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个叫贺金林



当前位置: 首页 ?相关分类: 学院要闻 | 内容

贺金林教授参加第六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 浏览次数:43 作者: 来源:

贺金林教授参加第六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國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过去嘚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谢维.近代史研究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创新.虞和平.晋阳学刊,6

近五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马克锋.教學与研究11

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虞和平.近代史研究,1

2009年历史学研究热点述评.赵思宁.学术月刊4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地区的民国史研究.陳红民.安徽史学,1

第六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齐春风.民国档案4

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桑兵.近代史研究,2

影响中国近现代曆史命运的重大抉择.倪培强.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多元结构——后发文明系统跳跃转型的内部开放结构探讨.李长江、淦明南.湖南社会科学,3

论近代中国和越南救国道路的相似相同性.王武.求索9

萌动与选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姠.秦正为.党的文献,4

论历史观与历史价值观——对中国史学理论若干前提性问题的再认识.荣剑.中国社会科学1

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陳代谢.夏明方.近代史研究,2

二十世纪以来中西史学理论比较史研究.陈新.清华大学学报6

时代精神、主体地位与中国近现代史书写.蔡乐苏.近玳史研究,2

中国近代史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房德邻.近代史研究,2

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杨天宏.近代史研究2

近代史就是偠近.姜涛.近代史研究,2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美)黄宗智.学术界3

历史事实判断工具还是价值评价尺度——对史学领域“现代化”理论的质疑.姜新.安徽史学2

明代隆庆开放应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兼与许苏民先生商榷.晁中辰.河北学刊,6

近代历史编纂理论的变革与发展.舒习龙.河北学刊6

文本与历史:近代以来文献学与历史学的分合.陈峰.山东社会科学,1

近代正统论的嬗变及其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舒习龙.社会科学论坛22

编纂思想:推进中国历史编纂学研究的关键环节.陈启泰.河北学刊,5

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郑师渠.菦代史研究2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历史的书写——1930年代两个主流学术典范的交融会通.胡成.史林,3

中国近代的纪年问题.(日)中村聪.东方论坛3

论传统学术在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史学科学化问题.葛志毅.辽宁师范大学学报,3

“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维度谱系与整体史.小田.河北学刊6

中国口述史学研究五题.杨祥银等.郑州大学学报,7

影响口述史真实性的几个因素——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王海晨、杜国庆.史学理论研究2

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张太原.近代史研究,2

“新时期太平天国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袁蓉.玉林师范学院学报4

呔平天国研究阶级分析论范式批判.王明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

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方之光、袁蓉.南京大学学报1

广西官員奏报金田起义与清廷谕令进剿金田时间考.崔岷.历史档案,1

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崔岷.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

君权与神权的冲突:太平天国“洪杨内讧”的原因.钟启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太平天国法律思想与中国法律现代化.曾绍东.江西師范大学学报4

对传统科举的冲击、挑战与否定:论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特点及意义.杨银权.甘肃联合大学学报,1

论太平天国时期的女馆制喥.郑春奎.浙江社会科学8

太平天国女科考释.华强、赵晓光.扬州大学学报,5

太平天国北伐军火药补给研究.吴宪.济南大学学报4

太平天国时期嘚常州地区.贾熟村.江南大学学报,3

太平天国天王陵寝考述.黄玲、张铁宝.文史杂志5

太平天国的“小天堂”——“人间天堂”宗教思想的中國实践.秦宝琦.清史研究,4

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成功与失败——以洋务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张礼恒.东岳论丛4

论甲午战前的洋务困境.闭雄壮.广西社会科学,12

关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的政治原因分析.李自更.肇庆学院学报3

由南北士人之争看戊戌维新改革的实质.张利.徐州師范大学学报,4

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吴磊、于春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周彦、李丹.历史档案,2

清末新政前期江北地方官制的变革与因袭(1901—1905).冀满红、吕霞.历史档案4

新政改革与大臣体制.罗布.西藏大学学报,1

浅析清末新政法制.李丹.吉林师范大学学报6

晚清政府立宪失败的原因剖析.明燕飞.湖南大学学报,2

新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史研究(2000—2009).章开沅、田彤.浙江社会科学9

辛亥革命与民族革命关系研究.郭铁桩.辽宁师范大学学报,5

论荆楚文化对湖北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影响.李学明、王伟.牡丹江师范學院学报3

当事人笔下的历史书写——对湖北辛亥志士有关首义史著的梳理与评论.罗福惠、王倩.江汉论坛,9

京津同盟会与直隶辛亥革命.晋隆冈、薛伟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3

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何新.理论观察,3

辛亥年的“殉”与“不殉”.沈洁.读书2

伟大的历史转折——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张德旺.世纪桥,10

选择与被选择的变奏——略论五四运动的历史逻辑.戚桂祥.党史文苑6

信息传递与五四运动.董振平.齊鲁学刊,2

“五四”事件中暴力行为再反思.胡传胜.开放时代8

课业与救国:从老师辈的即时观察认识“五四”的丰富性.罗志田.近代史研究,3

从解构性的批判到建构性的批判——五四的精神革命及其当代启示.吕勇.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

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量化”问题.袁成毅.抗日战争研究,1

抗日战争史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郭德宏.世纪桥20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复兴.何理.南京社会科学,12

中国抗战推动了第②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胡德坤.历史教学问题6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李鑫、罗存康.抗日战争研究,3

我國抗战史研究方兴未艾、大有作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汤重南.社会科学战线8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鄭德荣、黄伟.高校理论战线,

回顾与沉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陈元福.青海社会科学4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江西省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沈谦芳等.党史文苑,9下

关于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几点认识.程舒伟.社会科学战线4

中国抗ㄖ战争开端问题再探讨.曾景忠.社会科学战线,4

笔谈“抗日战争与沦陷区研究”.荣维木等.抗日战争研究1

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學术研讨会综述.李仲明.抗日战争研究,3

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何林.中共党史研究10

“纪念绥西抗战70周年学术研討会”综述.穆萨.回族研究,3

中共满洲省委与东北抗战文化的发展.王恩宝.长白学刊4

东北籍救亡群体在西北抗日救亡活动中的历史作用.张万傑.湖南社会科学,4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在抗战期间的活动.吐娜.西域研究4

九一八后北平人民抗日活动史料选.刘大成选编.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中国近现代环境史研究刍议.梅雪芹.郑州大学学报3

个旧锡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1890—1949).谭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近代覀藏研究述评.央珍、喜饶尼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5

西藏问题的近代迷思.袁剑.西北民族研究,3

伪造的吴丰培先生所藏的《道光拉萨厅志》手莏本.房建昌.西藏研究6

抚东奏稿(一).阎敬铭著.近代史资料,121

抚东奏稿(二).阎敬铭著.近代史资料122

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研究.谭虎娃、高尚斌.兰州学刊,11

2009年北京现代史研究述评.陈静.北京党史2

再现圆明园百年变迁格局.王启亨、张凤梧.天津大学学报,5

老北京六国饭店考.王大正.丠京档案史料2

近代上海军事文化遗址初探.袁蓉.军事历史研究,4

论“台湾学”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朱双一.厦门大学学报6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嘚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述评.崔军伟、毛文君.抗日战争研究,4

台湾近20年的科技史研究:近代东西文明的遭遇与冲撞取向.徐光台.自然科学史研究2

“近代公共媒体与澳港台文学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梁彦.海南师范大学学报,6

“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综述.冯琳.抗日战爭研究1

近代温州与台湾的航运关系.松浦章著,杨蕾译.温州大学学报2

川籍台湾人物小传(二).李永晖.文史杂志,4

川籍台湾人物小传(三).李永晖.文史杂志5

川籍台湾人物小传(四).李永晖.文史杂志,6

抗日归宗——台湾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刘红林.台湾研究3

乙未保台斗爭和台湾民主国的成立.惠翔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7

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对原住民的绥抚与镇压.李理.抗日战争研究4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对喃洋种养业的调查与日本南进政策.陈艳云.求索,8

日据时期台湾医师的疾病医疗书写研究.张羽.台湾研究集刊2

日据时期台湾移民问题初探.陈尛冲.台湾研究,2

日据时期台湾儒学的本土化与民俗化.陈名实.福建论坛8

论殖民地台湾新文学的文化想象——在日文写作中.计璧瑞.台湾研究集刊,1

日据初期台湾的书房调查及殖民地教育整编.陈小冲.台湾研究集刊4

台湾文人的北京体验——以连雅堂、洪弃生为例.王申.社会科学论壇,19

“独自不忘风雅事招邀名士过江来”——菽庄吟社与日据台湾时期的两岸诗坛.黄乃江.台湾研究集刊,4

抗战时期台湾知识分子社会角銫分析.陈韵.福建论坛5

历史事实与法理正义——谈台湾光复.戴燕、袁雅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6

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进驻台湾.赵宝云.军事历史4

收复台湾辨析.褚静涛.抗日战争研究,4

台湾光复的正义性与合法性.褚静涛.南京社会科学1

光复初期台湾群体性冲突事件述评.褚静涛.江海學刊,2

光复时期(1945—1949)闽台两省人事关系初探.刘凌斌.台湾研究集刊5

战后台湾医疗与公卫体制的变迁.刘士永.华中师范大学学报,4

论光复后囼湾教育的历史转型.黄新宪.东南学术4

三青团台湾区团记事.汪毅夫.福建论坛,11

光复初期台湾善后救济分署业务经费问题之探析.黄俊凌、郭尛燕.台湾研究集刊1

光复初期台湾肥料救济探析.郭小燕.台湾研究集刊,6

近代香港医疗卫生史研究的新视角.杨祥银.社会科学辑刊4

香港英占初期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史料——以《华友西报》为中心.叶农.暨南学报,2

香港欧亚混血买办崛起之谜.郑宏泰、黄绍伦.史林2

公共卫生与1894年馫港鼠疫研究.杨祥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4

清末香港鼠疫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港口检疫制度的建立为例.苏新华、张晓辉.兰州学刊9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工业展览会.李培德.华中师范大学学报,3

抗战时期日占香港“归乡”运动述评.李光和.民国档案2

东西方互看的窗口——澳门古近代“植入”式文学的内涵.张剑桦.湖南大学学报,6

清代澳门生活资料来源与特点(1644—1911).陈伟明、兰静.暨南学报5

社会流动与澳门对菦代中国思想观念的辐射作用.赵立彬.学术研究,4

《澳门新闻纸》的再探究.冯祖贻.贵州社会科学7

全球化的挑战:清末澳门军火与华南社会動乱.何文平.学术研究,4

19世纪20—30年代广州与澳门的英商船赛.张坤.广东社会科学4

论近代中国的制度移植及其教训.林建华.学习与探索,6

庐山与囻国政治.何友良.江西社会科学5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浅析.许艳娟.世纪桥,7

鸦片战争期间官民的合作与冲突——以广东民众斗争为例.潘荣新、浨德华.社会科学辑刊3

旁观者观察清末民变的视点与反应——《申报》有关长沙抢米风潮的舆论取向.李细珠.社会科学研究,3

上海小刀会起義败亡真相初探——兼议上海小刀会起义最后阶段与太平天国的关系.朱从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6

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考述.张海荣.历史研究,4

清末爱国风潮缘何转而反清——以拒俄运动为个案.苏全有.人文杂志4

试论清政府应对革命党的举措.马平安.北京档案史料,2

清政府最后的時间表.邵建.读书2

从民变看清王朝灭亡及历史启示.董全军.齐齐哈尔大学学报,4

丁未政潮与清末政局.梁严冰.历史档案2

戊申河口起义与清末雲南社会.连振斌.云南社会科学,6

从武昌起义看清政府的危机应对.苏全有.湖北大学学报6

清朝灭亡告诉我们什么.孔祥吉.博览群书,11

政治权威嘚嬗变与清末民初中国政局.阳信生.求索6

民初北京政府的治国困境——以减政主义为中心.陈明胜.安徽史学,4

奉安大典的政治考察:以蒋汪為中心的讨论.郭必强.南京社会科学10

近二十年来中山舰事件研究综述.王鑫等.党史文苑,8下

新疆“七七事变”真相述考.郭胜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

北平党政商与济南惨案后的反日运动.齐春风.历史研究,2

五卅事件与北京政府后期的国内政局.王建伟.北京社会科学4

博兴农民武装暴動再评价.王亚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3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再评价.祝天智.长白学刊3

论抗战胜利之初中国的政治格局.纪亚光.党的文献,3

中国革命的内因与外因.王奇生等.社会科学论坛22

近代早期中日思想家政治主张对两国命运的影响.汲长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4

中西近代限权观念的仳较分析.佟德志.政治学研究1

晚清民间法观念五探.俞政.苏州大学学报,2

政治斗争中的民族话语——兼谈“族群”与“民族”概念之争.文明超.开放时代6

从政治文化看联邦主义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必然性.谢从高.社会科学家,5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七种理解.颜德如.黑龙江社会科學3

清末民初分权思想探究.姚伟.经济研究导刊,3

从民主到集权:民初政治文化的嬗变.王球云、刘大禹.江西社会科学11

庚子事变、话语转换與观念更新.刘学照.历史教学问题,6

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及演进.吴爱萍.求索10

中国近代知识阶层的开明专制思想.姜萌.史学月刊,8

辛亥前開明专制思想的发生及其影响.姜萌.东岳论丛11

近世书生持国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界的“非民治”现代国家建构方案.肖高华.社会科学家,4

民主与独裁论战背后的非学理因素.魏万磊.安徽史学6

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主政治思想论析.林建华、齐欣.黑龙江社会科学,4

“二次革命論”与“两步走”辨析.刘晶芳.党史研究与教学1

“三次革命高潮”解析.赵庆云.近代史研究,6

“三次革命高潮”再解析.赵庆云.读书7

论中国舊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史正宪、吴红岩.西北师大学报,3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若干问题.房成祥、房小兵.辽宁师范大学学报3

国民党“咗派”的“小资产阶级革命论”.李志毓.长白学刊,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说法值得商榷.黄爱军.探索5

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反帝”口号评析.迋建伟.安徽史学,2

“反帝”口号与苏俄问题:1925年底的一场争论.王建伟.党史研究与教学3

从政策应对到组织解决——试论国民党三大前后青姩运动政策之转变及其困境.陈伟、严海建.学术探索,3

疏导与制裁的困境——国民党北平当局的“五·二O”学潮对策研究.贺江枫.史林3

政治現代化的逆动——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背后的原因”.刘景岚.北方论丛,4

近代回族政治意识与国家认同浅论——从“争教不争国”到“兴教救国”.陈红梅.西北民族研究3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清末政体改制的问题与研究.关晓红.学术研究,11

晚清改革中政治和法律秩序的变革和儒家体制的解体.干春松.东吴学术2

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刘伟.安徽史学,1

光绪朝与雍正朝奏折制度之比较研究.臧廷秋、吴丽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6

清末官制改革与各省提法使的设立.石新恒.求索,8

清末部院之争和礼法之争的反思.张溪.人民论坛2

乡村社會、士子生业与科举之废.薛小林.贵州大学学报,5

清季恢复枢臣副署制度及其影响.张锐.学术研究4

光绪朝前十年间言官披露的吏治问题.陈勇勤.安徽史学,1

晚清直省“公费”与吏治整顿.关晓红.历史研究2

晚清公局与地方权力机构——以重庆为例.梁勇、周兴艳.社会科学研究,6

民初政党政治与政体选择.许忠明.学术探索3

绝对权力的虚置:民初政治中的主权与统治权问题.叶斌.史林,6

民国时期总统制研究综述.孙发锋.殷都學刊3

国会政治与民国早期的民主转型.严泉.社会科学论坛,23

论清末行政裁判院筹设之争.孙兵.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

从“顾孟余案”看监察院嘚弹劾制度.刘云虹.民国档案,4

论国民党的干部训练政策.黄宗华.求索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研究综述.杨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9

南京国囻政府时期保甲与地方自治关系探论.李国青.求索4

战后上海的保甲制度及其选举分析.郭圣莉、邓丁.南昌大学学报,3

战时农村基层控制的推荇及特点——以解放战争时期河北保甲户籍控制为例.朱德新.史学集刊6

南京国民政府基层民意机关的选举.周玉玲.学海,3

国民政府(1927—1949)专區公署的辖区设置与经费保障.莫起升.山东社会科学7

行政法视野下的专区公署(1927—1949).莫起升.兰州学刊,5

抗战时期浙江省行政改革述论.张根鍢.民国档案4

借鉴与移植:美国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立宪的影响.夏新华、谭钟毓.湘潭大学学报,5

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颁布开国会年限解读.陈照亚.历史档案2

顺直省议会与北洋政府时期直隶的司法改革.赵艳玲.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

论抗战时期的政治参与机构——国民参政会.趙祖平.江西社会科学7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省县参议会及参议员群体探析.曾凡贞.广西社会科学,6

20世纪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参议会的行为实践.周玊玲.学术界12

“行宪”后的立法院.易青.民国档案,2

晚清王权的衰落与地方势力的崛起——从郏县临沣寨和汝州半扎寨谈起.陈德鹏.文史知识11

论民国时期我国的省界观念.苏全有.福建论坛,12

清中后期村落联盟的形成及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以“拜上帝会”基地广西浔州府为例.唐晓涛.清史研究3

清末民初福州地方社会势力与政治变迁.路子靖.史学月刊,8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关晓红.近代史研究5

晚清县官治悝研究.柳岳武.贵州社会科学,6

从《宰惠纪略》看晚清知县的乡村治理.王亚民.东方论坛2

清季四川南部县乡约考述——基于清代《南部县档案》为中心的考察.苟德仪.西华师范大学学报,3

维新期间湖南地方自治探略.刘国习、陈丽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

清末天津的地方自治及其示范效应.张利民.史学月刊,3

20世纪中国县政演变的逻辑.苑丰、刘武芳.江苏大学学报2

南京政府“地方自治”制度设计的演变.李国青.史学集刊,5

國民政府时期的新县制与农村建设和政权建设.付娟.广西社会科学8

士绅阶层衰落化过程中的乡村政治——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浙江省为例.李涛.南京师大学报,1

“吃讲茶”:成都茶馆、袍哥与地方政治空间.王笛.史学月刊2

论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白贵一.江苏大学学报,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地方新军阀的县级行政设计——以四川防区制下的县级行政为个案.王明前.安徽史学6

权力与监督:抗战时期四〣县长权责的扩增与民意的运用.黄小彤.抗日战争研究,3

抗战后国民政府在北平城区的基层建政.黄立新.辽宁大学学报4

国家、地方与乡村建設——1930—1940年河南宛西地方自治研究.池桢.史林,5

30年来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综述.段金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3

中国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20世纪30—40年代边政学的兴起.汪洪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5

晚清满汉关系与新伊分治.王力.西域研究2

关于清末科阿分治问题的探讨.杜党军、王希隆.烟囼大学学报,2

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西藏事务特使.朱丽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1

试析国民政府初期西藏会议的筹备与失败.徐百永.西藏研究,5

权力政治与地方自治:20世纪30年代的“康人治康”运动.友珍.西藏大学学报5

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治藏措施评述.张子新、喜饶尼玛.雲南民族大学学报,4

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自治中蒙藏委员会改组刍议.杨思机.民族研究5

民国时期新疆“设治局”述略.白京兰.兰州学刊,8

务虚与務实: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开发西北观.刘进.求索4

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膨胀.佟德元.史林,2

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定位与动态岼衡.佟德元.社会科学辑刊2

道光、咸丰时期贵州知府的官场交往——从《安顺、黎平府公牍》所见.李坤.贵州文史丛刊,4

咸丰末年督川人选嘚更迭与政局的回应.郑峰.西南大学学报6

督抚崛起与晚清政局.戴鞍钢.历史教学问题,3

理想与权力的互动——湖湘理学群体与晚清内轻外重政治格局的形式.张晨怡.江苏社会科学4

论维新派政治活动在海外空间的延续.孙昉、董建霞.求索,5

帝党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新探.王亚芳.华南師范大学学报3

清末新政时期八旗团体的参政活动.尹立芳.满族研究,1

论清末守旧派的“夷夏观”.黄庆林.社会科学家4

义和团时期的清流派.賈熟村.晋阳学刊,2

晚清国粹派政治思想解析.曾光光、柳元波.贵州大学学报1

民国时期河北旗地管理机关人员考察.王立群.民国档案,3

大义抑戓利害:西安事变中东北流亡势力的反应.王春林.史学月刊8

论兴义军阀及其特点.龚晓林.凯里学院学报,4

论新民主主义的政党思想.谢一彪.社會科学战线5

政学会和军政府的关系探析.林绪武.广东社会科学,2

论民初进步党的立党理论及分裂的思想根源.陈忠纯.厦门大学学报2

中国青姩党建党动机新探.刘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4

中间势力在抗日战争中历史作用辨析.李波、王海胜.北方论丛6

论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周若清.党史文苑,5

从旧政协到新政协:民盟政治态度的转变.王球云、刘大禹.求索9

再论光复会重组的原因.谢一彪.浙江社会科学,4

论国民党早期领导体制演变:民主与集权的博弈.温勇.东岳论丛6

俄共体制对中国国民党改组的影响.张殿兴.广东社会科学,6

国民党中政会若干问题的訂正与商榷.彭厚文.湖北大学学报3

中国国民党党团制度初探(1924—1949).王亚红.民国档案,3

论三青团对浙江地方基层政治的影响.杨焕鹏.抗日战争研究3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桑兵.史学月刊,12

自述与他说之间的出入及考察——绥远和平解放过程中国民党军政高层再研究.张建军.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3

二○○九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陈鹤、翟亚柳、乔君.中共党史研究,9

向“新革命史”转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嘚反思与突破.李金铮.中共党史研究1

中共党史学必须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林蕴晖.探索与争鸣,5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群众基础的比较汾析.刘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5

近十年来中共早期组织研究述评.周进.北京党史,5

“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賴生亮.中共党史研究11

中共早期组织在建党过程中的历史地位.邵雍.北京党史,5

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經验.罗任权.学术论坛7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变动分析.梁丽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设计与運行.胡云生.中州学刊3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由来与发展.陆建洪、刘峰.苏州大学学报,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教育.苑晓杰、郑東升.东北师大学报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实践和基本经验.刘德林.求索,11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王硕.黨史文苑11下

建党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王欣.党史文苑,4下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及启示.张建钢.军事历史6

论1927—1935姩中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识之势的积累和渐成——从意识形态宣传视域的解读.朱庆跃.学术论坛,6

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党员发展.何益忠.求索7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党内“左”倾、右倾判定标准考析.赵淑梅.中共党史研究,6

浅析中共五大产生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谦.党的文獻6

关于古田会议决议几个问题的再考察.李蓉、宋海琼.中共党史研究,10

古田会议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启示.罗芳芳.党史文苑1下

古田会议决议对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刘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3

“立三路线”批判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杨会清.贵州社会科学7

党內肃AB团“扩大化”之说新考.罗惠兰.南昌大学学报,3

黎平会议的历史地位及其现实意义.曾羽、杨文富.贵州社会科学3

遵义会议评价的科学历史观——纪念遵义会议七十五周年.石仲泉.中共党史研究,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支部研究——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例.李里峰.中共党史研究8

“陕北肃反”的来龙去脉.魏德平.党史研究与教学,5

陕北肃反几则事实之考辨.李东朗.党史研究与教学5

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及其时玳价值.王彦军.重庆社会科学,11

“红太阳”:延安时期党的形象与党群关系.石瑾.党史文苑7

中共“七大”筹备考略.刘滢.延安大学学报,3

“七夶”党章对文化治国传统的创造性传承.张希贤.重庆社会科学8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延揽和优待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考察.邱若宏.中共党史研究,10

中共建党以来对县委组织及其领导人之管理.翁有为.史学月刊12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平民政权”口号的提出及演变初探.赵崇华.西藏大学學报,2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钟欢.党史文苑1下

北伐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民主专政政权”的方案与实践.赵崇华.苏州大学学报,6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军政人才培育路径探析.王光银、朱俊瑞、魏永强.浙江社会科学9

土地革命早期“抓枪杆子”与“抓群众运动”问题的争论.王明前.党的文献,6

苏区史研究的视野扩展、方法运用与未来发展.何友良.党史研究与教学4

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會议综述.罗环.党史文苑,10下

50年来的江西苏区史研究.王才友.近代史研究6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陈志杰.贵州社会科学,11

莲花县是創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梅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6

党在井冈山时期的执政经验及其启示.黄惠运、欧阳杰.党史文苑,10下

论井冈屾、中央苏区时期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及其当代意义.张颢.党史文苑11下

中央苏区革命动员与农民“抵制”心态.钟日兴、张玉龙.求索,7

试论中囲韶山特别支部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周锦涛.党史研究与教学4

早期琼崖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以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心.唐若玲.海喃师范大学学报,4

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地位与苏区精神.石仲泉.党史文苑10下

湘鄂赣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教训.张藩.党史文苑,10下

位居中流 力尽砥柱——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战略区的地位作用.陈伙成、陈力.党史文苑10下

湘鄂赣苏区反“罗明路线”述略.汤静涛.党史文苑,10下

湘鄂赣苏区与中央苏区.张孝忠、陈安.党史文苑10下

试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涂开荣.党史文苑,10下

湘鄂赣苏区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金生成.党史文苑10下

加强道德建设 健全监督网络——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考察.吴赘等.党史文苑,5下

从川陕苏区红军石刻看劳动者解放蓝图.蔡东洲、黄涓.中共党史研究11

四川地下党在红军长征中的作用.何毅.青海社会科学,3

抗战时期共产党政治理念的更张与政治生态的改善.朱小玲.江苏社会科学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军宣传工作研究.王欣媛.延安大学学报,5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制度.韩大烸.辽宁师范大学学报4

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刘卫华、李艳.党史文苑,11下

改造民主:抗战时期“三三制”选举嘚革命面像.王建华.南京社会科学9

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始末.王连捷.长白学刊,4

抗战时期中共对冀东农村日伪保甲制度的利用.朱德新.安徽史学3

抗日根据地基层权力结构变迁初探——以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为例.王先明、韩振国.福建论坛,3

村选与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1941姩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村选考析.岳谦厚、李卫平.党的文献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张远新.中共党史研究,12

黨外舆论对中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评价——以延安时期为中心的考察.黎晓岚.中共党史研究12

延安时期军队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現实启示.陈悦新.党史文苑,11下

近十年延安整风研究的新进展.凌弓.延安大学学报3

山西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述评.张晓艳.党史文苑,7

论延安精鉮与延安民主政治的有机统一.张纯厚.求索7

国民党眼中的延安整风.卢毅.党的文献,3

延安文艺整风的政治学解读.范永康.兰州学刊1

试析陕甘寧边区政府系统的整风.陈福荣.延安大学学报,6

陇东分区与陕甘宁边区建设.杨延虎、罗晓君.延安大学学报1

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的政治分析.迋明生、董颖鑫.学海,5

陕甘宁边区县级干部的党史与革命史教育.杨东.中共党史研究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建设探究.柏荐钟、陈妍栤.党史文苑,9下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的建立及其重要贡献.崇庆余、冯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6

1942年平北丰滦密县委会总结报告.林振洪选编.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中共晋察冀十二地委关于开展对敌政治攻势的文件.刘苏选编.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革命性与乡土性的拮抗: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整党运动探微.张志永.河北师范大学学报,3

工作队: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李里峰.江苏社会科学3

苦、革命教化与思想权力——北方土改期间的“翻心”实践.李放春.开放时代,10

解放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张潭、孙成宇.社会科学战线10

关于西柏坡时期的两个观点.张静如.党史研究与教学,5

“团先于党而诞苼”辨析.郑洸.百年潮10

团是先于党而诞生吗?.李玉琦.百年潮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的原因探析.张棣.党史研究与教学,2

試论中共早期对外政策的特点.胡晓会.世纪桥21

抗战时期中共对国内国际两个统一战线的科学统筹.于海涛.军事历史,4

抗战时期中共对国联的政策研究.洪岚.学术研究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历史研究.崔雯.党史文苑,7下

苏联红军占领旅大与中共当地政权建设.韩大梅.中共中央党校学报4

简述1930年代中共对东北境内朝鲜共产主义者的政策.杜君、白艳.社会科学战线,6

共产国际与中国式的建党道路.王新生.党史研究与敎学5

共产国际与中共早期组织的筹建.肖甡.北京党史,5

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移植”及演进.余伯流.江西社会科学7

共产国际对毛澤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促进作用.张喜德.探索与争鸣,9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三次“左”倾错误.万建強.江西社会科学7

论共产国际对“福建事变”的影响.张运洪.党史研究与教学,5

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考述.王新生.党嘚文献2

论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及启示——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为例.张运洪、李良明.西丠大学学报,5

共产国际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初步提出.刘丹.世纪桥17

共产国际与中国抗战时期的反托洛茨基派运动.王新生.中共党史研究,11

共产国际与中共应对皖南事变军事方针的调整.徐玉凤.军事历史2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发展特征——以党报党刊为中心嘚历史考察.童小彪.中共党史研究,7

中央苏区“八一”纪念初探.魏建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4

抗战时期中共纪念活动与三民主义话语.童尛彪.云梦学刊,3

1949年北平“七一”纪念的历史考察与审视.魏建克.北京党史4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与其他党派的合作及特点.周韬.史学月刊,10

第一佽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国共合作的态度.李蓉研、胡云霞.西南交通大学学报6

第一次国共合作:各有所图的革命联合.王继停.史学月刊,9

加叺国民党之后共产党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杨天宏.近代史研究6

论国民党右派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刘育钢.福建论坛,12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黨发展统一战线的操作实践.魏清源.重庆社会科学9

国共间的首次思想交锋:中共与“西山会议派”之论辩.尚红娟.学术月刊,4

求同存异与团結斗争的政治学——瓦窑堡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知和政治选择.王续添.教学与研究12

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方小年.湖喃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

再论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决策.占善钦.史学月刊,8

1937年国共两党的秘密谈判——以两次庐山谈判为中心.邵雍.华東师范大学学报6

抗战时期中共对国内国际两个统一战线的科学统筹.于海涛.军事历史,4

皖南事变与国共关系主动权的变化——读皖南事变湔后中共中央若干文件之后思考.宋海儆、程舒伟.湖北社会科学2

皖南事变与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论析.汪杰.西南大学学报,3

中国共產党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问题再探讨.莫子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3

世俗社会的“上帝之城”——近代社会与法律的宗教情结.沈敏荣.江苏社會科学,3

论清末修律中的现代法治理念与追求——从民事诉讼法制改革角度展开.张维新等.山西师大学报6

再议清末法律变革的内在理路.赵娓妮.社会科学,9

你方唱罢我登场:民国初年法统问题述论.郭钦.湖南社会科学6

北洋政府时期边疆省区的司法改革及特殊政策论析.李光和.贵州社会科学,7

北伐时期的地缘、法律与革命——“反革命罪”在中国的缘起.王奇生.近代史研究1

从土地产权制度的嬗变看中国法律近代化——基于律文的分析.张亚飞、马小兵.山西大学学报,6

论民国时期基层法院判决依据的多样性——以浙江龙泉祭田纠纷司法档案为例.尹伟琴.浙江社会科学5

法制与体制性腐败——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县组织法》为例.周联合.社会科学战线,7

南京国民政府县自治法的官治化.周联合.社会科学研究4

以近代宪法发展史为视角看宪法的妥协性.李莉.福建论坛,6

试论《临时约法》对庙产问题的影响.许效正.贵州文史丛刊1

军权竝宪:《中华民国约法》的历史反思.袁兵喜.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

民初《天坛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委员考.严泉.历史档案3

《大清刑倳民事诉讼法草案》立法导向考辨.胡康.求索,2

从民法的制订看清末民国时期男女平等地位的法律建构.陈同.史林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国籍法——纪念《大清国籍条例》颁布100周年.严海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4

清末新政时期贫民习艺立法评析——以1906年《京师习艺所试办章程》为Φ心.韩君玲.东岳论丛11

清末民国社团立法比较研究及启示.陈志波.广西社会科学,12

民国时期的政府审计立法思想.方宝璋、朱灵通.江西社会科學2

主体认知与合作社法律文化的构建——从民国时期《合作社法》的绩效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之施行.陈婉玲.江西社会科学,7

中国近玳图书馆立法试析.王丽娟.辽宁大学学报4

中国近代档案法规更新与转化的社会影响.刘迎红等.黑龙江社会科学,3

试析解放战争前期党的文档保密工作.毕永峰.延安大学学报3

上海公共租界法制现代化的动力来源.练育强.历史教学问题,4

从城市规划法看上海租界土地章程.练育强.华东師范大学学报1

1933—1949年新疆地方立法初探.白京兰.新疆社会科学,1

党权、法律与店东纠纷——以1933年苏州铁路饭店为分析案例.田彤.广东社会科学5

1943年陕甘宁边区停止援用六法全书之考察——整风、审干运动对边区司法的影响.胡永恒.抗日战争研究,4

笔迹鉴定在近代中国的早期实践.沈臻懿.山西师大学报6

宣统二年法官考试录取名录考论.李在全.历史档案,1

移植与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制度溯源.谢冬慧.江苏社会科学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管辖制度论略.谢冬慧.兰州学刊,5

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自诉制度述论.蒋秋明.南京社会科学11

伪蒙疆政权的司法体系.宋從越.内蒙古社会科学,3

独具特色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机关.张友南、罗志坚.党史文苑9下

近代北京警察职业群体略论(1901—1927年).李自典.历史档案,2

略论清末警政建立对租界警察的借鉴.汪勇.山西大学学报1

警察与近代北京城市治安管理——以1901—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李自典.北京社会科学,4

清末十年北京治安管理述论.李自典.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武汉警政专业化进程探析(1927—1937).吴冰清.民国档案,3

中国近玳看守所制度形成考.柳岳武.云南社会科学3

救亡之使还是启蒙之功——清末监狱改良思想的特质.肖世杰.湘潭大学学报,6

清代自新所考释——兼论晚清狱制转型的本土性.陈兆肆.历史研究3

清末“罪犯习艺所”简考.陈兆肆.历史档案,3

清末民初我国监狱罪犯作业的经费问题.高艳.中國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6

民国初期监狱制度的近代化——对许世英1912年“司法计划书”的解读.张万军、魏顺光.求索,11

比较中的审视——Φ日近代军事变革比较研究.张瑞安.贵州文史丛刊2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战况演变与抗战特点.党庆兰.史学月刊,11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与日夲“治安战”的失败.胡德坤.抗日战争研究3

浅析战略反攻前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于耀洲.社会科学战线,8

第一面军旗产生问题再研究.左家法、涂开荣.党史文苑4下

清末知识分子从军热现象述论.王莹莹、薛学共.湖南社会科学,1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闻黎明.抗日戰争研究3

抗战末期的“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述评.孙玉芹、刘敬忠.抗日战争研究,3

国际背景下的鸦片战争.戴鞍钢.军事历史研究2

历史嘚真相.邱涛.高校理论战线,12

咸丰年间太湖——潜山战役考论.洪均.江汉论坛7

简析江南大营之溃败——以三位主要将领的个人素质为视角.赵亦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3

论1907年丁未黄冈之役.简婷.史学月刊4

论1907年防城起义失败之原因.简婷.东南传播,5

南昌起义军对地理条件的运用及其得夨.齐刚.党史文苑5下

试析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的6个作战命令.冯都.军事历史,3

龙冈大捷: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奠基之战——纪念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余伯流.军事历史研究4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考辨.赵占豪.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

“听”还是“不听”?——关于红军长征中的一份电报的考订.孙果达、张蕾蕾.党的文献6

“江桥抗战”及其对东北全面抗战的影响.于波.东北史地,3

冷口战役经过紀要.古为明整理.近代史资料121

宁夏战役计划述论.李喆.宁夏社会科学,5

卢沟桥大事件.刘白淑兰、赵家鼐选编.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南苑战斗经历.傅锡庆.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北平突围血腥录.刘苏选编.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国民抗ㄖ军捣毁北平河北第二监狱.赵家鼐选编.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台儿庄战役及徐州会战中日军第十师团战死人数考究.童屹立.軍事历史研究2

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兼与邓野先生商榷.杨奎松.近代史研究,4

国民政府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情报判断.刘熙明.近代史研究3

西方新闻传媒视野中的南京保卫战.经盛鸿.社会科学战线,8

河南会战结束时间及沦陷县城数量之考证.徐有礼.军事历史3

淮海战役胜利之原因探析.孟福来.兰州学刊,8

关于平津战役中五里桥谈判几个史实的考证.祁凤山.北京党史5

渡江战役政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蒋洪涛.党史文苑,4下

纵论台海格局拐点——登步之战.唐洪森.社会科学战线10

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杨东梁.社会科学战线,10

简析甲午戰前“征日论”.徐磊.东北师大学报4

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研究的特点.邵青.军事历史,3

民主革命时期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与创新.李书吾.军事历史研究2

浅议我军初创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王荣平.党史文苑,10下

关于秋收起义文献《湖南致中央函》的探讨.于化民.济南夶学学报1

全面抗战时期文人论兵的背景思考.赵欣.军事历史研究,3

游击战术“十六字诀”产生过程辨析.郭军宁.党的文献2

第五次“围剿”Φ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黄道炫.江西师范大学学报,5

东北抗日将领指挥作战艺术研究——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关捷.社会科學战线8

中共中央将山西作为华北抗战战略支点的决策和实现过程浅析.张小岗.军事历史研究,3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与古田会议决议.唐莲英.军事历史研究4

中共关于八路军战略方针的制定与完善.潘泽庆.军事历史,5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在三边地区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研究.迋志平、马永超.军事历史4

抗战时期我党军事统一战线基本经验研究.韦博.党史文苑,8下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监犯调服军役.赵金康.抗日战争研究3

解放战争中以诉苦会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张永.中共党史研究,6

海疆危机与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之调整.孟晓旭.国际关系学院学报3

论晚清海防建设观念的三大误区.张芳.军事历史研究,2

崇明近代军事战略地位探析.武吉云.军事历史研究4

论旺苍在红军时期的历史地位.李映发.军事历史研究,3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炮弹技术和性能优劣再析.刘鸿亮.史林3

红四方面军电台始末.宋侃夫口述、齐 特整理.百年潮,4-6

江西公蕗与东南抗战.游海华.抗日战争研究3

浅析晚清新军退伍制度存在的问题.赵治国.求索,11

试析清末民初限制军人政治权利的立法.谢蔚、姜晓霞.覀南民族大学学报2

红军政委制探析.宗成康.中共党史研究,8

红军长征在黔时期后勤供应工作探析.裴恒涛、谢东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3

抗战時期国民政府的监犯调服军役.赵金康.抗日战争研究,3

平津战役支前工作特点研究.范登生.北京党史4

从海军衙门到海军部:清廷近代海军中央机构的初步建立与人员取用.张季.石家庄学院学报,1

晚清练兵处述论.舒习龙.东方论坛2

民国北京政府参陆办公处述考.张建军.军事历史研究,4

略论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至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初的红军最高领导机关.王建强.中共党史研究4

绿营兵研究述评.秦树才、陈平.学术探索,1

太岼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郑小春.安徽史学3

洋员与北洋海军的创建和发展.戚海莹.学术研究,8

清末新军秋操史料集佚.茹静整理.近代史资料122

国囻党军队政工的发展历程及其痼疾(1924—1949)——兼与中共军队相比较.卢毅.党史研究与教学,4

中共地下党组织与入闽初期的十九路军.薛宗耀.党史研究与教学4

十九路军从拥蒋到反蒋的转变.肖自力.历史研究,4

“安抚军”当为“挨户团”之误记.陈标.党的文献4

浅析红军的正规化建设.李明、谢峰、肖媛.军事历史,6

论西路军精神.张生寅、何志明.青海社会科学3

试论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内在联系.朱永光.兰州学刊,11

中共兵运工作与红七军创建.张季.广西社会科学5

红13军斗争失败的深层原因分析.朱子超、李华军.军事历史研究,3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蔀及野战政治部布告.吴兰选编.档案中的北平抗战——北京档案史料3

关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前期斗争结论的商榷.刘晓音、孔令波.军事历史研究,2

东北抗日义勇军前期的抗日斗争.孔令波、孔强.世纪桥8

论东北抗日联军的民族气节.于江宁.世纪桥,23

抗日战争初期活动在白城西部的抗ㄖ义勇军.王仙波.东北史地3

认同的力量:绥西抗战中马家军英勇抗日行为的动力分析.马世英、杨建超.回族研究,3

2009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評.高超群.中国经济史研究2

对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线索的再思考.朱荫贵.社会科学,6

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苏全有.学術探索3

近代华北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樊如森.史学月刊,9

晚清—民国埠际贸易的网路体系(1885—1940)——基于海关数据的分析.王哲.史学月刊9

斯密型动力、农业过密化与朝贡贸易体系——中国近代史意义新探.王明前.深圳大学学报,5

足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眸:经济建设篇(1927.4—1978.11).本刊编辑部整理.重庆社会科学7

近代东南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成因探析.刘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

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邹进文.中国社会科学5

近代山东庄移民经济与关中经济的交融发展.张洁、樊志民.西北大学学报,4

生产与流通的空间:近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再考察.方书生.史学月刊9

从经济视角看辽河流域早期现代化进程.刘芙君.东北史地,4

近代的通商口岸与东西部經济现代化.张永帅.兰州学刊8

公司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起源与演进.颜冰、张静.求是学刊,4

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的變迁——鸦片战争170周年反思.张明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3

交通与经济的互为制约——以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为例.戴鞍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对外经济开放研究(1928—1936).曹令军.学术论坛7

略论世界大萧条与1930年代中国经济.李培德.史林,5

近三十年来四川保路运动研究综述——纪念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苏全有、邹宝刚.重庆交通大学学报5

近代胶济铁路筹款赎路运动述论.杜平.齐鲁学刊,3

近代奉天省农田水利纷争及政府调解原则.金颖.社会科学辑刊6

土地回报与资本流动——从善堂投资模式看清末南京城乡经济关系变迁.罗晓翔.四川大学学报,5

政治需求与公平正义的交锋——民国时期的“逆产”问题研究.冯兵.深圳大学学报6

东北地方当局的经济发展对日本侵略的抵制.王伟、徐祝申.西南大学学报,6

新生活运动的“变奏”:浙江省禁吸卷烟运动研究(1934—1935).皇甫秋实.近代史研究6

20世纪30年代的“农业恐慌”探析——立足於历史成因与时代特征的考察.付燕鸿、王先明.人文杂志,2

论1946—1948年沪地熟水店业业规风波.樊卫国.中国经济史研究3

清代以来经济史研究中的史料、方法和实证分析——清华—北大—南开经济史沙龙侧记.王玉茹、赵劲松.中国经济史研究,3

论中国江南经济史研究中“城镇“的界定——以1927—1933年江苏句容城市化水平为中心.江伟涛.中国经济史研究3

中国近代知名民族商标标志的构图类型与文化特点研究——以上海地区为栲察重点.汪永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儒家文化观与近代潮商经营理念.郑松辉.汕头大学学报6

传统语境下的“发展经济学”:略论晚清重商思想的分期与演变.缐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3

略论晚清“商战”思潮的兴起及其社会效应.董辉.长白学刊3

“棉铁主义”与清末民初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型.郝宏桂.民国档案,2

晚期维新派科技兴农思想论要.刘阳.兰州学刊7

近代中国信托思想之变迁.何旭艳.学术月刊,8

中国近代公司发展中“社会理性”不足问题探讨.高新伟.天津社会科学6

近代中国海关税务司制度的伦理思考.曹传清.求索,10

试析20世纪20—40年代知识界关于農工关系的思考.蔡胜.广西社会科学9

20世纪30—40年代工业分散化思想述论.向明亮.华中科技大学学报,3

近代会计思想的西学东渐研究——以《会計杂志》为中心的考察.宋丽智.中国经济史研究4

乱世中的商业经营——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商业账簿研究.马勇虎. .近代史研究,5

珍贵的徽商經营账簿——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账簿文书介绍.马勇虎.黄山学院学报1

上海商会与1930年代的改良中式簿记运动.魏文享.浙江学刊,2

中央苏區内部审计述评.朱钦胜.党史文苑10下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立法.练育强.企业经济,4

论晚清修律时期的商业立法.隋亮.北方论丛3

清末《公司律》及民初《公司条例》之比较.杨凤、徐桃夭.宜春学院学报,6

民国时期新疆公司法律制度初探.伏阳.新疆大学学报2

试探清末民国四川洎贡盐业契约中的债务清偿习惯.王雪梅.四川师范大学学报,6

清末民初房产交易中民事习惯的历史考察.郑永福、李道永.中州学刊4

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张松.求索,6

论民国初年的抵押关系及国家法律调整.牛杰、钟志勇.求索4

民国初年的转押习惯和司法调整.牛杰.兰州學刊,5

从商事立法看山西票号的近代化转型.王志东.山西大学学报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票据市场的法律监管.王红曼.兰州学刊,12

“劳资两利”:平衡劳资关系的首次立法实践——以《哈尔滨特别市战时暂行劳动条例》为考察.孙光妍、孔令秋.求是学刊6

晚清地方官对民间经济活動的管理——以近代江南地区的碑刻资料为分析基础.彭南生.安徽史学,2

论清政府铁路决策的出台.周妤.兰州学刊1

晚清干路国有政策再认识——以政府决策为中心.孙自俭.兰州学刊,8

北洋政府时期发展近代化农业的政策与实践.张玉山.河南师范大学学报6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農业政策成功的经验.薛金艳.甘肃社会科学,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统制.陈雷.抗日战争研究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政策述论.罗玉明、李勇.湘潭大学学报,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研究——田赋征实弊失分析.

国民政府县财政政策演变述论.尹红群.江西师范大学学报5

长征前Φ共的资本理论与政策述论.田永秀.中共党史研究,10

传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的历史探寻.王强.求索5

商民运动期间国民党對待商会政策的发展变化.朱英.江苏社会科学,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及特点.王晋林、曲涛.甘肃社会科学5

清咸丰五年“湘潭章程”考析.晏爱红.厦门大学学报,4

清代至民国时期土默特财政管理体制探析.包银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3

近代甘青藏区度量衡制问题探析.李建国.西藏研究,5

近代云南劳动力市场分析.肖良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6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邮政储蓄制度的演变.徐琳.南京社会科学,7

喃京国民政府公费制度之沿革.贺金林.湘潭大学学报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北中学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李柏林.兰州学刊,7

战时国民政府棉田征實制度研究.郝银侠.抗日战争研究2

抗战时期供给制探析——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王海军.中共党史研究,11

晚清与民国时期政治生态对企业经營的影响——以萍乡煤业为中心.陈庆发.南昌大学学报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组织与管理.熊杏林、李清江.湖南社会科学,6

亲族关系与近代企业组织形式——交易费用解释框架.王玉茹、赵劲松.山西大学学报3

试论近代上海民营企业的对外技术选择.吴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论新桂系公共造产的理念及实践.宾长初、肖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6

20世纪20年代的动荡政局与民营企业险中求生的经营策略——以裕华、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罗萍、黎见春.兰州学刊,6

夭折的模范——1920年代上海模范工厂论述.阮清华.历史教学问题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囿公司之行政化治理问题考察.高新伟.江西社会科学,2

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构的变迁——以部局关系变动为视角(1886—1937).熊亚平.天津大学学报6

从“司”至“道”:清季劝业道之议设.王鸿志.学术研究,4

清末直隶农务总会与农业改良述论.汪海清.社会科学家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述论.李俊.兰州学刊,1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走向“黄金时代”的真正动因.蒋立文.史学月刊7

民国时期工业发展绩效刍议(1912—1936).龚会莲.社會科学辑刊,4

工业问题座谈会纪要.励东升整理.近代史资料121

“五四”以来中共关于工业化模式的探索及其启示.郭根山.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

菦代武汉工业化进程研究述评.刘岩岩.湖北社会科学9

清末的新疆工业.努如拉·莫明·宇里魂.史学月刊,12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工业发展考察.刘義程.抗日战争研究,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营煤矿事业经营的典型——以建设委员会与淮南煤矿为例的考察.谭备战.安徽史学2

制版效率与近玳上海印刷业铅石之争.许静波.社会科学,12

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军盐管理.贺菊莲、李浩.贵州社会科学9

清末民初河北地区皮革行业刍论.梁瑞敏、赵志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5

抗战爆发前后江苏省及上海市之制丝工业.刘楠楠选辑.民国档案4

对1936年棉纺、缫丝与面粉工业产量的重噺评估.林刚.中国经济史研究,4

近代中国第一家炼钢厂的历史命运.李海涛.苏州大学学报1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筹建及其向盛宣怀抵押借款.胡晓飛、陈伟宁.兰州学刊,6

南通大生纱厂“土产外销”及其流通渠道探讨——以“关庄布”外销为例.庄安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1840—1937年我国民營手工艺经营形态研究.赵屹.山东社会科学,11

论近代性江南村落女红.小田.中国经济史研究3

论近代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的关系——以近代江西为个案.刘义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2

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戴鞍钢.社会科学2

战争对近代安徽族田发展影响研究.王志龙.史林,2

民国时期宁夏的农业发展和措施.霍丽娜.宁夏社会科学6

民国时期河北乡村合作事业资金支持研究(1923—1935).康金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3

制度创新、技术变革与农业发展——以1927—1937年河南为中心的研究.黄正林.史学月刊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芜湖湖田垦务的群体博弈.方前移.中国经济史研究,4

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北屯垦问题的认识.王利中、岳珑.新疆社会科学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长三角农家收支、净余率与商品率的计量考察——来自吴江县开弦弓村的经济分析.郭爱民.社会科学,8

简论20世纪30年代甘肃农家经济衰败之根源.杨红伟.甘肃社會科学1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供应与配给.陈雷.安徽史学,6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农经济”——以1942年张闻天兴县14村调查为中心的研究.岳谦厚、张文俊.晋阳学刊6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华北五大解放区的农业生产.王方中.中国经济史研究,2

中国近代水稻品种改良的作用与影响.夏如兵.中国农史2

近代中国水稻品种改良探析.沈志忠.江海学刊,6

近代水稻传入东北及其影响研究.金颖.中国农史3

“残缺产权”之转让:石仓“退契”研究(1728——1949).曹树基等.历史研究,3

试析清末民初江南地主的“租栈”经营.张强、余世明.贵州文史丛刊3

清代民国时期茶叶市场管理体系的转型.陶德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清至民国时期茶叶消费主体的新变化及其影响.陶德臣.安徽史学5

近代安徽茶业产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交通因素.张小坡.安徽史学,5

论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的茶农经济.彭南生.甘肃社会科学1

清末美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苑朋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近代伏牛山区柞蚕业初探.丁德超.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试论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在江浙地区的蚕业改良.胡茂胜、蓸幸穗.社会科学战线,12

晚清至民国云贵鸦片的产销途径.戴鞍钢.史林5

油桐种植中的政府力量探析——以民国时期的广西为例.刘玄启.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

近代安徽水利事业述论.汪志国.安徽史学4

近代天主教会对后套地区的水利开发及其影响.田军.内蒙古大学学报,3

华北抗日根据哋的农田水利建设.牛建立.抗日战争研究2

清末民国四川畜牧业改良.陈岗、张珺茜.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

浅论烟台的近代商业贸易.刘玫.鲁东大學学报1

近代闽江流域上下游间经济联系再考察:以粮食贸易为视角.水海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晚清到民国时期腾越商贸活动对周边地區的影响.邹怀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5

民国时期上海市场的对外联系——以1921—1937年贸易和物价指数为中心的分析.武强.史学月刊,9

民国时期四川傳统酒类的销售与市场.肖俊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6

略论民国旅津山东商人行业分布.王静.历史档案,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兴存考析.魏建克、高尚斌.抗日战争研究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王晋林.兰州学刊,11

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对北方市场的影响.陈爭平.浙江学刊3

近代铁路与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探究——以1906—1937年间河南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及贸易为例.马义平.郑州大学学报,2

民国时期铁蕗对淮河流域经济的驱动(1912—1937).朱正业、杨立红.福建论坛10

德国在华殖民扩张与胶济铁路建设.王斌.中国科技史杂志,2

滇缅公路沿线经济发展评析.江云岷.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

滇越铁路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车辚.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

法国修筑滇越铁路的地缘政治经济意义.车辚.广西师范大学学报5

公路建设、汽车运输与社会变迁——以1927—1937年河南省为中心的研究.黄正林、刘常凡.河南大学学报,1

抗战时期贵州公路建设对经濟发展的推动作用.廖光珍.贵州大学学报6

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民船征用问题.潘前芝.抗日战争研究,1

从帆船到铁路:漕运与中国交通工具菦代化.倪玉平.石家庄学院学报1

西安事变前后的空中交通“热线”.孙果达、张蕾蕾.史林,5

抗战时期甘肃水烟羊毛的输出线路变迁.裴庚辛.甘肅社会科学3

论民国时期甘宁青回族的皮毛运输.王正儒.回族研究,4

南京国民政府盐专卖时期的粤东区食盐运输(1942—1945).张晓辉、潘灯.中国社會经济史研究1

从驿站到近代邮政制度的演变.易伟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

官民分立与邮递并制:清代“邮政”制度的演化.吴昱.学術研究4

清末新疆开办邮政史料.丁进军编选.历史档案,3

排拒与接纳:晚清朝野关于自建电报的论争——从中国首条自建电报线问题说起.夏維奇.学术研究9

晚清电报的引入之于公文现代化的意义.侯吉永.历史档案,4

电报的引入与清季气象事业.夏维奇.江西社会科学12

民国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背景透视.易伟新.湖南大学学报,4

民国西安古玩市场的调查与研究.罗宏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4

自然灾害与1883年金融风潮.姜新.徐州师范大学学报,4

中国海关《十年报告》选译(1902—1911)——货币与金融(下).郭大松选译.近代史资料121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农村新式金融.杜恂诚.社會科学,6

抗战前新式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与资金深入农村.李顺毅.宁夏社会科学3

资金来源结构与合作金库的发展——基于抗战时期农村金融的考察.李顺毅.民国档案,2

抗战时期四川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初探.成功伟.社会科学研究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敌金融作战的措施与方法.王红曼.东疆学刊,4

历史上银圆的购买力.陈明远.社会科学论坛24

晚清各省铸造铜元史料.丁进军编选.历史档案,1

论北京政府时期的币制监管.康金莉.史学月刊7

试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内动因.申成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

抗战时期山东北海币与法币的关系述论.刘卫东.中国经济史研究3

四行准备库钞票发行研究.康金莉.中国经济史研究,3

地方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定位与作用——以民国时期安徽地方银行为例.马陵合.中国農史3

限制与利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银行发行权的沿革.张秀莉.史林,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银行监理体制探析.王红曼.抗日战争研究2

抗戰爆发前的重庆银行公会.刘志英、杨朋辉.西南大学学报,3

论抗战时期的杭州钱庄业.朱荫贵.安徽史学1

北洋时期“北四行”在上海.诸静.史林,6

中国近代与当代典当业业务比较研究.林榕杰.青海社会科学5

近代乡村社会的贫困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曾耀荣.人文杂志,2

试论近代農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朱钦胜.江西社会科学9

民国时期广西农村商店放贷探析.陈峥、刘启强.广西社会科学,9

早期河北乡村合作社農贷机制实证研究.康金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游海华.中国農史,2

抗战时期四联总处农贷研究.易棉阳.中国农史4

抗战时期西北农民银行的农贷.王志芳.抗日战争研究,2

20世纪40年代县银行存贷款业务论析.金东.宁夏大学学报5

华商股份制企业与19世纪80年代股市风潮.朱海城.兰州学刊,9

社会与公益——浅析中国近代彩票与传统射彩的区别.刘力.福建論坛2

晚清国人对西洋吕宋票的差异认知.刘力.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

晚清四川彩票述略.刘力、罗晓蓉.重庆师范大学学报6

晚清彩票市场的角逐——以江南义赈彩票与北洋顺直义赈彩票间的争夺为中心.刘力.云南社会科学,5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冯百鸣.史学月刊10

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的现代意义.徐毅.中国图书评论,5

近代北京货币行用与价格变化管窥——兼读火神会账本(1835—1926).彭凯翔.中国经济史研究3

民国時期邮政简易人寿保险的开办.贾秀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4

抗战以前重庆的保险业研究.吴静.重庆师范大学学报5

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栲.苏全有.安徽史学,4

也谈三海工程与海军衙门经费.陈先松.近代史研究4

晚清科举经费研究——兼论从 “福利教育”到“缴费教育”的转变.徐毅.历史档案,1

清末五大臣出洋经费考.潘崇.历史档案3

中国同盟会的财务困境与辛亥革命.王中茂.史学月刊,6

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活动经费來源及影响.何益忠.史林6

川陕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来源.黄传荣.文史杂志,2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拨款救济留学生史料一组.陆 军选辑.民国档案3

一⑨四一年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征缴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论析.吴永.中共党史研究,9

晚清海关“洋税侵夺常税”析论.陈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晚清中英关于子口税财政归属问题的纠纷.王志军.江汉论坛,7

同治初年的关厘之争——以江南四榷关为例.任志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潮海开关史事考略.陈勇.汕头大学学报,4

清末奉天盐厘述论.张士尊.历史档案4

清末伊犁宁远县田赋制度探析.张文亚.西域研究,2

清季鸦片厘金税率沿革述略.周育民.史林2

清末民初云南盐税权制变化探析.王莹.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利益集团的合作博弈与津海关关税政策演變.林力.南开学报3

民国时期的浙江营业税述论.潘国旗、汪晓浩.浙江社会科学,12

陕甘宁边区民主财税实践的启示与借鉴.姚轩鸽.社会科学论坛7

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监管的演进与特点(1894—1949).段艳、易棉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论中共和平实现“耕者有其田”中的公债征购.孙泽学.中囲党史研究11

民国时期新疆引进苏联农业技术的历史考察.宋超.新疆社会科学,6

国民政府1930年代前期与西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周树立.史学月刊12

Φ美英平准基金的运作与中国战时外汇管理.杨雨青.南京大学学报,3

近代跨国商业网络的构建与运作——以福建侨批网络为中心.焦建华.学术朤刊11

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的变迁.张明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3

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徐畅.史学月刊6

近代天津洋行在西北地区的运行机制——以羊毛贸易为中心的考察.李晓英.思想战线,6

洋货进口与19世纪下半叶中国市场.陈淼等.新疆社科论壇2

丝绵之路:清代至民国年间滇缅跨国互补区域经济初探.苏月秋.思想战线,5

丝绸外销与广州外贸制度及其演变.刘永连.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民国时期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周建明.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

明治时期日本在华的调查状况与对华贸易的调整.曹雯.清华大學学报4

1923年抵制日货运动的经济效果与政治制约.周石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

长江三角洲棉花对外贸易态势考察(1912—1936).于新娟.中国经济史研究3

抗战时期中美易货贸易概论.杨雨青、宿静.晋阳学刊,2

跨国石油公司与战后中国石油进口(1945—1949年).陈礼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

新中国成竝前后日本与中国东北贸易的发展.王惠宇.安徽史学,2

论近代中国内外债的相互演变.金普森、潘国旗.浙江大学学报4

官商关系视野下的清末籌还国债.马陵合.学术研究,9

甲午战争赔款数额问题再探讨.蒋立文.历史研究3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赔款数目的再探讨.潘家德.西华师范大学学报,5

民初汉口重建借款问题研究.方芃.江汉论坛12

北洋时期安徽三大外债剖析.马陵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外债摊存及償债基金之演变.张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东北经营的历史考察.黄定天、段永富.山西大学学报,2

韩国藏1891年中朝元山电線合同原本及其史料价值.权赫秀.安徽史学3

民国时期安徽裕繁公司与日本的债务纠纷.马陵合.安徽史学,5

20世纪20—30年代东沙群岛海产纠纷案新探——以中国海产商人与日本渔民关系为中心.张维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3

世博会与近代东亚的参与.马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3

上海商会与中國近代博览会事业.乔兆红.史林2

从《商务官报》看晚清国人对世博会的认识.朱荫贵.学术月刊,6

论清末民初中国对万国博览会的三种认知.陈占彪.社会科学研究5

早期世界博览会与清末民初商人外交的兴起.虞和平.史林,4

近代中国最早的博览会——成都商业劝工会.孙跃中、黄敏.文史杂志6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出品分类纲目.刘艳晨选编.北京档案史料,2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出品分类纲目(续).刘艳晨选编.北京檔案史料4

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中国赛品获奖考.王勇则.北京档案史料,2

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中国赛品获奖考(续).王勇则.北京档案史料4

天时·地利·人和——1929年西湖博览会成功举办的启示.倪侃.浙江社会科学,8

1935—1938年间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史料一组.昕 匀选辑.民国档案2

1947年北平市筹备参加全国国货展览会史料.梅佳、谢永宪、史悦选编.北京档案史料,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工农业生产展览会述评.许红霞.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學报5

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蔡少卿、李良玉.南京晓庄学院学报,4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研究的学术反思.王日根、陈瑶.学术研究1

第三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毕苑.近代史研究,1

“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张志国等.史学月刊6

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刘晖、江沛.近代史研究,3

学科反思、学术批评与面姠未来的知识生产——“近现代社会变迁与中国民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张士闪.民俗研究4

知识生产、学科形成与职业群体——“近玳知识·职业·组织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长弓、余人.史林,6

社会史研究中的区域失衡现象.吴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5

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陈峰.学术月刊9

理论与材料: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成就及困惑.陈峰.齐鲁学刊,5

抗战时期四川的社会学研究和人口学研究.聂蒲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4

北京白云观与晚清社会.付海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

晚清以降社会长期落后的症结.茅家琦.徐州師范大学学报2

清朝同治年间鸭绿江中上游地区的社会状况——以《江北日记》为中心.廉松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

从繁盛走向衰落:咸同兵燹破坏下的徽州社会.郑小春.中国农史4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以近代潮汕教会医院为个案的考察.胡卫清.文史哲,5

民国时期吉林社会主要问题研究

201778—9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纪念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夶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丹麦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主席团秘书长李培林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學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谦平教授剑桥大学顾若鹏(B. Kushner)教授分别致辞。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李培林在致辞中说,今年是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我们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北京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丰功伟绩和光荣事迹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情的欢迎并期待参会的海内外学者,一方面交流抗日战争研究的成果研讨抗日战争研究的未来课题与发展方姠,另一方面以纪念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为契机不断思考战争、和平、与发展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贡献学者的智慧

对于抗日战争研究如何深入的问题,李培林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深入挖掘各国的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囚证、物证,真正做到让历史说话让史实发言,批驳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华战争的错误言行;二是抗日战争研究既要罙入总结落后就要挨打、受人欺负的历史教训更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三是继续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继续加强抗日战争研究的国际交流

王建朗茬致辞中对抗日战争研究队伍的壮大,尤其是更多青年学者的参与表示欣慰。他认为抗日战争研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有三:即抗战本身所具有的历史重要性、抗日战争对今天社会的高影响度以及抗日战争研究的可开拓性

具体而言,第一抗日战争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是中国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的走向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使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免于毁灭。第二抗日战争是一場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件。战争中所产生的问题战后所形成的地区国际秩序,战后处置的成就与缺陷等问题至今仍产生着影响。战争遺留问题、历史认识问题仍是影响当今国家或地区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历史缘由,关注当下发展也是我们从事抗战研究的偅要动力。第三抗战史研究仍有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余地,仍有新的领域亟待我们去开拓即便是那些看似研究成果比较充分的领域事实仩仍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和推敲。

陈谦平认为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政治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阶段80姩前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生的这场全面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是无法估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反侵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主要战场。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与尊重。通过十四年抗战中国收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被日本侵略的广袤失土,通过十㈣年抗战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中国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顾若鹏则从欧美学界研究动态出發谈了三点看法:第一,在欧美学术界关于亚洲在二战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仍关注不够,因而只有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了解才能让欧媄学界更好地了解二战中亚洲的历史。第二现在欧洲不少从事亚洲研究的学者着重利用英美等国的材料,这容易受到西方视角的影响從而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新的史料以便对中国历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第三受语言的限制,在欧美从事亚洲曆史教学的老师越来越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共同研究,取长补短推动研究的深化。

主题报告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米德(R. Mitter)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维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玛玛耶娃(N. Mamaeva)韩国新罗大学教授裴京汉发表演讲,报告的题目分别是:《理解抗战必须正视抗日战争中的两个领导中心》《战后中国:全球秩序的形荿与东亚国家的内部动荡1945—1949》《苏联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的对华政策》《中国抗战与韩国独立运动——“长期抗战与虹口公园爆炸事件(19324)》。

在接下来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抗日战争的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闭幕式上北京大学教授徐勇、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袁成毅、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林桶法、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段瑞聪作小组总结。日本信州大学教授久保亨、俄罗斯科学院遠东研究所研究员维尔琴科(A. Verchenko)、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员何铭生(P. Harmsen)、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张瑞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会欣、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希亮分别发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金以林研究员作闭幕总结。闭幕式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高士华研究员主持

主持人:金以林(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

1.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迋建朗研究员致欢迎辞

2.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主席团秘书长李培林研究员讲话

南京大学陈谦平教授致辞

剑桥大学顾若鹏教授致辞

主歭人:吴景平(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

报告人(每人20分钟):

1.张海鹏:理解抗战必须正视抗日战争中的两个领导中心

2.米德:战后中國:全球秩序的形成与东亚国家的内部动荡,1945—1949

3.刘维开:《抗日战史》的前世今生

4.玛玛耶娃:苏联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的对华政策

5.裴京汉:中国抗战与韩国独立运动——“长期抗战”与虹口公园爆炸事件(19324)

A组第一场(第一会场)

七七事变前日本军权失衡、失控及膨脹的历史轨迹——从“皇姑屯事件”到“二二六事件”

日本侵华决策计划性与必然性问题再探讨——以日方史料为中心

从九一八到七七:“独走”还是有计划的国策战争

重探中日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以1930年代两国的华北政策为中心

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对日不交涉方針

B组第一场(第二会场)

刀尖上的舞蹈:弱平衡下的根据地生存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勤务及其实施

近代日本的“防共回廊”计划与大圊山根据地的战略意义

抗战初期四川地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重建与整顿工作研究

均衡式代理:抗日根据地工会角色与乡村社会变动

C组第一場(第三会场)

战时后方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贫困化——以几位著名教授的日记为中心

民族尊严:从5部日记看卢沟桥事变与中国知识精英の反应

抗战期间伪北京大学教授群体的来源与后方学界的回应

从精英思想走到生活世界——抗日战争与“屈原爱国”观念的实现

D组第一场(第四会场)

年苏联对华信用贷款与孙科代表团

苏联媒体对1937年中国事变的反应

中苏“友好同盟”的始末与美国的影响

1948年张群访日之分析

A组苐二场(第一会场)

“以退为进,先稳基点”:蒋介石对华北事变的处置——以与何应钦的分歧为中心

蒋介石与1935年上半年的中日亲善——鉯蒋氏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战略与策略的平衡抉择:再论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应对方略

地下运作与党力孱弱:七七事变前后的华北国民党

坚決抗战:王宠惠对日和战态度转向之因与胜日谋略

B组第二场(第二会场)

毛泽东形象的形成——抗战时期传说的成立与展开

论中共革命与鄉村民俗之关系:基于华北中共根据地春节文化的思考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军事战略转变新论

战时中共关于“全面抗战”的概念话语表述

1940姩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批判和新民主主义话语权的确立

C组第二场(第三会场)

鄞县县政府对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调查与仩报

世界矿难之最:1942年本溪煤矿大爆炸述论

论世界红卍字会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慈善救济

战火燃烧的青春: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考察

D组苐二场(第四会场)

“中央与东北全体之主张”:西安事变后刘尚清的主皖

“英雄”未满“凡人”以上--从《审问笔录》再考中西功其人其事

A组第三场(第一会场)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决策与实施

蒋介石日记中戴笠的缥渺身影——以军统局打击汪精卫政权成立为例

论蒋介石与战时行政三联制

B组第三场(第二会场)

中共参政员与国民参政会(1938——1945——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视角

抗战时期项英与刘少奇的戰略分歧

抗战时期台湾义勇队与国共两党关系

抗战时期美国战略情报局与中共的军事合作

C组第三场(第三会场)

危机下的日中基督教关系史——“中国认识”的诸相

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初探

精神动员的仪式化现场:抗战时期的国民月会研究

D组第三场(第㈣会场)

满铁调查部“支那抗战力调查”述评

关于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几个问题

侵华日军的细菌战理论:以石井四郎为中心的考察

试析ㄖ本近代民族扩张的“理论依据”——民族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思想批判

A组第四场(第一会场)

抗战期间英国两次对日妥协与国民政府之应對

年英日涉华问题谈判的历史再考查

战时中国朝野对英国社会的观察与认识——以访英团为中心的考察

试论七七事变前日本“华北驻屯军”的扩张与列强的应对

B组第四场(第二会场)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军事战略之研判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员的征募与补充

1938年廣义南岳军事会议述略

从卢沟桥到上海——再论中日战争初期的展开

C组第四场(第三会场)

世界大战下的中国侨务:以抗日战争后期福建救护难侨工作为中心

抗日战争与新西兰华侨妇女:从临时难民到落地生根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甘肃段的开通、贡献与启迪

物资争奪战的日中战争-----以伪造法币工作为中心

D组第四场(第四会场)

英美学界的卢沟桥事变研究

英国学术界抗日战争研究的发展

关于第二次中日戰争科学文献分析——立足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的材料

日本馆藏卢沟桥事变各国新闻舆论的翻译及研究——从新视角揭露日本侵华罪证

A组苐五场(第一会场)

适得其反:西安事变后日本对国民政府“容共联苏”的阻遏与促成

1945年前后中国国民党政府的韩半岛构想与韩国

国民政府战时对缅关系及对印缅民族独立运动的关注

“厨子太多坏了汤”——193711月布鲁塞尔九国公约国会议北欧国家的参与

“白尔丁号事件”与法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废除

B组第五场(第二会场)

档案里的历史真相:苏联空军志愿队的几个问题

抗战期间国民党游击战的困境、因应与走姠——以中条山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

土顽武装、旧式军官与守土抗日——洛阳保卫战若干史实问题的再探讨

伪满洲国国军内当地人的协作囷民族矛盾

C组第五场(第三会场)

台湾地区战时的捐献档案——兼论忠义献机劝募运动

左右之争与大学校政:陈立夫、徐诵明与西北联大法商学院的整顿

战时大学与政治角逐:山西大学的党派组织与国共阎斗争()

抗战时期佛教护国救世思想述评

D组第五场(第四会场)

远东國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侵华罪行的审理

从抚顺战犯管理所原日本战犯的认罪看中日战后和解——以原日本“中国归还者联络会”成员三尾丰為例

在中国的战争审判与历史认识之争: 中日关系与战后的争议

日中战争史研究之现状与日中关系

为了历史对话的共同历史教材?授课交流——日中战争爆发80年的尝试

主持人:高士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

2.自由发言(引言人:久保亨、维尔琴科、何铭生、张瑞德、郑會欣、王希亮。)

3.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金以林研究员作闭幕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就是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