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病变时可发生对侧肢体的共济失调,主要在站立或步行时出现?


· 超过4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如中毒性、代谢性、遗传性多发神经炎等。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和营养障碍、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肌肉有压痛等。其共济失调的主要特点是四肢的共济失调,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闭目时加重。本型有深感觉障碍,无Argyll-Robertson氏瞳孔,无括约肌障碍,以上三点可与后束型或脊髓痨鉴别。
多发性神经根炎病例可出现共济失调,伴有感觉异常,末梢型感觉障碍、肌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等症状和脑脊液蛋白增高。脊髓痨损害后根及后束,出现典型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并可有闪电样疼痛,躯体束带感、括约肌功能障碍、Argyll-Robertson氏瞳孔、膝、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血和脑脊液华康氏反应阳性。
各种原因损害脊髓后束者都可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亚急性合并变性,脊髓后方肿瘤,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等。其特点是感觉分离,即触觉、温痛觉无损害,而位置觉、压觉及震动觉减低或消失。亚急性合并变性者常合并锥体束损害而有两下肢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也可有多发性神经炎表现和恶性贫血,胃液分析常有游离酸减低。脊髓后方肿瘤常先有神经根痛,以后逐渐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往往伴有传导束型浅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腰穿有椎管阻塞症状,脑脊液中蛋白质增多。
凡损害延及后束或其核或桥脑和中脑的内侧丘系时均可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延髓病变其共济失调在同侧,桥脑、中枢病变共济失调在对侧,其特点是伴有病变同侧的颅神经损害症状,且大多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
丘脑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可为血管性、肿瘤和外伤等。除可有对侧半身感觉性共济失调外,尚可有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及浅感觉障碍,其共济失调上肢重于下肢。因丘脑中间腹核与小脑有联系,故丘脑病变时还伴有小脑症状。丘脑病变引起深感觉障碍。可见到手足徐动样动作,尤其是在手部明显,即所谓丘脑性不安手,在闭眼时手不能保持一定的姿势而出现手指呈指划运动,这是由于手的位置觉障碍所致(假性手足徐动)。
顶叶病变引起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见于对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如手或手指等。其病因可有血管性、肿瘤等。顶叶病变引起的共济失调与深感觉障碍无平行关系,即共济失调明显而深感觉障碍却极轻微。顶叶病变的深感觉障碍主要是空间定向感觉障碍。
小脑蚓部部病变主要引起平衡障碍,表现躯干共济失调,站立及行走不稳,而四肢共济运动近于正常或完全正常称小脑蚓部综合征。急性进行性小脑蚓部病变以肿瘤为常见,尤其是儿童,如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成人则以转移性肿瘤多见,临床特点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躯干共济失调。表现为在患者站立与步行时最为明显,通常可见身体向后摇晃和倾跌,特别是在转身时可见明显步态不稳,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常伴有眩晕和肌张力减低。慢性进行性小脑蚓部病变,起于幼儿期的有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其特点是伴有眼球毛细血管扩张;成人则有进行性小脑变性、癌性小脑萎缩、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躯干共济失调和言语障碍。
主要表现为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躯干平衡障碍不明显。小脑半球病变常见的有星形细胞瘤、转移性肿瘤、脓肿及结核等,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病侧肢体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为特征。表现为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病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动作笨拙、不稳、快复轮替动作障碍、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阳性,并有肢体辨距不良、肌肉反跳现象。头颈常固定在一个特殊位置,头常向前倾俯,并转向病侧,摇头或转头时可发生恶心与呕吐。口齿讷吃,构音困难,眼震明显、行走时步态蹄姗、常向病侧倾跌。闭目难立征阳性。肌张力减低,腔反射迟钝或消失。两侧小脑半球病变引起四肢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症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多处髓鞘脱失与胶质瘫痕形成。除有小脑性共济失调、眼震外,常有肢体无力、瘫痪、可伴有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的症状。以病灶多发和病程反复发作及缓解为特点。
主要病变躯干的平衡障碍和肢体共济失调。急性损害以急性小脑炎和小儿中毒多见(如苯妥英钠中毒、巴比妥类中毒、急性汞、铅中毒等)。前者病前有感染史,急性起病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常在2~8周内痊愈。后者有接触史。慢性全小脑病变多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性病变,常见的为遗传性共济失调,其特点是有家族史,起病隐袭而呈进行性,并可有锥体束及脊髓后束损害的症状。小脑发育不全早期表现是当患儿开始伸手取物时出现共济失调,坐、站、走均迟晚。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及锥体外系症状等其他脑发育不全的表现。
常见病因是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开始有病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或眩晕症状。以后出现同侧局部感觉障碍、面神经轻瘫、小脑共济失调与颅内压增高症状。晚期因脑干与颅神经受累,出现言语与吞咽障碍、对侧锥体束征与感觉障碍。
其共济失调可为感觉性、小脑性或前庭性,以小脑性者常见。脑干与小脑半球的联系较蚓部多,故脑干损害所致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四肢共济失调为显著,由于代偿不如小脑半球,因此持续时间久。其特点是同时伴有脑干邻近结构如运动、感觉传导束与颅神经损害之各种症状。
大脑的额叶、颞叶和顶叶损害临床上都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
额叶病变时可发生对侧肢体的共济失调,主要在站立或步行时出现。特点是伴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并可有精神症状和强握反射。而与小脑病变者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或钟摆样、无病理反射的临床表现不同。
系颞叶中平衡中枢受损所致,也可由颅内压增高压迫而继发。颞叶性共济失调的特点是共济失调症状轻,早期不易发现,有同向偏盲,失语等症状。
顶叶病变除有深感觉障碍、皮质感觉障碍外,因顶叶是小脑和前庭的高级中枢,故顶叶旁中央小叶损害时可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大小便障碍。
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的病变称为周围性前庭病变。急性单侧的周围性病变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各种性质的迷路炎等。表现为急性起病,旋转性的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眼震(慢相向病侧)。可伴有耳鸣、耳聋。有明显的躯干平衡障碍,站立时倾倒及示指偏斜试验均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倾倒方向随头位改变而变化,推颈试验从健侧向病侧推时易出现倾倒,当闭目循直线行走时和一侧小脑半球病损患者一样向病侧偏斜,睁眼行走由于随意矫正而呈锯齿状步伐。闭目原地踏步伐时则以体轴中心缓慢地向腱侧旋转。单侧慢性损害如听神经痛,迁延性内耳炎等,一般无躯干平衡障碍。眩晕少见,如有为非旋转性,每于躯体活动或闭眼时有轻度摇晃感。急性两侧性周围性前庭损害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毒,两侧梅尼埃病等,站立及行走不稳等平衡障碍显著,闭目后加剧,但无自体的自发性偏斜,旋转性眩晕,但有剧烈的动摇或浮动感。两侧性慢性周围性前庭损害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毒的表现和急性相同,但程度较轻。无论急性或慢性的周围性前庭损害,诱发性前庭功能性试验均有障碍。
前庭神经核及其中枢联系的病变称为中枢性前庭损害。见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脑干病变时,表现为站立时向后或侧后方倾倒,与眼震慢相方向不一致,与头位无关,与自体的自发性偏斜方向不同。因此中枢性前庭损害的特点是各种前庭反应不一致,症状亦较轻,诱发性前庭功能试验无障碍,可与周周围性前庭损害鉴别。
本型以弗利德来希共济失调最常见。主要病变为脊髓后索及侧索、脊髓小脑束与锥体束慢性变性多在5~15岁隐袭起病,进展缓慢。最早症状为两下肢共济失调,走路不稳,步态蹒跚,容易跌倒,站立时两脚分得很宽,向两侧摇晃。因后索深感觉传导束受损故闭目难立征阳性。以后两上肢出现共济失调,可有意向性震颤,但上肢症状往往轻于下肢。也可有躯干性共济失调。站立或起时身体摇摆不稳,讲话含糊不清或呈吟诗状。肢体无力。可出现胫前肌和手小肌轻度轻度萎缩,缩深觉明显减退,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服下,锥体束征阳性。多数患者有眼震,常有脊柱后侧突和弓形足,并可有脊柱裂、指(趾)并合等。疾病早期即有心电图异常,但只有1/3病例有心脏病的症状或体征。
以Narie型遗传型痉挛性共济失调多见。病理改变主要在小脑,可见对称性小脑萎缩,浦肯野细胞脱落,而颗粒细胞受累较轻。多在成年后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共济失调是首先症状,表现有上肢意向性震颤,共济失调性步态及构音困难,亦可有躯干共济失调。下肢张力增高,形成共济失调一痉挛步态,可有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少数患者伴有眼球震颤和视神经萎缩。无骨骼畸形。
为中年后起病的遗传性共济失调中较常见的一型。病理变化累及下橄榄核、桥脑底和小脑。症状包括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头部躯干的震颤等。少数患者可有软腭阵挛。后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膛反射增高和Babinski征。常有眼震和视神经萎缩。尚有肢体远端的感觉障碍、眼肌瘫痪、强直、震颤、精神异常和智能减退等。
正确随意运动需要很多肌肉,包括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和固定肌的参与才能完成。检查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速轮替试验、反跳试验、过指试验、趾一指试验、起做实验等。
应检查脑CT或MRI,以排除小脑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及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如定位病变位于周围神经应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如考虑在后根病变或后索病变应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病变部位的MRI,脑脊液检查,或脊髓造影检查。考虑在丘脑或顶叶时最好检查脑CT或MRI。
以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多见,应检查脑CT或MRI、脑电图等。
可检查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

共济失调(ataxia)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平稳。即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小脑疾患、深感觉障碍、大脑疾患、前庭疾患

体格检查、CT、MRI、肌电图、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检查、脑电图、电测听、前庭功能检查等

同一种药物治疗不同原因的共济失调疗效差异很大,共济失调症现如今尚无特异的药物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还有一些针灸疗法。

这个你得去医院找医生做专项检查,听取医生专业的意见,尽快治疗,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共济失调诊断鉴别 :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进行诊断。

 1、中毒现象:比如药物物中毒、酒精中毒、煤气中毒等均可以引起共济失调。

  2、年龄老化:年龄老化是发生共济失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减慢,疾病就会趁虎而入。

  3、遗传因素:共济失调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患者是隐性遗传,尤以小儿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为多见。

  4、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等。

  5、维生素的缺乏:尤其是维生素日族的缺乏,由于神经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使神经发生病变而引发共济失调。

一、病史是临床诊断共济失调的重要措施。1、共济失调起病急缓及病程,一般急性起病的共济失调并且呈发作性,以前庭系统病变及眩晕性癫痫的可能性较大。起病较急,短时间内恶化者,经治疗后很快好转者以急性小脑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及脑外伤多见。起病较急,并且迅速恶化者,有时可危及生命的以脑血……

一、额叶性共济失调:病变位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临床表现与小脑性共济失调近似,如体位性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除有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外,常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以及精神症状、强握反射和强直性跖反射等额叶损害表现。二、顶叶性共济失调:表现对侧患肢不同程……

小脑性共济失调由于小脑某种原因的损伤,造成患者的肌张力减退和随意运动的协调性紊乱,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分类1、躯干性共济失调躯干共济失调(姿势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步态和姿势(站立和坐时)平衡障碍,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行走不稳、Romberg征(睁眼、闭眼)阳……

避免共济失调的出现该怎样做?共济失调的预防方法如下:1、不主张定期输液。尚无证据表明每年定期输液能预防脑溢血后遗症的复发,故我们不主张定期输液。另外,治疗应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作主张,以免导致不良后果。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彻底戒烟,控制饮酒量。男性患者每天平均饮酒量……

1、感觉性共济失调为脊髓后索损害。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检查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和闭目难立征阳性等.2、前庭性共济失调前庭病变使空间定向功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

1、检查方法:1、指鼻试验共济失调时则表现为动作轻重、快慢不一,误指或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标。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标。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2、跟膝胫试验小脑损害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

共济失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一、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1、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铅、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2、后根病变常见于转移瘤。3、后索病变常见于脊髓癣联合变性。酒精中毒、脊髓压迫症等。4、丘脑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5、顶叶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力瘤。二、大脑性共济……

共济失调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的病因有:①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②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颅底畸形、脊髓病、肿瘤;③脑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④丘脑顶叶通路或顶叶血管性疾病、肿瘤;二、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的病因有:①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

对症治疗共济失调:手术治疗脊柱侧弯应慎重,如果侧弯超过40o仍能行走的病儿,可考虑手术,术前应监测心肺功能,心肌病严重者治疗心力衰竭,有糖尿病的共济失调患者可试用胰岛素,但多无效,共济失调的早期应尽量做平衡训练和锻炼肌力,做理疗。西药治疗共济失调:可用各种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肌……

1.不主张定期输液,尚无证据表明每年定期输液能预防脑溢血后遗症的复发,故我们不主张定期输液。另外,治疗应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作主张,以免导致不良后果。2.定期查体和咨询,患共济失调后,患者应定时检查血压、心电图、血糖和血脂等,并根据自己的检查结果咨询神经内科医师,帮助……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神经内科100个重要知识点

1.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第一步是定位病灶。
2. 肌肉病变病通常引起近端的对称的无力,没有感觉丧失。
3.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疲劳性。
4.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远端的不对称的无力,伴有萎缩,束颤,感觉丧失和疼痛。
5. 神经根病变引起放射痛。
6. 脊髓病变导致远端的对称的无力,括约肌障碍和感觉平面三联征。
7. 脑干的单侧病变常导致“交叉综合征”,即一个或多个同侧脑神经功能障碍伴有对侧身体偏瘫和/或感觉异常。
8. 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或称动作性震颤)。
9. 在大脑中,皮质病变可导致失语,癫痫,部分偏瘫(脸和手臂),而皮层下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初级感觉麻痹,更全面的偏瘫(脸部,手臂和腿)。
10. 大脑通过血脑屏障孤立于身体的其余部分。
11. 学习和记忆是可能的,因为**重复输入到突触可导致神经元功能的持久改变(长时程增强)。
12. 一些最常见和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神经递质异常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症(乙酰胆碱),癫痫(γ-氨基丁酸,GABA),帕金森氏症(多巴胺),偏头痛(血清素)等。
13. 许多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已被证明是由于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造成的。
14. 足下垂(胫前肌无力)可由腓总神经或腰5神经根损伤引起。
15. 如果面神经受损(如贝尔氏麻痹),则一侧颜面部无力,即周围性面瘫。如果皮质输入到面神经核通路受损(如从卒中),则只有面部下半部无力,即中枢性面瘫。
16. 一侧瞳孔散大意味着第三对颅神经受压迫。
17. 通常由Willis环路提供的侧支血流,有时能够防止卒中而造成损伤。
18. 非交通性脑积水,往往是医疗急症,因为被阻断的脑脊液(CSF)将导致颅内压上升。
19. 对肌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肌电图(EMG)的结果,及肌肉活检。
2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成人的肌营养不良症
21. 对大多数肌病病人最主要的关切是呼吸衰竭的可能性。
22. 药物毒性应始终作为肌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考虑。
23. 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症是具有高死亡率的紧急情况。
24. 重症肌无力患者对肌肉重复**呈现递减反应(疲劳)。
25. 大约4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开始高剂量的类固醇治疗后要经历短暂的恶化,通常在5-7天。
26. 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LEMS)[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了重症肌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对突触前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产生自身免疫攻击而引起。
27. 肌强直,即肌肉收缩后放松延迟,是肌肉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表现,但也可在其他情况中出现。
28. 在肌电图中,肌肉疾病显示了所有肌肉的完全收缩,但为短而小的单位。
29. 在肌电图中,神经疾病显示了部分和减少的肌肉收缩,但为延长而大的单位。并可能伴有纤颤和束颤。
30.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和酗酒。
31. 最常见的运动神经病变是“吉兰巴雷”综合征。
32. 神经活检是很少为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所需要的。
33. 周围神经病变最经常被忽视的原因是遗传。
34.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脑脊液表现是高蛋白质和低(或正常)细胞计数。
35. 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36. 神经根疾病的手术指征是顽固性疼痛,渐进性运动不能或感觉障碍,或用非手术方法难以治疗的一定程度的症状。
37. 神经性跛行(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的下肢疼痛,步行(偶尔站立)引起,休息缓解。
38. 突发性脊髓损伤可造成脊髓休克,表现为一过性弛缓性麻痹,反射降低,感觉丧失和膀胱失张力。
39.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导致的腰膨大动脉的阻塞,可导致双侧肢体无力,痛温觉消失,低于病变阶段的低反射,并保留脊髓背侧束功能(姿势和振动)。
40.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神经外科急症,表现为下肢无力,显著根性疼痛,鞍区麻痹和尿失禁。  
41. 脑干缺血症状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孤立的发现(如眩晕和复视)通常更多是由于外围病变累及单根颅神经而引起。
42. 梅尼埃病三联征为阵发性眩晕,耳鸣,和听力损失。它是由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增加引起的。病理上,球囊和椭圆囊毛细胞退化。
43. 对脑干血液{MOD}来自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
44.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主要发生于营养不良或酗酒的低钠血症患者。快速的纠正低钠血症已被认为是致病的原因。
45. 后颅窝肿瘤占儿童肿瘤的50%。在成人,是非常罕见的。
46. 由于小脑传导通路中的“双重交叉”,小脑半球病变表现为同侧运动的障碍。
47. 黑质中色素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是帕金森氏症的病理特点。
48. 息宁(左旋多巴)仍然是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治疗。
49. 特发性震颤是非帕金森病震颤的最常见原因。
50. 斜颈是最常见的局部肌张力障碍。
51. A型肉毒毒素是大多数局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选择。
52.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许多精神病药物的严重副作用。
53.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包括**性低血压,肠和膀胱功能障碍,阳痿,出汗异常等。
5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55. 晕厥很少是神经科的问题;意识丧失通常是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
56. 传统上,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需要两个不同时间的***症状,或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同的症状。
57. 误读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解释是误诊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58. 尚无治疗被证明有助于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最终残疾。
59. 痴呆必须与谵妄和抑郁相鉴别。
60. 痴呆是一类疾病,而不是一个诊断。临床医师必须明确痴呆的原因。
61. 阿尔茨海默氏症很少是由遗传到任何异常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但另一方面,病人可能遗传到使他们易患该病的风险因素,如APOE4。
62. 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痴呆症是可治的。认知和行为症状都是可以治疗的,长期的治疗可能缓慢神经功能下降,有利于维护神经功能。
63. 血管性痴呆不能单靠MRI或CT扫描来进行诊断。
64. 白天过度嗜睡的一个常见原因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65. 一个病人对他自己的睡眠数量和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不可靠的。多导睡眠图评价(睡眠实验室测试)是怀疑有睡眠障碍时唯一可靠的获得客观信息的途径。
66. 发作性睡病的经典四联征是白天过度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临睡幻觉。
67.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
68. 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脊髓肿瘤。
69. 脑转移瘤比原发性脑肿瘤更常见10倍。
70. 癌症转移至脊柱通常会导致疼痛,感觉平面,截瘫和大小便障碍。它通常是要放射治疗的。
71. 许多癌症患者在痛苦中死去,因为医生没有适当的治疗疼痛。
72. 构音障碍是发音功能的障碍,它可以有很多原因;而失语是优势(通常是左侧)大脑皮质损伤导致的语言障碍。
73. 对于脑膜炎患者,应该在进行其它检查的同时就立即给予抗生素而不拖延。
74. 疯牛病是克雅氏病的一种,病因是朊蛋白——一种不需要DNA或RNA的也能**并感染的蛋白质。
75.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散发性脑炎,往往产生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必须积极使用阿昔洛韦治疗。
7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患者有可能因为HIVE病毒本身,使用的药物或者或机会感染而出现问题。
77. 大部分由于严重疾病而造成头痛的患者都有异常的体格检查发现。听到“我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这样的诉说时应提高对颅内出血的关注。
78. 对头痛使用麻醉镇痛药治疗是应被劝阻的。
79. 对急性偏头痛治疗的首选药物是曲坦类。
80. 对于紧张性头痛的治疗通常最好是阿米替林加上非甾体抗炎药
81. 颞动脉炎,应在任何老年人新发头痛时予以考虑。
82. 正常成人脑电图(EEG),闭眼放松时,特点是9-11次/分的大脑枕叶活动,即所谓的阿尔法节律。
83. 每个不同的睡眠阶段,都具有高度特征化的脑电图模式。
84. 脑电图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证实脑死亡。
85. 卒中可以有血栓性,栓塞性,腔隙性,或出血性。
86. 卒中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和治疗的不同,取决于它是涉及前循环(颈动脉)还是后循环(椎基底动脉)。
87. 卒中最重要而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心脏病,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饮酒,滥用药物,口服避孕药和肥胖。
88. 用药得当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有益的。
89. 脑血管疾病病人使用抗凝药物是为了预防卒中高危险群患者来自心脏的栓塞。
90. 预防卒中最好的办法是控制危险因素。
91. 有脑卒症状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超过70%时,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9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再出血,血管痉挛缺血,脑积水,癫痫,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SIADH)综合征。
93. 准确的癫痫分类指导合适的抗癫痫治疗。
94. 所有的局部癫痫都应该进行核磁共振扫描。
95. 抗癫痫药物浓度的显著变化提醒你可能出现病人不依从或新的药物交互作用。
96. 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药物的副作用。
97. 对两药联合控制仍发生困难的难治性癫痫的患者,应该到癫痫中心进行评估,明确诊断和评价手术可能。
98. 成年人失语的最常见原因是卒中。
99. 布洛卡失语症是左侧额叶受损,理解、重复、命名和语音输出均障碍;韦尼克失语症是左侧颞叶受损,讲话流利,但全是无意义的词汇和词组。
100. 神经学家最常见的处方药物是对乙酰胺基酚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医院
王仁友
摘录好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济失调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