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男人帮测量

极限测量 在线等_百度知道
极限测量 在线等
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48af83e3c/5ab5c9ea15ce36d3a93e6cdf39f33a87e950b123.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pic/item/5ab5c9ea15ce36d3a93e6cdf39f33a87e950b123./zhidao/wh%3D600%2C800/sign=51f23a219a25bc312b08099e6eefa189/5ab5c9ea15ce36d3a93e6cdf39f33a87e950b123;<a href="http://e.hiphotos.jpg" esrc="http.hiphotos://e://e&nbsp.baidu.baidu
孔的上。d代表轴、下偏差代号用大写字母ES,或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尺寸公差δ=最大极限尺寸D(d)max-最小极限尺寸D(d)min=ES(es)-EI(ei)轴的上尺寸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ei,EI表、下偏差代号用小写字母es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教 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多媒体课件
学习情境一&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几何参数测量
单元一 概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含义;掌握偏差、公差的术语与定义
并学会公差带的绘制 极限尺寸的计算。
重点:了解测量技术 的基本术语;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区别、基本术语的掌握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 理论知识:
1.了解互换性的含义;
2.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与定义
(2)实践技能:
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给机械零件标注极限尺寸。
步骤2:演示
&&& 通过例题和挂图给大家讲解
步骤3:练习
拿一些具体零件图让学生来计算并标注其极限尺寸
步骤4:考评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 1、以具体零件图为例掌握基本术语。
&& 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极限尺寸的计算及标注。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收集图纸和零件让学生养成爱护教学设备的好习惯。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低速轴,ppt教学
零件尺寸,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认识。
作业及课外预习
预习配合的相关内容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一&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几何参数测量
单元二 量块的使用与维护;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1. 了解量块的使用与维护
2.比较法测量
3.加深对内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重点:量块的组合使用,内径百分表的使用
难点:测量数据的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进入实验室,告诉大家实验守则并从上次可以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理论知识:轴孔配合基本概念。
量块的使用与维护,测量方法的分类,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实践技能:掌握千分尺,游标卡尺的使用,会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步骤2:演示
1.& 验证量块的研合性。
2.& 千分尺,游标卡尺的使用
  &&& 3.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步骤3:练习
让同学们分成3组,依次熟悉量块;千分尺,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使用。
步骤4:考评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量块用于高精度测量,使用时要小心划伤表面。
2.绝对测量法测量所得尺寸即为测量结果。
3.相对测量法测得的为偏差值求得的实际尺寸有最大和最小,只有两者都在给定的验收极限范围之内才算合格。给定的极限范围是查表得到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量块,千分尺,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的保养方法,并养成维持实验室卫生的良好习惯。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仪器:量块一套,内径百分表,千分尺,游标卡尺
&&& 轴孔配合的基本概念。
量块的使用,百分表测量孔径。
作业及课外预习
作业: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预习:用机械比较仪测轴径。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一&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几何参数测量
单元三& 用机械比较仪测轴径
1.& 了解机械比较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会使用机械比较仪测量圆柱形零件外径。
重点:量块的组合使用,内径百分表的使用
难点:测量数据的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进入实验室,告诉大家实验注意事项并从上次课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步骤1:讲解
(1)理论知识: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指标,机械比较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2)实践技能:
  使用机械比较仪零件的检测
步骤2:演示
  && 用机械比较仪对减速器的低速轴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让同学们分成2组,分别通过挂图了解机械比较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及使用。
步骤4:考评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量块用于高精度测量,使用时要小心划伤表面。
2、机械比较仪是高精度测量仪器,灵敏度很高,调零时要特别小心。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量块和机械比较仪的保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机械比较仪,减速器低速轴,量块,挂图
&&&轴孔配合公差计算查表,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作业及课外预习
作业: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预习:用光学比较仪测塞规。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一&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几何参数测量
单元四& &用光学比较仪测塞规
1.& 了解光学比较仪的读数方法;
2.学会使用光学比较仪测量圆柱形零件外径
重点: 使用光学比较仪测量
难点: 测量数据的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进入实验室,告诉大家实验注意事项并从上次课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步骤1:讲解
(1)理论知识:
机械比较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2)实践技能:
  使用光学比较仪对零件进行检测
步骤2:演示
  && 用光学比较仪对塞规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让同学们分成2组,分别通过挂图了解光学比较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及使用。
步骤4:考评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光学比较仪的基本知识
2、以塞规为例进行线形尺寸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量块和光学比较仪的保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光学比较仪,塞规,量块,挂图
光学比较仪使用,配合的计算查表。
作业及课外预习
作业: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预习:用万能测长仪测卡规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一&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几何参数测量
单元五& 用万能测长仪测卡规
1.&&&&&& 了解螺旋显微读数的原理和读数方法
2.&  掌握用万能测长仪测内径的方法
重点: 使用万能测长仪测量
难点: 测量数据的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进入实验室,告诉大家实验注意事项并从上次课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步骤1:讲解
(1)理论知识:
万能测长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2)实践技能:
  使用光学比较仪对内径进行检测
步骤2:演示
  && 用万能测长仪对卡规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让同学们分成2组,分别通过挂图了解万能测长仪测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步骤4:考评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万能测长仪的基本知识。
2、万能测长仪是一种由精密机械、光学系统和电气部分相结合的长度精密量仪。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量块和光学比较仪的保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万能测长仪,卡规,挂图
&&& 量规的概念,万能测长仪的使用。
作业及课外预习
作业: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复习:有关线形尺寸的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一&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几何参数测量
单元六 用比较法确定工件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校核;用光切显微镜测表面粗糙度Rz
&&&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低速轴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检测
难点:数据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2)&&&&&& 理论知识:表面粗糙度基本知识
&&&&&&&&&&&&&&&&&&&& 表面粗糙度基本检测方法
(3)&&&&&&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常用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减速器低速轴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不同的轴径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
2、以变速箱的低速轴为例进行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减速器低速轴,双管显微镜。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一&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几何参数测量
单元七、八 用光滑极限量规测量孔轴尺寸
极限尺寸判断原则、量规公差设计
&&& 学习计量器具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初步掌握量块的等级、计量器具的分类;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量块的使用与维护、基本的测量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4)&&&&&& 理论知识:量规的基本知识
&&&&&&&&&&&&&&&&&&&& 计量器具的分类
(5)&&&&&&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用量规测量概念;用光滑极限量规测量孔轴尺寸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减速器低速轴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不同的孔、轴径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
2、以变速箱的低速轴为例进行孔、轴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减速器低速轴、光滑极限量规
量规的使用分类,量规的设计基础知识学习。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二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形位公差参数测量
单元一 &&打表法测量孔轴的平行度、垂直度
&&& 学习计量器具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孔轴的平行度、垂直度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百分表使用与维护、基本的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原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6)&&&&&& 理论知识:基本知识。
&&&&&&&&&&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用百分表测量孔平行度,垂直度。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减速器低速轴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不同的孔、轴径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
2、以变速箱的低速轴为例进行孔、轴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平行度、垂直度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减速器低速轴、百分表,量规。
百分表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平行度、垂直度,相关基本概念。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二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形位公差参数测量
单元二&& 打表法测量孔轴的同轴度、圆柱度
&&& 学习计量器具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孔轴的同轴度、圆柱度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百分表使用与维护、基本的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原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7)&&&&&& 理论知识:基本知识
&&&&&&&&&&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用百分表测量轴同轴度、圆柱度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减速器低速轴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不同的孔、轴径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
2、以变速箱的低速轴为例进行孔、轴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同轴度、圆柱度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减速器低速轴、百分表或千分表
百分表测量同轴度、圆柱度,同轴度、圆柱度相关基本概念。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二 &低速轴及相配孔的形位公差参数测量
单元三 &测量轴的全跳动、圆跳动。
&&& 学习计量器具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比较熟练的应用百分表测量轴的全跳动、圆跳动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千分表使用与维护、基本的测量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8)&&&&&& 理论知识:基本知识
&&&&&&&&&&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用百分表测量轴的同轴度、圆柱度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减速器低速轴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不同的孔、轴径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
2、以变速箱的低速轴为例进行孔、轴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全跳动、圆跳动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减速器低速轴、千分表,偏摆仪。
千分表测量测量轴的全跳动、圆跳动,全跳动、圆跳动公差概念。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三:减速器高速轴平键、螺纹参数的检测
单元一& 测轴上键槽的对称度误差
&&& 学习平键的理论知识,掌握键槽对称度的测量方法
能初步掌握平键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高速轴键槽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键槽对称度的相关检测
难点:数据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9)&&&&&& 理论知识:平键的基本知识
&&&&&&&&&&&&&&&&&&&& 键槽对称度的基本检测方法
(10)&&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键槽对称度的基本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减速器高速轴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减速器高速轴轴上键槽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
2、以变速箱的高速轴轴上键槽对称度为例进行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减速器高速轴、千分表
键槽对称度检测,键的公差理论。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三& &减速器高速轴平键、螺纹参数的检测
& 单元二、三& 螺纹参数的检测
&&& 学习螺纹公差与测量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初步掌握螺纹牙型、几何尺寸及各种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高速轴螺纹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螺纹公差与测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
难点:螺纹合格性条件的概念。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1)&& 理论知识:螺纹的种类、牙型、螺纹主要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 影响及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基本知识;
&&&&&&&&&&&&&&&&&&&& 普通螺纹的检测方法
(12)&&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普通螺纹的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应用量规综合检验螺纹;
使用仪器进行单项测量,演示工具显微镜的单项测量读数方法。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对螺纹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螺纹公差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2、以高速轴螺纹为例进行螺纹公差的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高速轴、量规、量针、螺纹千分尺、PPT教学课件、动画课件
螺纹单项测量,综合测量。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三& &减速器高速轴平键、螺纹参数的检测
& 单元四& 正弦规测量高速轴的锥度
&&& 学习锥度角度精度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初步掌握锥度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锥度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锥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测量的调整原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 理论知识:锥度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基本知识;
&&&&&&&&&&&&&&&&&&&& 锥度角度的检测方法。
(2)&&&&&&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正弦规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利用正旋规检验锥度误差;
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读数。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对螺纹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锥度公差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2、以高速轴锥度轴段为例进行螺纹公差的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高速轴、量规、百分表、量块、PPT教学课件
锥度测量,正弦规测量原理。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四& &减速器箱体几何参数检测
& 单元一& 自准直仪和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 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初步掌握箱体表面直线度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锥度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箱体表面直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3)&&&&&& 理论知识:箱体表面直线度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基本知识;
&&&&&&&&&&&&&&&&&&&& 检测方法
(4)&&&&&&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水平仪检测读数方法
步骤2:演示
&&& 利用水平仪检验直线度误差;
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读数。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对箱体某表面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直线度公差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箱体、框式水平仪或自准直仪、PPT教学课件
直线度测量,测量原理。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四& &减速器箱体几何参数检测
& 单元二& 测量箱体平面度误差
&&& 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初步掌握箱体平面度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锥度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箱体表面平面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5)&&&&&& 理论知识:箱体表面平面度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基本知识;
&&&&&&&&&&&&&&&&&&&& 检测方法
(6)&&&&&&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水平仪检测读数方法
步骤2:演示
&&& 利用水平仪检验平面度误差;
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读数。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对箱体某较大或长表面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平面度公差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箱体、指示表、PPT教学课件
平面度测量,测量原理。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四& &减速器箱体几何参数检测
& 单元三、四& 测量箱体平行度、垂直度、槽对称度误差
&&& 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掌握箱体精度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箱体平行度、垂直度、槽对称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7)&&&&&& 理论知识:箱体孔平行度、表面垂直度、槽对称度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基本知识;检测方法
(8)&&&&&&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逐项测量读数。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对箱体某表面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箱体主要公差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箱体、指示表、心轴、直角尺PPT教学课件
平行度、垂直度、槽对称度测量与数据处理,测量原理。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四& &减速器箱体几何参数检测
& 单元五& 测量箱体对应孔同轴度,检验位置度
&&& 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能掌握箱体表面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箱体对应孔同轴度度,检验位置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9)&&&&&& 理论知识:箱体孔对应孔同轴度,检验位置度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10)&&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测量读数。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对箱体某对应部分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箱体主要公差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箱体、指示表、心轴、位置度塞规、教学课件。
箱体对应孔同轴度度,检验位置度,测量原理。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五& &减速器齿轮相关参数检测
& 单元一& 齿距偏差和齿距累计误差的测量
&&&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能掌握齿轮齿距偏差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齿距误差及齿距累计误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及齿距仪使用及检测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1)&& 理论知识:齿距偏差和齿距累计误差相关的概念,相关基本知识;检测方法。
(12)&&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测量读数,数据记录方法。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齿距偏差、齿距累计误差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齿轮、齿距仪、教学课件
齿距仪的使用,测量原理,读数方法,处理过程。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五& &减速器齿轮相关参数检测
& 单元二& 基节偏差的测量
&&&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基节偏差的评定方法、指标。
能掌握齿轮基节偏差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基节误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基节检查仪使用及检测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3)&& 理论知识:齿距累计误差相关的概念,相关基本知识;检测方法。
(14)&&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测量读数,数据记录方法。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基节偏差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齿轮、基节检查仪、教学课件
基节检查仪的使用,测量原理,读数方法,处理过程。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五& &减速器齿轮相关参数检测
& 单元三& 齿形误差的测量
&&&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评定方法、指标。
能掌握齿形误差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齿形误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单盘式渐开线检查仪使用及检测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 理论知识:齿形误差相关的概念,相关基本知识;检测方法。
(2)&&&&&&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测量读数,数据记录方法。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六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齿形误差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齿轮、单盘式渐开线检查仪、教学课件
齿形误差测量原理,读数方法,处理过程。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五& &减速器齿轮相关参数检测
& 单元四& 齿厚游标卡尺测量齿厚
&&& 掌握齿厚偏差测量方法,评定方法、指标。
能掌握齿厚误差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齿厚误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及齿厚游标卡尺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3)&&&&&& 理论知识:齿厚误差相关的概念,相关基本知识;检测方法。
(4)&&&&&&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测量读数,数据记录方法。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齿距偏差、齿厚偏差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齿轮、齿厚游标卡尺、教学课件
齿厚误差测量原理,读数方法,处理过程。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五& &减速器齿轮相关参数检测
& 单元五&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 掌握测量方法,评定方法、指标。
能掌握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误差影响因素的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公法线千分尺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5)&&&&&& 理论知识: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相关的概念,相关基本知识;检测方法。
(6)&&&&&&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测量读数,数据记录方法。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齿轮、公法线千分尺、教学课件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测量原理,读数方法,处理过程。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五& &减速器齿轮相关参数检测
& 单元六&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 掌握测量方法,评定方法、指标。
能掌握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误差相关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基本的测量方法对相应要求精度进行测量,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偏摆仪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难点: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7)&&&&&& 理论知识: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相关的概念,相关基本知识;检测方法。
(8)&&&&&& 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测量读数,数据记录方法。
步骤3: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按学生学号编排,分别进行检测,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与测量精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齿轮、偏摆仪、百分表或千份表(由具体的需要定)、教学课件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原理,读数方法,处理过程。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六& &典型机床的综合检测
单元一 机床导轨的精度检测
&&& 学习机床精度的理论知识,掌握机床精度的检测方法。
能初步掌握机床几何误差组成的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相关理论分析机床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能比较熟练的通过测量仪器对机床精度进行检验,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机床精度的相关测量及分析
难点:影响机床误差的因素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理论知识:结合PPT课件讲述检测机床精度的重要性,机床几何误差的组成要素,以及进行不同的机械加工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直线度,平行度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机床导轨的直线度、移动平行度等参数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机床几何精度进行检测(五项),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机床精度的基本知识
2、以CA6140卧式车床为例进行机床精度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CA6140卧式车床,机床精度相关知识PPT课件,千分表、平头千分表、磁性千分表各一只、钢球一个,框式水平仪(0.02/100)一台。
&&&机床导轨的精度检测方法,试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分析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习情境六& &典型机床的综合检测
单元二 CA6140& 车床主轴的动、静精度检测
&&& 学习机床精度的理论知识,掌握机床精度的检测方法。
能初步掌握机床几何误差组成的基本知识;能比较熟练的应用相关理论分析机床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能比较熟练的通过测量仪器对机床精度进行检验,并且能够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重点:机床精度的相关测量及分析
难点:影响机床误差的因素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相关内容,引入本次课程。
步骤1:讲解
(1)理论知识:结合PPT课件讲述检测机床精度的重要性,机床几何误差的组成要素,以及进行不同的机械加工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实践技能:熟悉并掌握径向、端面跳动,轴向窜动等基本检测方法
步骤2:演示
&&&& 利用检测设备对主轴径向、端面跳动,轴向窜动进行检测。
步骤3:练习
&&&& 让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对机床几何精度进行检测(五项),熟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步骤4:考评
&&&&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实际熟练程度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综合成绩。
步骤5:总结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机床精度的基本知识。
2、以CA6140卧式车床为例进行机床精度的相关测量,进而达到熟悉测量仪器以及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目的。
步骤6:整理场地
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后处理,使同学们了解仪器的保养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打下基础。
仪器、教具及教学材料准备
CA6140卧式车床,机床精度相关知识PPT课件,圆柱检验棒(500mm长),锥柄圆柱检验棒(300mm长),千分表、平头千分表、磁性千分表各一只、钢球一个,框式水平仪(0.02/100)一台。
&&&机床主轴的精度检测方法,试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分析
作业及课外预习
相关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
其它机动时间。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限挑战韩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