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欱止渴成语解释大全如何解释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40个成语及解释,要快,一定要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40个成语及解释,要快,一定要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处: 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2【十全十美】解释: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3【完美无缺】 解释 完美:完整,完善。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4【绰绰有余】 解释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非常宽裕,富裕。 易错写成“绰绰有裕”.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5【入不敷出】 解释 收入不够开支。 敷:够,足。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6【无忧无虑】解释: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 无:没有。忧:担忧,忧愁。虑:顾虑,忧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7【无牵无挂】 解释 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北侠原是无牵无挂之人,不能推辞,同上茉花村去了。” 8【牵肠挂肚】释义: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9【高枕无忧】 解释: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或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10【枕戈待旦】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成语:枕戈待旦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11【醉生梦死】 释义: 生:活着。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2【花天酒地】解释:形容荒淫腐化、吃喝嫖赌的生活。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13【一丝不苟】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14【小心翼翼】释义: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样子。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15【粗心大意】 解释:粗疏。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16【马马虎虎】 解释: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17【无理取闹】 解释: 原谓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毫无理由地吵闹。指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18【息事宁人】释义: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19【相安无事】 解释: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出处: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故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20【惊涛骇浪】 解释: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 唐《玉山常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21【轩然大波】 解释:轩然: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指不好的影响。 出处: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2【一箭双雕】 解释:雕:一种凶猛的大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 23【一举两得】 解释: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24【事半功倍】 解释: 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5【得不偿失】 注释: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26【全神贯注】解释:贯注:集中。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27【目不转睛】 解释: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28【专心致志】解释: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致:尽,极;志:意志。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9【心不在焉】解释: 焉:代词,相当这里。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0【心神不定】 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心神不定,谓之狐疑。” 31【表里不一】 释义: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32【名不副实】 释义: 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33【不厌其烦】 解释: 厌:嫌;烦:麻烦。不嫌烦琐与麻烦。 出处: 宋·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34【措手不及】 解释 :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幺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平鬼传》第六回:“不如俺先杀向前去,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杀他一个片甲不归,方知俺的厉害。” 35【手足无措】 释义: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6【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7【如火如荼】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8【请君入瓮】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39【洛阳纸贵】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40【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41【高山流水】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42【鸡呜狗盗】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43【草木皆兵】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44【探骊得珠】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45【势如破竹】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46【按图索骥】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47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48【唇亡齿寒】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49【枕戈待旦】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50【后来居上】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51【掩耳盗铃】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2【闻鸡起舞】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53【抱薪救火】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54【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55【指鹿为马】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56【百依百顺】注释:一切顺从,对方怎么说就怎么做,出处:《红楼梦》,造句: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凡女儿一举一动,她母亲皆百依百顺。57【背信弃义】注释:不守信用和道义,出处:《北史。周本纪》,造句:背信弃义的人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58【五花八门】解释: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出处:《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59【一成不变】解释:成: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形容一点没有变化。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刑者, 18:52:11其他回答高级鼠标城市:柳州注册日期:09-08-20TA的&打听回答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所以,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仆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辨证时,应先分气血虚实,一般气郁者多为胀痛,痛处游走不定。血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虚证胁痛多隐隐作痛,实证胁痛多疼痛突发,痛势较剧。临床常见以下证型。①肝气郁结型胁痛。证见胁痛胀痛,走窜不定,胸闷纳呆,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②气滞血瘀型胁痛。证见胁部刺痛,固定不移,胁肋下或可触及结块,舌紫暗,脉沉涩。治宜祛瘀通络,方用旋复花汤加味。③肝胆湿热型胁痛。证见胁痛胸闷,口苦纳呆,或尿黄身热,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④肝阴不足型胁痛。证见胁痛隐隐,口干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加减。  胁痛病因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以内伤胁痛较常见。   胁痛治疗的辨证论治   肝气郁结型【证见】 胁胀痛,走窜不定,每因情志而增减,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苔薄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  【方药】  1、“全龙汤”:杨淑润主任根据多年的中医临床工作总结的治疗胁痛的经验方,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具体调整用药,临床效果肯定。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柴胡12克,枳壳、香附、川芎各10克,白芍15克,佛手12克,青皮6克,郁金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郁化火者,加牡丹皮10克、栀子12克。  2.中成药  (1)金佛止痛丸,每次1瓶,每日2—3次。  (2)舒肝丸,每次1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橘叶饮(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橘叶、柴胡、延胡索、川楝子、白芍、鸡内金各15克,川芎10克,郁金30克。水煎服。  瘀血停着型【证见】 胁肋刺前,痛有定处,胁下或见积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 祛瘀通络。  【方药】  1.主方失笑散(陈师文等《太平惠和剂局方》)合丹参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当归12克,丹参20克,乳香、没药各9克,延胡索12克,郁金、柴胡各10克,三棱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2)三七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加味失笑散(刘国普验方)  处方:五灵脂、蒲黄、郁金、三棱、当归尾各10克,枳壳12克,鸡内金9克,金钱草、绵茵陈各15克。水煎服。  肝胆湿热型【证见】 胁肋灼痛或绞痛,胸闷纳呆,口干口苦。恶呕,或发热,或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呆《兰室秘藏》)加减  处方:龙胆草、黄芩、柴胡各12克,栀子、木通各lO克,车前子12克,绵茵陈20克,川楝子10克,广木香6克(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砂石阻滞胆道者,可加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  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虎忍雪合剂(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虎杖、忍冬藤、六月雪、绵茵陈、生地黄各15克,半枝莲30克,白茅根、板蓝根各30克。水煎服。  肝阴不足型【证见】 胁痛隐隐,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养阴柔肝。  【方药】  1.主方一贯煎(魏之瑗《柳州医话》)加味  处方:生地黄、枸杞子、沙参、麦冬、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当归、川楝子、佛手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养肝汤(胡衡甫验方)  处方:生地黄、枸杞子、当归、沙参各12克,白芍15克,山茱萸、川楝子、炒谷芽、炒麦芽、麦冬各10克。水煎服。   胁痛治疗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葱白20克,莱菔子15克,共捣烂后加热,外敷贴于痛处。  (2)香附30克,盐适量,混合后捣烂,外敷贴于痛处。  2.针灸疗法  (1)体针:实证取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用泻法;虚证取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手法。  (2)皮肤针:用皮肤针叩打胸胁痛处,加拔火罐。  (3)耳针:取患侧肝、胆、神门、胸等穴,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轻刺激。留针30分钟,或埋皮内针。  3.饮食疗法  (1)素馨花茶:素馨花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泡服。适用于肝气郁结型。  (2)郁金三七花煲瘦肉:三七花15克,郁金10克,猪瘦肉1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瘀血停着型。  (3)鸡骨草煲瘦肉:鸡骨草30克,猪瘦肉1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湿热型。  (4)沙参玉竹煲老鸭:北沙参、玉竹各30克,老鸭半只,加水煲至烂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肝阴不足型。 14:46:16zaza城市:柳州注册日期:09-08-20TA的&打听回答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国的太上.华山.衡山.恒山.嵩山被称为五岳.它们的景色奇丽无比.游览过五岳的人.回来之后就不要再欣赏别的山色了.因为没有哪座山的景色能够超过它们.而看过黄山景色回来的人.连五岳都不要看了.这句俗语说出了黄山景色的无与伦比.独一无二.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是说桂林的山水景色天下第一.而阳朔的山水又是桂林第一.3[华山自古一条道"是说自古以来山华山顶峰.只有一条道可走.4[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高度概括了东北的特产.就是人参.貂皮.乌拉草.5[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南瓜."形象地说出了雁门关外气候的变化莫测.早晚温差很大.早晚冷.中午热.6[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说苏州.杭州的景色十分优美.人们认为天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而苏州.杭州与天堂一样美好.是人间的天堂.7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8 苏湖熟天下足9 登泰山而小天下10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不到长城非好汉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宁夏红黑白[三宝"黑(发菜).红(枸杞) 白(二毛皮) 06:19:26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视而不见寓言故事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成语解释大全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23: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成语解释大全.DOC
官方公共微信成语,成语的解释,近义词,反义词,造句_百度作业帮
成语,成语的解释,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真笨啊~……1.相传在宋国,有一个农民,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突然 有一只兔子,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2.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士兵又饥又渴,行军缓慢,他担心贻误战机,也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无济于事.于是他对士兵们说:“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3.揠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6.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意思是说,在鲁班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就像小弟目前回答这个问题,是在楼上的面前“班门弄斧”^_^)1.相传在宋国,有一个农民,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突然 有一只兔子,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2.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士兵又饥又渴,行军缓慢,他担心贻误战机,也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无济于事.于是他对士兵们说:“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3.揠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6.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语解释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