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去了,tvb剧集还能不能愉快的重生了更新了?

临记工资纠纷昨日升级 TVB高层澄清:没有剥削
&&&&&相关阅读:
&&&& 薪资纠纷:[] [ ] []
&&&& 陈志云案:[] [] []
  据南方网消息&&& 昨日下午3时,约100名临时演员(临记)到TVB电视城门外举行抗议行动,他们一边叫出“TVB无耻,打烂我们的饭碗”的口号,一边打烂200只饭碗,同时递交抗议信。此次行动的原因是TVB推出了最低价每小时32港元的承判合约,令临记公司不能接受。TVB外事部副总监曾醒明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已有一家临记公司愿意接受合约,而其他公司则不愿意接受,并打出“TVB重返谈判桌”的口号要求与TVB重新谈判。他同时澄清TVB“没有剥削临记”,32港元只是最低时薪,假如临记在剧中有对白,有诸如落水、戴头套等戏份,会支付额外津贴及饭钱。    今年5月1日,香港实施法定最低时薪28港元后,多间临记公司与TVB就临记工资问题谈判破裂,实行集体罢工。之后,媒体陆续揭发出TVB自2003年起,与中介公司订下极低价的合约,每名临记时薪(实际发放)只有11-13港元,且过去8年内从未调整。受长达两个月的罢工事件影响,TVB多部正在赶拍的剧集不得不找来艺员训练班学员、特约演员及新演员暂时顶替,甚至部分监制、导演、助导也要粉墨登场,客串临记。
( 8:29:43) ( 8:30:50) ( 10:53:44) ( 9:35:24) ( 9:45:11) ( 9:05:09) ( 10:31:24) ( 11:53:18)  原标题: TVB小生十年龙套一唱成名:只盼有人能认识我  无线小生郑俊弘的故事,可以浓缩出很多娱圈小花小草的辛酸成长史。出道12年,做了十年的茄喱菲(跑龙套),一张带点孩子气的脸孔令人隐约留下印象,但演员本身的名字却没人叫得出。17岁那年囊夺的三座新秀歌唱奖座,早已褪去了金色的光杯,寂寂无闻苦捱至29岁,还执着那个年少的音乐梦不放?是不是该醒醒?  然而,他终于等到圆梦的这一天。在无线举办的艺人版歌唱选秀节目《星梦传奇》上,郑俊弘选唱偶像陈奕迅的一曲《时代曲》,凭着出色歌艺与全情投入赢得评委激赏,更过关斩将连夺五周冠军。现在,“郑俊弘”这个名字已传遍香港,成为报章、娱乐杂志的新宠。  接受南都记者专访的这一天,郑俊弘正为新剧《师父·明白了》做宣传,剧中饰演一个小捕快的他,一如以往站在演员队伍的最后一排,不同的是,过往闪光灯或粉丝的尖叫声从来不会飘向那个角落,这次因为他而改变了。在颠簸的采访车中,他又轻轻地为记者哼起了这首歌:“若问你会如何,你会骂我别傻,剩下光景不多。但是你会如何,我也没有奈何,盼你亦赏面安坐,替我用掌声和唱着这歌……”俊弘说:“这首歌把我这10年的心声全讲出来了,所以唱出的那一刻,是P erfect的!"  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本来也没想过要参赛。因为当时正在拍剧,还挺忙的,而且自己以前也经历过歌唱比赛,觉得没必要再玩一次。”  《星梦传奇》第一集出街时,媒体目光大多聚集于几位人气小生花旦,如梁烈唯(微博)、黄智雯身上,但评委实在残酷,将“三甲大热”人选批得体无完肤,却让郑俊弘这匹黑马跑出。评委之一的郭伟亮更直言:“我觉得你不要做演员了,唱歌吧!”  加入无线十年,演了40多部剧集,都仍停留在“茄喱菲”阶段,郑俊弘接受本报专访时坦言赛前并无抱一丝丝野心:“我本来也没想过要参赛。因为当时正在拍剧,还挺忙的,而且自己以前也经历过歌唱比赛,觉得没必要再玩一次,但是和朋友、经纪人聊完之后,他们都问:"你为什么不去玩一下呢?不是说一定行,也要去尝试!"回到公司,好多人都问我:"咦!你没有参加啊?这么好的机会,要把握!"我很忐忑很犹豫,最后还是决定递纸(交报名表),递纸那天是报名截止日期,我很记得是六点半截止,我跟经纪人说我已经Send过去了,他帮我检查,结果说:"没有喔,他们收不到!"唉,我觉得那可能是缘分吧!经纪人坚持要我再Send一次给他,帮我亲自递上去,我才得到面试机会。”  29岁的郑俊弘,仍一副清涩少男的面孔,专访时说话声音细柔,需记者专注聆听。回忆当年参加“新秀”,他说:“当时少年得志,拿了奖签了华星唱片之后,就整天在发明星梦。跟现在一样,每天就好像活在一个梦里,每天赶场表演、做访问、也有人说帮我找歌。早上起床时我都要在脑海中回放这些片段,想想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这些事?哇,这么好,这么快,中学一毕业就可以签约做歌手?谁知两个月之后,公司就转型结业了。”  他至今仍记得“一无所有”那一刻。“那一天我在跑步,然后就被电话通知说"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待会再跟你讲",就挂机了。第二天翻报纸的时候,就知道发生了这件事,然后回去开会,了解整件事,之后就解散了。那一刻的心情就好像什么都失去了一样,我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多东西,但一日之间就"砰"的一声都失去。那四个月到半年时间,经纪人带着我去其他公司,看有没有人要收留我,结果是没有。当时年纪小,彷徨失措,什么都不懂,直至收到无线电话问我有没兴趣参加训练班,那就进了第18期训练班,之后就开始拍戏直到现在。”  十年窗下无人问  “虽然只是这么渺小的愿望,但这么多年来,跟着剧组跑这么多宣传活动,是从来没有人叫得出我名字的,最多也只是角色名字罢了。”  从艺员训练班毕业后,他从低做起,饰演跑龙套角色,包括荧屏上看不到样子的路人甲、侍应、茶客、前台职员、甚至死尸,偶尔也遇上一两套有角色名与对白的剧集,如《青出于蓝》中饰演学生,《法证先锋2》中饰演蒙嘉慧的弟弟,但可以闪光的机会似乎瞬间流走。同班同学黎诺懿、胡定欣(微博)、蔡淇俊等,纷纷遇到了好角色,要弹出的也适时弹出了,他仍在苦等。  在《星梦传奇》第一集录影当晚,郑俊弘吐露心声,“但求有日出街,有人叫得出我的名字!”言谈间颇有点唏嘘。“是的,虽然只是这么渺小的愿望,但这么多年来,跟着剧组跑这么多宣传活动,是从来没有人叫得出我名字的,最多也只是角色名字罢了。”俊弘说。  “我有反思过,是不是我的样子生得太年轻,所以能演的角色有局限,都是做人家细佬?都有心情低落的时候,会总是问:"为什么要等?!"有段期间真的经历低潮,好像失去了方向,2007年到2008年那阵子,心中好像没有了那团火。在拍过《法证先锋2》之后,再没有人找我去演戏,等了半年,都入不了剧。那我只好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去加拿大探望我妈妈。”  “当时妈妈叫我回去当警察,但我说:"你不用理我,我OK的,我一定行的!"我报读了温哥华戏剧演艺学院的一个戏剧课程。那段时间,就好像重回训练班一样,不是为了开工,不是为了争一个角色,就只是为了艺术而去做每一件事,但我发现自己那团火好像重燃了,人生的轨道也好像走正了。”  “最感激的是契爷Paul哥(秦沛),因为在《心花放》里他演我的爸爸,平时他也当我半个儿子看待,有什么开心不开心事我都会跟他聊,他教会我:"做这行,要学会等,没有捷径,要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行!"我就经常想住他这句话,等而已,等很容易嘛,最难是学会在等的期间如何去享受这个过程。这10年里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如果早几年发生(一唱成名)这件事的话,我想我未必能Handle到,又或者我唱《时代曲》,也未必能唱出现在这种感觉。”  大梦初醒已十年  “好像活在梦中的感觉一定会有,但我也很明白这个行业,不会飘飘然飞上天,还是做回自己吧,此刻也不觉得自己有多特别,也不过是口靓仔一个,就是喜欢唱歌喜欢音乐而已,保持平常心吧。”  参加《星梦传奇》之前,郑俊弘的心愿只想大家叫得出他的名字,小小心愿总算达成,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在无线仍有很多人、甚至同期训练班的同学也捱了10几年还未等到出头天,所以他会好好珍惜。  访问快结束时,记者与俊弘边走边聊,他还习惯背着双肩书包走在街上,搭地铁回家,很多素未谋面的师奶、小朋友经过时也认出他,轻声尖叫:“哗,是Fred!真人好靓仔啊,你要加油!”这些都令他感到窝心,“好像活在梦中的感觉一定会有,但我也很明白这个行业,不会飘飘然飞上天,还是做回自己吧,此刻也不觉得自己有多特别,也不过是口靓仔一个,就是喜欢唱歌喜欢音乐而已,保持平常心吧。”  虽然外间传说已有唱片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无线也会力捧他,为他量身打造剧集主题曲,更重戏份的角色似乎也将唾手可得,但郑俊弘向南都记者证实:“这一切仍是没有发生的,只是听听而已。目前生活最大的改变是,接到很多访问,这些日子来一连做了七八个专访;走在街上,会遇到很多这样的粉丝,给我很温暖的回应。最窝心的是,这件事刚刚发生时,妈妈从加拿大打来一个电话,跟我说了一句:"那妈妈现在也不用这么担心你了。"这句话令我觉得很安乐,因为妈妈一路都这么担心我,现在终于放下担子。29岁了,对一个男人来讲是不是有点压力呢?幸好,我还没结婚,但希望从今开始,可以好好努力,挣到钱给妈妈买楼!”  虽然《星梦传奇》只播映了数集,比赛还将持续到10月中旬,但郑俊弘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冠军大热人选。外间对他的期望如此大,他自然就要承受随之而来的压力。“K eep好把声,不要病了,冠军就不去想了,希望在每一集都好好唱,不要被人淘汰,暂时我都没失手的!”来源南方都市报)
13-07-29·
13-07-23·
13-07-22·
13-07-19·
13-07-19·
13-07-17·TVB离巢金牌剧作人群像
(...接上文)
  !  TVB的每一步变化,都可被视为香港电视行业的样本  电视巨擘的黯然:TVB动荡中  TVB的每一步变化,都可被视为香港电视行业的样本,在过去与未来,其都和内地电视剧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香港影视剧对内地的影响,早于港资进入内地市场。  港剧在内地声名鹊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TVB制作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此后一些伦理剧、武侠剧如《义不容情》《鹿鼎记》等也在内地不断掀起收视高潮。业内人士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港剧对内地影响最深刻的十年。而至上世纪90年代末,内地的民营影视公司开始跑海外市场,并与香港电视制作班底有了最早的亲密接触。彼时,香港电视行业在制作上的专业程度和对市场题材风格的把握,远超内地市场的水平。此后从输出电视剧,到艺人、创作人纷纷北上,由于文化上与内地同根同源,香港电视剧市场与内地的相互影响更为密切。  借助长期积累的市场触觉、制作经验和专业技术,香港电视人帮助内地电视剧行业打开了青春偶像剧的大门,不少香港电视人才的进入为内地市场带来了电视剧创作的成熟方法,同时也促成了明星文化的传播。而时至今日,当内地电视市场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快速成长,香港的电视市场却略显疲态。  作为华人电视的巨擘,TVB独霸香港电视行业多年,它既被认为是香港电视的旗帜,又被抨击为阻碍业界发展的冷酷垄断者。TVB的每一步变化,可以视为香港电视行业的样本,在过去与未来,其都和内地电视剧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电视巨擘的工业化道路  2010年的第一天,已经102岁的邵逸夫正式宣布退休,作为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TVB)主席,他把这个位置交给妻子方逸华。而此时TVB正面临42年来的最大危机:垄断面临瓦解,营业额下滑、电视剧制作水平广受质疑。  当全球电视业在向“制播分家”“频道产品化”转型时,TVB依旧独撑制播合一的大旗。从成立培训班培养艺人,到编剧、拍摄和制作,这是多年来TVB一直“顽固”遵循的由邵逸夫开创的内部制播产业链模式。此举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优势明显:一来降低了制作成本,二来也能对制作水准严格把控,使得明星资源、音乐资源、选秀资源全部整合。同时,得益于邵逸夫在电影行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TVB依靠高水准的电视剧很快一台独占香港电视市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佳艺电视”仅昙花一现,ATV前身“丽的”,也不过间歇性地对TVB产生过一点威胁。  长期的霸主地位令TBV渐失锐气,而今TVB的电视剧作品被视为“技术合格,创意欠奉”。而在TVB称雄香港市场的初期,尽管制作水平远不及现在,但为何却人才、创意频出呢?熟悉香港电视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年TVB除了佳艺与丽的电视的竞争外,广告业也迅速成长,电视财源滚滚,且电视的行政管理仍在摸索阶段,所以有不少空间,让电视剧幕后创作人翻筋斗、展志气。彼时,TVB在管理上还未做到事事规管,并未把创作化为流水作业的方程式。  但发展至今,庞大的TVB在电视工业化道路上已设定出一套完整而固定的运作流程,不仅创作程序机械化,且对艺人、员工的控制也十分到家。对于一个庞大的娱乐帝国来说,这是它的成熟,同时也是其僵化的开始。  TVB烙印  曾在TVB制作出《壹号皇庭》《天地豪情》的编审鲍伟聪认为,港剧“成也流水作业,败也流水作业”。在题材上,TVB近年来也少有突破之作。在鲍伟聪看来,由于长年累月在一个工作环境下工作,编剧已经成为一个熟练工种,有习惯的套路,有些编剧虽然想做一些新东西,但最后编审修改的时候又删除了。“有些东西反复出现,是因为TVB的工作方式还是流水作业,处于比较传统和保守的气氛。  同时,牵涉社会阴暗面及敏感话题的题材,也很难说服高层开拍。所以在港剧的世界里,一般打工仔的家也有100多个平方米,人生再潦倒也不会穿“烂衣服”。“一是因为害怕观众投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次社会底层、穷困老人等这类人物拍出来画面也不好看。”鲍伟聪说。  对内严格控制,规范化生产;对外TVB也极力强化垄断地位。其控制力从邵逸夫要求在香港发展业务的所有歌星都与TVB签约霸王条款,可见一斑。对市场的“越轨者”,比如滚石唱片曾与ATV合作音乐节目,TVB向来严惩不贷,结果旗下歌手被TVB封杀了3年。而对TVB自己培养的签约艺人,其要求更是严苛。众所周知,TVB的艺人和创作班底,一旦自行出来合作,绝不可能再回去。即使是公司之间的合作洽谈,TVB也要求占据绝对强势。  2005年,华策影视出品《新醉打金枝》。“最早是和TVB谈合拍,但因为它是大机构,有很多严谨的流程,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因素,最后没有做成,而是采用其他方式与他们的班底进行合作。”余海燕说。令华策最终却步的是在谈判的签约条款里,TVB要求即使是合拍剧,也必须拥有电视剧的全部版权,而非投资双方共有,以及TVB的艺人在剧中不能用“原声”等等条件。余海燕表示,“现在看来他们对自己的资源保护是对的,但很多这样的条款,对于合作方来说,会很难运作。”  除此之外,TBV的内斗也成为艺人和创作班底出走的导火索:由于TVB制作部两位高层梁家树和曾励珍各自为政,曾令不少台柱相继出走。2011年,同样的高层分裂又导致第二波离职潮。  但这些人才的流动,在余海燕看来,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内地的电视剧行业。“内地的电视剧发展,跟这拨人的进入是有关系的,他们推动了内地电视剧行业向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发展。”  另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  就在TVB专注于巩固其垄断地位的时候,内地电视剧市场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历了1980年的市场导入阶段后,内地电视剧市场于1990年进入成长期。1998年《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电视剧制作市场吸引了近百亿资金涌入。与此同时,地方卫视快速崛起,伴随着各大电视台的频繁改版以及剧场化的疯狂进程,电视剧的播出数量迅猛增加。  2003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首次超过一万集,随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上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  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降低电视剧制作业准入门槛,电视剧生产制作、经营流通领域向社会开放。同年,广电总局禁止内地在黄金时段播出境外影视剧,港剧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006年,广电总局改“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审批”制度为“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制度,将题材调节交由市场解决。  2007年,广电总局放宽对合拍剧的限制,打开了台、港、澳地区演职人员参与大陆电视剧拍摄制作的方便之门。  2008年,各地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优秀电视剧推荐制度”“制播携手体制”“走出国门工程”“优秀影视剧本专项基金”等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  也就在这几年间,与海外资金共同投资、创作、推广的合拍模式成为内地电视剧市场的一大特色。2004年,中韩合作拍摄了青春偶像剧《北京,我的爱》《情定爱琴海》,2005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美国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在海外联合发行了古装剧《大汉风》,2007年,内地和香港合拍了家族剧《岁月风云》,2008年中韩合拍了古装剧《飞天舞》等等。这些项目不仅意在海外的电视剧市场,同时也令内地电视人在内容创意上多了新意,在拍摄制作技术水平等方面有所提高。  一边是内地市场的快速变化,另一边是人才的不断流失和创作机制止步不前。随着新媒体行业的成长,港剧还面临着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剧烈冲击。于市场翻滚的浪潮中,TVB渐渐迷失了航向。2010年,邵逸夫退休,坊间不时传出TVB被收购的传闻。但直至今日,即使香港电视市场风云变幻在即,在不少前TVB人看来,TVB始终根基牢固,其港剧霸主的地位不会被撼动,“只是创新仍需时间”。  TVB的独大之路  1965年,邵逸夫进军电视业,与利孝和、余经纬及英资公司合资创办“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即“无线电视”),选定日正式开播,并由公司最大股东利孝和出任董事局主席,邵逸夫为常务董事。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电影业受到来自电视的威胁和挑战,开始走下坡,精明的邵逸夫立即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  1980年,邵逸夫接任无线电视董事局主席一职,并增持股权,成为最大股东。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电视明珠台和翡翠台,将“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精英网罗门下,随后“无线”制作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剧集陆续出笼,收视率急剧上升。  1990年代中期,TVB挖角ATV不少台前幕后人员,尤其是ATV近十位当家小生、花旦全被网罗到TVB旗下,ATV自制剧由此开始衰弱,TVB也正式巩固其在港一台独大的局面。  TVB的成本控制细节  在TVB的道具库里,有一只神奇的“公鸡碗”,它穿越了15部TVB的热播电视剧,使用30年历久弥新。1983年《射雕英雄传》第38集,郭靖、黄蓉躲在客栈密室里疗伤,机关就是这只碗。而它最近的一次“出镜”,是在去年TVB的年度大戏《大太监》里,黎耀祥饰演的李莲英也拿这只碗喝水。此外,同一套戏服,可以在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由不同类型的演员演绎出不同的味道。而万年不变的拍摄场景,也是独特的TVB现象。鲍伟聪说:“场景不变,主要是成本考量,外出拍景就是烧钱,TVB要控制成本,必须这么做。”  人员招聘上,据悉TVB只招香港本土人,新人除了熬资历晋升之外,还必须签下低工资的长期合约。TVB曾经的编审朱镜祺透露,初级编剧培训生月薪为9500港币,普通编导和编剧的月薪也只在1万-2万港币,与一般蓝领的薪酬水平相当。  !  两地电视剧市场:在变化中融合  目前,内地和香港的电视剧合作尚流于技术层面,未来,两地电视剧行业在创意、渠道等方面的谋划应更为深入  香港制作人的力量在内地电视剧市场正在壮大。与此同时,内地的不少影视公司也已看到,并积蓄力量等待着香港本土电视剧市场酝酿多年的一场变革。  如果说目前,两地的合作尚流于技术层面,那么未来,两地的电视剧行业在创意、渠道等方面的谋划应可更加深刻。市场里,风云的变幻纵然快速而不定,但总有提早做好准备的人。  内地:涌动之潮  香港电视人和内地公司的合作,从最初的单个项目,到如今出现了批量签约的趋势。  曾专注于海岩剧的海润影视在多年前谋求转型之时,开始了与香港导演的合作。2004年,导演关锦鹏成为与海润“战略合作”的第一人,此后冯伯源、蒋家俊等知名香港导演相继出现在海润影视的作品之中。  北京拉风娱乐也对与香港团队合作古装剧情有独钟。自2010年起,拉风娱乐力邀TVB资深导演黄建勋先后与其合作了古装剧《后宫》《天天有喜》和《金玉满堂》,其中《后宫》的编剧陈惠妍也来自香港,曾先后编写过《义不容情》《汇通天下》《风云2》等,而《天天有喜》更是在今夏登上了收视率的榜首。此外,拉风娱乐还与香港亚视的著名编剧陈十三合作了《唐宫燕》,与香港导演蔡晶盛合作了《女娲传说之灵珠》,与香港导演徐惠康合作了《深宫谍影》&&  2012年,慈文传媒陆续签约了以薛家华为首的十几位香港编剧。薛家华曾与监制刘家豪和编审张华标合作过《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另有作品《圆月弯刀》《状王宋世杰》《读心神探》等,颇受内地观众欢迎。此外,《家好月圆》《巾帼枭雄》的编剧麦世龙;《封神榜》、《烈火雄心II》编剧黄伟强也被慈文纳入囊中。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表示将在作品中融合两地编剧人才的优势,“内地编剧更接地气,而香港编剧则拥有多年在市场历练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以及新颖视角。”  2013年,华策影视签下原TVB几大金牌制作团队的大陆“首秀”项目,再次引发业界关注。  几家内地影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北上的香港电视剧人才等通常对市场有着较好的配合度,且价钱合理。“早年间,一些香港编剧随导演团队过来,他们够快,有成熟的套路,能短时间写出一部剧,非常符合内地影视圈&短、平、快&的节奏。”而正准备进入内地市场的戚其义和周旭明,尽管在香港有过几部备受争议的作品,但此次也先“友善的询问”内地市场的限制。“给他们看了很多总局下发的政策文件,后来他们拿出的剧本,确有调整。”华策副总经理余海燕说。  这些知名的电视剧制作人才,价格如何?余海燕表示,“市场都是通的,他们会对自己有一个价值判断,了解以他们的水准在行业里会怎样。初次合作的话,他们的心态也很好,价格比内地行业同级别水准稍低一点,但不会差距很大,只是比TVB要高出很多。”  不过,香港的电视剧制作班底,即使在本地市场名气如雷贯耳,也未必被内地市场所熟知,特别是被电视剧的购片方所认可。因此在选择合作团队时,内地影视公司的考量也得依照其在内地播出作品的收视率、新媒体点击率、论坛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作综合判断。  除演员外,导演、编剧是比较容易被熟知的。马中骏认为,如今电视台的采购团队越发专业,对创作班底的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有成功作品的香港编剧实际上可为作品质量起到一定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余海燕也表示,购片方通过几年来香港引进剧在内地的热播,对TVB多次拿下收视冠军的金牌监制、导演、编剧,已经非常熟悉。“如今购片方已不会单凭一部剧的成绩来下判断,而是得看多年来作品的成功比例。”此外,另一些幕后班底也得依靠作品说话。如TVB多部经典剧集的配乐师陈国梁,虽然名字并不为大多人知晓,但他的作品《天龙八部》《宫心计》《巾帼枭雄》《金枝欲孽2》等,也让他成为内地公司着意启用的创作班底。  香港:只欠东风  如今的香港荧屏,虽有4家收费电视台与TVB、亚视共存,但无法对TVB构成真正威胁。近年,许多香港电视人呼吁在免费电视领域引入竞争。2011年,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初步决定向三家公司增发免费电视牌照,包括香港电视网络(前城市电讯)、电讯盈科和有线宽频。  而后,TVB也多次就前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即现在的通讯管理局) 建议增发三个免费电视牌照的事宜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集团总经理李宝安表示,希望当局作出决定前,先研究本港应发出多少个免费电视牌照、何时发出,以及发给那间公司。他认为,政府应做好向业界咨询及市场评估的专业报告,无线有理由相信,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存在错漏。  虽然免费牌照至今仍未正式颁发,但香港电视网络已经有十多个节目在拍摄中,部分剧集已经通过网络首播,而电讯盈科也挖走TVB综艺科30多名员工。业内人士预计,尽管一拖再拖,但香港电视免费牌照的发放应是不可避免,一旦正式增发,香港电视大战就会正式揭幕。  “TVB走到现在也是因为没有竞争,市场的绝对优势令它没有办法吸纳更新的东西,如今不断有人从TVB出来,反而令市场更活跃了,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业内分析人士说。  一面阻击免费拍照的发放,另一面,TVB也在积极动作,寻求突围。  途径之一乃借力网络。随着“多屏时代”的到来,港剧已经在网上形成规模庞大的“潜在流行”。根据优酷网2012年视频点击数据显示,年产量不足30部剧目的TVB,点击量占比超过总流量的14%,远远高于韩剧、美剧等其他境外剧。今年3月,TVB与优酷土豆达成独家合作协议,优酷土豆囊获了TVB所制作的电视剧和海量综艺的独家新媒体版权,更将版权资源延伸并覆盖到PAD、手机等移动终端,这一招被业内称为TVB的“借船出海”。  途径之二则是直接出击。日,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C)正式亮相。TVBC注册资本2亿元,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以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共同出资,其中TVB占股55%,CMC及SMG占股45%。其业务将通过与香港TVB的协同,涵盖影视剧制作、版权运营、艺人经纪、广告、公关活动等。  TVB的全球业务一直都是自己做,台湾的TVBS由TVB全资,此番成立的TVBC是TVB史上首个合资公司。尽管公司计划除了承接TVB之前在内地的业务,还会利用TVB的资源推出新产品,比如电视剧将借助TVB编剧团队、剧本资源等方面的积累,结合内地市场需求进行投资,并与内地专业公司合作。但也有内地影视公司表示,随着TVB的人才流失,如今很多其他公司已经可以和更多的TVB艺人、金牌制作团队合作,因此TVBC的未来是否能如期展开,尚未可知。截至发稿前,虽多次联络,但TVBC并未就此作出回应。  2012年,海润传媒与香港有线电视运营商NOW TV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推出24小时全天候播出的NOW海润电视台,主要播出内容为海润传媒制作的电视剧集,如《亮剑》《玉观音》《重案六组》系列等等,并会以普通话对白配以繁体中文字幕的形式播放。  这是内地首家民营影视企业与香港电视台开设专属电视台,同时双方还将成立联合销售机构将海润和内地生产的华语剧集拓展至东南亚、北美及其他海外市场。对于此次合作,电讯盈科电视及新媒体董事总经理李凯怡表示是NOW TV走出香港的第一步,此后会继续与不同策略伙伴合作,将更多的优质华语节目,带给遍布全球的华人社区。海润传媒娱乐集团行政总裁赵智江则表示,与NOW TV的合作意在推广其电视剧至海外市场,增加发行渠道,拓宽收入来源并提升品牌知名度。  今年,有来自华策影视的内部消息称,华策与NOW TV关于频道和海外发行的合作也在积极运作中。此外,NOW TV也将与华策、海润合拍电视剧。  !  走出将军澳-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  1998年TVB开始筹划兴建位于将军澳的电视广播城,用以取代位于清水湾大埔仔的旧城,。日,TVB为耗资22亿元兴建的新城举行了开幕典礼暨三十六周年台庆亮灯仪式,以作纪念。由于TVB一向精打细算,物尽其用,因此电视城里几乎每个角落都曾出现在不同的剧集里,这令其很快成为港剧拥趸们心中的圣地,名气一度远远超过香港的旅游景点。因此,虽然电视城守卫森严,仍常有港剧迷试图闯入,当然,他们大多以失败告终。  城外的人觉得它很神秘,因为它的每个角落都能讲述出一段造星的传奇;但也有城内的人选择离去——当一些优秀的电视剧制作人,或跳槽或转向内地发展,别去将军澳,开场的是一段全新且无法预演的人生。  此行远兮,君尚珍重。  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1  张华标——早期在亚洲电视(ATV)担任编审、编剧、编导。1982年随监制萧笙过档无线电视,担任《射雕三部曲》的编剧工作,为无线电视效力30余年。曾因2007年作品《溏心风暴》和2008年《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2009年《巾帼枭雄》、2010年《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在香港取得高收视而为人所熟悉(连续四年收视冠军)。于2010年4月离开无线。内地第一部电视剧:《大当家》,合作公司:华策,合作方式:个人项目合作。  张华标:谋动而后定 新剧拍摄中  1996年,TVB版《西游记》的拍摄中,该剧的金牌编审张华标认为,这个团队里有两个人潜力很大,一个是饰演猪八戒的黎耀祥,一个是只负责部分拍摄内容的导演卢伦常,“他们都是能把编剧的作品变成120分的人,相信最终会&出来&。”从那时起,张华标的心里就埋下了要与两人再度合作的种子。2009年和2010年,在TVB属大器晚成的黎耀祥两度凭张华标的剧集获封视帝。  而与卢伦常的合作, 张华标一直等到2013年,才因年代剧《大当家》而成行。这一年,张华标57岁。对于50岁才说第一句普通话的他来说,对首次与内地公司合作,以及要创作国语剧本,并非没有犹豫过。有朋友告诉他,内地市场环境复杂,投资方对编剧限制很多,只能写市场流行的题材,没有自己的创作空间。所以,张华标一开始对于和来自内地的制片人余海燕的初次会面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在香港的一家茶餐厅里,余海燕对张华标表达的第一个意思就是,绝不干涉,可自由选择创作题材。此时,张华标已看过大量的内地电视剧,知道市场上热播和流行的题材是家庭伦理剧、职场剧等,但他表示希望写年代剧,“因为这个类型我发挥得最好。”余海燕一口答应。张华标回忆说,“其他什么都没谈,她只补充一点,希望我写出正能量的东西。”  走出去  张华标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直从事港剧剧本的创作,但他也常常关注内地和台湾的电视剧。张华标说:“我一直不觉得自己的剧本创造什么奇迹,内地剧集《潜伏》《亮剑》《蜗居》,台剧《痞子英雄》《败犬女王》等,我很喜欢。”而他最为称道的是导演郑晓龙的作品《金婚》,该剧的架构打破了一般电视剧的套路,非工业化的操作流程令它充满了真实的情感。而且在他看来,由于生活背景不同,自己永远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剧本。  “其实我好多年来都有一个想法,看到国内的电视剧,布景这样出众,演员演技又这样精湛,我一直想尝试到内地拍戏。在香港,一部剧有200多万人看已很了不起,但内地的电视市场是非常广阔的,观众容量很大,我的离开,就像一个小镇的人,走到一个大城市试炼一下自己,看自己行不行。”张华标说。  2010年4月,张华标离职TVB。  尽管不断有人问他,此次离开是否和TVB近年来军心低迷、电视人生存状况恶劣等有关,但张华标表示并非如此。“有些同事想争取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我是支持的,但这和我的离开没有关系。至于说创作环境与自由度,关系也不大。坦白讲,TVB没有给我们创作人太大限制,而是我们这班创作人怎样去自我追求与完善、不断进步的问题。”  张华标感叹自己的年纪,“已经50多岁了,创作生命不会太长,如果不接受这个尝试,以后都不会有机会了。”  嫁接港剧包装  在TVB张华标编审的剧集大多一波“九”折,剧情紧凑,节奏感强。卢伦常评价他的作品:“布局很大,但主线明确,而且很花钱。”张华标偏爱创作关于大家族、大商战、大民族的题材,并以主人公复杂的感情纠葛为烘托。宏大的背景通常赋予了电视剧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主人公之间激烈的感情冲突,也可调动起观众追剧的情绪。“特别是对中年人的情感探寻。”张华标说,两部广受好评的《巾帼枭雄》是如此,在《大当家》中他也将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做了充分发挥。  据悉,《大当家》以1937年的上海滩租界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高智商孤独症天才在乱世中成长蜕变,创造人生奇迹的故事。“标哥觉得内地需要一个真正温情的家庭剧,但是一上来就讲正能量,观众的猎奇心理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选择用商业外壳进行包装。”余海燕说。  于是,张华标为这部戏打造了“经典的港式警匪片叙事模式”,剧中每一个事件从开始到解决,都如同一部微型电影:紧张节奏烘托气氛,剧情环环相扣。他希望,故事的内核是观众喜欢的伦理剧,但在表现形式上可嫁接香港编剧最擅长的强情节与快节奏,在紧张刺激的观感下去触碰人内心最柔软的东西。“不去迎合内地的节奏,也许会出来不同的效果呢。”张华标说。  痴迷创作  在很多人看来,张华标是一个创作痴人,每部剧都在不停琢磨和推敲。在TVB流传着张华标的一个笑话。创作剧本的时候,张华标天天去公司上班,但某天去后发现一个人都没有,张华标去询问扫地阿姨。阿姨笑着对他说,“恭喜发财,今天可是年初一啊。”对此,卢伦常也不得不说,“张华标这个人真的很厉害,他可以不放假,也没有自己的生活,仅每周去一次教堂而已。”  《大当家》的剧本,张华标写了13个月,而在TVB他最长的创作实践也不过八九个月。在香港,他和几个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创作团队,有来自内地的助理,也有从香港大学找来的学生。由于张华标的国语不灵光,在创作中他们采取了合作形式,张华标先说一遍粤语台词,年轻人们则在脑子里反映出用怎样的国语能恰当表达出语意和情感,然后大家再讨论是否采用。  据说张华标在创作重场戏时都得先测量一下血压,若数值较高必须得先吃一颗降压药,因为每次写完这场戏,他的血压定会飙升。“他在创作的时候完全是把剧本演一遍,人物的情感也完全带入进来。”张华标的助理编剧说。有时候整个屋子的人像是在吵架,其实是在创作剧本。  张华标很期待看到《大当家》播出的效果,“我跟华策说,如果一年之后这个戏出来成绩不好,我就不回来了。如果成绩不错,我就继续回来写。”编剧必须通过作品来证明自己是否掌握了观众口味、适合市场,因为害怕不被喜欢,编剧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我这么大年纪了,在创作上并不能改变太多。” 张华标等待着市场的反馈。  !  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2  黄建勋——1975年毕业于香港无线电视台第四期艺员训练班;1976年由幕前转入幕后任戏剧科助理编导,1982年晋升为戏剧科高级编导。曾执导电视剧郑少秋版《楚留香》、梁朝伟版《绝代双骄》《陆小凤》、港版《聊斋》《西游记》《封神榜》等。2009年转入内地市场,执导电视剧《后宫》《天天有喜》《第九个寡妇》《凰图腾》。电影作品有《卫斯理之蓝血人》《第十九层空间》《校墓处》。2010年起和内地公司合作,担任《轩辕剑之天之痕》和《唐宫燕》编剧。  黄建勋:永远“26岁”  时光倒退30年,1980年代初,刚过而立之年的黄建勋和他的伙伴们“征战台湾”。他为台湾电视台拍摄了《铁血杨家将》。由于当时尚在香港无线,所以这种行为被他称为“秘捞”。“秘捞”在粤语中的意思是正职之外的兼职,秘密地去捞钱。那段时间,黄建勋往返港台两地,兼顾两边的工作。因为是“秘捞”,常常是在台湾待不了几天就得回香港。1980年代初的台湾,罗大佑刚刚唱响《恋曲1980》,台湾的电视制作业发展繁荣,港星和香港电视剧创作者很多去台湾发展。  时光拉回到现在,当年一起在台湾发展的伙伴都来了内地,黄建勋笑说,“现在来内地秘捞。”这只是一句玩笑话,2009年正式来内地发展时,他已离开TVB,以个人身份与内地影视公司合作。  2005年还在TVB时,黄建勋已参与内地电视剧的制作,《再见艳阳天》和《跑马场》的幕后都有他的身影,但那时“只是过来帮忙,帮一周到十天时间,就回去了。”他正式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后宫》,此后的《凰图腾》《第九个寡妇》《天天有喜》在各频道播出时,均斩获不错的收视成绩。《天天有喜》暑假期间在湖南卫视播出时,收视屡破新高。  在内地更有话语权  内地的创作环境对黄建勋最大的吸引力是创作空间大,尽力满足导演的要求,器材充足。之所以特别在意器材,是因为黄建勋在TVB拍戏时总受器材缺乏之累。比如当天拍的戏份需要轨道和摇臂,对于导演提出的要求,公司并不一定满足。这种情况下,本来需要摇臂完成的镜头,只能因陋就简,导演的创造力受制于客观条件。“TVB每部剧都有详细预算,拍摄时哪怕多出一点也不给你。”在内地拍戏不用考虑器材问题,“需要的器材都可以给你。”只要黄建勋提要求,剧组的制片部门一定满足,效率高时,上午提出要求,下午设备就出现在拍摄现场。  导演的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对器材的要求上。  很多来内地发展的香港导演、编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内地更尊重创作者。TVB的导演,作为一个工种并没有优势,与服装、道具一样,同是公司员工。“上级对他们各种限制,他们就对我们导演限制,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服化道没有配合导演拍好作品的意识,只顾完成自己的工作。黄建勋回忆,在TVB的现场,资深的道具和化妆可以骂导演。而在内地,影视公司尊重导演的意见,剧组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完成导演要求。  拍摄古装剧居多的黄建勋很在意场景。  大陆新鲜的场景,可以刺激他的创作热情。每到一个漂亮的景点,想象在镜头中如何呈现眼前的美景,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打开了创作思路。这样的创作热情,在TVB时却被重复多年的场景消耗殆尽,“同一个场景拍太多年,犄角旮旯都已经熟悉了。”在香港拍古装剧,内景都是在场棚内临时搭建,有时一个场景过大,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搭另外的场景。而在横店,大小宫殿林立,硬件齐全,让黄建勋有实景拍摄的感觉。  回归导演的“单纯”  《后宫》里面有杨怡,《第九个寡妇》里面有叶璇,《天天有喜》里有陈浩民,黄建勋在内地主导的几部戏中,都少不了TVB的老面孔。是否更愿意选择熟悉的演员?他回答,“选演员并没有倾向性”,在意的是角色的合适性和演员的合作性。  黄建勋是一个热衷沟通,并且擅长沟通的人。关于角色的演绎,如果和演员之间有分歧,双方就坐下来商量,他从大局角度帮助演员梳理脉络。即使遇到演员提出改戏的状况,黄建勋也通过沟通解决。“演员的角度狭窄,提出的要求都是对自己的角色有利,我作为导演,考虑大局,能帮他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分析角色。”拍摄《凰图腾》时,张翰和郑爽就曾提出要修改剧本,黄建勋跟他们讲了剧本的完整性,讲了场景的设置意图和台词的关键程度,分析了所有利害关系,最终说服了两人放弃修改剧本。“只要从大局的角度解释,演员都能接受。  黄建勋出众的沟通能力是在TVB时磨炼出来的。  在TVB拍戏时,导演要照顾很多事情,场景、道具、临演都要操心。TVB的习惯是提前分配好资源,五集的戏份该花多少钱,用多少临时演员和轨道器材都是事先规定好的。一旦超出事先规定,导演就得跟各部门沟通解决,甚至连盒饭都要过问。来内地后,制片部门包揽了一切杂事,导演只需专心拍戏,黄建勋的沟通能力终于从盒饭和道具升级到了创作领域,回归了导演的“单纯”。  不离开电视圈  已播出的黄建勋作品,绝大多数是古装剧。但他并没有定型的打算,实际上他已做了尝试,拍摄了两部抗日剧,《龙门镇女人》和《姥爷的抗战》中分别和苗圃、王学圻合作。虽然在香港没有拍过抗日剧,但黄建勋有拍动作戏的经验,知道战争场面该怎样安排,他个人觉得自己导演的抗日戏,跟大陆导演的作品并没有太大差别。  在内地拍戏,黄建勋先看剧本,剧本够好的话,再看公司背景。他在意公司背景,是希望拍摄时相关的硬件软件都能跟得上,不再出现TVB的窘境。“我来内地发展不为求财,是享受拍戏过程,希望拍出好作品。”  对不熟悉的现实题材,黄建勋也跃跃欲试。虽然来内地的时间并不长,但已有了一些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只要与内地编剧合作好,拍摄现实题材对黄建勋来说不存在问题。与内地编剧的关系,已由工作转向私人,合作《金钗谍影》时,黄建勋和拉风传媒的一个编剧结下友谊,每次来北京都会约出来喝茶聊天。  2009年转战内地后,2010年黄建勋在香港前后待了5个月,2011年开始,他连续三年在香港待的时间都很短,每次回去待两个礼拜左右,最久超不过一个月。黄建勋的家人都还在香港,“过来时间短,第4年而已,以后说不准会把家搬过来。”但即使搬过来,拍戏也是转战各个地方,并不能常年在家。“内地太大了,不像香港,收工后就能回家。”  黄建勋待过的内地剧组,香港的工作人员很少,常常只有一两个,他在剧组都用普通话交流。有时候急了,广东话跑出来,惹得现场一片笑声。采访时,讲到激动处,“发挥”就变成了“发非”。采访结束后他问记者能否听懂他的普通话,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笑着说“还好还好”。  来内地四年,不能吃辣的黄建勋还不习惯横店的伙食,每次吃饭,都把菜先在水里涮一涮。  常年战斗在拍摄一线,让人忽略黄建勋已经62岁了。他的心态也不像已过花甲之人,笑称自己其实只有26岁,还有精力,还能拍很久电视剧。  “拍不动了怎么办?”  “那就去做监制和策划。”  “不离开电视圈?”  “不离开。”  !  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3  刘家豪、梅小青(夫妻)——两人分别于1986年及1987年入职无线,两人都是金牌监制,分别制作的《家好月圆》《宫心计》《公主嫁到》《法证先锋III》《护花危情》连续5年拿下了TVB的收视冠军。两人于2012年3月离职,跳槽到李泽楷的Now TV,任总经理及副总经理,主管戏剧业务。内地第一部电视剧:《大汉贤后卫子夫》,合作公司:华策,合作方式:代表李泽楷的NOW TV与内地合作。  梅小青、刘家豪:最重要的是融合  第一次来内地拍戏,梅小青和刘家豪除了对每样事物都觉得很新奇之外,遇到的更多是挑战。“他们并没有担心作品本身。”熟悉两人的合作伙伴表示。  梅小青和刘家豪在TVB有“神雕侠侣”之称,两人分别制作的《家好月圆》《宫心计》《公主嫁到》《法证先锋III》《护花危情》已连续5年拿下了TVB的收视冠军。他们的作品不仅多次被引进到内地电视台播放,同时在网络视频的点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他们一直很关注在内地市场的收视跟反应,也知道内地观众的收视口味,所以对于作品他们反而是有信心的。”  这对金牌监制此前不曾遭遇的是,与内地团队的合作,这涉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工作方式的融合。  共进退  刘家豪和梅小青于1981年结为连理,原是亚视的一对幕后夫妇。1986年,刘家豪被无线挖角晋升为电视监制,与张华标合作过多部脍炙人口的剧集,包括《盖世豪侠》《他来自江湖》《大家族》等,其中最风光的当数《溏心风暴》系列,该剧曾创出最高五十点收视的本地剧集纪录。1987年,在刘家豪过档TVB的9个月后,梅小青也加盟无线,监制过的剧集多不胜举,《今生无悔》《原振侠》《洛神》《宫心计》等剧令人印象深刻。  受“挖角潮”影响,日,夫妻俩正式离任TVB,并于4月2日转投李泽楷投资的香港收费电视台Now TV,出任制作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主管戏剧业务。“因为在TVB已经做得很熟了,虽然合作得很好,可也希望发展的空间再大一些。”梅小青说。“我们离开TVB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不欢而散,我们走的时候,TVB高层也希望接下来双方能继续合作。”梅小青强调 ,这一时机也恰逢两人无太多家事牵挂,儿子当上了律师,“他也赞同我们出来闯一闯。”  此次,夫妻俩仍是共进退。刘家豪透露,今年两人会制作一百小时剧集,每个剧的制作制作费充裕,所以会用全实景拍摄,“拍起来很真实,很壮观。”另一方面,由于夫妻俩在离职时,承诺不会向娘家挖角。所以为了请动与无线尚有合作的艺人,夫妻俩采取了迂回策略,透过合作的内地公司进行签约。“我们和TVB达成了协议,这里面有些秘密是不能讲的。”梅小青说。但最终他们仍邀请到TVB的艺人出演,只是不能使用艺人的原音。  不做雷剧,要扬善  正等待着免费电视牌照的NOW TV,或在未来成为TVB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李泽楷接手之初,曾有媒体预估他不会把太多精力投入利润空间并不高的电视剧制作中。但事实与之相左,李泽楷不仅大手笔将金牌制作人刘家豪、梅小青招致麾下,还迅速与内地影视公司展开合作。  梅小青表示,夫妻二人过档之后,在两个月内不停到内地与各影视制作公司交流,并最终落实与海润及华策两家的合作,开拍剧集。而今,NOW TV与华策的电视剧项目《大汉贤后卫子夫》率先启动,该剧也成为刘家豪和梅小青夫妇首次与内地合作的作品。  在这个项目中,刘家豪及梅小青身兼《大汉贤后卫子夫》的总制片人、总导演、总编剧数职。梅小青透露:“为了这部戏,创作团队用了整整一年筹备剧本。”对剧中的每个细节,两人都尽量考虑到无微不至。  梅小青是导演出身,极为看重剧本,她表示即使剧本经编审审定后仍会再看一次,并对每一个画面和演员的演绎程度做最后修饰。刘家豪形容道:“小青姐在开剧时会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最好不要接近。”  但在同行看来,夫妻两人对进军内地的首部作品仍然采取了保守做法。梅小青曾制作过《宫心计》《公主嫁到》等经典T VB宫廷剧,对《大汉贤后卫子夫》的市场把握当不陌生。该剧也同样以传“善”为目的,尽力表现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优良传统, 如《宫心计》中有刘“三好”,《大汉贤后卫子夫》中就有卫“四给”。梅小青表示,她不会为了收视率去做一些雷人的东西,把后宫变为角斗场。  全新挑战  在TVB时,梅小青习惯凡事亲力亲为。但二十多年置身于TVB的系统化运作模式中,他们的每一个项目几乎都可获得各个班底和部门的全力配合,并不需需要为创作之外的事情过多操心。  而首次于内地建组,夫妻两人经历的是全新挑战。不同于TVB的上下班制度,这些来自两岸三地的工作人员因为一部电视剧汇集于此,大家同吃同住, 既有可能亲密无间,也有机会擦出火花。梅小青表示,对于如何将在香港影视圈的几十年经验与当前团队文化相结合,仍需要一番拿捏:“内地市场很大,有新鲜感,但是工作节奏完全与香港不同。”  与TVB相比,内地的拍摄流程更灵活,既方便了导演制片的调度,但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太严谨的秩序。刘家豪表示,此前从未试过半夜两点还在化妆间里试妆,一旦知道明天天气不好,可以临时改外景拍摄为内景通告。而且,演员可能因为种种外因出现档期难题,外景场地也有可能只能抢到一天的拍摄时间,这些状况都需要他们对剧本和工作方式进行调整。而在拍摄过程中,香港监制的理念是否能被内地工作人员接受并配合,也需要不断沟通。“每天都有困难,但是解决得很快。”剧组工作人员表示,夫妻两人有着极为职业的素养和操守,“他们不会陷在一个问题里,很积极正面。”  横店的今年的夏天比香港要热很多。在TVB的摄影棚里,冷气总是开得很足,而在横店影视基地,梅小青和刘家豪只能想出一个土招:把大块的冰放在桶里用大风扇吹出一点凉气。“要说拍摄,香港的棚比较舒服,可是横店的棚要大很多,拍出来的高度景深也要好看很多。”这让梅小青觉得蛮不错。  !  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4  卢伦常——1996年来内地发展,参与了内地首部青春偶像剧的导演工作。其导演的谍战戏《密使》,在同期《甄嬛传》的冲击下,在浙江卫视的收视率连续十二天蝉联全国卫视第一。家庭伦理剧《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也在东方卫视收视飘红。导演风格多元化,作品接地气。作品:2011年《媳妇是怎样炼成的》、2011年《密使》、2010年《新一剪梅》、1997年—2009年《五十玫瑰》《千秋家国梦》《少年包青天3》《少年天子》《女人不哭》等。  卢伦常:广阔天地在内地  2011年,谍战剧《密使》在同期电视剧《甄嬛传》的冲击下,竟出人意料地使浙江卫视的收视率连续12天蝉联全国卫视第一。2012年,家庭伦理剧《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也在东方卫视续写了婆媳剧收视的常胜传奇。这两部剧皆出自导演卢伦常之手。  此外,卢伦常还拍摄过《女人不哭》《笑着活下去》《五十玫瑰》等现实题材。与卢伦常合作过的同行们表示,如果仅从作品来了解导演,以其操控现实题材的熟练度,几乎没有人想到她来自于香港。  卢伦常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系,此后她的工作轨迹划过了香港、广州、上海,并最终定居于北京。在这个古老又多元的文化之都,卢伦常习惯穿行于菜场与小贩杀价,可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遍寻美食,或打四川麻将“血战到底”,偶尔她会去茶馆听相声、看二人转,有时也捧场人艺的经典话剧。“当完全把自己融入生活中,变为内地人,才开始拍摄这类关注社会现实的电视剧。”卢伦常说。  尽快熟悉内地市场  1996年,在TVB做电视剧导演的卢伦常被朋友找去广州帮忙拍两部戏, 后来又因拍戏去了上海。“2001年,我发现文化中心实际上是在北京,于是就在这里长期定居下来。”卢伦常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在内地参与的第一部电视剧《真情告白》即大获成功。该剧不仅捧红了从模特行业跨界演员的胡兵和瞿颖,也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偶像热潮。次年,卢伦常导演的电视剧《千秋家国梦》热播,为其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当年为何能成功?”卢伦常也问过自己。她坦言初涉内地市场时,也曾因为不接地气,不懂观众想法,而拍过“无声无息”的作品。“最早是跟香港人在大陆开的影视公司合作,但是香港公司实际上不懂内地市场,我也不懂,所以变成大家都在猜。”很快,卢伦常调整了在内地的工作方式,她不仅对作品的题材选择更加谨慎,同时也开始选择与内地发行能力较强的影视公司合作,以借助其丰富的经验来帮助自己完成对内地市场的快速了解。  在卢伦常看来,那个时候内地市场的电视剧制作数量不多,竞争也不激烈,因此令她有机会去尝试。“如果现在才来,根本就不被允许失败。”而与一些香港北上的电视剧导演相比,卢伦常这些年并不算高产。“推辞的剧比接下来的剧多出数倍,”她笑言,“少接戏,也少失败。”  各自的束缚与空间  影视行业里,女导演并不多,而卢伦常因个性中对创新与挑战的追求,令她走南闯北,在行业中获取成绩无数。对于这样一个导演,细致而周到的工业化管理流程常常无法提供给她所需求的广阔施展空间。  TVB是一家电视台,也是一家大公司,各部门分工明确,每一项工种拿固定工资,要保证资源平均分配。每一部剧会明确规定好,要用多长的拍摄时间,电视台的棚内拍摄占多少比重,带队外面取景又占多少比重。一二三线演员分得很清楚,若想要大牌,要么抢,要么等,一些没人要的也不能让他白拿工资,想方设法往剧组里塞,导演并不能说不要。  而且,更令卢伦常感觉束缚的是,在TVB导演只需做单纯的拍摄工作,在前期既不会参与到剧本创作和演员选择,在拍摄中也对内容创作毫无把控力。卢伦常表示,TVB的一部剧通常有4个导演,每天分两个组拍摄,其中每个导演只负责完成1/4的部分。“很多时候,如果我拍中间,即使前面的拍摄与我想法不符,但也没得变,所以导演创作的东西会很少。”  与香港的工作环境相比,卢伦常认为内地导演的权利更大,对作品的烙印更深刻。“虽然每部戏的情况不尽相同,制作人、导演、编剧、演员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项目的主导,有时还牵涉到作为购剧方的电视台。”但卢伦常认为,了解这些关系的需求,导演仍可发挥对项目的积极作用。“比如知道制片方如何把剧卖掉,电视台从收视率上有哪些考量,并以此来寻找演员,与编剧做具体沟通。”  对于来自管理部门对电视剧项目的审查,卢伦常表示其实并无太大影响。“现在我知道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而且每次改变也会早吹风。一些觉得不好把握的地方,就拍两个版本出来。”  相较之下,卢伦常更看重对合作公司的选择。这些年她经历过演员档期的临时变化,也感受过有些投资方的不靠谱。“在内地,预算和内部的管理会更乱一些,所以选择老板非常重要。”在接拍《大当家》之前,卢伦常跟该剧制片人余海燕认识已长达三年之久,直到充分了解之后才开始项目合作。  题材选择更加广泛  内地市场很大,南北不同,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令卢伦常觉得很开心。“TVB要维持28点的收视率,做一个题材必须老少咸宜。”卢伦常说,但在内地市场,一部剧只要能拿到一两个点的收视已经不错了,所以可去尝试很多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题材。卢伦常拍过一部电视剧名为《五十玫瑰》,仅靠三个50岁的女人就撑起了一台戏,而这样的剧在TVB则被要求必须有年轻人的线。卢伦常表示,只要守规矩,在内地的题材反而更广,她还有更多的想法等着去实施。  不过,并非所有的题材卢伦常都对自己有信心,而且她又更愿意挑战新鲜的题材。“我没拍过农村戏、军旅戏,《武林外传》那种类型也不会拍,因为很难拿捏。其他的生活剧、喜剧、谍战剧,我都没问题。”  通常香港导演进入内地市场,都从拍年代剧、古装剧开始,此前内地影视公司不会找香港人拍家庭伦理剧,但如今卢伦常又不断接到此类邀约,但她不太喜欢重复自己。据悉在接下来的项目中,卢伦常将尝试一个创新的题材,用推理的方式来剖析婚姻。“我两年做三部戏都很难,因为拍得少,所以要挑自己喜欢的。”  !  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5  钟澍佳——1985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三十岁升为监制。曾执导《壹号皇庭》《笑看风云》《天地男儿》《美味天王》《十月初五的月光》等电视剧集。2000年进军电影圈,曾执导电影《七十二家租客》《龙凤店》《我爱香港》《大丈夫2》。2002年转战内地,拍摄电视剧《奔腾向海洋》《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夏日里的春天》《孽缘》《兰陵王》。  钟澍佳:另类追梦人  钟澍佳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佳佳导演,可无论哪个名字都不会让普通观众产生更多熟悉感,但说起他执导过的电视剧,《天地男儿》《笑看风云》却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港剧。最近在内地和台湾都掀起收视热潮的《兰陵王》,是他的最新作品。  这是钟澍佳的第一部古装剧,为了拍好《兰陵王》,长达近四个月的拍摄周期中,他只请了一天假,理由是参加自己的婚礼,婚纱照都是工作间隙在 店拍的。  另辟蹊径  2002年,钟澍佳就已开始参与内地的影视制作,那时他刚离开TVB,帮黄百鸣拍电影。因为曾志伟的介绍,来内地拍戏。“那个时候普通话好烂,一句都不会说,也听不懂。”语言关没过的情况下,他在内地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奔腾向海洋》却是主旋律题材。文化背景的差异,台词的不理解,让初试牛刀的钟澍佳忐忑不安,好在有另外两位导演一起合作,弥补了不少缺憾。这一次的拍片经验让他领悟到:要在内地拍戏,不管古装戏还是年代戏,都要了解内地的生活和文化。  钟澍佳的在内地拍摄路线图不同于其他香港同行。他从主旋律、现实题材拍起,直到最近的《兰陵王》才回归香港创作者最熟悉擅长的古装剧。这样一条非典型路线与他的从业经历有关。钟澍佳在香港拍了40多部电视剧,没有一部是古装剧。来内地发展,他从熟悉的题材做起。  第二部内地作品《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拍摄前,钟澍佳花了很多时间和北京的朋友接触,了解内地人的思考方法和心理。有了前面的历练,后来拍摄《夏日里的春天》这样的偶像剧时,他已轻车熟路,“拍起来很容易”。当时内地偶像剧水平不高,钟澍佳把香港拍偶像剧的技巧融入其中,在当时的环境下,《夏日里的春天》难得地有一派内地偶像剧所不具备的清新自然风格。  《孽缘》算是钟澍佳在内地导演作品的一个里程碑,无论在地面频道播出还是上星频道都有不错收视。钟澍佳很喜欢《孽缘》的剧本,“够胆去拍是因为当时觉得自己的普通话已经很好了。”2009年的钟澍佳自信已熟悉内地的生活,能够拍出内地编剧创作的剧本所要传达的感觉。开机之前,他在昆明待了两个月,跟编剧、监制聊剧本。  “融入内地的生活”被钟澍佳奉为圭臬,他的作品中很少出现香港演员。“香港导演总有一种大香港情结,来内地工作还以香港为思考的出发点,找熟悉的人合作,不容易接受不熟悉的人和事。”钟澍佳跟很多内地编剧和演员合作,在他看来,能否融入内地的生活是香港导演、编剧在内地发展的关键,也是必须跨过的一步。  拍电影的手法拍剧  钟澍佳在香港有一个拍电影的工作室,他每年要在香港拍1-2部电影。他的工作重心以地点做了明确区分,在香港拍电影,在内地拍电视剧。  钟澍佳每年花在电视剧上的时间有4个月到半年。“拍电视剧很花时间,需要前期了解剧本,不能当成通告。”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一年内只能完成一部电视剧。去年拍了《兰陵王》,现在正在拍摄《黄金大劫案》的电视剧版,“今年没时间拍贺岁片了。”  从2010年开始,钟澍佳每年和曾志伟合作拍一部贺岁片。每到8、9月份,他会结束内地的电视剧工作,回香港准备贺岁片,老婆和女儿跟着他两地跑。  “我爱HK”系列的票房口碑都不错,很多人疑惑,已经有了拿得出手的电影作品,为什么还要回来拍电视剧。钟澍佳对电视剧有情结,19岁开始拍电视剧,二十五六岁时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笑看风云》和《天敌男儿》,他执著于用创新手法把电视剧拍得更好看。拍电影时学习到很多电影的拍摄技巧,钟澍佳一直想把这些手法融入电视剧。内地的创作环境给了他实现梦想的可能。市场广阔,可用资源多,电视剧的投资堪比电影大片。一开始接拍《兰陵王》,钟澍佳就想拍一部不一样的古装大片。荧幕上的古装剧,虽然演员的表演到位,服装场景精致,但拍摄手法老套陈旧,影响了整体效果。《兰陵王》是他的一次尝试,用拍电影的手法、表演方式、画面结构来拍电视剧。这部投资过亿的电视剧,每个部门都找了行业内最好的资源,圆了钟澍佳用电影手法拍电视剧的梦。  香港远去  边写剧本边拍剧,是很多TVB导演都经历过的创作状态。有过那样的岁月,钟澍佳欣赏内地的创作生态,导演拿到手的是完整剧本,有修改意见可以和编剧一场一场聊下去,不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作品的完整性是以牺牲导演的创作自由为代价。找上门的工作都是完整的剧本,对钟澍佳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不喜欢,拒绝;喜欢,接受。一旦接下工作后,就不能像TVB时那样对剧本做太多改动。而且普通话不是他的母语,台词的修改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融入得不够。”钟澍佳感叹。  香港拍电视剧工业化水平极高,会精确计算到插广告时剧情有没有追看点,每集结尾的悬念能否吸引观众看下一集。内地市场没有这样的意识,甚至有时,原本30集的剧被剪成40集,创作者原本设置的追看点完全失去意义。钟澍佳希望内地的电视剧能更加精炼,加快节奏。  香港的电视剧,电视台定好多少集就是多少集,即使拍多了也要剪成原定篇幅播放,绝不允许掺杂水分。有时接到注水的剧本,钟澍佳本能地在心里想着哪部分删掉会更好看。每到此时,他总会感念TVB对自己的栽培,“没有TVB,就没有现在的佳佳。”  现在他工作的剧组里只有钟澍佳一个香港人,无论和台湾摄影师,还是内地的工作人员,彼此都用普通话交流,陌生人不会意识到这个导演来自香港,熟人也已淡忘了他的香港标签。  来内地发展已有11年,2006年钟澍佳把家搬到北京,“我搬过来的时候,北京空气还很好”。2012年,娶了重庆姑娘做老婆,钟澍佳如他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和内地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多的关联。对他来说,工作暂时没那么重要了,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陪伴家人,女儿才十个月,是最需要他耗费心血的“作品”。
【网易娱乐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精彩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