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局底定何以笙箫默是什么意思思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近代广西鸦片问题的研究.pdf6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广西师范大掌硕士研究生掌位论文
近代广西鸦片问题研究
别:社会文化与旅游掌院
级:二00二级
业:中国近现代史
师:唐仁郭剐教授
研究生:陆吉康
完成时间:二00五年四月
近代广西鸦片问题研究
研究生:陆吉康
导师:唐仁郭 副教授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社会问题 年级:2002级
鸦片问题是近代广西社会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鸦片做为药材自隋唐时期传入中国,在
医学方面贡献良多。由于发现吸用鸦片有助丁提高男子的性功能,因此在明朝中叶阻后,吸
食鸦片成为官僚富贾之家成年男子用于纵欲、享受生活的一种风气。鸦片作为一种高级奢侈
.晶流行丁-当时上层 t会当中。清朝中期以后,部分中国入吸食鸦片的嗜好被西方一些国家所
利片j。某些西方国家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而达到其既定的经济和政治目的。在这种人背景
下。与广东紧邻的广西较早地受到鸦片输入的影响。
十九世纪前期,鸦片由广东传入广西。由于吸食鸦片所产生的一种特殊作用以及鸦片售
价的高昂,吸引了广两内地许多人们在一些地区开始种植罂粟生产七鸦片。而清政府由于住
鸦片战争中惨败,不久,便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1858年后,清朝中央和地方政府为筹集
经费,纷纷在鸦片上打主意。清政府鼓励民间丈量生产土鸦片以期与西方列强在鸦片贸易上
进行利益的争夺。这种以毒攻毒的政策使鸦片烟毒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西南三省云、贵、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民国江西农业院研究【精】,历史学,中国史,近现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历史,社会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国江西农业院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民国时期广西县级政区的变更与增设论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国论文网 /1/view-1672992.htm  [摘要]旧、新桂系当局治理广西期间,县级政区的变更与增设,表现为改土属建制为流县,从老县析置新县,强化对瑶族聚居区统治而设新县三个方面。这一县政改革举措,是地方政府重新谋划县行政区域以强化统治,“开化”少数民族聚居地政治经济文化,及与地方势力特别是土司后裔势力之间搏弈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县级政区行政建置旧桂系新桂系广西省      On the Guangxi County administrative Changing and Add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bstract] During the Old and New Gui Clique period, Guangxi County administrative changign and adding included three areas: change the chieftain county into flow county,split new county from the old county, strengthen the Yao Nationality community rule and set up new Yao community. This is a realistic choice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when it was driven by multiple factors . These factors included to re-plan the county administrative regions to strengthen the rule , "civilized" ethnic minorities in political, economic,culture, and toast with local forces, especially the descendants of chieftain between the forces and so on.       [Keyword]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county;administrative unit;Old Gui Clique; New Gui Clique;Guangxi Province      民国时期,广西省历经旧、新桂系的统治。旧桂系代表人物是陆荣廷,新桂系领导人在1930年前是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简称李、黄、白;在1930年以后的19年中是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简称李、白、黄。旧、新桂系治理广西期间,采取了众多改革县政的举措,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广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中,县级行政单位的变更与增设是县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学界多注意其结果,鲜有论及其变化过程,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中国自秦置郡县以来,县作为地方行政体系中最为基层的行政单位,虽历2000余年,其设置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历代调整的重点在于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有清一代,随着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强化及中央政府开拓财源的需要,清政府择机从势力最大,最不顺从中央调遣的土属地方开始,自上而下进行改土归流的改革措施,逐渐将壮族土司地区引导到与汉区划一的管理模式。改革非一蹴而就,为便宜治理,清末广西地方行政设置,除道、府、州、县、厅外,仍有土州、土县、土司和峒的留存。据载,清宣统末全省府级政区有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庆远、浔州、思恩、南宁、泗城、镇安、太平等11府,上思、百色2直隶厅,郁林、归顺2直隶州;县级政区有8散厅、15散州、49县和1州判。另有25个土州、4个土县、10个土司、3个长官司,主要分布在庆远府、思恩府、南宁府、镇安府、太平府等地。1   一、改土属建制为流县   民国初年,广西是在旧桂系领袖陆荣廷的统治之下。陆荣廷是民国初年的旧军阀之一,是一位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顺应历史潮流前进,有利于历史发展的人物” 2。清末以降,时世纷扰,正是时世造就了陆荣廷这个历史人物。生活在19世纪末期的陆荣廷是破产的游民无产者,其反清抗法到降清到脱离清朝政府再到反对帝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广西的发展积极贡献,皆因时势的“得法”引导所致。年陆氏治桂期间,对广西县政最大贡献是顺应民心和历史潮流,实施改土归流,共完成26个壮族土司的改土归流(详见表1),“是壮族土司历史上被改土归流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 3。改土归流后,各县域内封建领主土地制终结,“土地大部分已归农民占有,可以自由买卖,县政府废除按份计征和名目繁多的赋捐” 4,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民众得到实惠,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发展。   作为脱胎于旧桂系阵营的新桂系,1925年统一广西,当年9月,成立了广西省民政公署,作为全省最高行政机关。1926年3月两广实现统一,新桂系归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按照广州国民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当年6月1日撤销广西省民政公署,改称广西省政府,成为广州民国政府统治下最先成立的省政府。1927年2月北伐告成功后,根据国民政府的命令,由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粟威、朱朝森、俞作柏、伍廷?、雷沛鸿、黄蓟等九人任省政府委员,全省重大决策由党政军联席会议决定。在这一时期的县政改革中,新桂系继续改土归流,并于1927年9月拟具广西各土属一律改流方案,责令土司残留区按“各土属地域之大小,财力之丰啬” 5的原则分别改县或归并邻县治理。通过改土归流,广西县级行政单位由清末的49个,到1913年的78个,到1931年改土归流完成时,一度增加到94个。年,各土州、土县、土司和土峒改置为流县的情况,详见下表:   表1:1912年至1931年广西省改置流县情况   改置年份   原土州县名   改置流县名   1912年   忠州土州   忠县(1916改名为绥渌县)   1915   果化、归德二土州及旧城土司   果德县      都阳、安定二土司   都安县      兴隆、白山、古零三土司   隆山县      定罗土司   与那马厅合为那马县               龙英、茗盈、全茗三土州   龙茗县      镇远、结安、佶伦、都结四土州   镇结县   1916年   思州、思陵二土州   思陵县(1917年改名为思乐县)   1917   向武、都康、上映三土州   向都县      南丹土州   南丹县   1918   上林土县、下旺土司   思林县   1919   凤山土分州   凤山县   1927   迁隆巡司   并入上思县      上下冻土州   并入龙州县      罗白土州、罗阳土县   并入同正县      下石西土州   并入凭祥县      土江州   并入崇善县   1928   下雷、安平、太平三土州   雷平县      忻城土县   忻城县      永定、永顺长官司   并入宜山县      上龙、金龙土司   上金县   1929   万承土州   万承县   1931   那地土州   并入南丹县   资料来源:根据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中册,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675-676;黄家信《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203页;傅林祥、郑宝恒《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4页;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广西人民出版社年1998版)第175―176页资料制作
  二、从老县析置新县   新桂系30年代第二次底定省局、全面启动县政改革后,省政府再一次施行县界调整,开始核定各县变行政区域,重点放在重新分析或合并过大过小的县治面积,移置过于偏僻的县治及整理各县地方犬牙交错或互相插花之地。其中,分析或合并过大过小的县治面积主要是万岗、天鹅、乐业、田西、资源五县的新建。1934年6月省政府在整理田南道属6各县界时,鉴于“该区各县县界,系沿袭土属区划,多不适宜,如凌云、恩隆、西林,面积之过大。百色、恩隆、恩阳,县治之过偏,治理困难,历来如此,设再因仍,不急加整理,任施何种工作,终觉事倍功半”, 7经省政府委员会第139次会议议决,划析凤山县的盘阳、凤凰二乡,百色县的定马、月篆、所略、百羌等四乡,恩隆县的岜品、仁德、燕乐、洪都、美桂、灵岐、凤桥、鹅桥、罗贤等九乡,共计15乡,设置万岗县8;划析凌云县东北部的逻宜、天峨、更新三乡和南丹县西部的甲板、月里、六排等三乡,及拉堡、牙林乡的一部分,以及凤山县北部的老鹏乡,共计7乡,设置天鹅县;划析凌云县北部所属的乐业、甘田、皈篆、逻沙、武称、谐布、雅长、幼朗、西马等9乡,设置乐业县;划析西林县东部所属的潞城、供央二乡,八桂乡的部分及八渡乡的央边一村,西隆县东部所属的旧州、南丹两乡,以及凌云县西部所属的乐里、浪平、百平三乡,共计9乡,设置田西县9。   1934年7月,因西延10距全县(今全州)县城太远,人民办事不便,士绅王月恒等到南宁向省政府呈请西延改设县治,并在省府备案。随后因政局关系款项无着,暂缓实行。1935年1月,民政厅长雷殷巡视兴、全、灌各县政务,实地调研西延设县之事。日,广西省政府委员会175次会议议决准予设县。4月25日,广西省政府任命全县公安局长邓俊夫为西延设县筹备专员,在西延区公所设立筹备专员办事处。5月26日,广西省政府公布《西延设县实施办法》。日,资源县正式成立,管辖区域为全县原属之西延全区的延东、延中、延北、梅溪、瓜里、中峰、枫木、五排等八乡及长万区的万德乡之大里溪一村,又兴安县越城区之车田、浔源两乡,共10乡,面积共3620方里,总户数11660,总人口65496。11   三、强化对瑶族聚居区统治而设新县   在地方行政制中还有一个与县同级的特殊行政组织,名为“设治局”。它设立在边远省份或多民族聚居区,由于政治经济落后,不能设立县治,又需要有相当机关加以治理,以往各省已在这一类地区设立了与县自治相等的特殊组织,如新疆、贵州的“分县”,云南的“临时行政委员”,广东的“化徭局”、“化黎局”等,名目极多。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统一行政,于1931年6月颁布了《设治局组织条例》,规定上述情况下一律设立“设治局”。广西的大瑶山,又称金秀瑶山,历史上还被称为大藤瑶山、大藤山,位于广西省中部偏东,东界蒙山,南邻武宣、桂平、平南,西接象州,北起荔浦、修仁至三江县,是桂江、柳江的分水岭,长约130 公里,宽50~60 公里,境内万山丛簇,脉络纵横,地势险要。大瑶山地广人稀,居住着瑶、壮、汉等几个民族,其中以瑶族居多。自元代开始,大瑶山分属周围各州县管辖,统治者把大瑶山一带当做“化外”看待,人口不列于国家户籍,也没有纳粮、赋税及服役的义务。明代,广西大藤峡农民起义从洪武年间天启年间()至天启年间()止,历时达250余年,参加起义的绝大多数是瑶壮农民。受此次起义的震动,“明王朝曾三次对瑶山进行大征,企图把瑶境纳入直辖统治的计划”。 12清初,大瑶山分属给周围的永安、象州、修仁、桂平、平南等县分而治之,实际上统治力量对大部分瑶区还是鞭长莫及,只是罗香地区的罗香、龙坪两地于康熙二年(1663年)始向当时官府纳粮,忠良地区的岭祖村屯乾隆年间向官府纳少许粮赋,其余地区不列入编户,也不供役纳赋。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右江道总镇李国治在罗香的罗运村召开瑶山七十二村石牌头人大会,把大瑶山分为金秀团(辖原修仁、蒙山两县瑶区共36瑶村)、滴水团(原象州的古陈、六巷一带辖11瑶村)、罗香团(原平南辖的罗香、罗运、六竹一带,辖15瑶村)、六巷团(8瑶村)四团,并委任当地石牌头人为团总分别管治,并由七十二石牌总辖。   大瑶山的瑶族分为茶山瑶、坳瑶、花蓝瑶、山子瑶、盘瑶5个支系,他们语言各异,风俗有别,因经济地位不同,社会地位差别很大。其中,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统称为茶山瑶,他们在大瑶山一带占有大量土地山林,生活比较富裕,并有水田和山岭出租,在社会地位上占着“山主”的上层地位;山子瑶和盘瑶统称为“过山瑶”,他们由于没有土地,靠租种长毛瑶的土地耕种,缴纳地租费,处于“山丁”的社会地位。汉族和壮族在清朝年间陆续迁入大瑶山,主要以小贩为生或小手工匠过活。由于专制社会统治阶级长期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岐视政策,金秀大瑶山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套完整的封建宗法性质的石牌制度,在这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混合,情形特殊。旧桂系陆荣廷统治广西期间,大瑶山仍未曾为他们所注意,其统治力量似乎难以顾及瑶山。新桂系统一广西后,逐渐注视这块化外之地,1930年广西省政府委派国民党党政训练所毕业的学生,前往平南所管辖的大瑶山南部瑶族聚居地区的罗香和桂平所属的大瑶山西南部瑶族聚居地区的横冲,以“开化”为名办教育入手,开设“化瑶教育”学校等。1933年桂北(包括全州、灌阳、兴安、龙胜、义宁、灵川、资源和湖南各县瑶区,波及荔浦、修仁瑶区)瑶民暴动,参加人数共计约三万人以上,时间延续半年,震动全省。新桂系当局平息瑶民暴动后,更加重视这一传统国家力量长期以来都未曾达到的大瑶山区,加快了对大瑶山的“开化”步伐。是年,广西省政府将大瑶山分为七块,分别划归沿山的桂平、平南、蒙山、荔浦、修仁、象县(今象州)、武宣管辖,以便各县在其辖境内编组乡村。1940年8月,广西省政府在大瑶山中心地区的金秀成立金秀警备区署,直属省政府管辖。1942年,新桂系当局“为适应金秀区的地方特别环境及谋讯速开发起见” 13,依据国民政府设治局组织条例第一条之规定,经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585次会议决议,将广西省金秀警备区署改为广西省金秀设治局14。至此,广西省所辖县级行政区域单位数由94县增加到99县、1设治局。   四、县级政区变更与增设的历史分析   行政区域是行政区划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规定各级地方国家机关明确的管辖地。它与行政组织一起,构成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又是地方行政制度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任何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凭空而来的,必定会与一定的时期或年代相联系,其发展变化还具有承继性、延续性的特点。正式确立于秦代的县,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长官的基层政区,因此划定县的幅员是确定其他层次政区幅员的基础。秦汉的时候一个基本原则是“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15百里见方的面积是县的幅员的基数,再以居民的数量多少作调节,人口稠密的地方,县的面积就划得小一些,人口稀少的地方,县的面积划得大一些。这个划定县的幅员的原则自然合乎道理,因此为以后历代所遵奉,百里之县成为习惯的称呼。从宏观视野看,传统中国历史上县级政区数量的变化不大,较为稳定,据李晓杰研究表明,秦代,中国县数约为1000个,西汉公元前8年县数1587个,唐朝公元740年县数1253个,宋朝公元1102年县数1234个,明朝时县数为1138个、县级政区数为1427个,清朝1820年县数1455个、县级政区数1549个,“从秦至清,经过二千多年,疆域扩大的了许多而县级政区的数量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16
  我们再来看广西省自秦代以来至民国时期县级政区的具体变化情况:秦代,广西境内设置有临尘、中留、零陵和布山4个县。汉代在广西先后设立约23个县。三国时广西大部分地属吴,约设39个县。隋代,广西先后设85个县。五代广西约设155个县。宋代约53个县,元代约51个县,明代约48个县。17清嘉庆初,广西全省县数47个、县级政区数47个;清宣统末,全省县数49个、县级政区数43个;1913年,全省六道共辖78县;1928年,全省辖94个县;1942年辖99县,1设治局。    从清末到旧、新桂系在广西的统治时期,广西省县级行政单位的增加主要是改土归流、从老县析置新县及强化境内统治空白的结果。这些新增县级数目,除位于桂北的资源县和桂中的金秀设治局外,其他大多数分布在广西西部的左右江流域一带,这一区域是广西历史上土属建制的主要集中带(包括今天的百色、崇左两市地区及河池市、南宁西部地区),有着与省内其他区域不同的自然及人文特征,以百色区18为例,在自然环境上,“本区除百色、田阳、田东三县之附近大河各乡镇稍为平坦外,其余距大河较远之乡村及万岗、凤山、凌云、乐业、西隆、西林、田西等县,均属崇山峻岭,岗峦起伏,溪谷纵横,可说难找五里平原地,兼之人口稀疏,村落星散,全区十县,面积八万七千一百五十九方里,人口数七十八万□千零九十八人,平均每方里所占的人数仅为九人,西林县之大河村,面积长达一百里有奇,其余各地面积之宽,在八九十里或七八十里者,为数甚多,每甲面积常有三四十里,往年数十里无居民,如百色之龙川、惠林、田阳之洞静……田东之景福,云集等乡以及万岗、凤山、凌云、乐业、西隆、靖西等县情形,大率类此。是以道路难修,交通不便,文化落后,较别区为甚。”政治环境上,“本区人民原极和睦,闻自民国以后,因为各县的地方豪绅劣,以愚民为易欺,勾结官府,鱼肉乡民,或诈欺取财、或高利借贷、明取暗骗、恣意压迫,无所不用其极……时社会情形,紊乱不异常,地方民众,不附共则附官……仇怨已深,夙嫌未解,乃时有藉端陷害,以泄私愤,此种风气,以田阳田东两县为甚,百色、万岗、凤山、凌云、乐业等县次之,此亦为别区所无。”19独特的区域环境下,困扰统治阶层和当地人民的贫、愚、弱、乱四大问题尤为突出,故对该区域内的改土属设流县,及从老县析置部分区域增设新县一事,仅以简单而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强化统治”或“民族同化”来解释,未必尽合历史情境。   在这方面,忻城土县改为忻城县,都阳、安定土司合置为都安县,万承土州单独置为万承县,是很好的说明。   忻城为古粤地,唐置芝州,宋庆历年间(年)废州置忻城县改隶宜州,元至正年间(年)忻城莫氏土官始祖莫保被授为宜山端简里八仙屯千户职,兼管忻城。明朝时期,忻城初为流官正县,洪武元年(1368年)置庆远府;二年改府置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年复为庆远府,辖忻城县。正统十年(1445年)出现流官、土官共治的局面,但权不相统,流官握空印,莫氏土官掌实权。弘治九年(1496年),两广总督邓廷瓒向朝廷奏准,正式降忻城县为土县。清朝建立之后,第九任土官莫猛及时“献图纳土”,表示归顺,于是旨准世袭。20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土官莫绳武因罪被革职,清王朝缴销莫氏领号并实行由流官任弹压委员的制度,开始对忻城土县进行改土归流。另一方面,树大根深的莫氏土司则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三个方面尽力地进行抵制和削弱。由于世袭400余年的莫氏土司后裔势力强大,忻城在新桂系第一次统一广西后的1928年才最终改为正县,是广西改流时间最晚的地区之一。   都安县改置流县前,其地分属都阳、安定、兴隆三个土司,其中安定土司始设于明嘉靖六年(1528)年王守仁征剿岑猛、招降岑瑛等土府,自明嘉靖六年至民国四年(年),安定土司属境在潘姓土官统治之下长达300多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置流官弹压,属思恩府。1912年属武鸣县承审。1913年隶属邕南道。日,经广西省咨议局商议,并经内务部呈准,南宁道新置隆山、都安、果德等3个县。1916年春,地方绅士以安定土司地“北有瑶难之险,东有剑柱之雄,南有红渡之津,西有丛山之峻,而红河(即红水河,笔者)围绕边境,刁江、澄江则纵横境内,被江带河,……而人口粮赋商业、文化亦较各土司为优。且距离隶属于武鸣县甚远,在推行政治上,实有鞭长莫及之势。在自然之环境上,在政治的需要上,业已具备改县治之条件。”21呈请省宪获准,并另割划都阳、兴隆部分城头地,以及恩隆县属之“飞地”22,合置为都安县。   万承,古称万阳。唐朝置羁縻万承土州、万形土州。宋朝撤销万形土州,其地并入万承土州,由土官世袭统治。经元、明、清几朝仍不变。23在地理位置上,万承东界隆安,东南界同正东,西界养利,北界镇结,西南界太平州。东西横广为165里,南北纵横长为95里,户口共8108户,总人口34000余人。1927年9月,广西省政府拟具广西各土属一律改流方案时,经省政府第39次委员会议决“养利万承应合并为一县,仍名养利县,县治迁移万承街”。24养利,古称历阳,唐朝时为羁縻养利州,宋朝改为养利土州。明宣德七年(1432年)养利土州改为同正土州。清朝复改为养利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养利县。该县东西长145里,南北纵长60里,东至万承界只有15里,城区距离万承州街也只有40里,户口4600余户,总人口21000余人。自古以来,养万二地联系紧密,“自陆路之太平州或遵水路自崇善之驮卢以趋龙茗、镇结、向都等处,均经过养万,即往万承州街亦以取道养城为便”。养利、万承合立一县,县治迁移万承街,从地理及面积人口综合因素考察,自具充足理由。“惟养(利)万(承)原各为土属建制,前清时养利为知州,附近龙英、茗盈、全茗、万承等土属均归其承审,二者境内旧绅、土属后裔势力强大,其争执之核心,并不在县治之名称而在县署之迁移。”县治迁与不迁,关乎养(利)万(承)二地“新地方精英阶层”25自身政治经济利益。养利方面,以县绅为主体,极力反对县治迁移至万承旧州街;万承方面,在旧绅的组织发动下,“谋自立县甚亟,不惜扩加粮额摊派,全属立县运动费,并自榜其州署曰万山县,且一度值省局多故之秋,公然自举县长任事,其决心可知”。另一方面,由于万承旧州街绅士“遇一案则从而包揽设法敲诈,有借贷又多方索勒、任意盘剥”,因而其主张得不到一般民众的支持,该“九甲农民因与州街感情不洽,遂由间接绍介而来养请何绍贞(何绍贞为养利县著名绅士,笔者)组织党部及各级农会与州对抗,因而并养之说大兴而万承州街仇视养人特甚”。26养(利)万(承)双方因迁设县治发生的争执,水火不相容,几乎惹成械斗。对此,广西省政府权衡利弊之下,最终同意万承单独置县。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旧、新桂系当局治理广西期间,20年代改土属并县、设流县,及3、40年代增置万岗、天鹅、乐业、田西、资源五县及金秀设治局之举措,是国家政权力下移、现代化行政新建过程中,重新谋划县行政区域以强化统治,“开化”少数民族聚居地政治经济文化,及政府与地方势力特别是土司后裔势力之间搏弈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的现实选择。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C770080)
   [作者简介]曾凡贞(1972-),男,广西资源县人,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副教授,博士;覃卫国(1971-),男,广西合浦县人,广西师范大学党办主任,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生。      注释:   1广西壮族自治区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政府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9―100页;傅林祥、郑宝恒:《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4页。   2 钱宗范:《从时代评陆荣廷》,参见《陆荣廷与旧桂系讨论会论文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1页。   3 黄家信:《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4 沈西林:《龙州农村视察记》,《东方杂志》第32卷,第4号。   5 刘锡蕃:《岭表纪蛮》,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17页。   6 田南道系民国初期百色厅改名而来。   7《田南整理县界及办法建议书》,《广西省政府公报》第28期,日,第71―79页。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称万岗县。1951年行政区域调整时,撤销万岗县,其地分别拨入凤山、东兰、田东、田阳等县。由于该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党的民族自治政策,1956年,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由凤山、东兰、田东、田阳等县划出一部分重新组成该县的行政区域。参见龙兆佛、莫凤欣:《广西地理沿革简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5页。   9 因在旧田州之西,故名田西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行政区域调整,撤销西林县,将田西县和西林县一部分地合并,改名为田林县。参见龙兆佛、莫凤欣:《广西地理沿革简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8页。   10 资源县成立前之旧称,古为楚地,奉属长沙郡,称扶夷苗地。宋初始称为西延,属全州辖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随全州划归广西桂林府辖。元至正年间(公元年)改土归流,置驿司。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西延设巡检司。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西延巡检司裁撤,设全州西延理苗分州,置州同。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将州署从钟楼底移驻大埠头。1914年裁西延分州,保留西延警察事务分所。1924年3月,广西省长据省议会议决,析置西延县。同年10月,经内务、财政两部呈准,但未实行。1933年设西延区公所,裁西延警察事务分所。详见马宽宏:《民国时期资源设县之经过》,载政协资源县文史委员会编辑:《资源文史》第4辑,桂林漓江印刷厂印刷,2001年,第18―24页。   11 马宽宏:《民国时期资源设县之经过》,载政协资源县文史委员会编辑:《资源文史》第4辑,桂林漓江印刷厂印刷,2001年第18―24页。   12 金秀大瑶山瑶族史编纂委员会:《金秀大瑶山瑶族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13《广西省金秀设治局组织规程》,广西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005-001-0356。   14 设治局制度萌芽于清光绪末年,为设县之阶梯。设治局在地理分布上以边远新开发地区为多,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以东北、西北地区为多,1935年,全国共有29个设治局。1948年,全国有设治局39处,主要以云南、四川、西康3省增加较多。金秀设治局于1947年撤废,大瑶山归周围各县管辖。同年冬,重建警备区署。1948年秋,警备区改为警察局。1949年改为金秀警察中队。见傅林祥、郑宝恒:《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102页;金秀大瑶山瑶族史编纂委员会编著:《金秀大瑶山瑶族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15 《汉书?百官公卿表》   16 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17 韦晓:《历代县行政长官在广西设置简况》,《广西地方志》2007年第4期。韦晓论文中所举宋、元、明三代广西县数,应不包括土属县级行政建制。   18 指百色行政监督区。   19《百色区的特殊情形及今后施政应注意的几点》,《民国日报》日第4版。   20 黄当迪:《广西忻城“裁流复土”考略》,《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第2期。   21 贺继联:《本县区域之沿革及改县后之概略史迹》(摘自1946编纂的《都安县志》),都安县志编纂委员会:《都安文史》第1辑,1986年,第78―79页。   22 飞地(即插花飞地),是指位居甲县(省)而行政上隶属乙县(省)的土地,或甲国境内的隶属乙国的领土。   23 龙兆佛、莫凤欣:《广西地理沿革简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页。   24《呈复省政府审查养利万承县治纠纷案建拟准予万承单独立县并限成立县治由》,《广西民政月刊》第二卷第三号,1929年2月,公牍,第7―9页。   25“新地方精英阶层”系魏光奇教授提出,泛指进入民国以来各个时期在地方有声望、有地位、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其中既包括传统士绅,也包括民国党政军新贵、新式商人和新文化人。见,魏光奇:《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6《镇南区行政督察委员冯冠伦呈复调查养万迁治情形附陈意见并绘具养万略图乞核示遵由》,《广西公报》第68期,日,第18―20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2o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