“主事,这一千年来,你始终与孟婆合作无间,然而流言蜚语亦从未间断,难道你就从未疑心过,无论你们二人境遇如何改变,都当是心志如一,并肩而行,她也绝不会嫉恨于你?

月老府主事偏头与孟婆极有默契地相视一笑,回答道:“当然不会,我在千年之前便知道,比起某些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凡人福祉的卑劣仙人,师姐才是真正的知晓大义,以身作则,她绝不会嫉恨我的。”

语毕,他握住孟婆的手抬起来,将两人袖口滑落后的手腕展示给上仙看。

两人手腕间缠着数圈红线,正是最新纺造出的那批红线,散着漫漫光彩,动人非凡。

此时唯有“开怀”二字才能形容月老府主事脸上的笑容:“而且师姐她刚刚已经答应与我结成仙侣,从此以后无论我俩是何等境遇,尊荣福报均有对方一半,又哪里用得着计较那些不靠谱的流言谣传。”

即便未来仍是一人在地一人在天,各司其职,彼此也将有红线遥遥相连。

那便心在一处,永不分开。

待诸事落定,众仙离开,月老府主事终于得了机会与孟婆独处,在僻静云海边缘漫步。

“师姐,你这次是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我帮忙揭穿织女府那个混球吧?”月老府主事虽早已长成青年模样,神色中却还有几分少年人才有的气恼不平,“你是怕这件事牵连甚广,难以成功,不想失败之后连累我,才一直瞒着我,根本不打算拉我入伙?”

孟婆轻呵一句:“那你先前就在私下调查他的事,不也同样瞒着我?”

被揭穿的师弟脸上毫无愧疚之意,反而是双眼一亮:“哈哈,师姐,你说巧不巧,无论我们两个各自有什么打算,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各走各的路,可总是殊途同归,注定要遇到一处的。”

孟婆不置可否地摇摇头,过了一会儿才举起手腕,露出红线:“这个,你还欠我一个解释。”

刚才还滔滔不绝的主事突然有些语塞:“呃……”

可孟婆不打算让他敷衍过去:“别以为我没注意到,这红线明明是你刚才偷偷绑我手腕上的,我又是何时答应了要跟你结成仙侣啊?”

年轻的主事干巴巴地眨了眨眼。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腆着脸皮,轻声道:“那个……我是看那位上仙一开始黑着个脸,好像很不好处的样子,怕他最后还是不信你,非得降下什么天雷处罚,那我就留一手,用月老府主事仙侣的身份来保你。我查过的,天庭有律,只有仙侣之间可以共担天雷,这样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我们两个一起被贬下凡,那可比师姐你独自受罚、形神俱灭好多了。”

末了这俊朗仙人讪讪地抓了下脸颊:“没想到他太通情达理好说话了,什么都没罚你,连我的各种小违规也没追究,我埋的伏笔根本没用上。”

听了这话,孟婆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静静盯着他瞧。

心虚之人被瞧得浑身发毛,脸色先是越来越红,后来红色又褪去,换成了一点点委屈:“师姐,我是看你明知被绑了红线也一直没有反对,还以为你已经默认,就忍不住跟人炫耀了一番。唉,你要是不乐意,我就尽快找机会把这红线拆了吧,对外就说是我把红线绑错了,作不得数。这种事以前在仙界也不是没有过,反正我才是月老府主事,责任都算我身上好了……”

孟婆打断了他:“师弟,其实不必麻烦你动手,拆红线这种事我比你更在行的。”

某人的脸色顿时更委屈了,立马结束了絮絮叨叨,只是简单“哦”了一声,埋着脑袋不再多言。

这种模样的他,委实不多见。

也难怪孟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直到把这幅委屈模样熟记于心,才开口道:“师弟,这批红线造出来之后,还没试过最多能管到相隔多远的恋人吧?”

“嗯?”对方一脸不解。

孟婆仍是一本正经的语气:“往后我们隔了天地,正好可以试试这红线究竟能管多远。”

“师姐你……”回过神来的月老府主事一脸愕然,又惊又喜。

“从今以后,你我可要顾好这红线。”孟婆握紧了对方的手,盈盈笑道,“即使相隔天地,也千万别让它断了啊。”

“喂,你有没有觉得仙君今天好像心情特别好。”

“确实,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可是自从处理完孟婆那件事之后就一直在笑,搞得我都不习惯了。”

“可能是因为这次保住了的月老府主事,没让他再像前两任那样接连出事,仙君也不必像从前那样烦忧如何招人填补那个根本没人愿意接的空位,所以才很高兴吧?”

“这或许是理由之一,但据我猜测,应该还有另外更重要的理由。”

“这事几乎没人知道,你可千万别传出去啊,这次被查问的孟婆,在很久以前,她还在人间修行的时候,跟的师父就是咱们这位仙君。”

“啊?居然还有这层关系!那仙君这次不用避嫌的吗?”

“哎呀,这层关系太久远了,他们两个也很久没什么接触了。天界的神仙本来数量就少,活的又久,真要深挖起来,无论谁和谁都多少有点沾亲带故的意思,要是像仙君和孟婆这样的关系也得避嫌,那天上这些神仙之间各种事情还要不要做啦!”

“说的也是,不过我猜仙君心头还是很挂念孟婆的,不然怎么会这么开心,都比得上嫁女儿的心思啦,哈哈哈哈。”

“嘻嘻,我猜也是,咱们就早早备好贺礼,等着下次跟仙君一起去喝喜酒吧。”

“好啊好啊,就这么说定啦。”

碎碎念:这篇文写得我有点崩溃,因为整个故事崩了,哈哈哈,大家凑合着看吧。另外这个故事是我写的红线三部曲的第三篇,内容跟前面两篇有一点点关系,欢迎大家移步观看:

每周六更新一个小故事,第九十四周打卡。

我的治愈系短篇小说合集《治愈星球》已经出版上市,这是乐乎市集的上架地址:

某宝、某猫、某东、并夕夕和当当也上架了这本书,欢迎大家自行购买。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

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

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

溃结是一个重病、大病、慢性病,这个病名是西医的病名,中医传统上也有对应的病名,溃结的各阶段或症状表现分属于中医的肠澼、泄泻、痢疾、滞下、便脓血等病。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溃结这个名字,所以我也在这里称溃结了。

西医给的说法是病因不明,观察到的病理表现是自身免疫的问题。

我认识的病因是:1、饮食不节、长期寒凉饮食、食积、酒茶过多;2、受凉(如衣着单薄、下凉水);3、感冒、肠胃病等疾病迁延不愈;4、抗生素、激素、输液过度;5、滥用所谓补品保健品;6、休息不好、长期熬夜;7、性生活(手淫)过度;8、体力劳动、体育活动太少、过度安逸。

上述病因在长期的或高强度的作用下,导致脾胃虚弱、肾气不足、肾精亏损、寒湿內盛、湿热內盛、经络淤阻等。
病友问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和小伙伴们基本同样的生活,而我得了溃结,他们就没病呢?是不是我先得溃结,他们后得?

答: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涉及到人为什么会生病的问题,人之初,本来一团和气,健康而祥和,天地赐予了一团和气也一并给予了一整套健康的运行机制,当上述病因作用于人体时,渐渐打破了健康的运行机制并制造了矛盾,造成了机体的失衡,这就是疾病;疾病产生后,在未得到有效校正的情况下,就会逐步发展壮大,发展成重病大病慢性病,溃结是其中之一。

人和人之间,有天生的体质差异,或强或弱、或有的部位强有的部位弱,所以在面对共同因素伤害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人人各异的不同情况。有的人生病,有的不生病,有的病重,有的病轻。

如果人和人之间体质接近,所受的伤害也接近,就能够出现先后患上同一种病的可能,如果差异比较大,那别人可能就不生病(不生病的很少),或得比较轻的病,或得不同的重病。

病友问:什么人容易得这种病,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

答:这个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是很少见的,九十年代后,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冰糕、冰水、冰镇食物极易得到,人们自然寒凉食物吃的增多,大吃大喝导致的积食,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体力劳动体育运动的缺乏等。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脏腑的功能下降,寒湿病邪的滋生,在没有有效治疗的情况下逐步加重,就造成了溃结等重病。

养生观念由原来的圣人和医生的观念改变成了媒体商业广告的观念,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在诸多医生的错误治疗下,人们逐渐广泛的违背人体的自然规律,导致了溃结等重病逐渐增多。

有上述以妄为常习惯和经历的人,自然患病就多。

病友问:溃结定论的标志是啥? 是肠镜吗?

答:溃结是西医的病名,当然要有西医的诊断依据,就是肠镜要看到溃疡点才能算溃结。

我们用西医的病名是为了让大家方便,中医的肠澼、泄泻、痢疾、滞下、便脓血等病症相当于溃结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中医分的更细一点。

中医的诊断可以不用肠镜,但是病人不同意啊,这是一个现实的悲哀。

病友问:溃疡性结肠炎厉害,还是溃疡性直肠炎厉害,为什么?

病变部位越靠下就越相对较重,这是因为正气的虚损和病邪的前进方向是从上往下、从外往内、由阳入阴的。所以直肠部位患病更重一些。

腹痛、腹泻、腹胀、食减、嗳气、气短、乏力、嗜睡、失眠、胁痛、发热、关节痛、大便乍泄乍干、大便干结、便秘、便脓血、里急后重等。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或黯黑、语声低微、动则气喘、行动迟缓无力、驼背等。

病友问:脓液到底是什么? 为啥总有?

除了便血,其他的排泄物都是垃圾,是体内的气血在腐败的运行体制下变成了垃圾而排出。

正气增长一分,邪气就退却一分,当正气尚没有百分百的恢复的时候,就会独处藏奸的,所以脓液经常会有。

如果身体彻底恢复了,没有邪气产生了,也就没有脓液了。

六经辨证来讲,基本都属于太阴、少阴、厥阴证了。

1.太阴证:腹胀、腹泻、脘闷、食减、嗜睡、乏力、懈怠、身酸楚、舌淡胖苔白厚腻、脉徐缓。

2.少阴证:畏寒怕冷严重、手脚冰凉、大便憋不住、脓血重、乏力重、动则气喘、脉沉。

3.厥阴证: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消化能力差、食量大而无饱、寒热均怕而敏感、脓血重、等。

1、胃肠湿热:此型大多会出现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不爽较重、腹痛、便脓血、纳呆、发热、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濡数等症状。   

2、脾虚湿胜:此型多出现腹胀、腹泻、脘闷、食减、嗜睡、乏力、懈怠、身酸楚、舌淡胖苔白厚腻、脉徐缓等症状。

3、寒湿中阻:此型多出现腹胀、腹泻、腹痛、便脓液、肠鸣、脘闷、食减、纳呆、嗜睡、乏力、懈怠、身酸楚、舌淡胖苔白厚腻、脉徐缓无力等症状。   

4、脾肾虚寒 :此型多出现腹胀、腹泻、腹痛、便脓液、肠鸣、脘闷、食减、纳呆、嗜睡、乏力、恶寒、腹坠、舌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

5、肾精亏虚:此型是上述证候久治不愈后的必然,此时患者已经出现极度衰弱、除了上述表现外,还有一派衰老、老态龙钟的样子;如驼背、语焉不详、语声低微、视力听力下降、反应迟钝、大小便失禁等。

虽然大致分为五种证型,但实际临床中多诸型互现互存、交织夹杂。

大多数溃结病人,尚有其他的疾病伴生。如:咽炎、鼻炎、气管炎、哮喘、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病)、胃炎、胆囊炎、肝炎、乳腺炎、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糜烂、关节炎、甲状腺炎、甲亢、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律不齐、冠心病、颈椎病、腰椎病、脱发、痤疮、痔疮、湿癣、牛皮癣、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等。

病友问:中医治疗这病的机理是什么?

答:各种原因导致了正气逐步虚损、寒湿等邪气逐步由外向内由上到下发展,正气在大肠部位暂停了消损和退却、邪气也就在大肠部位与正气展开了交锋,表现出来就是溃结。

治疗的时候,就是要辅助正气的同时渐渐去除寒湿等邪气,这样,正气增长一分,邪气就退却一分,当正气增长到正常的七八成的时候,溃结也就基本好了。

这是因为,按“虚处受邪”的原理,溃结病位处下,不用等到正气完全恢复,大肠部位就已经不受邪了,所以也就好了。但是,在正气没有百分百恢复的时候,身体其他部位仍有病邪存在,仍需继续治疗。

病友问:溃结能否治愈?为何总是会复发(某些西医讲永远无法治愈)?为什么现代医学对此病没有根治方法,总是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越来越重?其实这病控制住容易就是怎么控制不复发,如何能不复发?您能治愈溃结的法宝是什么?

答:内经云:言不得治者,未得其术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问题一种病解决不了的话,那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只要找到了合适对头的方法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

看一下我们周围的各种事情确实如此,只要有了对头的办法就能解决问题,治病也是一样。

西医说无法治愈,那是因为对此病没有完整的认识,病因不明,无法窥见全貌,当然无法治愈。

西医化的中医其实就是开中药的西医,和西医的认识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的治疗都是在极力萃取已经严重匮乏的身体资源来止血止泻,而没有考虑让身体体质、正气、免疫力恢复正常,治疗的结果仅仅是暂时的止血止泻,也就是所谓的控制。

其实质也就是把表面化的矛盾埋藏起来而已,过一阵就又出现了更严重的症状并且伴随着体质正气的进一步下降;病友一般称这种情况为复发,其实是误解,这是根本就没治疗好,是掩盖症状掩盖矛盾的失败,不是复发。

如果按照真正的中医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把病人的正气、身体体质、免疫力都恢复到正常,邪气去掉,恢复原有的一团和气,这才叫治愈,一般就不会复发了。

如果有人好病了以后放松了警惕,又开始违背养生规律去糟蹋身体而导致了体质的重新下降,复发也是可能的。

所以,是否复发或变生他病的关键在自己,在于自己能否在皇天后土能否在人生的正常轨道上旅行。

道乃天下之公道,我没有什么法宝,无非就是在列祖列宗列位圣贤的训导下循规蹈矩而已;我用的是不属于我自己的法宝,而是先人的法宝、大众的法宝。这个法宝就是:扶正祛邪。

病友问:吃中药的效果为啥慢?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对比的对象错误,比方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这时候如果想停止战争的话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打败他们,再一个就是投降,拿打败他们的时间和投降的时间比当然是慢了。

但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比的话,八年抗战解决了问题并不慢,投降止战虽然快,但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中药并不慢,因为吃中药治病,治疗的是身体的“国家腐败”,是拨乱反正的,是根本性的战略颠覆,是“一劳永逸”的;是身体正气免疫力的彻底恢复。

病友问:为什么会出现越吃药病症越多?

答:病的产生是由于正气逐步减弱、邪气逐步进展造成的,当溃结发生的时候,身体体质和正气已经是相当的脆弱了。

形象一点来比喻,此时的正气充其量只有健康人的六分之一;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时候,正气已经没有诛邪的能力了,所以病人会感觉不太难受。

我们想把病治好,就必须帮助身体正气增长、去除邪气;在正气增长了一个层次的时候,会有一个阶段爆发性的驱邪行动,而且随着进一步的前进,正邪斗争会逐渐的全面化和表面化,这时候正邪相争剧烈,表现出来就是症状的加重、增多。

症状只有在正邪相争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中读到正气和体质的增强、邪气在无奈中的退却,也应该感到欣慰和高兴,并坚持下去,直到彻底胜利!

病友问: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这类药物到底是做啥用的,为啥开始吃有效果,后来就不行了?

答:这都是抗过敏药物,用来阻断敏感免疫反应的。任何的药物进入人体后都要开发人体的潜能、正气后才能起到作用,所以理想的治疗是在开发了人体的潜能后能够使得身体的机能恢复、能够补充并超过用药前的潜能水平。

这类药只是开发潜能阻断敏感反应,并不能解决身体机能的恢复问题,所以在用药的过程中潜能是逐步下降的,药效也就越来越不好。

再有,本病是大病重病系统性疾病,就像一个国家的腐败,而整治一个国家的腐败是需要拨乱反正的,显然,这种治疗只是和事老的角色,远远达不到拨乱反正的目的。

病友问:除了拉肚子以外,我还有其他症状,手脚发冷,出虚汗,怎么办?

伴有其他症状是很自然的现象,溃结是太阴少阴厥阴证,在病变处之外之上的地方都是邪气充斥的。伴有症状会在治疗过程中逐步痊愈的。

病友问:需要服药多久?是药三分毒,我能否吃这么久的中药?

答:由于个体差异的区别、病的时间长短不同、病的轻重程度不同、自我保护的水平差异等,需要的治疗时间也很难判定,一般来讲,治疗到无便血需要1-3个月时间,个别的需要6-12个月,治愈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个别的需要1-2年甚至3年不等。

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药是有毒的(这个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治病正是用药的偏性来纠正病的偏性,只要病的偏性还没有被矫正,那吃药多久都不会有副作用的(前提是用药正确),如果一旦病的偏性被纠正了,再吃药就会显现副作用和药的毒性了。药不对症如同服毒,如果用药方向不正确,那肯定会副作用百出了。

病友问:辛大夫的药为什么都超过药典和医院的量?是否有问题?

用药以胜病为度,不拘多少;也就是说需要多少就开多少,没有标准药量的,完全以病人的病情需要来决定的,医圣张仲景的用药就是这样的。

自从西医的思维传人中国后,中医掺进了西医思维,讲究安全用量了,而安全用量是用正常人而不是病人为标准制定的。

这样,即便是医生开的药不对,也不会有大问题出现,确实安全了,但是难求奇效。

殊不知,正常人的气血不偏,吃什么药都会有毒都会有副作用的,而病重的病人如果不用重药,怎么能够纠正严重的偏性呢?所以还是按需给量的好,如果对症了,就不会有问题。

病友问:服药每个时期的变化大概是什么?我已经尊医嘱了,为什么总不见效呢? 我该怎么应对?

溃结一般厥阴证的居多,也就是正气已经虚损到了最低的一层,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正气的增长,会出现本经以及其他经的症状,有时候是梯次出现的,有时候则梯次并不明显。

刚开始的时候,以本经症状为主,会出现腹痛腹泻食少呕吐等症状,少阴经时会出现发热四肢冷乏力嗜睡等症,太阴经时会出现腹泻加重食少腹胀大便粘滞不爽等症。

阳明经时会出现发热头疼呕吐胃疼胃酸胃胀咳嗽吐痰咽喉肿痛等症,少阳经时会出现寒热往来口苦恶心食少头疼等症,太阳经时会出现发热头疼周身酸痛肩背不适腰疼等症。

出现了上述症状之后,就是已经见效了,之所以感觉不见效,是因为大多数理解的见效不同,认为止泻了才是见效,殊不知正气增长的时候,会逐步祛病,而祛病是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多数人都没有大病的经历,大病和小病是不同的,治小病相当于抓几个小流氓,一蹴而就,而治大病是系统工程,相当于国家治理腐败,工程浩大,需要按部就班的循序渐进。

在出现了上述症状后,证明正气在增长,并且在梯次的去除邪气,是好现象,但是也会感觉难受的,如果能承受,就忍受过去,不会持续很久,如果不能忍受,就需要联系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

病友问:除了口服汤药外,是否需要辅助其他治法,如艾灸、灌肠?为什么不能用寒凉药和西药?需要西医检查的频次如何?

溃结病人体质虚弱,而治疗方法都是要消耗一定正气的,正确的方法会得到消耗一份正气然后增长一份以上正气的效果,这样才能够逐步好起来。

灌肠、针、拔罐、推拿按摩等都不能起到上述的作用,所以不能用。

艾灸消耗元气较大,体虚的溃结患者难以承受;体质好的可以酌情少量使用,但是很难把握量,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宁可不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溃结的实证、热证已经很少或没有,我没再遇到过实证热证,基本都是虚寒寒湿证,那寒凉药自然就不对症了,用了就会消损生气加重病情,即使是有虚热证的表现,本质还是虚,所以不用或慎用寒凉药。

治疗过程中,不需要用西医的检查手段来判断进展情况,所以也就不用做检查,病好了以后,如果病人不放心,可以肠镜检查。

病友问:久用西药尤其是激素的停药问题?

用了这些药物尤其是激素后,正气是逐步虚损的,体质是逐步下降的,激素以外的西药可以一开始就停掉,激素不能一下子停掉,突然停掉会有很大的病情反弹、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该在不停激素的情况下先吃中药治疗,根据身体正气的恢复情况,慢慢的逐步递减激素直到停掉。

因为溃结便血的时候,病情较重、体质更差、痛苦更大、各种变化迅速,在溃结病人的排泄物中,除了鲜血外,其他都是垃圾是病邪产物,不足惜;血是正气,不是病理产物,不能任其排泄,所以有必要专门谈一下。

便血的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元气不足,无力顾护收摄;二是气血瘀滞、经络瘀滞,血无法逡巡常道而导致出血。一般是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偏重不同而已。

便血的定义:这是我个人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的相关性而做的定义。大便通过伤口时,划挂的线条型血迹,脓液、水样便贴近伤口时由伤口渗出来的淡红色的血,都是被动出血而且量很少、不算便血,但是如果量很大很浓也算便血,属于不典型便血。

不论是便前、便中、便后而出的滴血、纯血是伤口处主动出血,是典型的便血。

治疗:便血是正气虚损到极点、邪气极盛的时候出现的症状,一旦有便血出现会导致身体更快的虚损,在溃结的治疗中,通过顾护正气、去除病邪、疏通经络的方法使得正气渐渐增强、邪气渐渐退却,这样达到正气得护、邪气得去、经络略畅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止血的目的。

这个过程是在身体正气还比较弱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过程比较缓慢,一般1-3个月能达到目的,个别的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再出血:是指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止血后,后续治疗过程重又出现的出血现象。

这种情况的出现,基本属于病人自己没有保养好导致的正气进一步虚弱、经络瘀滞造成的,诸如旅游、工作学习累、生气着急、感冒受凉、性生活频繁、饮食过饱、饮食不易消化等;有少数的情况是因为医生总想让病人好的快一点而药量开的过大造成的。

一旦出现再便血,说明身体又虚弱,马上停药或换药、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加强休息;等正气从新恢复了,也就止血了。

再出血有时候是很麻烦的,有的纠正比较容易,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坚持一段时间,以尽量避免再出血的出现。身体强壮些后,再出血的情况也就不容易出现了。

饮食:这个时段,正气很弱,消化能力极差,除了忌食寒凉饮食以外,还需要忌食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增加肠胃负担、削弱正气导致再出血,有的病友吃了几口肉、吃了点年糕就会导致出血。一般这个时候的饮食,以发面的食物为主食,辅助以土豆、茄子、山药、白菜、小米粥、玉米粥等就可以了,也不用追求多样化。随着体质的好转,可以试探性的增加食物品种。

生气、着急:这是很多人不容易把握的,可是生气着急对身体的影响比不良饮食的影响还要大、而且发作迅速,今天生气了,明天就便血,甚至马上腹痛便血。所以希望大家一定平心静气、保养好自己。

运动、工作、学习:这个阶段不赞成大运动量,散步一下就可以了,以不累为度。体质比较好的病友在不吃力的情况下可以勉强工作求学,如果吃力,就必须休息。稍累就会造成再出血,慎之!

性生活:这个阶段须禁止性生活,因为性生活所消耗的是肾精肾气,耗损颇大,一旦耗损,便血加重基本是肯定的。戒之!

病友问:对于便血和体重变化,如何正确看待?

便血一般是在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出现的,虚弱和便血恶性循环,体重下降是必然。这时候的病人一般都产生了恐惧心理,担心自己会严重下去,会好不了,觉得吃了药没效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便血重的时候,身体也只有这星星之火了,一定要弄明白此时的处境,配合好医生把握好前进的方向避免一切干扰,好生呵护这星星之火的成长,泰然处之,坚定信心,不急不躁,不以为意,这样,燎原之势总会到来的。

治疗疾病,最主要的是要去除病因和恢复体质正气,而病因恰恰在病人自己那里,所以养护好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养,就是让身心的各种积极因素顺畅自然的滋长;护,就是让好不容易滋长起来的正气不再遭到无谓的伤害和消耗。

说白了,养就是增加收入,护就是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开支。这样才会实现正气的增长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病友问:怎样注意饮食生活起居?需要养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吃什样补品辅助治疗?有哪些适合的运动?能否继续工作和求学?

一切围绕养护好身体这个中心,做到不饮食寒凉,不吃寒性食物如苦瓜、黄瓜、螃蟹、海参、水果尽量少吃,节制饮食,每餐不要吃太饱,以八成为宜,忌酒、茶、烟、咖啡,应食易消化、少刺激性、清淡饮食,诸如发面主食、各种米粥、蔬菜;不受凉(包括游泳、衣着单薄、下凉水);不再滥用药物、补品、保健品;注意休息、不再熬夜、不过度上网;戒掉手淫、节制性生活。

所谓的补品、保健品是商业的产物,是商人的噱头和卖点,和医疗治病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只吃食物就行了,不吃补品和保健品。

适当运动是必须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运动量,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体质强弱有很大差异,运动量也大有不同;一般来说,运动量很难标准化。

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以不感觉累或微汗为标准,随着体质的逐步增强再逐步增加运动量,只有病人自己来掌握。

运动的方式以陆上各种不太剧烈的运动为主,比如太极拳等各种功法、散步、跑步、广播体操、广场舞等,不赞成游泳。

工作和求学是否可行,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和运动一样,也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来决定。

如果工作和求学没有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比如便血增加很多),那就可以继续,如果导致了体质逐步下降、病情逐步加重的现象,那就不能继续了,必须全休。

答:因为性生活所消耗的是肾精肾气,耗损颇大,所以原则上禁止性生活,体质比较好、不便血的病友也只可以偶尔有之,最好没有;目的是尽快的实现积精累气,治愈疾病。

病友问:溃结好了之后会不会复发?溃结会否恶化导致癌变?

答:这个问题也是病人很关心的问题。在病人体质正气恢复后,原来的病理因素也就是造成疾病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一般不会再复发;一如常人。

但是,有的病友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在意,好病以后就粗心大意了,如果再像生病前那样不在意,诸如大吃大喝、饮食生冷、酗酒、性生活不节制、滥用药物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积累的话,复发是极有可能的;即便不再复发,也会丛生其他的病。

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否会身体健康,首先靠自己,不要无语问苍天!!!

按照西医的统计,溃结在没有治愈的情况下,20年病程的癌变率是20%;但是,如果治愈的情况下,溃结都没有了,就更不能癌变了。

病友问:吃了西药,是不是没有脓血就算好了?是不是肠镜报告正常了就好了? 到底好了的标准是啥?

答:病愈的标准:应该是正气体质免疫力恢复正常,同时疾病的症状早已消失,病人自我已经无不适感、体力精力充沛。当然,西医的检查也就已经没有问题了。

吃了西药没脓血,只是让身体开发了已经严重匮乏的潜能来改善症状,属于寅吃卯粮,这时候虽然肠镜检查可能看不出什么异常,其实是矛盾被掩盖进深层次,再次发作会更重;同时病人并没有体力精力充沛的感觉的,所以不算好。

肠镜检查只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只能看到肠表面的表层变化,肠子和身体的机能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目前也没有更直观的判断标准,但是,病人病好了以后,自己会感觉到的,中医的诊断也能帮助诊断,如果再辅助以肠镜,就基本可以了。

病友问:为什么不讲方药?外面配药为什么不行?

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治病用药也是如此,方药本是战略指导下的战术行为,随正邪之势的变化而变化,无固定用法。用药规律还是有的,但是外行难懂,讲了只能增加疑惑和负担、甚至害人。

中药多植物药,不是工厂统一标准生产的,所以质量功效参差不齐,医生要根据现有药品的质量情况来决定用量的大小,这样才能保证处方中各药的力量配比正常,才能发挥正常的效力。

外面配药,医生未知的情况太多,难以把握处方中各药的配比,实际上等于药房在开方子了,而不是医生在开方子。还有其他如炮制的情况、配药认真与否、是否会配药出错等等因素。

    外面配药,无非是为了方便和省钱,其实方便最后不一定变成方便、省钱最后也不一定省钱。面对生命和积重难返的重大疾病,我们应该怎样抉择,那就不用多说了。

病友问:溃结具有遗传性吗?溃结能否要孩子?

这是青年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他们担心即使病好了以后,也会遗传给孩子。

按西医的统计,目前还没有发现家族性的溃结,也没有关于溃结遗传确定的说法,所以说从西医的认识角度来说遗传的可能性不大。

从我的认识来说,我认为是不遗传的,因为这病的产生是个人后天的不良因素造成的。但是,人的身体素质是可以遗传的,人天生不是完美的,不是百分百的没有缺陷,总是会有某个地方相对薄弱。

比方说,同样是酗酒10年,天生肝脏薄弱的人有可能会得肝硬化,天生脾胃虚弱的人可能会得肠胃病、溃结、糖尿病。这也就是中医说的“虚处受邪”,就是哪里薄弱哪里就会先得病容易得病。

对孩子将来身体素质的遗传,在于种子当时本人的身体状况如何,如果当时体质很好,就会留给孩子一个较好的体质,如果体质很差,那有可能会留给孩子一个较差的身体体质;这也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孩子的将来体质有可能与妈妈相似,也有可能与爸爸相似,还有可能与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前辈相似。为了在心理主观上给后代一个较好的体质,那就先把自己的身体治疗好以后再要孩子。

病友问:为什么有的人得了溃结十几年了,一直能正常生活,而我刚得就这么重?

首先、人的体质差异很大,有的人有病了,体质勉强可以,所以也可以勉强正常生活,但是会给以后留无穷的后患;其次、有些病友病后用了各种方法改善症状、自觉很强壮,其实是在进一步开发身体的潜力、属于寅吃卯粮,后果不堪设想;再次、体质略好的人能够自我驱邪,表现出来就比较重,其实是好事。

病友问:家人不让我吃中药怎么办?在治疗方法上和家人产生分歧,如何处理各种矛盾?

这种情况,都是因为家人对病人的爱护和对中医不了解的双重因素造成的,这虽然是内部矛盾不属于敌我矛盾。

但是这个问题比较难,是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通过说服教育解决,把中西的区别和各自的优势以及此病的各种情况和治疗方法解释清楚,慢慢来,不着急,我想会求得家人谅解的。我曾经帮助几个病友说服过家属。

家传56·三代、秉承儒释道文化、推崇中医传统经典,精于脉诊,善用经方。擅治:各种胃炎、痤疮、鼻炎、咽炎、白塞氏病、肝炎、脾功能亢进、颈椎腰椎病、眩晕、脱发、男科杂病、妇科杂病等,尤擅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胎记和血管瘤怎么区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