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碘挥发对硫代硫酸钠滴定碘步骤过程的影响

自我检测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条件电势
5-1 何谓条件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有何异同?哪些因素影响条件电势的大小?
5-2 已知在1mol?L-1H2SO4介质中,(Fe3+/Fe2+)= 0.68V。1,10-邻二氮菲与Fe3+、Fe2+均能形成配合物,加入1,10-邻二氮菲后,体系的条件电势变为1.06V。试问Fe3+与Fe2+和1,10-邻二氮菲形成的配合物中,哪一种更稳定?
5-3 已知,则该电对的条件电势与pH值之间的关系式如何
5-4 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有(   )
(A)溶液的离子强度 (B)溶液中有配位体存在 (C)待测离子浓度 (D)溶液的pH(H+不参加反应) (E)溶液中存在沉淀剂
5-5 氧化还原滴定中影响条件平衡常数的因素有(
(A)反应物浓度 (B) (C)转移电子数 (D)反应温度 (E)催化剂的存在电势将降低(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A)邻二氮菲 (B)HCl (C)NH4F (D)H2SO4
5-7 已知,,则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为(
(A) (B) (C) (D)
5-8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至少应大于(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9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5-10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计算Hg2+/Hg22+电对在c(CN-)=0.1mol·L-1溶液中的条件电势。已知,,Hg2+与CN-的配合物。
5-11 计算pH=10.0,c(NH3)=0.1mol·L-1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势。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的离解常数。
5-12 计算在1mol·L-1HCl介质中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已知(Fe3+/Fe2+)= 0.68V,(Sn4+/Sn2+)= 0.14V。
5-1 条件电势表示在一定介质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0 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势,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当条件改变时也将随之改变。条件电势反映了离子强度与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
5-2 因为 =+ lg ,加入1,10-邻二氮菲后,体系的条件电势变大,说明>,所以,Fe2+与1,10-邻二氮菲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5-3 1.51V-0.094pH
5-4.A、B、E 5-5.C、D 5-6.C 5-7.C 5-8.B 5-9.B
分别代入上式得
当c(Hg2+)=1.0 mol·L-1时
5-11 在Zn2+/Zn电对中,Zn2+与NH3发生了副反应。先求其副反应系数
分别代入得 =1.61×105
由条件电势定义,有
5-12 反应为 ,
又由于  
故溶液中Fe3+有99.9999%被还原至Fe2+ ,因此反应十分完全。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5-13 氧化还原滴定中,影响电势突跃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与溶液的___________几乎无关。
5-14 用于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2Cr2O7滴定Fe2+时用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必须加入H3PO4,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5 在1mol?L-1的酸性介质中,,则0.1000mol?L-1的K2Cr2O7还原一半时的电势为___________V。
5-16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7 下列反应中,计量点电势与突跃的终点电势一致的是( )。
5-18 在1mol?L-1H2SO4溶液中以0.05mol?L-1Ce4+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Fe2+,应选择( )作指示剂。
(A)二苯胺[] (B)二苯胺磺酸钠[]
(C)邻二氮菲亚铁[] (D)次甲基蓝[]
5-19 在1mol?L-1HCl介质中,以K2Cr2O7滴定Fe2+时,选择( )指示剂更合适。
( 已知,,)
(A)二苯胺[] (B)二甲基邻二氮菲-Fe3+[]
(C) 次甲基蓝[] (D)中性红[]
5-20 在1mol?L-1H2SO4介质中,,,在此条件下,用KMnO4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电势为( )。
(A)0.75V (B)0.91V (C)1.32V (D)1.45V
5-21 用0.01mol?L-1KMnO4溶液滴定0.1mol?L-1Fe2+溶液和用0.001mol?L-1KMnO4溶液滴定0.01mol?L-1Fe2+溶液时,两种情况突跃范围大小将( )。
(A)相同 (B)浓度大的突跃范围大 (C) 浓度小的范围大 (D)无法判断
5-22 计算0.1000mol?L-1KMnO4溶液,在H+ 浓度为1mol?L-1时,还原到一半时的电极电势。已知(MnO4+/Mn2+)= 1.45V。
5-23 证明:在Ce4+滴定Fe2+的反应中,滴定至200%时的电势就是Ce4+/Ce3+的条件电势,滴定至50%时的电势就是Fe3+/Fe2+的条件电势。并求。
[(Ce4+/Ce3+)= 1.44V,(Fe3+/Fe2+)= 0.68V]
5-24 分别计算用0.2 mol?L-1与0.02mol?L-1Fe2+标准溶液滴定Cr2O72-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势。假定滴定至计量点时,体积增大一倍,且(H+)=1mol?L-1。
5-25 当溶液中的Al3+、Pb2+、Fe2+共存时,可加入EDTA掩蔽Al3+、Pb2+,用I2标准溶液滴定Fe2+,若到终点时,溶液pH为3.0,EDTA总浓度为1.0×10-2mol?L-1,计算Fe3+/Fe2+电对的条件电势;若终点时体系的平衡电势为0.31V,求未氧化的Fe2+的质量分数,反应是否能定量进行?已知,pH=3.0时,,,。
5-13 共轭电对电势差;浓度
5-14 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一是降低Fe3+/Fe2+电对的电势,增大滴定突跃,使二苯胺磺酸钠变色点的电势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二是H3PO4与Fe3+生成无色的Fe(HPO4)2-,消除了Fe3+黄色的干扰,有利于终点的观察。
5-16 指示剂的条件电势(或变色点电势)应在滴定的电势突跃范围之内,且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势一致。
5-17 C 5-18 C 5-19 C 5-20 C 5-21 A
5-22 当KMnO4还原到一半时,
c(KMnO4)== 0.05000(mol·L-1) c(Mn2+ )= 0.05000mol·L-1
(MnO4+/Mn2+)=(MnO4+/Mn2+)+=1.45(V)
5-23 滴定反应为 Ce4+ + Fe2+ = Ce3+ + Fe3+
滴定至200%时的电势为=(Ce4+/Ce3+)
=(Ce4+/Ce3+)+
= 1.44 + 0.0592lg
= 1.44(V) = (Ce4+/Ce3+)
滴定至50%时的电势为=(Fe3+/Fe2+)
=(Fe3+/Fe2+)+
= 0.68 + 0.0592lg
= 0.68(V) = (Fe3+/Fe2+)
5-24 依据(例10)的结论,当(H+)=1mol?L-1时,得
查表得: 
1) 当反应达化学计量点,时
2) 当反应达化学计量点,时
5-25 ⑴ 副反应系数分别为
⑵ 滴定反应在化学计量点时的平衡电势为0.31V,则
代入数据得  即 =924.9
则未氧化的Fe2+的质量分数为
所以,该反应可以定量进行。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及应用
5-26 用K2Cr2O7滴定Fe2+时,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为控制溶液酸度,需加入H3PO4溶液。( )
5-27 在MnO4-与C2O42-的反应中,由于生成Mn2+,使反应速率加快,这种现象叫做诱导效应( )。
5-28 用KMnO4滴定C2O42-时( C2O42-溶液预先加热70-80oC ),最初反应速度很慢,随后才渐渐加快,这是因为随着KMnO4滴入,KMnO4 溶液不断增加,而使反应速度加快的缘故。( )
5-29 间接碘量法测铜的反应中,加入过量KI是为了减少碘的挥发,同时防止CuI沉淀表面吸附I2。( )
5-30 KMnO4法测定可在HCl介质中进行,因为发生的诱导效应能加快反应速度。( )
5-31 标定KMnO4溶液时,为使反应较快进行,可以加入Mn2+。( )
5-32 氧化还原滴定中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被测物转变成低价态,便于和氧化剂保证溶液反应。( )
5-33 共存时,可以通过预氧化分别成为高价态,然后通过还原剂标准溶液滴定,分别得到计量结果。( )
5-34 用KMnO4法测定还原性物质,一般要在强酸介质中进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5 在HCl介质中,用KMnO4标准溶液测定Fe2+时,由于__________效应,而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5-36 凡是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I2/I-)的氧化性物质可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测定,在此方法中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 碘量法是基于I2的______及I-的______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直接碘量法用于测定_________,间接碘量法是利用I-与__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再用_________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用于测定_________。
5-38 标定KMnO4溶液时,溶液温度应保持在75 ~ 850C,温度过高会使__________部分分解,酸度太低会产生__________,使反应及计量关系不准。在热的酸性溶液中KMnO4滴定过快,会使_______发生分解。
5-39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采用_________方式,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_________,使水中_________充分氧化,过量的_________用还原剂标准溶液_________,但反应不能在硝酸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0 氧化还原滴定反应与其它反应相比,反应比较_________,反应速度_________,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等,因此控制反应条件对_________反应,减少_________和提高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5-41 K2Cr2O7氧化能力比KMnO4_________,但它的测定_________比较高,可以在HCl溶液存在下测定_________。K2Cr2O7可以_________标准溶液。
5-42 在不同的酸度下,KMnO4具有不同的氧化性,在强酸溶液中,其基本单元选________,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选________,在强碱性溶液中选________。
5-43 已标定的Na2S2O3溶液在保存中吸收了少量的CO2,影响了浓度。若用该“标准”溶液滴定I2,则在实际滴定中,消耗的Na2S2O3的量将________(偏高、偏低),使得I2的浓度产生________(正、负)误差。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可加入少量________,使溶液呈弱碱性。
5-44 在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 )
(A)滴定前 (B)滴定开始 (C)临近终点时 (D)滴定至碘的颜色褪去时
5-45 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被加快,这种现象称为( )
(A)催化反应 (B)自动催化反应 (C)氧化反应 (D)诱导反应
5-46 KMnO4法测定Ca2+时,可采用的指示剂是( )
(A)淀粉 (B)二苯胺磺酸钠 (C)高锰酸钾 (D)铬黑T
5-47 间接碘量法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
(A)I-容易挥发 (B)I-容易生成I3- (C)I-容易氧化 (D)I2容易挥发
5-48 重铬酸钾法中加入H2SO4 - H3PO4的作用有(
(A)提供必要的酸度 (B)掩蔽Fe3+ (C)提高 (D)降低
5-49 碘量法中最主要的反应I2 + 2S2O32- = 2I- + S4O62-,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A)碱性 (B)强酸性 (C)中性弱酸性 (D)加热
5-50 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促进KI与K2Cr2O7反应可采用的措施有(
(A)增大K2Cr2O7的浓度 (B)增大KI的浓度
(C)保持溶液适当酸度 (D)采用棕色碘量瓶
5-51 用Na2C2O4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应掌握的条件有(
(A)盐酸酸性(B)温度在75 ~ 85℃
(C)需加入Mn2+催化剂 (D)滴定速度开始要快
(E)终点时,粉红色应保持30秒内不褪色
5-52 配制KMnO4标准溶液的正确方法或正确做法是(
(A)采用直接配制法 (B)采用标定法
(C)应保持溶液呈碱性 (D)新配制的KMnO4标准溶液应立即标定
(E)配制KMnO4标准溶液时应将溶液煮沸并保持一定时间
5-53 氧化还原滴定前预处理的作用是(
(A)使被测物转化成氧化态 (B)使被测物转化成还原态
(C)使被测物转化成有利于测定状态 (D)使干扰物沉淀除去
(E)使有机物氧化除去
5-54 某水溶液中含有HCl与H2CrO4,吸取25mL试液,用0.2000 mol?L-1NaOH滴定剂滴到百里酚酞终点时消耗40.00mL。另取25mL试样,加入过量KI和酸,使之析出I2,用0.1000 mol?L-1Na2S2O3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40.00mL,计算在25.00mL试样中含HCl与H2CrO4各多少克?HCl与H2CrO4浓度各为多少?
5-55 以K2Cr2O7为基准物,采用间接碘量法标定0.020 mol?L-1 Na2S2O3溶液的浓度。若滴定时,欲将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控制在25mL左右,应称取K2Cr2O7多少克?
5-56 用KMnO4法测定结晶硫酸亚铁(FeSO4·7H2O)含量,问:
⑴ 结晶硫酸亚铁部分失水时,分析结果如仍按FeSO4·7H2O含量计算,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⑵ 配制c(KMnO4)= 0.1 mol?L-1的溶液2L,需称取KMnO4多少克?
⑶ 称取200.0mgNa2C2O4,用29.50mL KMnO4溶液滴定,问KMnO4的浓度c(KMnO4)为多少?
⑷ 称取结晶硫酸亚铁1.012g,用35.90mL上述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ω(FeSO4·7H2O) 为多少?
5-57 用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时:
⑴ 配制0.1 mol?L-1 Na2S2O3溶液2L,需称取Na2S2O3?5H2O多少克?
⑵ 称取0.O7,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移取此溶液25.00mL,加入H2SO4和KI,用 24.95m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计算Na2S2O3溶液的浓度。
⑶ 称取铜合金试样0.2000g,用上述Na2S2O3溶液25.13mL滴定至终点,计算铜的百分含量。
⑷ 称取铜矿样0.5000g,用碘量法测定铜,欲使滴定剂(Na2S2O3)读数等于铜的百分含量(例如,滴定用去Na2S2O3溶液5.43mL,铜的含量为5.43%),应配制多大浓度的Na2S2O3溶液?
5-26 × 5-27 × 5-28 × 5-29 × 5-30 ×
5-31 √ 5-32 × 5-33 ×
5-34 强酸介质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为无色MnO2,可使KMnO4为自身指示剂且在酸性介质中氧化能力强。
5-35 诱导;偏高
5-36 间接碘量法;增大I2的溶解度;使反应完全;提高淀粉指示剂的灵敏度。
5-37 氧化性;还原性;还原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定量碘;还原剂;氧化性物质
5-38 H2C2O4;MnO2;MnO4-
5-39 返滴定;K2Cr2O7;有机物;K2Cr2O7;返滴定;硝酸是氧化剂会增加还原剂的消耗
5-40 复杂;较慢;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加速;副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5-41 低;选择性;Fe;直接配制
5-42 ;;
5-43 偏高;正;Na2CO3溶液
5-44 C 5-45 D 5-46 C 5-47 C、D 5-48 A、B、D
5-49 C 5-50 B、C 5-51 B、E 5-52 B、E 5-53 C、E
5-54 根据题意 n(HCl)+ n(H2CrO4)= n(NaOH)=0.×10-3 = 8.000×10-3(mol)
∵ n(H2CrO4)= n(Cr2O72-) n(Cr2O72-)= n(I2) n(S2O32-)= n(I2)
∴ n(H2CrO4)= n(S2O32-)=c(S2O32-)V(S2O32-)
= ×0.×10-3 = 1.333×10-3(mol)
∴ n(HCl)= 8.000×10-3 - 1.333×10-3×2 = 5.334×10-3(mol)
则 m(HCl)=5.334×10-3×36.46 = 0.1945(g)
m(H2CrO4)=1.333×10-3×118 = 0.1573(g)
c(HCl)= = 0.2134(mol?L-1)
c(H2CrO4)= = 0.05332(mol?L-1)
5-55 ∵ n(K2Cr2O7)= n(Na2S2O3)= c(Na2S2O3)V(Na2S2O3)
∴ m(K2Cr2O7)= n(K2Cr2O7)M(K2Cr2O7)= c(Na2S2O3)V(Na2S2O3)M(K2Cr2O7)
= 0.020×25×10-3×
= 0.025(g)
5-56 ①结果偏高
②m(KMnO4)=c(KMnO4)V(KMnO4)M(KMnO4)
=0.1×2×≈6(g)
③ n(KMnO4)= n(Na2C2O4)===2.985×10-3(mol)
c(KMnO4)== = 0.1012 (mol?L-1)
④ω(FeSO4·7H2O)
5-57 ① m(Na2S2O3?5H2O)=c(Na2S2O3)V(Na2S2O3)M(Na2S2O3?5H2O)= 0.1×2×248.17≈50(g)
② ∵ n(Cr2O72-)= n(I2) n(S2O32-)= n(I2) ∴ n(K2Cr2O7)= n(Na2S2O3)
c(Na2S2O3)=== 0.1002 (mol?L-1)
③ ∵ n(2Cu2+)= n(I2) n(S2O32-)= n(I2) ∴ n(Cu2+)= n(S2O32-)
ω(Cu%)===80.01 ④ V%= c(Na2S2O3)= 0.07868 mol?L-1
第四节 综合自测及参考答案
5-58 下列关于条件电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条件电势是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B) 条件电势是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C) 条件电势是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均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势。
(D) 条件电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电势氧化态和还原态总浓度都为1mol?L-1,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的实际电势。
5-59 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
(A) 反应不定量 (B) I2易挥发 (C) 终点不明显 (D) 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5-60 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催化剂 (B) 诱导剂 (C) 氧化剂 (D) 配位剂
5-61 在间接碘量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 加入过量的KI,并在室温和避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C) 在75~85oC恒温条件下滴定
(D) 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5-62 为下列物质含量的测定选择适当的标准溶液
①CuSO4 (   ) ②Na2C2O4 (   ) ③FeSO4 (   ) ④Na2S2O3 (
(A) K2Cr2O7标准溶液 (B) KMnO4标准溶液 (C) Na2S2O3标准溶液 (D) I2标准溶液
5-63 用c(NaOH)和c(1/5KMnO4)相等的两溶液分别滴定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滴定至终点时消耗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关系是(
(A) V(NaOH)=V(KMnO4) (B) 4V(NaOH)= 3V(KMnO4)
(C) 5V(NaOH)=V(KMnO4) (D) 3V(NaOH)= 4V(KMnO4)
5-64 已知在1mol?L-1H2SO4溶液中(MnO4+/Mn2+)= 1.45V ,(Fe3+/Fe2+)= 0.68V,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 ,其计量点的电势值为(
(A) 0.38V (B) 0.89V (C) 1.32V (D) 1.49V
5-65 配制同体积的KMnO4溶液,浓度分别为c(KMnO4)= 0.1 mol?L-1和c(KMnO4)= 0.1 mol?L-1,所称取KMnO4的质量比为(
(A) 1 :5 (B) 5 :1 (C) 1 : 1 (D) 无法判断
5-66 下列基准物质不能用来标定KMnO4溶液的是(
(A) Na2C2O4 (B) (NH4)2Fe(SO4)2 (C) H2C2O4 (D) Na2CO3
5-67 下面关于K2Cr2O7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基准物质 (B) 其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C) 是自身指示剂 (D) 标准溶液很稳定,可长期保存
5-68 间接碘量法测Cu2+反应中物质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A) n(Cu2+)=n(I2)=n(Na2S2O3) (B) n(Cu2+)=n(I2)=n(Na2S2O3)
(C) n(Cu2+)=n(I2)=n(Na2S2O3) (D) n(Cu2+)=n(I2)=n(Na2S2O3)
5-69 用KMnO4法测定Ca2+,采用的是(
(A) 间接滴定法 (B) 直接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置换滴定法
5-70 用KMnO4法测定Fe2+,若用盐酸酸化,测定结果将(
(A) 偏低 (B) 不受影响 (C) 偏高 (D) 无法判断
5-71 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氧化还原滴定法应具备的条件(
(A) 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电极电势相差0.2V
(B) 滴定剂必须是氧化剂
(C) 有适当的方法或指示剂指示反应的终点
(D) 滴定反应能较快地完成
5-72 氧化还原滴定中,计量点时电势恰好等于两电对条件电势的算术平均值,应满足(
(A) 两电对电子转移数不等
(B) 参与反应的同一物质反应前后反应系数相等,而电子转移数不等
(C) 两电对电子转移数均为1
(D) 参与反应的同一物质反应前后反应系数不等
5-73 KMnO4与HCl反应酸度非常缓慢,加入Fe2+后,反应速度加快,是由于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描述了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5-75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两电对的△>0.2V时,才有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时,才可用指示剂指示终点。
5-76 在高锰酸钾法中,KMnO4既是______,又是________终点时粉红色越_____,滴定误差越_______。
5-77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点是______________,298K时,其变色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5-78 间接碘量法测Cu2+时,滴定至近计量点时,加入KSC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终点易观察。
5-79 用直接碘量法可滴定一些较强的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间接碘量法可测定一些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0 在热的酸性溶液中用Na2C2O4标定KMnO4时,若开始滴定速度过快,溶液出现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将使得浓度产生____________误差。
5-81 K2Cr2O7法测Fe2+实验中,加H3P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82 标定KMnO4溶液时,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反映必须在__________温度下进行,并以_________控制酸度,利用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_作催化剂,此即为___________。
5-83 碘量法就是以碘作为标准溶液的滴定方法。( )
5-84 任意两电对都可通过改变电对的浓度来改变反应的方向。( )
5-85 氧化还原滴定中,只要反应达到平衡,理论上就可以用任何一个电对的能斯特方程计算溶液的电势。( )
5-86 K2Cr2O7的标准电极电势较低,因此在滴定中一般不受 Cl-的影响。( )
5-87 在诱导效应中,虽然诱导体参与反应变成其它物质,但它不消耗滴定剂。( )
5-88 影响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是电对的值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浓度。( )
5-89 用KMnO4法测Fe2+时,若以HCl为介质,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 )
5-90 因在酸性介质中会分解,因此,在滴定碘法中应控制溶液为中性或碱性。( )
5-92 氧化还原滴定能否准确进行主要取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大小。( )
4、应用题:
5-93 为测定SrCrO4的Kθs p,将新制得的纯SrCrO4沉淀与蒸馏水共振,达平衡后,过滤,移取滤液25mL,酸化,加入过量KI,析出的I2消耗掉0.05002 mol?L-1 Na2S2O3 7.04mL,计算SrCrO4的Kθs p。
5-94 某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对Fe2+的滴定度T(KMnO4/Fe)= 0.02793g·mL,而1.00mLKH(HC2O4)2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恰好与0.80mL上述KMnO4溶液完全反应。问上述KH(HC2O4)2溶液作为酸与0.1000 mol?L-1NaOH溶液反应时,1.00mL可中和多少mL的NaOH溶液?
5-95 以0.01000 mol?L-1 K2Cr2O7测定水垢中的Fe2O3,使滴定管读数(即K2Cr2O7消耗的mL数)与Fe2O3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相等,问应取水垢多少克?
5-96 用KMnO4法测某污染物中的铁时,称取试样0.5000g,滴定用去0.04000 mol?L-1 KMnO4溶液35.22mL。因为滴定时不慎超过终点,所以用了1.23mL的FeSO4回滴,已知每毫升FeSO4相当于0.88mL KMnO4,求该污染物中铁的含量。
5-97 漂白粉中“有效氯”可用亚砷酸钠法测定,其反应为
Ca(OCl)Cl + Na3AsO3 = CaCl2 + Na3AsO4
现有含“有效氯”29.00%的试样0.3000g,用25.00mL Na3AsO3溶液恰能与之作用,问每mL Na3AsO3溶液含多少克砷?又同样质量的试样用碘量法测定,需用Na2S2O3标准溶液(1mL相当于0.01250gCuSO4·5H2O)多少mL?
1、选择题:
5-58 D 5-59 D 5-60 A 5-61 B 5-62①C ②B ③A ④D 5-63 B 5-64 C
5-65 B 5-66 D 5-67 C 5-68 A 5-69 A 5-70 C 5-71 B 5-72 C
2、填空题 :
5-73 诱导效应
5-74 滴定剂 ; 电极电势
5-75 较明显的突跃范围 ; >0.4V
5-76 滴定剂 ; 指示剂 ; 浅(深) ; 小(大)
5-77 [In(Ox)/In(Red)]= [In(Ox)/In(Red)] ;
[In(Ox)/In(Red)]= [In(Ox)/In(Red)]
5-78 将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并且减小对I2的吸附
5-79 还原性物质 ; SO32-、AsO33- ; 氧化性物质 ; K2Cr2O7 、 Cu2+
5-80 棕色沉淀 ; 热的酸性溶液中KMnO4分解 、 负
5-81 降低Fe3+/Fe2+电对的电势,使滴定突跃范围增大 ; 生成无色的[Fe(HPO4)2]-,消除的黄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
5-82 75 ~ 85oC ; H2SO4 ; Mn2+ ; 自身催化
3、判断题 :
5-83 × 5-84 × 5-85 √ 5-86√ 5-87 ×
5-88 × 5-89 × 5-90 × 5-91× 5-92 ×
4、应用题:
5-93 ∵ n(CrO42-)= n(Cr2O72-); n(Cr2O72-)= n(I2); n(S2O32-)= n(I2)
∴ n(CrO42-)= n(S2O32-)=c(S2O32-)V(S2O32-)
=×0.0×10-3
=1.174×10-4(mol)
Kθs p(SrCrO4)= c2(SrCrO4) == 2.205×10-5
5-94 根据题意 n(KMnO4)= n(Fe2+)= n(KH(HC2O4)2); n(NaOH)= n(KH(HC2O4)2)
c(KMnO4)===0.1000(mol?L-1)
n(KMnO4)= n(NaOH)
×c(KMnO4)V(KMnO4)=c(NaOH)V(NaOH)
V(NaOH)==3.00(mL)
5-95 ∵ n(Fe2O3)=n(K2Cr2O7)
M(水垢)= 3×0.0×100×159.69 = 0.4791(g)
5-96 ∵ n(Fe)=n(KMnO4)
∴ 依据题意 n(Fe)=[n(KMnO4)- n(KMnO4)过量] ×5
=(0.0×10-3 - 1.23×10-3×0.88×0.04000)×5
= 6.828×10-3(mol?L-1)
ω(Fe)== 0.07626
5-97 Ca(OCl)Cl遇酸放出的即为“有效氯”。
n(Cl2)=n[Ca(OCl)Cl] = n(Na3AsO3)
每毫升 Na3AsO3含As的量为
g = 0.003677g
碘量法测“有效氯”的反应为
OCl- + 2I- + 2H+ = I2 + Cl- + H2O
I2 + 2S2O32- = 2I- + S4O62-
又已知1mL Na2S2O3相当于0.01250g的CuSO4·5H2O,即
c(Na2S2O3)=(mol?L-1)
n[Ca(OCl)Cl] = n(Na2S2O3)
V(Na2S2O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天津农学院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必需原料,食物中的碘含量是否越高越好呢?为探究饲料中的碘含量对甲状腺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Wistar大鼠若干,随机分成3组,饲喂21天后测定各组甲状腺相对重量与血清中甲状..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必需原料,食物中的碘含量是否越高越好呢?为探究饲料中的碘含量对甲状腺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Wistar大鼠若干,随机分成3组,饲喂21天后测定各组甲状腺相对重量与血清中甲状腺素的含量,结果如下:? (1)所选取的实验鼠需满足的条件是
。(2)B组的饲喂方式是 。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该注意
。(3)有资料表明,c组的饲喂方式可能诱发Graves病。Graves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所示)①机体的免疫系统将TSH受体当作抗原,因此Graves病是 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②A、B、C三组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低依次为 ③分析B组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1)年龄相同、性别相同、体重接近、生活状态/生理状况相似(4分)(2)(等量)缺碘饲料+蒸馏水 碘摄入不宜过多或过少(3)①自身免疫 浆细胞 ②B&A&C③促甲状腺素升高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碘量法测水样硫化物如何防止碘挥发_百度作业帮
碘量法测水样硫化物如何防止碘挥发
碘量法测水样硫化物如何防止碘挥发
从原理上将,加入过量的碘化钾,使溶液中的碘都以I3-(碘三负离子)的形式存在I2+I-=I3-同时控制溶液中碘的浓度不要太高,就可以避免挥发.另外,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有一种专门做碘量法的碘量瓶,就是能在瓶塞周围加一些水的锥形瓶,它可以在反应(如I2氧化硫离子)的时候,在瓶口形成液封,使浓度高的I2不至于挥发,等到反应完成后,浓度低了,这时再快速滴定,挥发就会很少了.
碘标准溶液是买的吗? 看看浓度写的是二分之一I2 ,还是I2 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1.2 适用范围适用适用范围本
碘量法测水样硫化物如何防止碘挥发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碘挥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