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容两个人分开的词语之间建立中介联系的词语

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不只是申请,还帮你在美国求职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自2006年开博客,Warald亲自做留学申请十年,战果辉煌。
硅谷顶级公司资深员工授课:数据科学和系统设计。
有难题想得到靠谱权威的答案?跟Warald通话咨询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May 2009相关文章
美国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
美国大学是否承认国内的硕士学位
是否应该在国内先读研在申请出国?
应该选择保研还是出国
别被老板忽悠 — 说说导师的承诺
硕士/博士中途退学申请怎么办
有的人是本科直接申请博士,有的人是先读了硕士再申请,而且这几年,有些人的硕士是在国外读的。我就收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听说中国的硕士学分无法带到美国学校使用,但欧洲的学校是可以带过去的,也就是说,假如在欧洲读了两年的硕士,再到美国读博士的话就不需要读五年了。
这种观点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立的。中国的硕士美国不是不承认,但是不管你是中国的,欧洲,还是美国本土的硕士,只要换到另外一个学校读博士,还是得做好从头开始读5年的准备。
最关键的一点:美国的博士学位根本不是学分制的,不是简单的用修满多少学分来计算能否毕业的,而是看你是否完成了系里规定的一系列的博士毕业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数只是其中之一。核心的要求是博士论文的质量,而不是上了多少课。
每个系都制定了自己的博士生培养计划,一般第一年上课,然后考资格考试(qualify exam),通过以后,就可以准备thesis/dissertation proposal,然后就是作research,写论文,答辩。有的系也会规定毕业前必须修满一定数目的学分比如90个学分。大部分学校允许博士生一年注册两个学期共18个学分,所以要10个学期一般也就是5年才可以修满;但是90个学分是minimum requirement,修满了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能毕业。即使你可以转硕士的学分比如说转30个,理论上讲你只剩下60个学分了,但是别指望你就修满60个学分就能毕业了。
博士什么时候能毕业的关键问题,不是是否修满学分,而是看你是否达到了一个学校博士毕业生的要求。—这个决定是个很主观的过程,由你导师说了算,导师同意了,后面你就可以准备答辩了。说白了,导师让你毕业你就可以毕业;导师不让你毕业,就算你学分修了别人的n倍,你还是不能毕业。
绝大多数情况下,博士生们第一年要集中精力上课顺便了解一些领域,第二年才可能深入了解某个方向培养科研能力,从第三年开始,就算是出成果的时候了。如果你早早走了,老师对你的前期辛苦培养就泡汤了,回报太低,所以,很少有老师愿意让学生早点毕业走人的。有些老师未必计较自己的得失,但是认为学生们一般不可能在3年内成为本领域某个小方向的专家,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比如说至少5年才可以毕业。
也许有硕士学位,有硕士学分,可能会成为雷锋式老师放你走的借口,但是读博士,by default就是在导师手下待5年,注意,是5年,不是10个学期。一年可以有3个学期,如果你全都算上,似乎是可以3年多点毕业,但是全额奖学金基本都是只包括春秋两个学期的学费,暑假的不管,所以即使你暑假做RA,那也只是research,对于拿学位来说,很可能不能提前。老Warald我知道的大多数博士,5年也就是15个学期里基本都在给老板干活;比较好的老板,可能中途允许你出去做几个summer intern,挣点钱,同时也给将来去公司找工作铺下路子。当然,我也知道有的系给的奖学金的确包括暑假的学分,系里的政策也鼓励你集中精力早毕业。遇到了这样的学校,是你幸运。
至于转硕士的学分,不用说欧洲的学位了,美国也有很多人读了master换个学校读博士。比如说在Ohio state读了2年硕士,然后去Gatech佐治亚理工读博士。并不是说你的博士毕业时间就是5-2=3年,你极有可能还是要从头开始念5年。很多学校,尤其是好学校,博士毕业的工作量和质量要求,没有个5年左右,你做不完的。所以说, 如果换学校读博士,硕士基本上就算是浪费时间;硕士的作用,最多是你做个好的thesis,拿到教授的推荐信,敲开名校的大门。
转学分的唯一好处是你可以不用重复上一些课程了,但是很多学校并不是把你的硕士学分全都转了,而是只转一部分,典型情况最多转一年。后面的科研工作量你还是不能省。此外,各个学校的课程内容和难易程度也不同,即使你在国内/欧洲上了某些课程, 来了美国可能还是要再上一遍,因为后面的qualify考试你需要按照这个系老师的讲课内容来考。比如说CS有的人转校,本科学一遍操作系统,国内研究生学第二遍,美国第一个学校学第三遍,转校之后,弄不好要学第四遍。操作系统易学难考,不了解出题老师的思路和重点,资格考试fail了没什么稀奇的。这跟国内考研专业课考试一个道理,不同学校,出题可能很不一样。
如果想省博士的学习时间,基本就得在同一个系硕博连读,这样一般是2年硕士加三年博士就毕业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无论你的起点是什么,5年内,你都是第一年上课为主,后面4年科研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你的背景如何,无论你是学士还是硕士,都一样,都需要跟导师工作相同的时间。有的人可能说,我都读硕士了,怎么也会比本科生能力强,所以成绩应该高,科研也应该作的又快又好吧?别忘了,申请的时候,人家可是用学士学位跟你extra的硕士学位一起竞争博士全奖的,结果也不比你差;你老人家多了一个硕士学位撑着,申请结果却跟人家本科生一样,也许你可能更快的get started,但是从long term来看,Warald觉得可能你未必更牛。
例外的情况总是有的。
有的学校鼓励有能力的提前毕业,即使是本科直接读博士的,只要你牛,也可以不到5年毕业,咱们中国人的典型的就是哈佛生物统计系的蔡天西副教授,3年就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有的是系里特殊的政策,比如我前面说的暑假也算进去就是例子,我还知道有的系就是打算让博士生4年毕业。这样的program,有牛校的,也有知名度很低的学校的。
大多数特例其实还是因为导师人好。我也知道少数导师允许有了硕士学位(无论中国,欧洲还是美国)的学生3年毕业,如果你的目标是去公司工作的话,跟这样的导师就非常划算。
总的来说,除非是系里政策或者导师明确鼓励你提前毕业,否则只要是读博士,不管你的起点多高,都得做好至少5年的准备。
—- Warald
http://iamxiaoning1980.spaces.live.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我的ID/Email/Blog,谢谢
May 2009这个系列全文目录在: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5-1-1.html
背景知识:每个层次的学位,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你都有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和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要紧,统统叫成“实习许可”就可以了,就是说美国政府允许你跟移民局申请许可,批准后,找公司作实习。
二者的区别是,cpt是给你学习期间用的,opt是给你毕业前后用的。此外,CPT的时间长度可以接近一年,但是不能用满一年;相比之下,opt前几年有一整年随你自己安排,现在要求一年之内失业状态不能超过90天;stem专业可以延长OPT到29个月,时间更长。
如果同一层次的学位你读了多个,比如说读了好几个硕士学位,那么一年的时间长度,指的是所有的硕士学位加在一起总共一年,而不是每个硕士都有一年。
事例内容:
小陈读CS phd,当年申请失利,国内名校计算机本硕,一篇数据库领域顶级会议Sigmod第一作者论文,居然只申请到了一个接近100名的学校。小陈不甘心,但是转校很麻烦很浪费时间,而且他的老板又不错,所以想了想,还是尽快毕业早点工作的好。小陈想留在学术界,但是不喜欢当老师教书,看上去似乎只有去公司里做research,无奈,学cs的,能拿到这种职位的,一般得是名校博士,导师牛关系硬,小陈希望渺茫,估计毕业后就是写codes被公司当民工使的命,所以来美国的前两年,他很郁闷消极。
转机出现在第三年,小陈发表了人生的第二篇牛论文。其实文章的主要idea是另外一个人的,但是那个浙大的高才生拿了master就工作了,所以小陈拣了便宜, 把人家的东西做完,修修补补一下,就成了第一作者,老板就派小陈去会议上做presentation讲他们的research。
presentation之前,小陈正好座在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一个头儿旁边,聊了一会儿,得知他们刚决定暑假招博士生做intern,对方也对他的presetation很满意。晚上吃饭的时候,又不期而遇,结果发现IBM这个人跟老板也认识,人家还问小陈有没有兴趣,—- 这还用问?兴趣当然是大大滴~~
于是小陈立刻投递简历,然后去加州面试,在来美国的第三个暑假,到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做research intern去了。话说california那叫阳光明媚,加州的中餐那叫好吃,IBM的生活那叫舒服而且待遇丰厚,暑假做完了,小陈不想走了,就去问ibm的mentor自己能否留下正式工作,mentor说不行,得要博士学位才可以,但是有个project正在进行中,可能还需要大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组里对小陈很满意,很希望他能继续做完。小陈打算继续做intern一直到明年暑假末,反正cpt总共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小陈的老板很不愿意,好不容易招了个得意弟子,还指望他回来干活呢,哪能就这么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了?无奈之下,mentor出马,跟老板畅谈一番,老板最后考虑到实验室以前从来没人能去IBM Almaden这种地方工作,如果小陈最终能去成,老板脸上也有光,同时组里几个来的晚的学生,也成长起来了,所以就同意了。
小陈在加州待满了一年之后,满载cash回到了学校。小陈当然对ibm的惬意生活念念不忘,所以跟老板商量早点毕业。一查规定,他这种已经有了硕士学位的博士生,系里要求至少3年full time students才能毕业,小陈只好又念了一年书, 然后又用OPT跑到IBM去了。
人心都散了,老板还能怎么办?只好由他去了,再说学生翅膀也硬了,如果逼急了,没准小陈直接quit,用ibm的工作经验找个好工作还是没问题的。不过老板怕他开了这个坏头,后面的学生不安心干活,所以在毕业上还是没放过他,毕业论文无数次要求小陈修改或者添加内容,又过了一年,直到OPT快用完,才让他答辩通过,期间小陈无数次从西海岸飞回东海岸,话说做给被杀给猴子看的鸡真是不容易,那叫痛苦不堪啊。
小陈来美5年,3年时间读书拿了phd,2年时间在IBM工作,跟IBM的几个牛人一起也发表了几篇论文,不但一点时间都没浪费,而且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他很容易就找到了另外一个更高薪的工作,最后没去ibm。回过头来一看,小陈比当年去Berkeley读书的同学混的还好。。。
更多分析:
实习期间,你可以给任何一个雇主工作,也可以随便换工作,丢掉工作之后也不是立刻失去身份,而是有缓冲期,所以opt被批准以后拿到的EAD卡,被有的人乐观的戏称为“小绿卡”,最大的缺陷就是时间太短了。
cpt + opt,你可能可以拿到接近41个月。这么大的福利待遇benefits,只要你想在美国获得工作经验,我建议你就应该好好利用,就算是实习结束直接回国,你也可以有3年多的美国工作经验。为了分析,我们也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极端/理想情况:
你硕士学期期间cpt工作1年,毕业以后工作29个月;然后你回学校接着读博士,cpt工作再一年,然后毕业后再29个月,这样总共是82个月,也就是接近7年的工作时间!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你的硕士博士是在同一个学校读的,时间上是5-6年,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你拿不到h1-b,光靠CPT/OPT,来美国十几年,照样可以工作的时间比学习时间还要长。
很明显,现实情况可能不是这个样子。比如说,
1)时间跨度这么久,opt以后可能改革,不是29个月。此外,以前好多年,一直都是给一年的opt,也就是说按照我前面的分析,可以工作接近4年。
2)你未必一直能迅速找到工作,可能有间断(gap),尤其是眼下的经济危机,生存艰难;你也未必很容易就可以回学校读博士,很多导师可以接受暑假3个月intern,但是未必能接受你做一整年CPT
3)你如果可以申请h1b签证,也不太可能蹭着用opt。没有美国学位,你也可以申请普通名额的h1b。
不过,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析如何充分利用两个Practical Training,这种极端例子分析可以让你明白怎么做能取得最大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你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年政策作决定。
1)关于cpt/opt的具体规定,请询问自己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他们的权利很大,很多模糊问题,决定权在他们手里;
2)如果不明白h1b签证是怎么回事,可以参考我写的&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综述&
—- Warald
首发于一亩三分地论坛: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May 2009提醒现在在准备签证工作的同学,应该顺便学会学好开车。我说的不仅仅是能开车,而且是要能开好,可以上高速,积累一定的驾驶经验。
国内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也有不少家庭没有车,可能未必有条件经常练习。如果你来美国读博士,可能你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学,如果你选择来美国以后,厚着脸皮麻烦师兄师姐手把手教你,也行,当然你也得明白并不是每个师兄师姐都肯花时间教菜鸟学开车;但是如果你读的是硕士,学习时间短,我建议你无论如何,哪怕是在国内多花点钱,也要把开车技术学好。将来生活或者找工作,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需要你自己开车了,如果还没学会,会比较麻烦。
近年来,感觉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发生车祸而丧生的事故在上升,固然有的人是无辜的受害者,但是很多人,也许应该怪自己。
前段时间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两个很年轻的女孩(应该是本科毕业就来美国),一起开车出去玩,司机把车开出路面,开翻了,驾驶副座的人很幸运,奇迹般的没什么大事,但是司机很惨,好是摔段脊椎,残废了,这辈子得做轮椅。
驾驶副座的女孩后来上网求助,我记得根据她的描述,感觉这起车祸怪不得别人或者别的因素,纯粹就是司机车开的不好,自己的问题。她还问能不能请律师打官司索求赔款,问题是,司机既是肇事者也是受害者,去告谁啊?
美国医疗费用贵,司机在美国做手术住院,短短几天,就把25万美元的保险全用完了,剩下的天价医疗费只能自己出,当时她住院还没结束,后面还要治疗稳定病情,还有一辈子的路要走。她妈妈好像在网上还开了博客。
以前也有丧命的例子。
国内的人好像开车很offensive,据说都是人争一口气的心态,美国这里大部分地方司机都很礼貌,即使是粗野的大城市司机听说也比国内要好。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也很重要。
=============== 周末写的转移阵地的说明 ======================
一亩二分地这个group开了有半个多月了, 有182个member, 目前这个group还被google算成low activity刚才我进来看的时候,写着昨天是380多个web view,就是昨天被点击了380多次. 现在帖子不多, 但是好歹不全是warald开的,嘿嘿我周4在blog里说我很少感冒,然后就真的感冒了,,, 汗…幸好是人流感,不是猪流感阿. 干脆连周5也诈病一天, 在家里顺手装了个图形界面更友好,功能更强大的 discuz bbs :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发现一亩二分地已经被人抢注了,所以只好变成正确的汉语说法, 改一亩三分地了.bbs也好,group也罢, 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 定位是什么? 跟别的网站比如taisha/gter有什么不同?谈一下我一直觉得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在国内上大学, 学校可能组织一些师兄师姐搞经验介绍会, 有大学学习的,有考研的, 有出国的, 而且你也可以去他们宿舍直接找人请教, 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很多经验可以积累下来, 甚至代代相传.来了美国以后,抱歉,这里没有这样的组织,没有这种的活动,
比如说就业, 如果谁找到工作了,就迅速离开学校, 搬到公司附近住, 有时候甚至是去美国大陆的另一侧, 然后这个人积累的找工作方面的经验,就只能闷在肚子里了, 过几年, 很多事情连自己都不记得, 宝贵的经验就彻底失传了. 我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好歹申请的东西, 我都写在blog里了,就业的,我还得费劲重新回忆.
很多学校有类似就业辅导的东西, 但是大多是面向美国学生的, 针对国际学生的很少, 而且真正了解国际学生就业的,还得是我们自己. 很不幸, 美国学校很多,但是很少听说有中国人组织就业经验介绍会这样的活动。简单点说, 你自己摸索去吧。就业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现在很多人, 即使在美国很久了, 即使是花家里的钱自费完全以就业为目的人, 也很迷糊, 我觉得这种现象需要改进.
不可否认,从研究生院开始,人逐渐的越来越独立了,很多大学时代的事情现在不可能去做, 但是如果前辈们把在美国的学习, 科研, 实习, 就业, 生活中的一些点滴汇总在一起,以后的人就可以参考我们奋斗和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或者教训. 这个也是目前网上欠缺的. 很高兴这个group创建这么短时间内,就有两篇关于如何找实习的文章了. 我自己也在酝酿, 准备写一系列的如何在美国找工作的文章, 算是抛砖引玉,开启一下风气吧. ... May 2009国内的申请人把小两口一起申请到全奖叫双飞,这个叫法啊,跟某种把GPA叫成两个字的说法一样,我听的,哎,哎,我检讨,我不如小朋友们或者老顽童那么纯洁。。。
话说这两个人一起申请,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明白你们到底最看重什么。一起去两个人的dream school当然最好,但是申请之前总得想清楚,如果dream木有come true,到底是感情重要还是个人的前途发展更重要。
Warald去年帮两口子申请过,按理说,他们在国内也long distance两地分居过一段时间,也算是经历过考验的。申请的时候,两个人想一起来美国扎根生存,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距离远近优先。后来Warald辛辛苦苦给两个人一个弄到了纽约城里,一个纽约城外,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个小时车程吧,接受offer之前跟老板谈好了,research group meeting、上课等时间尽量安排在同一天里,这样每个星期可能挤出至少3天不用去学校,可以轮流去对方学校待在一起。考虑到两个人专业不同,背景差别也很大,这样的两个offer算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两个人欢天喜地的拿着offer去签证了,让老Warald我大跌眼镜的是,来了美国一个月,女的就提出分手了。。。哎,介个,介个,不是我不明白,是你们变化快啊。早知如此,当初选择学校的时候不如放开距离的约束,争取各自的最好结果呢。
还有一个男的,通过女朋友介绍知道我的部落格,申请过程中看得出在争取最好结果和跟女朋友距离最近之间很犹豫,我说,如何取舍是你的个人决定,没人可以干涉,但是我建议你不要把个人前途围绕在一份不确定的感情上。最后这个男的07年选校大体是按照距离来的,08年选择了距离最远但是排名最高的学校。两个人如果要见面,只能靠飞机了。他们现在怎么样,我就没兴趣去问了。
09年的case要好很多,有两口子在一起好多年了,向来是形影相随,申请之前态度很坚决,更看重在一起;另外一个女生,更是整个选校都是围绕着另一半来的,放弃了去名校的possibility,最后的选择完全是距离优先,为了能在同一个学校,甚至一度考虑自费而不是接受一个2小时车程的全奖。
不要把感情用long distance来考验。long distance是很难熬的,在美国更难,因为人在异乡,分外的孤独寂寞,电话费再便宜,网络速度再快,也不如身边有个能相互依靠相互温暖的人实在。6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生,早些年来美国的,我听说过一些人能熬过long distance,那个年代或者之前的人,更能吃苦,更能忍受种种煎熬;但是80以后的,我听到的例子,long distance跟break up/over几乎是划等号的。如果不在开车能到的地方,如果不能每个星期见面,现在的人们,还是心照不宣,另谋他路吧。
如果对感情不是很坚决,我的个人观点,还是不要把申请和前途围绕在感情上。如果你确定这份感情更重要,只要有可能,2-3小时的车程算是极限了,最起码可以weekday努力工作,weekend一起过 — 即使是一个星期来回4-6个小时的车程,在有些人眼里,也太远了。还有,如果遇到很tough的老板,尤其是必须使用实验室仪器的专业,你有可能被push的天天待在学校干活,一两个小时的空闲也是一种luxury。
如果两个人不是同一年度申请,两个人背景有比较大的差别或者区别,更需要提早好好设计。先走的这个,在选校和结果选择上,应该尽量考虑后面的这个人。如果你一定要去个名校,但是他/她成绩不出色,后面就痛苦了。典型的例子比如说你很牛,全奖去阳光明媚的加州大学,她实力一般,你是打算让她申请USC、stanford这样的私立牛校还是UC系统其他学校的全奖?抛开UC各分校之间也有距离不谈,加州大学系统穷的要死,特殊的政策也决定了国际学生申请奖学金非常难。如果感情真的像你嘴边挂着的那样重要,你就不应该申请UC而不是第二年抱怨,也别假惺惺的说你肯让对方陪读F2过来,就你的前途重要?他/她的前途呢?加州大学的奖学金不会因为F2就容易拿了。
很多时候,也许按照US News排名你做了妥协甚至是比较大的让步,但是对未来的职业前途/个人发展上,未必就一定有很大的negative impact,可能只是没有那么多的advantage而已 — 现实世界不是用学校排名来衡量的,having less advantage也不是说你就前途暗淡了。此外,两个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比你红花一朵独自开更重要。
最后,这篇文章假设两个人都要申请全奖,并且long distance是长期的。如果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可以自费master,那难度要小很多,但是在申请之前还是要想好这些问题。短期的long distance,relationship未必会break up,但是也未必就是安全的,我知道有个男生全奖来美国,打算先自己站稳脚跟,第二年女朋友再F2然后读书,他出国之后,女朋友甚至暂时跟他父母住在一起,没想到,过了没几个月,女的还是在他父母眼皮底下另找了别人。
这年头,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人。。。。向任何为了感情苦守甚至牺牲自己利益的人致敬,也希望获利的一方能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你付出这么多的。
—- Warald
http://iamxiaoning1980.spaces.live.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我的ID/Email/Blog,谢谢
如果被触动了被启发了,要八卦要讲故事请去一亩三分地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
杂七杂八版。。。开版伊始,急需人气好帖
May 2009 这几年国内的中介似乎在炒双录取这个概念,听名字,好像很牛啊,人家不但是录取,而且是双录取!一下子两个,这还了得。。。
叫双录取,是说一个是正常的录取,是语言学校给你的,你来美国学语言;另一个录取,是有条件的,一般是正式大学的学位项目,你通过语言学校的学习,英语达标了,可以读学位。
听上去合情合理,问题很简单,你为什么不直接考托福证明你有英语能力?托福的79分很容易。。。美国的学校为什么不去录取托福考够分的人,而是要给你录取通知书,等你英语合格再读?这些学校为什么这么低三下四?
实际上,这种东西,不管名字怎么叫,本质上都是一个样子,就是国内的烂人考不了托福但是有钱读书,美国烂校或者是烂专业招不满学生挣不够学费钱,二者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判断申请人烂不烂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托福成绩。申请这种有条件录取的人,大部分根本就不敢去考托福,少数人尽管考了,但是分数太烂,不够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一般是79-80分,好像有极少数学校是76)。
按理说,要来美国留学,最起码你应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没有语言能力你来美国干什么?在国内用中文教英语你学不好,来美国以后用什么语言教你能学好?语言不行,你怎么生存生活?
双录取学校里最典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University of Bridgeport,中文叫桥港大学或者布里奇波特大学,这个学校在taisha/gter上都有人痛批。再一个是加州硅谷边的某个学校,前段时间好像有什么事情还跟它挂钩。
美国正规的大学很多,据说有几千所,难免有些学校经营不善声誉不佳,在当地招生有问题,他们迫切的想多招国际学生收取高额学费 — 人家不顾你英语都说不好的情况要招你入学,是有原因滴~~
以前签证难,这种有条件录取的学生很难拿到签证,对中介来说,拉1000个客户,哪怕有100个人拿到签证,一个挣2万,也是200万的收入。现在据说签证率大大提高了,所以双录取估计是一些中介的摇钱树了。国内的人也聪明啊,连名字都升级了,不叫有条件录取,叫双录取,更好听。
我觉得不应该仅仅去批判中介,关键是国内有批人,明明没本事,连英语都说不好,非要做来美国发财的白日梦,不去这些烂校而还能去哪里?所以有人来信问我双录取的学校怎么样,这样的发展,那样的前途,我都懒的回。—- 人家托福考了&=79分,有时候学校都没得选,更何况是你这种挫的连托付都不敢考或者考不够79的?至于前途发展,两个字,狗屁。你起点低,连英语都说不好,你学校烂,不用考托福都录取你,你还指望将来在就业上有优势?Come on,醒醒吧。。。。。
尽管前些年,我听说过极个别好点学校的特别冷门专业也提供conditional admission,但是这样做的学校,基本是些烂校,别说hyps这种顶级学校了,稍微好点的,都不屑于这样做。大部分这样做的学校,在当地名声不好,招不够学生,所以只好打国际学生的主意。
正规考t考g申请的人不去玩这种把戏,你申请的时候也不需要考虑什么中西部n级大学这种概念,同样,即使是出来读本科,国内也还是有很多人考托付考SAT申请。国内新闻里报道的一些例子,也许充满了中国妓者典型的吹嘘和中国式意淫,但是这些去名校读本科的,最起码托福还是考了,甚至是很高的成绩。
大家都知道去英国读书彻底烂了,申请英国就是这种双录取,不用英语,保证你实现英国甚至世界名校读书的愿望!结果呢?现在很多英国读完书拿到学位的海龟,英语说的都没国内的土鳖好。英国留学已经被做烂的,现在美国的教育市场放开了,所以中介们要来做美国。这批双录取的人,将来很难找到工作,回国以后估计也是要败坏留美学生在国内的声誉的,不知道将来美国留学是被彻底做烂,还是国内的人能更理性认识区分对待。
warald拿的也是美国的学位,也在这个池子里,对现在这么多双录取,也很厌恶,这个月又收到了一些问我这种录取的email,尤其是今天,收到两个特严肃问我学校如何职业发展前途的长信,忍不住出来说几句。要么你专心考托付,提高背景,走正常的申请路线;要么别管什么学校质量发展前途了,就算有区别,这些烂校之间也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最后,去了这些学校,比如前面说的桥港大学,将来后悔的话,不要怪黑心中介骗你。就结果而言,中介根本没坑你,你连托福都没考,你不去这样的学校还能去哪里?你没有其他选择。别说中介了,就算你亲哥哥是某个好点学校的教授也没办法帮你。
—- Warald
http://iamxiaoning1980.spaces.live.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我的ID/Email/Blog,谢谢
有的学校要求100分的托福才给奖学金,你考了97,或者你的gpa不到3.0,但是其他方面比较好,学校也可能给你一个conditional admission(为了区分,姑且称为有条件录取2) or provisional admission。这里的conditional admission跟我上面说的是两回事。
二者如何区分很简单,我上面文章里说的有条件录取,不要求你有托福成绩,没有托福成绩也照样录取你;而有条件录取2要求你必须得考托福,你也必须得满足79-80的最低分数线,你的“condition”是在这个最低分数线之上的更高要求。
任何关于这种不考托福的conditional admission的电子邮件我均不回复;能否转学,没人能预测;只要你去好一点的学校,都需要考够托福分数要求,既然如此,干脆在国内先把托福考过了再说吧。
May 2009这两天有好几个人来信问,说国内已经提升到sars当时的高度了,中国人口多,提高公众的注意,非常有必要,很正确。
至于美国这里的恐慌程度,没那么严重,跟国内当年sars来的时候没法比。
massachusetts也发现染病的了,广播里也经常有这方面的报道,但是没有什么恐慌,绝大部分人生活照旧,没什么影响,
May 20091)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会开车,无论你是去纽约城里,还是去kansas堪萨斯的小town。我说得学会开车,是指真正能开上闹市和高速公路,不是简单开一下就完事了。
2)其次是英语听说能力,如果你的水平的确不怎么样的话,多看点片子或者电视节目什么的,熟悉一下美国人的口语。
3)学会自己做饭。各国风味当然应该去尝一下,但是绝大部分中国胃是离不开中餐的。除非是去纽约、洛杉矶或者San Francisco等少数几个中餐馆发达的华人聚居中心,否则很难找到好的中餐馆的,地方小的,连好的非中餐都很少。Boston地区warald和朋友们都一致觉得不错的,只有3家,而且两家在城外,必须得开车,其他的大多毁誉参半或者根本不值得去。你也可以选择适应这里的twisted taste,还有,无论好坏,无论中外,即使有餐馆可以去,你也没钱天天下馆子。你会迅速的发现,你的口福基本掌握在你的手里。
至于带什么东西,我觉得课本最重要,上老师主页查看一下课本,如果国内有影印版的,价钱会便宜很多。
药品也可以带一点,但是带多了没用,国内现在的药物也很贵的。我当年带了无数的药,尤其是感冒药和鼻炎药,结果来了美国7年了,空气干净,不怎么感冒,鼻炎药也没开过包,大部分药物都过期很久了。唯一用得多的是消炎药,因为我牙齿不好,读书的时候又没有钱整牙拔牙,所以靠消炎药扛着。我建议随身带一点常用的药,如果缺,再从国内邮寄。
其他的东西,我觉得没必要,美国都有,有些东西,甚至比在国内买划算。
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欢迎到一亩二分地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1point2acres/browse_thread/thread/d81db0
May 2009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Warald小时候在胶东农村待了12年,老家附近没有什么出国的风气,所以也没指望在美国能遇到老乡,感动一把。没想到,一个很偶然的场合,认识了宋大哥,一听名字,一听口音,我就乐了,这绝对是胶东的,一问,原来还是莱阳老乡呢,乡里乡亲啊。跟宋大哥就慢慢熟悉了,当然也蹭了家乡饭吃,嘿嘿。。。
宋大哥莱阳农村土生土长,早年从县城到省城,考入号称美女如云的山东医科大学读本科,然后又从省城到京城,在一个著名医院工作。不过,他最得意的事情,是在山医的时候,打败无数对手,把班花追到手了,抱得美人归。话说宋大嫂那是真正的美女啊,清水出芙蓉,要长腿有长腿,要大眼有大眼,现在这些化个浓妆再来个特殊角度拍摄就自称网络美女的小丫头们根本没办法比。
宋大哥不满意国内的生活,所以申请全额奖学金到ohio的一个学校读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大嫂F2陪同,来了以后也迅速的拿到了同系的奖学金读博。学生物的,大部分人将来的出路还是去做博士后,拿着微薄工资给老板作牛做马若干年,所以宋大哥在拿到硕士学位以后,跟很多人一样,也say goodbye to biology,转去读计算机硕士,并且在2年后迅速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养家。
学医的很特殊,美国的医学院不提供奖学金,昂贵的学费也不是大陆同胞可以支付的起的,所以学医的申请,只能曲线救国,申请个生物或者生化之类的专业好拿奖学金。同时,国内学医的又有一个天大的好处,就是国内的医学本科,被美国认为是MD,而美国的MD是研究生学位,读MD的美国人,都是欠了几十万美元的债读书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医学本科学费就便宜多了,所以也有人戏称,美国人如果要做医生,应该申请中国医学专业的offer或者AD到中国读本科,这样可以省下在美国6-8年的高价学费。
中国医学本科不能来美国直接做医生的原因,无非是没钱没绿卡。宋大嫂自认对计算机没兴趣,打算等宋大哥拿到绿卡以后再重新干老本行做医生,所以先按部就班把molecular biology的博士拿到手,然后来到哈佛附近做博士后。大哥当然也拍马跟随,他的背景很特殊,计算机+医学+生物,正好massachusetts这里有很多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也需要IT人才,所以工作很好找,即使后来IT行业crash,也没受到影响,顺利的拿到了绿卡。
做博士后的同时,大嫂就通过了美国行医必考的USMLE,绿卡到手之后,迅速在哈佛附近找到了一家医院做实习医生/resident doctor,一年工资4万多。今年实习期结束,刚刚找到了纽约一家医院的职位,8月份就要开始上班做医生了。大嫂做病理,研究切片,对她来说,这个方向最大的好处是上班时间比较规律,可以更好的照顾家里的两个小丫头。
两口子这些年勤俭持家,40万的房子贷款已经还的差不多了。大哥说,去纽约买个100万的房子,嫂子一个人也能应付过来,我估计了一下,嫂子这年薪得20万左右了,然后上网一查,病理医生的收入呈正态分布,30万大概是平均工资,20万以下的和40几万的,都不超过10%,而且做医生的,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相比之下,任何一个公司,都要经过盛极而衰的过程,前几年招人的巨头google,现在照样也裁员。
一朝做医生,人生大变样,前面若干年的辛苦没白费,宋大嫂的路子也是国内医学生来美国奋斗的典型了。
没有了家庭和经济的后顾之忧,宋大哥现在信心饱满,计划着找人合伙开公司自己当老板呢。。。
====================================================================================
P.S. 这个过程的基本流程是:国内5年医学本科 —& 美国生物类相关专业5年博士
—& 2-3年博士后拿到绿卡,同时通过USMLE考试的前2步 —& 找到resident doctor职位,本质上就是做实习,根据specialty的不同,时间2-6年,比如病理好像是4年 —&参加match,找到医院工作,以后自己开诊所。对大多数走这条路子的人来说,从18岁开始起步,要在35岁以后才能成为美国医生;当然,如果你能早点解决绿卡问题,比如说本科毕业后迅速拿到或者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拿到,时间上可以大幅度缩减。
Disclaimer:Warald尽量保持了内容的正确性,也相信我的描写应该是准确的,但是Warald本人不是医生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如果哪处细节不是很准确或者有遗漏,欢迎指正。
—- Warald
http://iamxiaoning1980.spaces.live.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我的ID/Email/Blog,谢谢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人想法一样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